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朝鲜和倭国这边竟然未经允许,私自修建水泥厂。”
“哼~”
“看来有必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了,这水泥可是我们大明发明的,可不能就这样便宜了全世界。”
“嗯,看来是时候找朝鲜和倭国的人好好谈一谈了,至少来说,这专利费是要交一笔的,不然这便宜可不会让你们白占的,这以后出的好东西可多呢。”
看到最后报高当中所提到的内容,刘晋顿时也是思索起来。





大明镇海王 第1160章,年终分红
临近年关,天津变的更加热闹而繁华。
天津的老少爷们闲着没事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天津港、足球场、赛马场和最近新兴起来的证券交易所。
天津港,天津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临近年关的时候,一艘艘船只满载着金银,奇珍异宝等等从世界各地回到大明。
到了年底了,大明大大小小的商行要进行年终总结,赚到的钱也是要运回大明来,给股东们分红也好,还是进行投资也好,基本上都绕不过运回天津。
于是到了年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艘艘运宝船,满载着一船船的金银回到天津港,而天津的老少爷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这些运宝船了。
看着那一箱箱从船上运下来的金砖、银砖,金银珠宝等等,尽管不是自己的,但也是绝对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至于足球场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年足球在大明风靡起来,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更是为足球痴迷,到了年底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球赛也是非常密集,每天都有球赛。
看球、赌球,这几乎是成为了大家生活之中的一部分了。
相比起足球场来,赛马场的赌博性就更大一些了,看马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了赌马赛。
大明国土广袤,几乎是日不落帝国,又和世界各地有密切往来,故而能够获得全世界的顶级马匹,优质的马匹极多,赛马场里面各种各样的名马数不胜数。
至于最后一个证券交易所,这也是最近兴起的。
关于股票的话题,也是最近京津地区老少爷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了。
什么某某亲戚家的表哥的堂弟的邻居的哥哥买了多少某某股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翻了多少倍,赚了多少钱什么的。
类似于这样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股票也是渐渐的成为了大家耳朵边经常能够听到的东西了。
自古以来,和财富相关的东西都是最吸引人的,股市也是如此。
和往常一样,证券交易所一开门,早已经等待的股民们就蜂拥而进,转眼间,证券交易所就被人给挤满,众多的股民们一边兴奋的讨论着,一边期待着自己股票继续上涨。
“铛~铛~”
伴随着阵阵铃声的响起,很快就开市了。
“长芦盐场出公告了,今年营业收入超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净利润超三百万两白银,年底分红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
“所有持有长芦盐场股份的股东请在三天之后持股份凭证和身份证明到证券交易所分红窗口领取分红金。”
股市刚刚开市,伴随着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在长芦盐场公示墙这里,有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非常大声的将最新的分红公告念了出来。
“哈哈,分红了!”
听到这个声音,购买了长芦盐场股份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然后迅速的聚集在公示墙这里,一边看也是一边兴奋的讨论起来。
“啧啧,业绩真是不错。”
“净利润超过三百万两白银,分红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哈哈,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我手中的三百股长芦盐场的股票能够分红到10两银子。”
有人默默的计算了下自己能够分红到的数量,顿时就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
“其实算下来应该是双倍的,不过这商行也不能将所有的银子都分了,还是要留一部分银子用来发展壮大的,多建一些盐场,多产盐,未来才能够赚更多的银子。”
“对,对,就是这个理。”
“其实算下来和存银行是差不多的,但分红这点银子和现在的股票价格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有总比没有好,而且股价必然会有一波上涨。”
股民们高兴的讨论着,证券交易所果然没有骗人,如期年底分红了,当初投资的这些银子,一方面是分红有收益,另外一方面则是股价的上涨,这才是大头,长芦盐场的股票比起上市之时都已经涨了十多倍了。
“铛~铛~”
“天津水泥分红公告,弘治十七年,天津水泥实现营业额超千万两白银,纯利润朝两百万两,年底计划分红一百万两白银,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
“所有持有天津水泥股份的股东请在三天之后持股份凭证和身份证明到证券交易所分红窗口领取分红金。”
很快,天津水泥这边也是出新公告了,顿时购买天津水泥的股民们也是兴奋挤在一起,看着公开,默默的计算着自己能够分到多少银子。
证券交易所内,一家家上市的商行纷纷出了年底分红的公告,分红不错的股票,股民们自然喜笑颜开,纷纷弹冠相庆,同时股价也是蹭蹭的往上不断上涨。
消息也是迅速的在京津地区传开。
同时天津证券交易所这边也是将一封封分红公开的信件邮寄到京津地区的大街小巷,有很多股民购买股票之后是没有天天去看的,而是准备等着年底分红,现在自然是要通知他们。
天津一家水泥厂里面,蒋大郎正在拼命的干活,五十斤一桶的水泥,他左右手各夹着一个,健步如飞,不断的搬运水泥。
他是水泥厂的搬运工,因为力气大,干活卖力,一个月也是能够挣到将近六两银子,到了年底的时候,还有一些奖励什么的,算下来一年差不多能够赚到将近八十两银子。
一年赚将近八十两银子,这放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他是山东人,世代为农,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面刨食的农民。
以前的时候,辛辛苦苦一年到尾在田里面忙来忙去,累的半死,但是却连口饱饭都吃不饱,特别是蒋大郎人长的人高马大,胃口特别好,特能吃。
所以在几年前的时候,他就被他父亲给赶了出来,到了天津这里进了水泥厂做工,成了这个水泥搬运工。
当了这个水泥搬运工,不仅仅每天都可以吃得饱饭,还可以有银子拿,这样的生活让蒋大郎也是非常的满意,甚至于还将自己村里、同乡的亲朋好友之类的都带到了天津这里,在一个个工厂里面工作。
“大郎,你这几年攒了多少银子?”
