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这些朝鲜人的工钱并不高,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粮食,一个人干一天,给五十斤麦子就行了。”
丁大柱笑了笑说道。
“五十斤麦子,他们怎么不去抢?”
李大毛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吼了起来。
以前他们在老家的时候,给人收麦子,这一天管顿饭都算不错了,还五十斤麦子,谁会给你?
你这哪里是来帮忙收麦子的,这是来抢麦子的。
“大毛哥,话不能怎么说,现在就这个价,朝鲜那边的土地少,有很多人都到我们辽东这边来做工了。”
“价钱虽然贵,但是能够剩下很多的时间,而且怎么多麦子,我们自己也收不过来啊。”
丁大柱笑了笑说道,这个价钱确实是很贵,五十斤麦子啊,价钱真心不是一般的贵,但是他还是雇了。
“要管饭吗?”
李大毛想了想又问道。
看看自己家的田地,一家人真心忙不过来,两夫妻累死了,估计也是很难在下雪前收完,纵然是没有办法,价钱贵,还是要雇人,这麦子要是烂在了地里面,实在是太可惜了。
多好的麦子啊!
“要管饭,一天两顿就行。”
丁大柱回道。
“还要管饭?”
“还一天两顿?”
李大毛都要炸毛了,自己以前在老家做事,做一天能够有一顿饱饭吃就算满足了。
“没办法,都是这样,想要雇他们的人太多了,大毛哥,要的话,赶紧啊,不然让别人先雇走了,到时候就只能自己收了。”
丁大柱无奈的笑了笑。
朝鲜人也是真会做生意,现在有很多的朝鲜人到大明这边来做事。
单单是辽东这边就有很多的朝鲜人来这里伐木、建房子、修路、帮人收麦子、种地等等,在朝鲜这边,他们日子过的很苦,吃不饱饭,也赚不到钱。
但是到了大明这边,不仅仅可以吃饱饭,还能够有不错的工钱,反正朝鲜和大明都可以自由的往来,大明这边的钱好赚,大量的朝鲜人就到大明这里来做事。
辽东省和朝鲜相邻,来辽东就更加的方便了,坐船都不用。
“走,走,贵就贵点吧,把粮食先收了再说。”
李大毛看看自己的广袤的田野,想了想也是咬咬牙准备雇人了。
自己太累了,而且一天忙到晚都未必能够收完,没有办法了。





大明镇海王 第767章,足够吃三年
辽东的黑土地上迎来了大丰收,粮食堆满了农人的粮仓,甚至于多到没有地方去堆放,粮食大丰收。
当然不单单是辽东,弘治十四年整个大明都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大明的大江南北都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南方的稻米,北方的麦子,还有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玉米、番薯、土豆都开始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粮食的大丰收,最高兴的其实并不是底层的农人,反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弘治皇帝。
京城郊外的一处农田道路旁边,弘治皇帝带着太子朱厚照,内阁三阁老身穿便衣,非常悠闲的行走在田间的道路上,一边走,也是一边有说有笑。
“陛下,可喜可贺啊,大江南北,南北各省都传来了好消息,我们整个大明的粮食大丰收啊!”
内阁首辅刘健笑呵呵的对着弘治皇帝说道。
粮食大丰收在后世来说似乎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粮食大丰收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那都是大事,值得高兴的大事。
有粮食了,老百姓才能够吃饱饭,老百姓吃饱了饭,国家和朝廷才能够稳定。
可是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面,想要粮食大丰收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以往的年份,往往都是旱涝轮番上演,偶尔还来个蝗灾之类的。
每当有灾荒发生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动荡,朝廷能够赈灾及时还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如果天灾再加上人祸的话,必然会烽烟四起,出现大动乱。
几年前北方三省出现了灾荒就出现了动乱,死了很多人,要不是刘晋当时通过捕鱼赈灾的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人祸的缘故,自古以来,天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祸。
“是啊,陛下,确实是可喜可贺~”
“各省各州府都汇报说今年粮食大丰收,连辽东省这里,据说弄人的粮食多到连粮仓都堆不下了,不得不在户外建一些临时粮仓。”
“还有琉球、南洋几省,虽然是以种甘蔗为主,但是粮食依然大丰收,即便是我们再往这些地方移民几百万,都已经不需要从大明本土这边运粮了,反而还可以支援大量的粮食到我们本土来。”
李东阳也是笑着说道。
“不仅仅是麦子和大米丰收,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番薯、玉米、土豆也都获得了大丰收,我们大明全国的粮价都在下跌,已经下跌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价格,在京城这边,一斤大米现在仅仅只要四文钱。”
“如果是番薯、玉米、土豆之类的杂粮,两文钱一斤都算贵了,三文钱一般都能够买到两斤。”
“怎么便宜?”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的脑海中依然还记得几年前北直隶这里发生灾荒的时候,粮价最贵的时候涨到了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天价。
“是的,粮食太多了,从黄金洲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产量非常高,而且也都比较耐旱,很多旱地用来种玉米、番薯,良田用来种水稻和麦子。”
