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众大臣纷纷表态,一个个都表示支持,将这个政策夸的天花乱坠,甚至于都在脑海中开始畅想起来。
这早朝要是以后推迟到巳时来上的话,自己就有时间好好的和家里面的朝鲜、倭国小妾恩爱一番了,到了休沐的时候又可以到京城四周随处的看看、游玩一番了。
“嗯~”
弘治皇帝听着众大臣的话,其实心里面也是预料到了这一点。
说实话,连弘治皇帝这样勤勉的人对于早朝都已经比较厌倦了,十多年了,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这早朝推迟也是好的,有规定的休沐、节假日也是不错的。
“陛下,臣以为此策乃是祸国殃民之策,必然会动摇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然而就在弘治皇帝准备拍板定下此事的时候,有人站出来,正义凛然的说道。
他的话一出,顿时整个大殿都变的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这人。
御史陈锦,一个极其古板的腐儒,同时一向又是一个喜欢到处乱咬人的御史,无论是内阁三阁老,还是六部尚书侍郎,他几乎都弹劾了几遍,连弘治皇帝也都被他吐过唾沫,骂的狗血淋头过。
“…就知道他会出来乱搅事!”
刘健心里面忍不住骂了出来。
“估计整个朝野也只有他会反对了。”
张懋也是忍不住直摇头,这个陈锦,老是喜欢用这样的事情来吸引天子和朝臣的注意力,人缘极差。
“该死的陈锦,这样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也好出来反对。”
有大臣心里面都忍不住要骂了出来。
大明镇海王 第1087章,人嫌狗厌
弘治皇帝看了看陈锦,说实话,弘治皇帝也是极其的讨厌这个陈锦,陈锦就是最典型的御史言官。
大明的御史言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并不需要真凭实据,只需要听到一些风声,他们就可以以此来弹劾百官,还可以盯着皇帝,鸡蛋里面挑骨头,连弘治皇帝这样勤勉的皇帝,他们都天天上书说皇帝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以弘治皇帝来说,御史言官们就会说弘治皇帝你不能只有一个女人,你必须要广开后宫,多纳嫔妃,这样才能够给皇室开枝散叶,大明江山稳固。
这样的还算是大事了,至少来说还算中规中矩,但有些时候,这些御史言官可以疯狂到什么程度呢。
皇帝开早朝的时候,没有坐正,他们要说,进金銮殿的时候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他们也要说,甚至于弘治皇帝在皇后的坤宁宫过夜,他们也要说。
总之这些御史言官在朝廷之上,基本上是属于人嫌狗厌的状态,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很多很小的事情,他们都要弄出文章,将事情给闹大。
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博人眼球,有时候又还夹带着政治目的。
像明朝历史上的著名的东林党,他们之所以可以在后面逐步的掌握朝政,所以依靠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御史言官不断的弹劾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等。
基本上要面子的大臣,在被御史言官弹劾之后都会上书请辞,这样一来很容易就将对手给干掉,换上自己的人上去。
现在这个陈锦又站了出来,本来刘晋的政策是非常好的,至少来说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推迟上早朝,定期休沐,这都是好事。
皇帝可以偷懒休息下,大臣们也有时间多睡睡觉,到处走一走。
整个朝野几乎对此都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可是偏偏这个陈锦就是要站出来表示反对,谁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祸国殃民?”
“动摇大明的江山社稷?”
“你倒是说说,如何祸国殃民,又是如何动摇我大明江山社稷的?”
弘治皇帝微微坐正,面对这些御史言官,弘治皇帝也是有些头痛。
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御史言官的权力可是老祖宗朱元璋定下来的。
你要是打骂这些御史言官,他们反而会更加的高兴,更加的得意,很多御史言官都想青史留名,因为敢于直谏被皇帝给打死,这绝对是可以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陛下~”
“早朝制度是根据大明会典来执行的,这是我大明太祖皇帝所定下来的祖制,是我大明江山社稷之根本,祖制一旦被改,乱改祖制一来是对祖宗的不孝,二来必然动摇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陈锦站的笔直,字正腔圆,声音洪亮,看起来正义凛然。
“祖制~”
提到祖制,弘治皇帝和众多大臣就忍不住头痛起来。
朱元璋同志定下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不仅仅是这个早朝制度,还有各个方方面面的东西,很多都是根据明朝开国时的情况所制定的。
这个陈锦也真是厉害,提到祖制就算了,一来就给弘治皇帝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你改祖制就是不孝。
同时又将祖制和江山社稷的根本画上等号,改祖制就会动摇江山社稷,一下子几乎将这个弄的死死的。
“勤奋一直以来都是我华夏民族之传统美德~”
“陛下和朝中诸公理应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勤于政务,励精图进,开创我大明之盛世。”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朝是我大明君臣处理国家大事最为重要的制度,君臣理应重视早朝,重视国家大事。”
“将早朝推迟到巳时,都已经日上三竿,很多重要而紧急的国家大事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
“定期的休沐,这是在告诉天下人,大明的君臣非常懒惰,天下人必然会纷纷效仿,到时候,到了休沐的时候,我大明的工厂、作坊、商店等等纷纷休沐,整个大明岂不是乱了套?”
