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胡本惠想了想也是笑着说道。
“高升就不指望了,别出什么事就好。”
陈信笑了笑摇摇头。
辽东前往京师的道路还是非常好走的,因为朝廷已经修建了从山海关到辽东的水泥马路,而山海关到京城和天津都有水泥马路。
宽敞的水泥马路,再加上四轮马车,沿途不仅仅有朝廷设立的驿站可以休息,而且还有很多私人开设的客栈、酒楼、茶馆等等,可以说出行还是很方便的。
至于古代出行的另外一个问题,安全问题,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山海关到辽东的道路治安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条路每天都有大量的商旅以及迁移去辽东的移民,往来的人非常多,朝廷对这里也是非常的重视,周围又都是平原为主的地带,道路非常的安全。
仅仅花了几天的时间,陈信就抵达了京城。
京城皇家大酒店,嗯,刘晋麾下的产业,当然大股东依然还是天子和朱厚照。
作为京城现在最好的酒店,集中了客栈、酒楼为一体的地方,自然而然也是权贵们云集的地方,前来京城述职的封疆大吏,基本上都是在这里下榻。
陈信刚刚入住酒店,立即就有几人找了上来。
“陈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
为首的一人笑着对陈信拱手致敬。
“钟兄!”
陈信一看来人,顿时就忍不住喊了出来。
为首的这人叫钟藩,和陈信算是同届,都是在成化朝的时候中的进士,当时陈信是二甲第十八,钟藩是二甲第十六。
而大家都知道,这中了进士之后,同一届的新科进士自然是难免要聚一聚的,大家互相认识一番,以后在朝中也是可以互相提携。
同乡、同期、同窗、同届、同门等等,在大明官场当中可是极为重要的关系,也是大明中后期党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哈,我特意让人留意陈兄,这钟兄一来,我就来了。”
钟藩高兴的大笑着说道。
钟藩和陈信两人的那一届进士当中,两人算是混的比较好的,陈信是辽东的布政使,钟藩是广东布政使,都是从二品的大员了。
“钟兄有意了!”
陈信顿时就再次拱手执意道。
“哈哈,主要是我们多年未见,实在是想念的很。”
“来,陈信,我给你介绍下。”
“这位是广西布政使孙逢吉孙兄,这位是交趾布政王遵王兄,这位是象林布政使姜仪姜兄!”
钟藩高兴的笑了笑,接着也是给陈信介绍起自己身边的三人来,三人都和两人一样,都是封疆大吏,从二品的布政使。
“孙兄、王兄、姜兄!”
陈信也是连忙拱手致敬。
“陈兄!”
三人也都笑着回礼。
很快,五人也是找一处幽静的地方,一边喝茶也是一边聊了起来,这聊着、聊着,很自然是的也就会聊到这一次进京述职的事情。
“几位兄台,这一次进京述职,不知道大家可有什么消息?”
交趾布政使王遵笑了笑对几人问道。
“是啊,这述职也是开天荒的第一次,我心里面是一点底都没有,而且我们几个都是广西、广东、交趾、象林,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这消息闭塞,对京城的风云了解的太少,也是太慢了。”
“倒是陈兄你,这辽东离京城非常的近,往来也是密切,想必应该是知道一些消息吧?”
象林布政使姜仪也是跟着点点头,看向陈信说道。
“不满大家,其实我也是慌得很,到现在我也是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只是知道这一次述职主要还是吏部尚书刘公负责。”
陈信看了看大家,微微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自己都还想找人打听下消息呢,自己心里面也是没有底气。
“刘公~”
众人一听,也是微微点点头,其实先来京城的都已经四处找人打听消息去了,打听到的消息也是差不多,这一次是刘晋主持。
“要不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去拜访下刘公?”
广西布政使孙逢吉想了想也是提议道。
“不行,不行,我招人打听过了,刘公最不喜有人打扰,最不喜欢有人去私下拜访,这拜访刘公,还不如去拜访内阁的三阁老比较好一些。”
交趾布政使王遵想了想摇摇头说道。
“王兄所言不差,去年的时候我在琼州见过一次刘公,多少也是知道刘公的,刘公他确实是不喜欢这些,所以诸位兄台,这一次述职,大家还是多想一想该如何去做吧,不然恐怖是很难过刘公这一关的。”
钟藩听完,也是点点头说道。
大明镇海王 第959章,刘晋的后门不通
京城刘晋的府上,刘晋正在悠闲的喝着下午茶,看着报纸。
“黄金洲殷商后裔出现天花大爆发,死亡人数暴增!”
刘晋看着手中的大明医学报,顿时就忍不住沉默下来。
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救那些印第安人呢?