“再加上今年我大明兴修水利,新建了很多的水库、大坝、河提、灌溉引水渠之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大明这几年不断开拓海外殖民地,鼓励移民,在海外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极大的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所以这才有了今年粮食的大丰收。”
“据说在辽东这边,家家户户都开垦出几百亩田地,陛下又免去了辽东地区三年的税赋,单单是今年,辽东地区产出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几年都吃不完。”
“还有琉球、交趾、象林、郑和、南洋四省,这里的可以一年三熟,两年七熟,产量非常高,尽管种植园基本上都是种植甘蔗,但是粮食产量依然非常的高,仅仅是这几个省产出的粮食都足够供应我们整个大明了。”
“而且随着移民过去的人越来越多,开垦出来的土地越来越多,到时候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还会更加。”
“我大明本土的这些省份,因为农部大规模的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的种植,再加上新农具的推广,来自草原的大量牛马的使用,都极大的增加了产量。”
“根据农部这边的统计,我大明今年的粮食产量足够我大明吃三年。”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东阳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样富裕的仗从来都没有打过。
各地汇报上来的数据,官府的粮仓都爆仓了,装不下了,老百姓家里面都堆满了粮食,吃不完了。
各地的粮价那是一降再降,粮商们都要哭了,这是他们经历过的最难的时刻,粮食实在是不好卖,以前靠着粮食赚大钱,现在能够不饿死就算不错了。
“足够我大明吃三年?”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眼睛。
一直以来,大明的老百姓都是很难吃饱的,特别是底层的老百姓,一年到尾累死累活,却是连几顿饱饭都吃不上。
现在竟然说今年的粮食足够让大明人敞开肚皮吃三年,这简直不可思议。
“是的,陛下~”
“足够吃三年,而且还是一日三餐,顿顿吃饱。”
“此乃真正之盛世!”
谢迁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
“好啊~”
“吃得饱、穿得暖就好。”
弘治皇帝高兴的点点头,目光看向眼前一望无际的原野,一眼看过去都是金黄的麦浪,农人们正在辛勤的劳作。
赚了多少银子,他固然高兴,但真正让弘治皇帝高兴的还是能够让大明的老百姓都吃饱饭。
几人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处麦田这里,弘治皇帝看着在田里劳作的老农笑着问道:“老人家,今年收成还好吧?”
老农抬起头看了看弘治皇帝,再看看旁边的几人,虽然几人穿的是便衣,但是这一身的衣服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穿得起的,更何况,这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贵人。
他连忙恭敬的说道:“回贵人的话,托当今天子的福,今年粮食大丰收,终于能够吃上饱饭了。”
“那就好啊,那就好啊~”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接着再看看田里劳作的老农,却是看不到年轻人,于是奇怪的问道:“老人家,你儿子呢,怎么就你老在劳作?”
“儿子进厂里做事了,厂里月响高,这种田不赚钱,粮食是丰收了,但是卖不出价钱,也就自己吃。”
老农回道。
这里离京城近,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厂去打工了,剩下的老人在家里面种地。
“那你一个人忙得不过来吗?”
“怎么多田,这可就累咯。”
弘治皇帝看了看这片田地,田野非常的广袤,但是种田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和老农一样,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子在忙,很少看到青壮年。
“慢慢忙就是咯~”
“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再让他们回来干几天活。”
“以前啊,大家都争着、抢着去给地主种田,因为这种的田少了,一家老少就要挨饿,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不想种田了,都喜欢去城里打工,这地主家的田啊,都没什么人种了,我也就种了自己家的这点地,不多,慢慢忙就行。”
老农见贵人对自己客气,也是话比较多。
“大家不种地,这地主家的地岂不是要荒了?”
弘治皇帝一听,想了想就说道。
“那也不至于,只是种地的人少了,以前一个人种几亩地,现在一个人种十几亩、几十亩地,地主家的地,佃租都少了很多,地还是那么多,只是种的人少了。”
老农笑着回道。
“以前一个人种几亩地,现在种十几亩、几十亩,那这忙得不过来吗?”
弘治皇帝又问道。
“可不是嘛,有时候实在是忙不过来,那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够去买牛、买马来耕地了,密云铁厂这边还出了一种新的犁,很好用,有牛马,再加上新的犁,也勉强可以种,就是这收割的时候,还是太累了,要是有专门收割麦子的机器就好了。”
老农非常随意的笑了笑说道。
“收割麦子的机器?”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最近才刚刚迷上机械制造的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双眼放光,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所痴迷的机械的勇武之地。
“对啊,为什么我们不能制造出专门收割麦子的机器出来?”




