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这猪肉啊,虽然比不上牛羊肉,但是自从大明早报上面报道过给猪阉割之后,这猪肉的膻味就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而且长势也变的很快,这出的肥肉啊,绝对是大家的最爱。”
“这猪肉的需求啊是越来越旺盛,整个京津地区每天消耗的猪至少都要几千头,再加上鸡鸭鹅这些,有多少都又不够京津两地吃的。”
“这养猪啊,也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有人滔滔不绝的讲起来,周围的人也是仔细的听起来。
朱厚照和刘晋也是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从这些普通老百姓这里可以了解很多有用的信息,能够大致的看出大明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出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牛羊啊,其实都不是很好饲养,因为他们只吃草,需要牧场来养。”
“但是猪不一样了,它可以圈养,而且猪不挑食,可以吃剩下的剩饭、泔水,也可以喂他们吃甘薯、玉米、土豆,甚至于连番薯叶都吃。”
“其实喂养起来,并不需要多少的粮食。”
“以前也就是大家觉得粮食金贵,人都不够吃,自然而然没人去养猪,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粮食产量大增,有的是粮食喂猪。”
“大家吃饱了饭,现在也是逐渐的讲究要吃好,要吃肉,这猪肉、鸡鸭鱼、牛羊肉等等的生意就特好。”
“以前我们镇上杀猪的刘一刀现在都去京城里面杀猪卖了,据说啊,这一天啊要卖二十多头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银子也是哗啦啦的赚进来。”
“没看到他家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房嘛,而且听说他在京城这里还买了两套房,一套房要五百多两银子呢,你就知道这杀猪有多赚钱了,也就知道京城这边的人对猪肉的需求有多大了。”
“要想富啊,就要多养猪,多修路。”
“我说呢,我们镇上那个董老爷为什么建那么大的猪圈呢,原来是为了养猪啊。”
“可不是嘛,董老爷啊,他有关系,和京城很多大厂的食堂搞好了关系,这食堂嘛,多少都会有一些剩饭、剩菜什么的。”
“城里人比较讲究,不吃剩饭、剩菜,全部都倒进了泔水桶里面,董老爷就准备用这一个个大厂里面的这些泔水来养猪,四轮马车都准备了好几辆呢,都是用来运泔水的。”
“另外还在自己家的田地里面种上了番薯和玉米,都是用来喂猪的。”
“这大厂的剩饭、剩菜就这样给他了?”
“不然给你啊?”
“他们不会自己养猪?”
“你是不知道啊,那些大厂做的买卖和生意有多赚钱,像离我们这里最近的那个水泥厂,这水泥可是好东西啊,有多少都不够卖的,这生产多少出来就能够卖掉多少,谁还有功夫来养猪啊。”
“也是,听说我们镇上的张老爷就和人一起合伙开了水泥厂,生意好得不得了。”
“最赚钱的啊,还是去做海贸,这一船去海外走一趟,至少也是赚几万两银子,不过那个投资太大了,一艘船至少几万两银子,还要进货等等,不是我们这些普通来百姓能够玩的动,即便是我们镇上的地主老财们也玩不动。”
“我也听说了,这海贸非常赚钱,我表哥的二舅的儿子的哥哥就在一艘船上当海员,据说啊,最远的时候去过什么中东、波斯,单单是去年啊,他就拿到了几百两银子。”
“现在给他说亲的媒婆都不知道有多少,他人长的不怎么样却是非常挑,一般的姑娘竟然看不上。”
“一年拿到几百两银子,我的乖乖啊,这岂不是一辈子都够吃了?”
有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够吃什么啊?”
“也就是够在京城这边买套房房子罢了。”
“什么房子啊,要几百两银子,有那几百两银子都够我们在农村盖个超大的院子了。”
“你农村的房子怎么可以和城里的房子相比,这城里的房子建的多漂亮,还有小区,还有学校,还有商场什么的,工作上班也方便,而且关键是这城里的房子还年年涨价。”
“就是啊,我也听我儿子说了。”
“这城里的房子,以前只要几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一套不错的院子了,可是慢慢的要上百两银子还只能够买套房子,就那么大点地的楼房,几个房间。”
“你还别嫌小,现在在京城这边,随便一套这样的房子都已经要两三百两银子了,听说在天津这边,几年前还只要一百两银子一套的房子,现在都要上千两银子一套了。”
“我儿子都后悔死了,当时要是咬下牙,贷款买了房子,现在一转手都能够赚几百两银子了。”
“我儿子也是这样说的,说肠子都悔青了,京城这边的房子是越来越难买了,有时候有银子都买不到房子。”
“京城人有钱~”
“这随便去一个厂子里面上班,一个月不得赚个三两银子?”