吃过午饭,正在休息的时候,蒋大郎同村的蒋光头凑了过来,小声的问道。
“三百多两银子吧。”
蒋大郎为人老实,想都没想就说道。
“三百多两银子!”
蒋光头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微微张大了自己的嘴巴,接着嬉笑着说道:“大郎,借我一些银子吧,我想买一个欧洲女人回家当小妾,我自己手里面有些银子,就差三十两。”
“银子不在我手上,没办法借你。”
蒋大郎一听,顿时就微微撇嘴说道。
自从手里面有点银子之后,这找自己借钱的人就多了,今天一两,明天二两,后天又是几两,这几年也是借出去了不少银子。
很多银子借出去了都没有还了,这让蒋大郎这个老实人也是很郁闷,他人老实,又不懂拒绝人。
后来他将这个事情和自己的主管韦勇说了,对方就建议蒋大郎将自己的钱去买股票投资,年底等着分红,别人就借不走了。
蒋大郎不懂什么是股票,但是主管韦勇对他一向不错,他信得过韦勇,所以在几个月前的时候也是将自己所有的三百两银子拿去买了长芦盐场的股票,打算着以后等年底分红,这样谁也借不走。
“不在你手上?”
“那在谁手上?”
蒋光头一听,顿时就显得不高兴了,连忙问道。
“我全部拿去买股票了,所以现在根本就没钱,没办法借你。”
蒋大郎如实的说道。
“你疯了啊?”
“三百两银子啊,你全部拿去买那个什么股票?”
“你钱多了,可以给我啊,也没必要这样扔掉啊,三百两银子啊,都可以买好几个欧洲女人了,也可以娶几个朝鲜、倭国小妾了,你就这样扔掉了?”
蒋光头显得很气愤,仿佛这银子是他的一样。
“我自己的银子,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蒋大郎一听,也是直接说道。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听说这个股票可以卖掉,要不你卖掉一些股票借银子给我吧?”
蒋光头笑了笑,然后眼睛一转说道。
“不卖,不卖,我就是怕你们借钱,所以将买的股票,你们这些人,借钱老是不还,上次大麻子借我2两银子到现在都没还,还有瘌痢头借我一两银子也没有还,你开口就是借三十两银子。”
“真当我傻啊,买个女人也不过几十两银子,你想买女人,自己省着点攒钱,就知道找我借钱,我又不是银行。”
蒋大郎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直摇头说道。
“你这样说就没意思了,我又不是不还你,三十两银子又不多。”
蒋光头顿时就撇撇嘴。
“蒋大郎,有你的信件~”
就在这时,工厂门卫这里有人过来通知道。
“信件?”
“谁寄的?”
蒋大郎摸摸自己的脑袋,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谁写信给自己啊。
“好像是证券交易所的~”




大明镇海王 第1161章,羡慕嫉妒恨
“证券交易所的信件?”