大明镇海王 第768章,蒸汽机
京城刘府,已经日上三竿了,可是刘晋依然没有一丝要起床的意思。
现在京城的气温已经开始冷了下来,被窝里实在是太舒服了。
当最主要是在外征战了差不多将近一年的时间,当了很久的和尚,这回到自己家里面,自然饥渴难耐,一晚上的折腾还不够,早上的时候又拉着两个娇妻进行了一番晨练,此时左拥右抱,那是只要美人不要江山了。
“咕咕~咕咕~”
也不知道是谁的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相公,该起床了,再不起来,都要被人笑死了。”
徐婉儿红着脸,尽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三人一起睡了,但是每一次,她还是非常的害羞,羞的躲在被子里面。
“有什么笑的,我们这是夫妻人伦,都大半年没在一起了,看你们两个给饿的,来,来,再来一次~”
刘晋看着怀中的娇妻,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相公,注意节制,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徐婉儿红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下去。
“都老夫老妻了,还脸红~”
刘晋笑了起来,另一个怀抱里面的李贞也是醒了,手在乱动,她一向比较热情奔放。
“好啊,看来是没有把你喂饱,看我怎么收拾你。”
刘晋顿时就翻身上马,很快,房间外面等待的丫鬟们顿时就脸红起来,赶紧离远一点。
到了正中午的时候,刘晋这才神清气爽的起来。
年初的时候下南洋征战,这回来都已经到了冬天了,可把自己给憋坏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弘治十四年就这样差不多要过去了,明年就是弘治十五年了。
“老刘~老刘~”
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朱厚照火急火燎的走来,似乎有急的事情。
“殿下~”
看到朱厚照,刘晋笑着行礼道。
“你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以为你要死在外面了。”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说道。
“……托殿下洪福,总算是活着回来了。”
刘晋顿时无语了,什么叫再不回来就死在外面了,要不是你老子非要让我在南洋这边监考,我早就回来了。
“你回来的正好,我最近在研究机械,正好有些问题要问你。”
朱厚照才不管你刘晋怎么想的,拉着刘晋就往外面走。
“去哪啊?”
看了看朱厚照,这货现在也已经长开了,和一个大人差不多。
不过这性格嘛,还是一个少年人的性格,喜欢玩乐,喜欢钻研一些东西。
刘晋估计着他最近肯定是又痴迷上了机械类的东西。
不过这是好事,朱厚照这货除了对当皇帝没有兴趣之外,学其它的东西都是很快的,天赋超凡,学习能力非常强大。
如果他喜欢机械的话,说不定还能够推动大明机械业的发展,这对于工业化的到来可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去机械厂~”
朱厚照拉着刘晋乘坐四轮马车朝着京城机械厂这边走去。
京城机械厂,当初刘晋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门钻研各种机械的地方,新式纺织机、织布机都是从这里研究出来的。
而且四轮马车上面运用到的轴承、弹簧也都是从京城机械厂这里研究出来。
刘晋招募了很多的工匠,给他们高薪、让他们衣食无忧,又传授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机械知识、物理知识给他们,让他们负责整理、研究各种各样的机器,总结机械原理,系统性的传承机械知识。
甚至于刘晋还准备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开办一个机械学校,专门来培养和传承机械方面的东西。
朱厚照因为去年偷偷摸摸的溜去了辽东,参与了和女真人的战争,这可把弘治皇帝给吓坏了,从那以后,他算是被禁足了,不能出京城了。
离开了自己最喜欢的军营,朱厚照同学充沛的精力又无处发泄,足球、数学、天文地理,现在又迷上了机械,成天沉迷于机械之中,天天在机械厂这里厮混,气的弘治皇帝都恨不得打死他。
坐在马车上,刘晋掀开窗帘仔细的看了起来。
京城更加的繁华热闹了。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道两边的商店也都大变样,基本上都换上了玻璃的窗户和玻璃招牌之类的,看起来就更加的高大上。
出了京城的城门之后,外面就更加的繁华,热闹了,一条条水泥马路向着四面八方延伸,道路的两边都是一栋栋新建起来的高楼。
街道上面除了大明人之外,还经常能够看到朝鲜人和倭人,还能够看到一些朝鲜人和倭人开的商店。
偶尔还能够看到一些从南洋这边过来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在用好奇的眼神看着眼前的繁华京城。
京城慢慢的也算是一个繁华的国家都市了,云集了来自四方各个国家的人。
很快,来到京城机械厂这里。
“老刘,我正在设计一款能够收购小麦的机器,你帮忙看看~”
朱厚照拉着刘晋来到自己的实验室这里,他单独在这里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经常窝在这里搞研究。
“收购小麦的机器?”