陈锦越说越激动,仿佛刘晋所提出的政策会导致大明民不聊生,会导致大明烽火四起,让天下臣民水生火热一般。
刘晋听着陈锦的话,整个人都面无表情,陷入了沉思之中。
御史言官还从未有那个朝代像明朝这样丧心病狂。
明明是一个好好的制度,硬是让一个五品的言官给说成了祸国殃民的政策,甚至于极有可能因此导致这个政策无法实行。
毫无疑问,这对于大明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这些御史言官们天天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专门盯着朝野上下的君臣、大小事情,无论是什么事情,这些御史言官都要出来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大搞基建,这本来是好事,道路通了,方便了往来和货物运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这些御史言官也要攻讦一番,说什么修筑道路、桥梁会侵占良田,还说什么交通便捷了之后,商人经商变的容易会导致商人得势,人口流动变动,不利于管理等等。
大规模往外移民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好事,不仅仅可以缓解大明本土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还可以巩固大明新获得的疆土。
但是这些御史言官同样会站出来表示反对,说什么大规模移民这是暴秦之政,让人远离故土、骨肉分离,迁移到遥远的地方,又人生地不熟,是非常残忍。
还说什么大明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对外大肆杀戮,不是上国所为,身为泱泱大国,理应对外和睦、友好,以仁义道德威服天下,而不是靠武力来征服四方,要知道自古以来好战必亡。
总之,不管是什么事情,这些御史言官都会出来搅屎,再好的政策到了他们的嘴里也能够挑出毛病了,鸡蛋里面挑骨头,这几乎是他们的必修本领了。
“也就是弘治皇帝在,再加上朝中这些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之类的都算是正直之人,如果是像明末的时候,党争严重的话,这御史言官就是他们彼此攻讦的武器了。”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任何朝政都没有办法执行下去,因为无论是哪一方提出来的建议和政策,都必然会遭到另外一方的反对,而御史言官因为品级低,无论是那一方都有人可以轻易的进入,都拥有了攻讦对方的手段。”
“纵然是有一方掌握了大权,但是在这个制度之下,也是要受这些御史言官的制约。”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真是厉害,想出了这样的以小制大的政策,但却是没有想到,这个御史言官会导致大明朝政的瘫痪。”
“一个朝廷,如果什么政策都做不出来,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党争,互相攻讦的话,那就离灭亡不远了。”
刘晋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政策对皇权是极为有利的,纵观整个明朝,无论是大臣还是宦官都没有对皇权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明朝的宦官虽然牛气的很,但是要说和唐朝默契动不动就杀皇帝的宦官比起来,不知道差了多少,纵然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也是轻易被皇帝给换掉。
还有明朝的大臣,即便是再牛气的大臣,也都不是权臣,皇帝有很多办法可以换掉。
这一系列制度都是老朱所制定的,好处是皇权稳固,不用担心外戚、官宦、权臣、封疆大吏之类的。
但是坏处也很明显,军户制度导致军力衰弱,被四周邻居欺辱,以小制大的一套制度导致了明朝党争严重,恶心的早朝制度导致了明朝的皇帝不喜欢上早朝……有太多、太多的弊端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并且开始集中爆发起来。
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导致了泱泱华夏最终被异族统治,可以说,这也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当然了,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刘晋对这个陈锦极其的厌恶,弘治皇帝、朝中的大臣也是如此。
弘治皇帝的脸色都变的难看起来,说实话,改早朝制度,最受益的自然还是大臣们,他这个皇帝其实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反正皇帝又不用每天起那么早,也不用忍受风吹雨淋等等之类的,只需要在皇宫里面到点去上早朝就可以了。
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再加上刘晋的一番话,他才愿意支持改一改这个早朝制度的,不然要是随便换一个皇帝,你试试看?