“如果是两夫妻一起上班的话,这一个月起码也能够赚五两银子,一年下来,至少也是几十两银子带回家。”
“这仅仅至少普通人,那些做生意的就赚的更多了。”
“这杀猪的刘一刀,做包子的张拐子,还有那个做面食的杜胖子,他们都在成里买房了,而且这过年回来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牛气,看到以前的地主老爷都满脸的不削一顾。”
“这时代啊,变了,有地不如城里面有房,这有房的啊,不如海上面有船,京城真正的大户人家啊,他们现在是不仅仅有自己的工厂,海上有船再跑,这在南洋啊,他们还有自己的种植园呢。”
“听说啊,还有人专门去澳洲这边养牛羊,去西域这边种棉花,去黄金洲这边挖金矿,这些人啊才是真正的有钱,真正的大户人家。”
“我也听说了,据说京城里面那些权贵啊,他们甚至于都在一起去海外抢占私人殖民地呢,这私人殖民地啊,我们大明皇帝不管,只要占下来啊,那就是属于自己的小王国了,什么都你自己说了算,每年给皇帝交税就可以了。”
“这变化可真大啊,几年前的时候,我们都还在闹灾荒,饿肚子呢,现在倒好了,都说要全世界跑了。”
“可不是,没看到年轻人都出去了,去城里做工也好,去海上当船员也好,反正都比待在家里面强。”
“……”
刘晋和朱厚照仔细的听着,听到他们的谈话,刘晋也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因为自己这个穿越者蝴蝶的翅膀,大明老百姓的生活啊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都已经不是吃饱如此简单了,竟然有些穿越前后世的一些样子了。





大明镇海王 第872章,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重要性
刘晋穿越前都已经是21世纪了,当时的华夏大地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过了辛辛苦苦的经营,也总算是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刘晋依然还非常清晰的记得,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彼此之间所谈论的话题和现在自己所听到的这些话题竟然高度的相似。
大家所讨论的也是一年赚了多少钱,在城里有没有房子,那些行业最赚钱,有钱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等等。
一个是大明朝,一个是自己穿越前的世界,竟然如此的相似。
这让刘晋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后世的华夏大地能够重新的崛起,靠的是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赚取一点辛苦钱,这才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老百姓也才开始过上富足的生活。
因为经历了百年的血流、屈辱史,处于殖民与半殖民的状态之下,在长达百年的内外动乱之中,当时的华夏可谓是积贫积弱。
底子非常的薄,大量的财富都被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掠夺去,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无论是方方面面都很难和国际上的其它国家进行竞争,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够靠卖苦力,挣一点辛苦钱,慢慢的不断积累,不断壮大。
经过了几十年的世界,这才慢慢的发展起来。
但即便是如此,后世自己穿越前的华夏依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而且离世界最强的白头鹰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当时的华夏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人,一年到尾工作的时间最多,可是偏偏获得的报酬最少。
而世界上其它的国家,那些发达国家,很多国家一年下来,一半的时间在休假,剩下的一半时间当中,每天也只要工作六个小时左右。
可是偏偏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他们的收入非常高,偏偏各种各样的东西又还非常的便宜,生活富足,各种各样的福利好到爆。
如此巨大的差异,也是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
到底勤劳能不能致富?
穿越前的华夏人很勤奋、很努力,可是为什么就是不能富起来?
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于不说和发达国家相比,即便是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似乎差距也很大。
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晋仔细的思索着,接着再来看看眼前,眼前这些大明人,他们同样非常的勤劳、非常的聪明,一脉相承,和穿越前的华夏人是一脉相承,彼此没有任何的差别,同样勤劳、聪明。
但是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大明逐渐的走上了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这才几年的时间,算下来从弘治九年穿越过来到现在弘治十五年也才六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的时间了。
但就是这短短六年的时间,大明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别的不说,单单是从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
眼前的这些大明老百姓和后世的华夏老百姓相比,抛开科技和时代上的一些东西来说,眼前的大明人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后世的华夏老百姓。
更重要的是,眼前的这些大明人,他们自信而骄傲,对大明充满了自信,对自己的血脉和身份充满了骄傲,这样的自信心绝对是后世所不具有的。
还有六年的时间,大明的发展速度感觉都比后世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还要更快,更加的有效。
后世奋斗了几十年都当不到现在巨变六年的大明。
因为现在的大明绝对是这颗星球上面最强大的国家,有着最庞大的人口,最强大的经济,最先进的科技,最强大的军事和最聪明、勤劳的人民。
虽然仅仅只是六年的时间,可是大明的发展却足以比得上后世奋斗几十年的时间。
“差异为何会如此之大?”