天花虽然可怕,但是只要使用牛痘预防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形成抗体,抵御天花,以现在大明医学院的医学水平来说,研究出牛痘预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现在的关键是要不要救这些印第安人。
现在在黄金洲这边,大明虽然有几十万移民,几乎是已经遍布了黄金洲的西海岸,甚至于在东海岸这边也都有大量的殖民据点。
但是和黄金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数量相比,依然还是很少,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整个黄金洲应该有几千万印第安人。
大明想要独占黄金洲,这些印第安人就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刘晋在黄金洲这边一直以来都是宣传这些印第安人和大明人是一家人,他们是殷商后裔,但这也仅仅只是宣传的口号而已。
纵然曾经是同一个祖先,但毕竟也是分割开了如此多年,彼此之间除了长的像一些之外,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太大了。
而在黄金洲这边,他们的数量又太多了,这对于以后大明统治黄金洲可是极为不利的。
现在他们或许臣服于大明,那是因为他们在诸多方面都落后于大明,可是在未来呢?
一切就难说了。
这就是刘晋犹豫的原因。
可是不救的话,又是打自己的嘴脸了,嘴上喊着是一家人,对方真正有灾难的时候又见死不救,这似乎又说不过去。
对于历史上印第安人的遭遇,刘晋又是比较同情的。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只是到了刘晋这个位置,个人的同情又不能影响大明帝国的走向,同情,刘晋同情的部族多着呢,但是该清除的还是要清除。
因为说到底,最终还是为了大明,为了更广袤的生存空间,今日自己心软,那么未来敌人就未必会对自己心软了。
“来人,立即传令给大明医学院,让他们研究天花,研究预防天花的办法,告诉他们,在国外似乎好像有一种办法,可以利用牛痘上面的天花给人接种之中,可以产生抗体,不会再感染天花,让他们好好研究下。”
想了想,刘晋也是立即喊道。
“是,老爷!”
很快,有仆人领命,急匆匆的往大明医学院这边走去。
“不管救不救,至少来说先将这个技术给研究出来,天花可不是小事情,一旦爆发起来的话,死亡的人数就会非常多。”
“现在大明和黄金洲这边的往来还是非常的密切,而且大明京津地区的人口都已经过千万了,如此庞大而密集的人口,自然是要对天花进行预防。”
“没办法了,只能先把你们的总人数给降低下来,但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再来出手救你们。”
刘晋心里面如此想道。
黄金洲本土印第安人的数量肯定是要降低的,大规模屠杀的事情自己干不出来,但这天花既然爆发了,那就让天花来完成吧。
黄金洲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里有广袤的平原,土地肥沃,只要占住了北黄金洲的这片平原,以后哪里还用愁粮食的问题,
这里有庞大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黄金、白银,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简直就是天选之地,放在印第安人的手中实在是暴殄天物。
“老爷,江西巡抚、赣南巡抚求见!”
就在刘晋沉思之际,有下人来到刘晋的身边,小声的请示道。
“我不是早就说了,什么人都不见。”
刘晋一听,顿时就严肃的说道。
各地的封疆大吏基本上都已经到了京城,过两天就要开始进行述职了,弘治十五年的考成也是马上要出来了。
所以最近这几天刘晋的府上也是没有清净过,天天都有人求见,对此,刘晋那自然是一概不见。
尽管从品级上面来说,刘晋仅仅只是正二品,各地的封疆大吏都是从二品,也仅仅只是高了一级而已,刘晋没有必要摆如此大的架子。
但是这考成制度和述职制度,这是刘晋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是要坚持执行下去,上面弘治皇帝和内阁阁老也都在看着,下面各级官员也都在看着。
看着刘晋是不是能够将这个制度坚持到底,看看刘晋到底能不能铁面无私。
“是~”
下人一听,立即离开。
“看来又要换一些下人了。”
刘晋看了看离去的下人,微微沉吟一番。
随着自己的官职越来越大,位高权重,再加上又是弘治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来求自己办事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家里面的这些下人也是跟着收了不少的好处。
就刚刚的通报来说,自己早就下令了不见客人,这个下人还是过来通报,很显然肯定是拿了好处。
自己已经三令五申的事情,这些下人还是不长记性,这就不能怪自己了。
刘府的大门外面,一辆四轮马车内,江西巡抚张天寓和赣南巡抚陆宗学两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每个人的身边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大明第一银行的银票。
(不要奇怪为什么江西会有两个巡抚,弘治八年的时候,江西赣南一带实在是太乱,盗贼四起,匪患严重,弘治皇帝为了剿匪于是设置了赣南巡抚,专门用来剿匪,历史上王守仁同学就当过赣南巡抚,而且剿匪有功升职,之后遇到宁王之乱,又擒拿了宁王。)
两人之所以要来拜访刘晋,那自然是为了走后面以便顺利的度过这一次的考成和述职。
“也不知道刘公会不会见我们。”
江西巡抚张天寓满脸忧愁的说道。
说实话,自从刘晋上台之后,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是属于那种尸位素餐的官员,能够当上巡抚,那也是因为他是浙江人,靠着走谢迁这个老乡的关系一路上来的,而且他尸位素餐就算了,还是一个贪官,在江西这边也是出了名的贪。
刘晋弄出了考成制度,再加上还要他们这些封疆大吏进京述职,他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首先想到的就是走后面。
至于赣南巡抚陆宗学,他同样也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员,他倒是不贪,只是没有什么能力,又尸位素餐。
赣南巡抚这个位置本来就是专门来剿匪的,但是他在位期间,赣南的匪患却是越来越严重,这一次进京述职,自然也是慌得很。
“听说刘公铁面无私,恐怕多半是不会见我们的。”
赣南巡抚陆宗学想了想也是微微摇头说道。
整个人都愁眉苦脸,这述职到底该述什么?