现在好了,这个陈锦一来就给自己扣上一个不孝的大帽子,这个帽子可不是一般的帽子。
当皇帝的自古以来不管如何都会竖立自己孝顺的形容,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可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当皇帝的也是要时刻遵循。
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等大臣的脸色也不好看,这都已经大冬天了,大家都等着改制度之后可以在家里面多睡一会呢。
你倒好,乱出来瞎搞。
大明镇海王 第1088章,去工厂干一段时间
“陛下~”
刘晋站了出来,有人反对自己提出来的政策,自己自然是要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看到刘晋站出来,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又聚向刘晋,等待着他的下文。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说下去。
“臣之所以提出这个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我大明天子和满朝大臣们的身体着想。”
“天子的龙体乃是关系我大明江山社稷的根本,满朝文武大臣们的身体同样也是关系着我大明的国家大事。”
“早朝制度虽是祖制,太祖皇帝也是为了勉励君王和朝臣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
“但时移势迁,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现如今我大明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更加的强大。”
“自然而然各种各样的政策也是要随着我大明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化,以前的军户制度导致我大明军力低下,外地肆虐,但军制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之后,我大明军力强盛,横扫四方,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广袤国土。”
“以前的时候,我大明国库空虚,一年的税银还不到三百万两,可是现在,经过了税务改制,我大明一年的税银超过一亿两,国库充盈,就有钱做一些能够惠及民生的工程,修桥铺路,建学校,给官员们提高薪酬。”
刘晋想了想也是缓缓的开口。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这个祖制的问题。
陈锦将一个大帽子扣到了弘治皇帝的头上,自己自然是要想办法将这个帽子给弄掉,否则实行新的政策就是不孝,那弘治皇帝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下去。
“臣以为,历代先皇制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和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和长治久安,但当一项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时候,就应该进行改制,使之适应大明新的时代,以实行大明的繁荣昌盛,实现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
“从本质上来说,这并不是违背祖制,悄悄相反,这是在遵循祖制,因为历代先皇都希望大明能够千秋万代,能够长久的繁荣昌盛。”
“如果一味的只是死板的严格恪守祖先所制定下的条条框框,反而让大明变的动荡不安,变的衰弱下来,这才是违背祖训,违背了历代先皇们的本意。”
“我们在制定朝廷的大政方针之时,出发点应该是从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从大明的繁荣昌盛,而不是被条条框框所限制。”
“这才是真正的遵循祖训,才是遵循历代先皇的旨意,是真正的大孝大顺。”
“只有大明变的更加繁荣昌盛,变的更加强大,天子和朝臣们才能够对待起历代先皇给予的厚望。”
“如果只是一味的跟着祖先制定的条条框框去走,因为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反而让大明变的动荡不安,让百姓苦不堪言的话,这才是真正的不孝!”
刘晋的话铿锵有力,从本质上辩证了对方提出的祖制问题。
弘治皇帝和群臣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直点头。
历代先皇自然是希望大明能够千秋万代,希望大明能够繁荣昌盛,制定诸多的政策,自然也是为了这一点。
如果因为他们制定的政策到了后面,逐渐不适应大明的时代,导致大明出现种种问题的话,这肯定不是历代先皇所希望的。
在这一点上面,刘晋的观点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说得好!”
弘治皇帝忍不住大加赞赏道。
他要的就是刘晋这些话。
说实话,他以前的时候就很想改变大明的一些政策,但时常就被人用祖制给怼了回去,可是偏偏弘治皇帝又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去说服对方。
现在一下子就有了,给自己的改制有了充足的理由,改一改祖先的制度,这并不是不孝,反而是大孝顺,因为都是为了大明千秋万代,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
“懒惰还有理了?”
陈锦看了看刘晋,显得非常生气的说道。
尽管刘晋是吏部尚书,陈锦也仅仅只是五品小官,但是丝毫不怕刘晋,回应的时候还理直气壮。
“这并非是懒惰,而是我了大明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的身体健康。”
“陛下勤于政务,每天批阅奏疏都要批阅到子时,还没有睡多久,很快又要上早朝,这一天两天好一点,长年累月之下,陛下的龙体怎么能够受得了?”
“适当的推迟下早朝的时间,那也是为了让陛下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陛下的龙体关系大明的江山社稷,自然是最重要的。”
“朝中诸公每天为了上早朝,半夜三更都要起床赶早朝,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很多大臣都因此患上了疾病,身体堪忧,这难道不会影响处理国家大事?”
“陛下和朝中诸公虽然上早朝辛苦了一些,但毕竟还是有时间来休息一二的,可是对于我大明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可就未必有时间休息了。”
“像京津地区的很多工厂,工人只要进了工厂,一天可能需要工作七八个时辰,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几乎都是在上班。”
“并且还要持续一整年的时间,一年到尾,除了过年的时间有几天假期之外,其它时候都在工厂里面劳作。”
“我制定的这个制度,不仅仅是为了天子和大臣们的身体着想,同样也是为了我大明的万万黎民百姓,定期的休沐,也是为了推广到整个大明,让一天到晚在工厂里面劳作的人能够得到休息。”
“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我大明的千秋万代,为了我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了我大明的每一个人!”