“除开科技上的进步来说,现在的大明远不是后世的华夏所能够相比,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
刘晋皱着眉头仔细的思索。
“这其中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大明没有经历过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历史,所以大明自身的元气十足,有着雄厚的底蕴。”
“如果让大明这边对外赔款几亿、几亿两的银子,再加上统治者的吸血什么的,估计大明也会内忧外侮,而且也会变的瘦骨嶙嶙,没有什么元气,纵然是有机会,也恐怕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而且现在的大明不仅仅不需要对外赔款,还能够从全球各地源源不断的掠夺海量的财富回来,庞大的财富不断输入大明,滋润了大明,让大明有着充足无比的元气。”
很快,刘晋就想到了一个巨大差异的地方。
那就是自身的底蕴和元气的问题。
后世的华夏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史,在长达百年的动乱、内忧外患之中,华夏的元气已经伤到了,底子太薄了,想要恢复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了,元气十足,关键是还可以从全球各地掠夺元气回来滋补自己,这样一来,纵然是内部有个灾荒之类的,大明也是可以轻易的解决。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后世的华夏就相当于是经历了一场大病,积贫积弱,瘦骨嶙峋,元气大伤,随便来个感冒什么的都很难受。
而现在大明就不一样了,身强体壮,元气满满,关键是还能够掠夺其他人的元气来补充自己,纵然是有点什么毛病什么的,大明也能够轻轻松松的度过去。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这就是巨大的差别,底子上的差距。
“大明六年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抵达上后世几十年的时间,甚至于还要远远超过,这基础就不一样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现在的大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是后世的华夏则是一直处于食物链的末端。”
“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所以大明能够对外掠夺,这大明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像后世,处于食物链的末端,要受到上面的剥夺,这生产出来的东西,也仅仅只是赚一点微不足道的辛苦钱。”
“这才是最根本性的差别!”
想到这里,刘晋的眼睛都亮了,一下子似乎就想通了一件事情。
后世的欧美发达国家,明明都不怎么努力,不勤奋,可是偏偏日子好过的很,华夏人努力的很,但却是过的很辛苦。
这其中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我们则是处于食物链的末端。
当然还有就是他们占据了地球上最多的资源,大量的土地被他们所占有,土地就意味着资源,意味着生存的空间。
所以他们不需要努力都可以过的很好,而我们因为人口多,土地少,空间小,所以纵然是再努力,其实也会过的远不如他们。
这就好比是现在大明的河南等地,人多地少,纵然是再努力又能如何?
平均下来每个人仅仅只有一点点土地,纵然是累死了,这土地也产不出太多的粮食,依然过的很苦。
但大明拥有海外殖民地之后,大规模的移民到殖民地去,移民到海外去,辽东去,在这些地方,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和生存空间。
即便是不需要多努力,也能够轻轻松松的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就是占据资源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
后世的华夏,十多亿人局限在很小的土地上面,白头鹰和我们差不多,人口却是仅仅只有三亿,单单是从这方面来说,他们的日子就会比我们更好过。
这一点上面,从后世的南棒子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南棒子虽然是发达国家,虽然人均gdp比较高,可是和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南棒子的生活水平就差的太远了,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生存空间,纵然是发达国家也同样过的很拘谨,吃辣白菜都要思索再三,远不如欧美国家的人,牛肉、牛肉,还是牛肉。
现在的大明也总算是走上了正轨。
殖民主义的发展,让大明拥有辽阔的土地和广袤的生存空间,还可以掠夺其他国家来补充自己。
这样的大明,即便是懒一点,也同样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更何况大明人不懒,非常的勤奋又非常的聪明,所以短短六年的时间,大明就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
想清楚了这些,刘晋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处于食物链顶端好啊,可以掠夺下面的国家和地区,这源源不断的财富输入进来,以后大明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这生存空间大的好处多多啊,占据大半个亚洲,全占了澳洲和美洲,以后还要占据非洲,以后这生存空间就大了,别说十几亿人,就是几十亿人都可以过上富足的小日子,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来供养。”
刘晋越想心情就越不错,不枉自己穿越过来,单单是抢下来的这些土地就足够让大明人以后过上富足的小日子了。




大明镇海王 第873章,走上正轨的大明
“呜呜~”
蒸汽耕地机在田野之间不断的行走发出阵阵的汽笛声以及滚滚的黑烟,看热闹的人很多,现在大家都不给地主种地了,所以其实都比较闲一些,有空来看热闹。
刘晋在听着普通老百姓的谈话,从中了解到大明最底层的生活情况,总的来说,那就是非常不错。
已经不仅仅只是吃饱如此简单了,现在已经朝着要吃好的方向去前进了。
猪牛羊,鸡鸭鹅,还有海洋之中的海产品,来自南洋的大米,辽东的白面,山东、山西的玉米,河南的番薯等等,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大明人的餐桌,让他们不仅仅吃得饱,更是吃的好、吃的有营养。