这心里面也是一点底气都没有,而且他其实也很清楚自己在这个位置到底做的好不好,这赣南乃是四省通衢的地方,地处交通要地,可是偏偏匪患严重,盗匪是剿都剿不完。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朝廷准备从江西南昌修建一条水泥公路一直往南到广东广西去,这其中要经过赣州。
公路明年就要开始动工修建了,到时候在赣南这边出问题的话,他这个赣南巡抚也就做到头了。
当然,如果是在以前,刘晋还没有当这吏部尚书的时候,他们自然是不需要担心什么,既没有官员的考核制度,也不需要进京述职。
能不能升官看的是自己的关系够不够硬,银子够不够多,环节能不能打通,江西巡抚张天寓就是这样上来的,他陆宗学的关系也是足够多。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刘晋当了这个吏部尚书,号称天官,主管天下官员,以前的一切都不好使了。
不仅仅有考成制度,而且还要进京述职,关键是银子也不好使了,关系网也通不到刘晋这里了,偏偏大家又拿刘晋没有什么办法。
说实话,弹劾刘晋的奏疏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地方上的官员也好,朝堂上的官员也罢,对于刘晋弄出来的这个考成制度以及述职制度,那是深恶痛绝。
这不是没事找事,存心不让大家好好过日子嘛。
这天天喝喝茶、看看报纸的日子不舒服吗?
非要想尽办法来折腾自己才过的舒服?
所以弹劾刘晋的奏疏多如雪花,甚至于朝堂之上都还有弹劾刘晋的御史、言官。
不过对于这些弘治皇帝都不理会,刘晋自己的脸皮也是足够厚,还不到三十,你一个弹劾我就要回家养老?
“张大人、陆大人,我们家老爷说了不见客!”
两人并没有等待太久,刘晋府上的下人就急匆匆的出来回道。
“好,麻烦小哥了!”
张天寓笑了笑点头回道。
很快,马车载着两人离开,又朝着内阁大学士谢迁的府上走去。
“只能够去拜访下谢公了,向谢公这边请教一番了。”
张天寓无奈的和陆宗学回道,张天寓是江南人,要是在几年前的时候,朝中江南出身的官员非常多,他的路子就很好走,可是现在,剩下的就不多了,路也不好走了。
大明镇海王 第960章,述职
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初五,这一天,京城的天气非常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前几天呼啸不停的寒风也是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冬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京城的大街小巷,老少爷们也是出来晒太阳、唠嗑,日子非常的悠闲。
不过对于前来京城述职的各地封疆大吏来说,他们却是没有任何的心情来享受这大好的天气,因为今天是他们向大明天子述职的日子。
金銮殿外面的太和广场上面,上过早朝之后,朝着的大臣都没有散去,而是集中到了太和广场这里。
太和广场上面,一排排椅子摆放的整整齐齐,所有的官员都已经按照品级、秩序高低坐下来,弘治皇帝的龙椅也是摆在了龙阶之上,龙阶之下的两边,内阁三阁老,六部尚书,英国公张懋等人也是分列文武坐的笔直。
在他们之下,两边则是坐满了文武官员,一个个身穿绯红色的衣袍,远远的看过去,一片通红。
“天气蛮不错的嘛!”
弘治皇帝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主要是这身体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好,自从切掉了肠痈之后,弘治皇帝的身体就越好越好,整个人都变年轻了,体重也增加了,头上的头发都慢慢的变黑。
要是在以前,这大冬天的,即便是没有风,他也不敢到外面来这样坐着,因为身体太虚弱了,随便一点风寒就容易生病。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身体变的越来越好,抵抗力也是越来越强,这点风寒根本就不怕了。
“陛下,时辰到了~”
萧敬看了看时辰,和身边的小黄门确认了一下,也是来到弘治皇帝的身边提醒道。
“那开始吧!”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他其实也是很是满期待的。
这刘晋弄出的考成制度并不算多稀奇,历朝历代都有,只是刘晋的考成制度更加的详细、细致罢了,但刘晋弄出来的这个述职制度,却算是首开先河了,让各地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也算是一个创举了,弘治皇帝倒是很想看看刘晋在这个方面能够玩出什么花样来。
“北直隶布政使上前述职!”