“勤劳是美德,但过度的劳作,会严重的影响身心健康,反而不利于大明。”
刘晋也是义正言辞的进行反驳。
这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御史言官,他们就是吃的太饱了,根本不懂大明老百姓的辛苦,口口声声,勤劳是美德。
可是自古以来,致富都不是靠勤劳,勤劳并不能致富,只能够说有口饭吃,想要富裕,靠勤劳是不行的。
“嗯~”
“刘公所言有理~”
“说的好啊~”
其他的大臣们一听,顿时也是纷纷跟着点头。
这随着刘晋进行吏治改革,大家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就越来越重,远不如以前轻松简单了,更何况还要上早朝,还没有什么休息日。
大家都希望能够改一改这个制度,推迟下上早朝的时间,偶尔能够有个可以休息的日子,这样的制度有什么不好?
你陈锦非得要站出来当搅屎棍?
“诡辩~”
“明明是为了自己偷懒,还偏偏要弄的冠冕堂皇。”
“天子和朝臣乃是天下表率,利用给天下人做表率,天子和朝臣如果都变的懒惰了,这天下人自然是会纷纷效仿,到时候都会变的懒惰起来。”
陈锦指着刘晋,非常生气的说道。
“陛下,诸公~”
“陈大人口口声声要给天下人做表率,但是我觉得他可能还没有体会过民间疾苦,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艰辛。”
“臣建议陈大人应该先去工厂里面工作一段时间,体会下工厂里面的环境,体验下民间疾苦,我想到时候,他应该会明白老百姓的艰辛了。”
刘晋看都不看他一眼,想了想对着弘治皇帝说道。
你不是说你很勤奋吗?
那好啊,干脆你去工厂里面做一做,感受下工厂里面的环境,体验下工人们一天到位,一年到尾都在工厂里面劳作七八个时辰的感觉。
到时候看看你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说什么勤奋之类的话了。
“这个建议不错,臣觉得是应该让陈大人去体验下民间疾苦!”
刘健站出来表示了支持。
这个陈锦,实在是不识相,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大家不客气了。
明明是为了大家好的事情,你非要搅黄,那就要让你受受苦。
“臣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
“臣赞同!”
“是应该让陈大人体验下民间疾苦,否则就只知道在朝堂之上空谈误国。”
其他的大臣也是跟着纷纷站出来表态。
这个陈锦,他因为此事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几乎是跟整个朝堂上下的人作对,根本没有人会站出来支持他,反而人人都对他非常的厌恶。
“哈哈~”
“既然大家都觉得陈大人没有体验过民间疾苦,觉得陈大人应该要去工厂里面待一待。”
“那这样吧,陈大人就先去京城的工厂里面先待个一两年的时间,体验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品尝下民间疾苦。”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也是直接下旨了。
“陛下~”
“臣乃堂堂朝廷大臣,岂能进工厂劳作?”
陈锦一听,顿时就急了,他自己的家族就有工厂,太清楚工厂里面的环境了,连忙站出来说道。
“有什么不行的,是自己说的,要给天下人做表率的。”
“来人啊,安排陈大人进工厂里面好好的给天下人做表率,期间不得回府,所有一切都必须严格和其他工人一样。”
“退朝!”
弘治皇帝看了看他一眼,冷冷的说道。
大明镇海王 第1089章,向大明人学习
京城大明皇家酒店,波斯帝国皇帝伊斯玛依派遣来大明的大使查兰德正在一边悠闲的喝着早茶,一边看着报纸。
来到大明,想要了解大明,最好的方式那就是看报纸。
大明早报、大明医学报、大明儒报、大明商报等等,伴随着大明早报风靡整个大明,各种各样的报纸也是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通过各种各样的报纸就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大明方方面面发生的事情。
“真是一个强大到让人绝望的帝国!”
“仅仅只是密云钢铁厂一个月的钢铁产量都要比我们波动帝国整个帝国一年的产量还要更加庞大。”
“天津造船厂一个月就可以下水几百条大船,一年造出几千条船来,而这样的造船厂,整个大明竟然有好几家,遍布大明的各大沿海地区。”
查兰德一边看也是一边忍不住感叹起来。
大明的强大,并不仅仅只是军事力量的强大,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各个方面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随便一个方面拿出来比较,都要远远强于波斯帝国,甚至于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是啊,大明确实是太强大了!”
查兰德的旁边,波斯帝国常驻大明的大使拉苏尔也是跟着感叹道。
他来大明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大明的京城这里,他见识了真正的繁华帝国,及百万人的大城市,林立的高楼,轰鸣的工厂,还有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水泥马路以及骄傲、自信的大明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