至于大家的生活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以前,大家都被牢牢的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面,从早到晚都在地里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一边忍受着地主士绅们的剥削压榨,另外一方面还要忍受朝廷的税赋,纵然是号称弘治中兴,这日子其实也是过得相当苦。
就像刘晋穿越前的小村一样,大家贫穷、饥饿,却又如同杂草一般顽强的生存者,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什么的,立即就会烽烟四起。
这就是以前的大明,维系在有限土地上的庞大人口其实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风调雨顺还好一些,老百姓勉强能够过下去。
可是一旦出现了灾荒,老百姓会活不下去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不愿意种地了。
年轻人都去城里面的工厂、作坊、商行做工,到处都在招人,包食宿每月都还有银子可拿,虽然现在的工厂、作坊和商行等等做事,同样也是非常的辛苦。
在没有法定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年代里面,在工厂、作坊等等里面做事,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那都是在里面做个不停的。
非常的辛苦,但却是简单,能够拿到真金白银。
如果不愿意在工厂、作坊里面上班,也是可以自己去学着做小生意,有点收益的话,日子就会过的相当不错。
有机会又胆大的人还可以出海,去当海员,移民去海外等等,总之选择很多,机会也很多,再也不用死死的局限在原先的一亩三分地上面。
以至于在北直隶这边,越是靠近京津地区的地方,这里的土地都没人愿意去耕种了,地主老财们都不得不开始转变了以前的思路。
这有路子又愿意投资的,可以投资商行、投资海船,自己开工厂、建作坊等等,财富比起以前来,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以前靠着土地,每年的收益其实是非常稳定的,一亩地能够出多少粮食,那都是有数的,纵然是风调雨顺,其实地主老财们的收入也是有限的。
但是投资商行、建工厂、作坊、投海船这些就不一样了,财富就会如同井喷一样迅速的爆发起来,得益于这样的一个好时代,撑死胆大的,先一步的。
再不济,这些地主老财们也可利用自己的天地、山地等等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经济作物、搞养殖等等。
像现在的棉花价格高涨,大家就来种棉花,京津地区对肉类的需求非常旺盛,大家就来养猪牛养、鸡鸭鹅等等。
从士绅地主到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发生改变,不断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已经渐渐的脱离了延续几千年封建时代的轨迹,朝着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进。
毫无疑问,刘晋是非常喜欢看到这样的一种变化。
土地对人的束缚实在是太强大了。
华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其实都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历史,朝廷的更迭、兴衰也都是紧跟着土地的变化而来的。
治乱循环,始终都逃不过土地的变化。
当土地比较分散的时候,那一定是比较兴盛的时候,因为处于这样的一个时期,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日子会相对比较好过一些。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必然会慢慢的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老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而伴随着这种土地的兼并和集中。
朝代也必然会随之渐渐的由兴盛转向衰亡。
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甚至于这样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刘晋穿越前的后世,在还没有进行改革开放之前,人也依然被死死的束缚在土地之上。
这人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工作和生活的自由没有得到解放,社会自然很难获得进步,一旦将人从土地之上解放出来,必然又会爆发出强大的活力,迅速的发展起来。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解放对人的束缚,户籍的限制、思想的限制还有这种传统封建力量的限制。”
“一旦能够打破重重束缚,大明就建彻底的腾飞起来。”
“不过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封建力量依然非常的强大,需要徐徐图之。”
刘晋的脑海中都已经想清楚以后该如何去走了。
当然了,其实刘晋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用做了,因为大明走到现在这一步,已经回不去了。
现在如果还有人叫嚣着要闭关锁国,例行海禁的话,估计那些投资商行、海船的人都会立即送他去澳洲或者黄金洲这边挖矿。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要执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之类的,大明上下都肯定不会答应,上面的权贵们都有大量的工厂、作坊、商行、种植园等等。
这些可都是需要人,大量的人,甚至于有些还准备在海外建私人殖民地,都需要人,你竟然还要执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人身自由,这不是找死吗?
至于普通老百姓,你要是叫他和以前一样,起早摸黑的给地主种地,那根本就不可能,大家都会将你给撕碎了。
大明是已经走上了正规,走上了殖民时代和资本时代的道路,再也回不去了。
“坏了~坏了!”
1...396397398399400...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