带着一丝疑惑,蒋大郎也是往门卫处这边走去,蒋光头也是好奇的跟了过去。
很快,来到门卫处这里,已经十几个人在领自己的信件,其中就有蒋大郎的主管韦勇。
“勇哥~”
蒋大郎笑着和韦勇打招呼。
“哈哈,大郎啊。”
“你也是来拿信件的吧,应该是和我一样,都是证券交易所这边发的,年底了,我估计是分红通知信。”
“昨天我就听说了,证券交易所这边很多商行都出公告了,年底要分红。”
韦勇笑着和蒋大郎说道。
蒋大郎干活卖力,为人老实,韦勇比较喜欢这样的手下,对蒋大郎也是多有照顾。
“真的有分红啊。”
蒋大郎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那是当然,我跟你说,这买股票啊,肯定是比放在银行里面要更强的,银行里面一年才那点利息,但是股票里面就不一样了,不仅仅可以分红,股票一涨才是大头。”
韦勇笑着点点头,他喜欢看报纸,也是相信报纸上面的东西,所以自己买了股票,当时也是看蒋大郎被人借钱借的烦了,所以推荐他去买股票的。
然而让韦勇没有想到的是,蒋大郎竟然将自己所有的银子都拿去买股票了,这一度让韦勇觉得有些对不起蒋大郎,生怕他的银子打水漂。
韦勇可是亲眼看着蒋大郎辛辛苦苦扛水泥赚钱的,蒋大郎的银子真的辛苦钱。
“勇哥,你帮我看看,我也看不懂上面的内容。”
蒋大郎笑了笑,拿到信件也是递给韦勇说道。
“好~”
韦勇笑着点点头,拆开信奉,仔细的看了看,接着高兴的说道:“哈哈,蒋大郎,你发财了。”
“你买的长芦盐场股票年底要分红了,每三十股分红一两银子,你手中的三百股长芦盐场股票可以分到十两银子。”
“而且上面还说了,长芦盐场的股价目前已经涨到了十八两银子,算下来,你这三百股长芦盐场的股票可以卖五千多两银子呢。”
“五千多两银子?”
蒋大郎和蒋光头一听,两人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显得难以置信。
“真的,假的?”
两人几乎是齐声的说道。
“这当然是真的~”
“你们难道不看报纸吗?”
“你买了股票,难道就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韦勇也是微微一愣的看了看蒋大郎,有些诧异了,这蒋大郎买了股票,难道都不去看看相关的消息。
“我不认识字,看不懂报纸。”
“每天都累得要死,哪里有空去看这些东西,当时就是听你的话,说是买了等年底分红,谁知道这股票竟然还会涨价,三百两银子变成五千两银子。”
蒋大郎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憨笑道。
“你小子,傻人有傻福。”
“明天,带着你的股票凭证和身份证明去领取分红吧。”
“当时我怎么就没有买长芦盐场的股票呢,我买的天津纺纱厂,只涨了八倍。”
韦勇微微摇头说道。
“嗯~”
蒋大郎兴奋的点点头,整个人都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
“我靠~”
“大郎,你发财了啊。”
“五千两银子啊!”
蒋光头的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看着蒋大郎,满眼的羡慕嫉妒恨。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勇哥说的都是对的,听他的准没错。”
蒋大郎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显得有些憨憨的。
“大郎,你赶紧把股票卖掉一点,借我几百两银子花花吧。”
蒋光头眼睛红的跟兔子一样,眼珠子一转立即说道:“你都有几千两银子了,借我几百两银子也没什么吧,我们都是同村的,都姓蒋,祖上可是亲兄弟啊。”
“去,去~”
“我的股票绝对不卖,谁都别想打我股票的主意。”
蒋大郎连连摇头,这股票是绝对不能卖的。
“你几千两银子,卖掉点,借我几百两银子又没什么。”
“我又不是不还你,下个月发工资了就还你。”
“你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你干活偷懒,力气又小,一个月拿不到四两银子,你什么时候能够还的起几百两银子。”
“你狗眼看人低了,我是没你力气大,但是我脑子好用,以后说不定就发达了,还怕还不起你这几百两银子。”
“不行,不行,股票绝对不卖。”
“那借我五十两银子总可以吧。”
“五十两银子也没有,一两银子都没有,我的钱我要自己留着买房子娶媳妇呢。”
“娶什么媳妇啊,现在都流行买女人,几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个皮肤雪白、身材婀娜的欧洲女人,谁还花大笔银子来娶大明女人啊。”
“再不济也是可以娶朝鲜、倭国女人啊,又温柔又听话,我就是没银子,不然早就买了。”
“你当然没钱了,天天逍遥快活,哪里能够留得住银子。”
“…大郎,多少借点给我,你这都有几千两银子,是我们村最有钱的了。”
“没钱,想借都借不了。”
“明天不是可以去领分红的银子嘛,将分红的银子借我呗。”
“做梦,好不容有点银子,为嘛要借给你潇洒?”
“我们是同村的嘛,我们从小一起穿同一条裤裆长大的,几两银子都不借?”
“不借,不借~”
“……”
厂里面,关于蒋大郎三百两银子变成五千多两银子的消息也是以光速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个厂的人几乎都知道了蒋大郎。
知道蒋大郎三百两银子买的股票现在价值五千多两银子,一下子就发财了。
“你听说了吗?”
“那个搬运组的蒋大郎,他买了三百两银子的股票,现在都价值五千多两银子了?”
“就是那个长的跟熊一样的蒋大郎?”