“殿下,你怎么会想着研究这样的机器?”
刘晋一听,顿时就连忙疑惑的问道。
“前些天陪着父皇去田野,看到农人收割小麦,觉得他们挺辛苦的,如果能够研究出收割小麦的机械来,那就可以大大的的节省劳力了。”
朱厚照带着刘晋来到自己的实验室这里,在一处空地上面摆放着一个奇怪的机器,类似于后世简易的收割机器。
不过似乎好像没有解决动力的问题。
“朱厚照其实还是一个心底善良的孩子~”
听完朱厚照的话,刘晋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想道。
朱厚照其实和弘治皇帝一样,心底善良,只是比较贪玩,又在叛逆的年纪当了皇帝,被一群老家伙给束缚,再加上刘瑾他们这些人错误的引导,所以才会干出了一些荒唐的事情。
但总的来说,他还是比较善良的一个人。
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孩子,看到农人劳作辛苦,竟然会想着研究出收割小麦的稻子的机器来,足见他的心地善良。
“老刘,你看看,我这个机器怎么样?”
朱厚照拍了拍自己研究出来的机器,很是自豪的说道。
他学习能力很强,颇有天赋,再加上又是太子,自己有银子,又喜欢动手折腾,所以别看他学的时间并不久,但却已经能够有模有样的设计和制造机器了。
刘晋围着这台机器仔细的看了起来。
和后世的一些收割的机器差不多,主要还是由锋利的刀片,再加上两个可以行走的轮子,通过手动转动刀片来切割麦子。
“不错,不错~”
“这机器设计的很不错啊!”
刘晋忍不住赞叹道,这朱厚照还真是一个人才。
“哈哈,还不错吧~”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笑的咧着个嘴,刘晋的肯定让他非常的高兴。
“非常不错,有没有去田里试一试?”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有,不过不好用~”
“机器比较重,要一边操作还要一边推机器,不仅仅没有省力,反而更累。”
朱厚照微微点头,接着将这个机器的缺点说了出来。
其实说到底,还是刘晋一眼就看出来的问题,它缺少了一个核心,那就是动力。
机器之所以省力,并不仅仅只是设计精巧,主要还是机器有动力,可以节省力量,这缺少动力,如果靠人力来推动的话,自然就不具有实用性。
“我有想过用牛马来拉动,但是这收小麦,小麦在前,切割的刀具也在前,这牛马往前走的话,很容易就伤到了牛马。”
“可是不用牛马的话,单单是推动这机器就比较费力了。”
朱厚照想了想又补充道。
“你这个机器缺少一个蒸汽机~”
看着眼前的机器,刘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道。
“蒸汽机?”
朱厚照微微一愣的说道。
“对,蒸汽机,一种利用整齐来推动机器的机械。”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很早之前我就让机械厂这里的人去研究这个东西了,也不知道研究的怎么样了,说不定就能够用到你这个机器上面。”
刘晋点点头说道,接着也是带着朱厚照往机械厂的另外一处地方走去。
身为穿越者,蒸汽机这样重要的东西,怎么可以遗忘掉?
有了蒸汽机才能够算是真正开始解放人类的生产力,逐步用机器来替代人力。
现在大明的纺织机、织布机之类的,基本上都还是依靠人力,少数一些依靠水力,但都会限制纺织业的发展,真正要大规模的爆发,还是要依靠蒸汽动力的带动才行。
另外地球太大了,大明统治的疆域越来越大,想要加快各个地方之间的联系,蒸汽船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陆地上面,光靠水泥马路也肯定是不行的,火车也是必然要出现的东西。
而这一切都和蒸汽机有关,只有它出现了,工业革命才能够到来,生产力才能够逐步的解放出来,地域之间的往来才会更加的方便、快速。




大明镇海王 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
刘晋带着朱厚照来到京城机械厂一处大楼这里,这处大楼被刘晋称之为蒸汽机研究所。
京城机械厂目前来说其实并不怎么赚钱,现在也就是卖一些纺织机、织布机,但这东西,大家很快也都能够研究、仿造出来,大家都已经不来买京城机械厂的了。
尽管京城机械厂的纺织机和织布机质量好,事故少,但是价格确实是太贵了,京津地区这边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制造纺织机和织布机的工厂、作坊,他们生产出来的织布机和纺织机虽然质量不行,但是价格相当有竞争力,大家都喜欢买他们的机器。
弹簧和轴承才是机械厂最主要的赚钱产品,这两个东西,技术含量高,小工厂、作坊的根本就造不出来,同时这两样东西又是各种各样机器上面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仅仅只是靠这两样东西,那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如此庞大的机械厂,养活如此多的工匠,所以大部分时候都还是需要刘晋来补贴。
1...351352353354355...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