萧敬稍微往前两步,扯开了嗓子喊道。
随着萧敬的话落下,在下面的众多官员当中,有人站出来来到龙阶之下,对着弘治皇帝恭敬的说道:“臣张明正参加陛下!”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
北直隶这个地方算是天子脚下了,所以张明正对于京城这边一举一动那自然是非常清楚,对于述职,他也是非常有底气的,只见他从袖口里面掏出一个折子,开始大声的念道。
“承蒙陛下恩典和信任,朝中诸公的支持,臣有幸主政一方。”
仅仅只是开头就让弘治皇帝和旁边的朝中诸公微微点头,同时也是让下面的这些前来京城述职的官员一个个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还可以提前准备词稿?”
辽东布政使陈信看到这一幕,顿时就忍不住微微傻眼。
他自然也是提前做好了准备,不过却是将所有的内容都背诵下来,没想到用奏折的形式写下来。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时候肯定还是要写一份奏疏向陛下详细的说一说的。”
龙阶下,张明正声音洪亮,不急不慢的开始向弘治皇帝和在场的众大臣讲述起自己主政北直隶的得失。
“弘治十五年,北直隶完成税收三千五百八十万两,比起弘治十四年的两千五百万两增长了约一千万两税银!”
“弘治十五年,北直隶除了朝廷修建的京晋、京鲁、京豫三条主要水泥公路外,还完成了各州府之间的水泥公路修建,各州府已经全部拥有了水泥公路,水泥公路总长度超过三千里!”
“比起弘治十四年,新增水泥公路长度为一千五百里,新修水库二十五座,新建港口七座,新修桥梁三百五十二座,新建河提长度……”
“弘治十五年,北直隶新建新式学校两百五十七所,传统私塾五十三所,学院十二所,已经基本满足北直隶适龄孩童上学的需求。”
“……”
张明正很显然是很清楚的把握了这个述职的主要内容,详细的利用数据来说明自己在弘治十五年做了多少事情。
听到张明正的汇报,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点头,这张明正估计是刘晋的学生,用数据来说话,很显然是最有说服力的。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告诉了在场所有人,自己在这一年当中的所作所为,税收增加了多少,公路都已经通到了北直隶的各州府了,还有建了多少学校等等。
“述职是讲这些东西?”
江西巡抚张天寓和身边的赣南巡抚陆宗学互相看了看,两人都傻眼了,因为两人来之前根本就没有去收集这些数据,而且主要是两人在这些方面根本就没有多少作为,你让他们两个怎么去说?
两人的额头上都忍不住冒出了冷哼,同时整个人的脸色都变的无比难看起来。
“陛下,臣已经述职完毕,请陛下审查~”
足足讲了一炷香的时间,张明正总算是讲完了。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问道:“北直隶原本是产粮大省,但是今年却没有产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陛下,北直隶在以往是产粮大省,今年也确实是没有产粮,这主要是因为北直隶是我大明最核心之地,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商行众多,原先种地的农人都去工厂、作坊、商行上班。”
“故而无人种地,田地都用来种植棉花以及番薯、玉米等,不过粮食乃是重中之重,故而臣也是提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臣早已请示过户部,在北直隶各地建立了三大粮仓,储备粮食,稳定粮价。”
张明正一听,想了想也是回道。
“嗯,做的不错。”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也是给了一个不错的评价。
接着弘治皇帝对着下面的刘健、李东阳、谢迁、刘晋等人问道:“诸位爱卿有什么要问的吗?”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下面的几人互相看了看,彼此似乎好像都没有什么要问的,接着大家都看向刘晋。
作为吏部尚书,同时又是这个制度的开创者,刘晋肯定是要站出来问一些东西的。
刘晋看了看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几个,见他们真的没有什么要问的,于是想了想问道:“北直隶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似乎好像也是存在不少问题。”
“据我所知,伴随着京津地区迅速发展,治安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帮派横行,有时候甚至于在光天化日之下互相砍杀,以至于血流成河。”
“另外京津地区赌坊越来越多,以至于很多人在赌场里面输的倾家荡产,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刘晋当然不是乱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一般来说,伴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工业的发展,当城市之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时,一定会经历一段比较动乱的时期。
现在的京津地区正是处在了这样的一个时期,帮派众多,横行无忌,互相之间不断争夺地盘,打架斗殴,杀人犯法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天津外面的海上、京城的河里面经常都能够看到浮尸。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听到刘晋的话,在场的众人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这刘晋问的也太犀利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