“对,对,就是他,也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会去买股票,还走运的一下子涨了十几倍,三百两银子变成了五千多两银子。”
“不止五千两银子,我可是听说了,那可是价值六千多两银子呢。”
“不会吧,我听说的可是七千多两银子呢,据说那股票这些天又涨的很凶,天天涨。”
“这股票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我也不知道,听说是证券交易所这边弄出来的东西。”
“我们厂有十几个人买了股票,听说每一个都赚大了。”
“搬运组的蒋大郎,还有搅拌组老李头,听说这个老李头当时买了几十两银子,现在也是价值几百两银子了。”
“这股票真能买啊?”
“当时有人叫我去买股票,我可是不相信,觉得是骗人的,太虚了。”
“可不是嘛,当时我也觉得虚,有人叫我一起买,我都没理会。”
“哎呦,你们可能不知道吧,锅炉组这边的周矮子,他当时也是买了一百多两银子的股票,可是因为听人说很虚很假,所以就卖掉了,如果留到现在都话,他那一百多两银子就价值两千多两银子了,足够在天津这边买两套房子了。”
“不是吧,竟然卖掉了?”
“可不嘛,现在周矮子都和那个劝他卖掉的人成仇人了,老死不相往来。”
“还真是会,如果谁要是让我丢掉了两千多两银子,我杀他的心都会有,别说是仇人了。”
“这蒋大郎啊,当时也有人劝他卖掉,但是他就是一根筋,理都没理,这才赚大了。”
“有些人买了股票,拿在手中几天就卖掉了,也没赚多少。”
“反倒是蒋大郎这样的人,一直放在手中的赚大钱了。”
“五千多两银子啊,都够在这里买几套房子了,这以后就是天津人了。”
“真是走运啊。”
“走,走,我们也去证券交易所这边看看,手里头还有点银子,也买点股票来。”
“别去了,这今天股票涨的特凶,因为明天就要分红了,他们那些买了股票的人都可以去领到分红的银子。”
“还可以分红?”
有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奇的反问起来。
“废话~”
“什么股票?”
“股票就是这个上市商行的股份,买了股票就是这个商行的股东了,年底自然是要给古股东分红的。”
“不分红算什么股东,谁还来买你股票?”
“那这分红多不多?”
“还可以吧,那个蒋大郎,他手中有三百股长芦盐场的股票,这一次可以分到十两银子呢。”
“十两银子?”
“也不算很多啊,毕竟他的股票都价值几千两银子了。”
“是不算很多,但有不少了,比存银行强多了。”
“存银行干嘛?”
“存银行有利息啊,这都不知道?”
“我还真不知道,我的银子都放在家里面。”
“你可真傻,竟然将银子放家里面,最起码也是要存银行里面吧,多少有点利息,可以钱生钱,你藏家里面什么都没有。”
“现在最好的还是买股票了,看看那些买股票的都赚大了。”
“对,对,走走,买股票去~”
在京津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之中,类似于这样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股市暴富的神话也是迅速的吸引了大量的人涌进股市。




大明镇海王 第1162章,卖饼的大妈都来买股票了
第二天,天津证券交易所门口。
距离证券交易所开门差不多还有将近一个半个时辰,可是天津证券交易所的大门口都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
这里面有往常经常来这里的老股民,也有得到消息前来这里领取分红金额的,还有就是大量红着眼睛,连夜挖开地窖,将手中的银子拿出来准备前来买股票的大妈、大爷等等之类的。
“二叔,这股票真的能买吗?”
“我这手中的这两百多两银子可是家里面全部的钱了,是准备留着将来给孩子起家当用的,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时刻紧紧的攥着怀里面的银票,眼神警惕的看着身边的人,显得很紧张,时不时看向交易所的大门,对着身边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嫂子,我还能够骗你不成?”
“我手里面的那两百多两银子,现在都已经价值四千多两银子,我准备卖掉一些来,拿出一千多两银子出来买套房子。”
中年男子显得有些不耐烦,自己都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口水了,嫂子想要吃肉又怕钱打了水漂,叫她不要买,可是又犯了红眼病,看到自己两百多两银子变成四千多两银子之后,那更是羡慕妒忌恨,连夜都将埋在低下的银子拿出来换成了银票,准备来这里购买股票。
“二叔,这下子你可是发财了,可不能忘记了你大哥家啊,你大哥走的早,留下几个孩子,要不是这些年世道好,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来养活他们。”
中年妇女一听,眼睛微微泛红。
她老公走的早,留下了四个孩子,以前的日子过的很辛苦,也就是这些年,大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迅猛的发展,天津这边各种各样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不知道有多少。
她是天津本地人,靠着卖包子、馒头、馄饨之类的不仅仅养大了几个孩子,也是攒下了这笔钱。
1...521522523524525...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