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锡兰岛的产出和管理权方面都归属西洋联合商行,每年只要往朝廷这边交税,朝廷对其它的什么都不管。
这样的政策对他们来说简直太好不过了。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海外之地,远离大明,无关紧要。
有人去打下来了,不仅仅可以传播大明的威严,这打下来之后,他弘治皇帝只需要给道圣旨,下个任命书之类的,以后每年就可以白白的从这个殖民地这里获得一笔税收。
这有钱好办事啊。
从海外殖民地这边不断的收钱回来,就可以将大明内的人口不断的外迁,同样也是可以在大明大型水利,建公路等等。
同样有钱了,大明就可以组建起更庞大的军队,更强大的舰队,到时候就可以征战四方,抢占更多的土地。
一步步依托大明本土,打下更多,更大的疆域。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至于名声什么之类的,它有银子香吗?
以前大明是很在乎名声,可是换来的是什么?
换来的是大明内忧外患,换来的是大明自己的老百姓穷困不堪,换来的是大明内部的统治阶层犹如吸血鬼一般只死死的盯着大明的老百姓来吸血。
现在呢,逐渐将大家吸血的对象转移到大明之外的其它国家,大明的老百姓得以有了喘息的机会。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而然大明的江山就固若金汤,老朱家的千秋万代就不是什么问题。
老百姓要是活不下去了,老朱家的江山能够持续多久?
弘治皇帝算是看明白了这些,所以一切都围绕着这来转,至于其它的都是不重要的。
“既然诸位爱卿都觉得此策甚佳,那就按照上面所写的去办,制定详细的法律制度出来,另外刘晋奏疏之中所提到的奴隶、外国人在大明定居、购买房产、土地以及传播宗教、婚配等问题,也应该尽快的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法律法规出来。”
弘治看了看众人,既然大家意见统一,那就按照这个意思来去办。
“陛下圣明!”
众人纷纷齐声的喊道。
上下的意见一致,利益诉求又一致,所以大臣的行动速度非常快。
很快大明朝廷这边就颁布了《大明私人海外殖民地法》,简称《殖民法》,殖民法明确的提出了大明朝廷鼓励和支持私人、团体等到海外开拓殖民地,开拓出来的殖民地,大明朝廷这边只征收税收,殖民地的管理权、统治权、收益权全部归属私人殖民地的开拓者。
当然,相应的也是对殖民地有很多要求,比如殖民地必须强力推行华夏之文明,推崇孔孟之道等等。
这些要求和规定,其实主要是还是为了防止这些殖民地脱离大明的掌控,始终让这些殖民必须要依靠大明,充当大明殖民全球的先锋,而不是真的让你在海外成为国中国。
《殖民法》一颁布出来,也是立即以袛报的形势传遍整个大明,同时大明早报也是详细的刊登了殖民法以及有诸多名家对这部新颁布出来的殖民法进行讲解。
整个大明因为殖民法的颁布也是沸腾起来。
天津,淞沪、南京这三个对外的口岸这里,一家家商行的东家们几乎是要弹冠相庆了,特别是已经占领了锡兰岛的西洋联合商行。
整个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东们都再次汇聚于天津,一个个满脸笑容,原本悬着的心也是重重的落下。
大家投资的西洋联合商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别的不说,单单是从锡兰岛上面缴获的财物,交完税之后,他们依然可以获得二十多倍的收益。
而这仅仅只是锡兰岛上面缴获的财物,相比起锡兰岛来,这根本就微不足道。
朝廷这边的任命书也是已经下达了。
朝廷正式认命西洋联合商行的胡献为大明锡兰岛第一任总督,同时也是向西洋联合商行这边颁发了一纸证书,正式将锡兰岛划归到西洋联合商行的似有财产,给西洋联合商行这边发了一张超大的地契。
地契上面写着,大明锡兰岛归属西洋联合商行所有,再不违背大明利益之前提下,此契约永久有效。
也就是这锡兰岛属于西洋联合商行的永久性私人财产,这是得到了大明朝廷认可和承认的,同样也是受到大明朝廷的保护。
就如同大明京津地区这里的房产、店铺、地产一样,都是有地契的,只是这地契有点大,有点特殊。
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核心是这是大明的土地,属于西洋联合商行的似有财产,受到大明的保护,同样也是必须要向大明这边交税,推行大明的所有的一切。
胡献成了锡兰岛的总督,嗯,朝廷这边不给俸禄,也没有品级的那种,更不需要说来上早朝,不过弘治皇帝却是允许这锡兰总督有向自己写奏疏的权力。
尽管如此,但是这对于无数的大明人来说,这绝对是值得振奋无比的消息。
以前当官只有进过科举考试才能够做官。
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你不需要考科举,只要你足够强大,可以去海外占领一块殖民地,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海外殖民地的总督。
虽然没有朝廷俸禄和品级,但是所拥有的权力也远不是大明本土的这些官员所能够相比的。
如果这个私人殖民地是你一个人打下来的,那么整个殖民地里面你就是土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绝对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除此之外,海外私人殖民地的收益权、管理权都归属开拓者。
这也是让无数人瞬间眼红,为之振奋无比,仿佛打了鸡血一般。
想一想锡兰岛,想一想西洋联合商行。
他们是真的赚大了。
锡兰岛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如此庞大的一个岛屿,盛产宝石和香料的宝岛。
现在竟然成了西洋联合商行的私人之地,以后这锡兰岛,纵然是什么都不做,每年挖宝石卖也能够撑死西洋联合商行了。
只要稍微会经营,这锡兰岛以后每年都可以西洋联合商行带来滚滚的财源。
别的不说,单单是修建港口,做中转贸易都足以让西洋联合商行赚大了。
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东们笑的合不拢嘴,那些没有加入其中的人则是肠子都悔青了。
至于更多的人则是躁动起来。
西洋联合商行可以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做。
他们可以占了锡兰岛,我们就可以去占了缅甸,或者是占了天竺,非洲也不错,总之海外遍地都是宝地,只要占下一块,以后就可以不断传下去,留给子孙后代了。
一时之间,整个天津这里都躁动起来。
一个个酒楼、茶馆,青楼楚馆,秘密的私人庄园内,诸多有实力的大佬们汇聚在一起,商量着去海外开拓私人殖民地的事情。
有野心勃勃的人甚至于还想要单干。
海外之地,大大小小的国家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有实力强大可以和大明相媲美的国家,但更多的都是实力弱小无比的国家。
很多国家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岛屿,或者是很小的地方,只有一个县,一个州、府怎么大,对付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需要多强大的力量。
有个几百人、上千人的精锐力量就足以轻松的拿下来。
只要能够占领一块这样的地方,所获得的收益就会非常的庞大,投入小,产出高,更关键的是还可以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而且在自己开拓的海外殖民地上面,自己就是土皇帝,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在大明这块土地,永远都不缺少野心家,也永远都不缺少那些自以为是,想要自立为王的家伙。
在大明没有什么机会,现在机会给你了。
整个大明上下,人心浮躁,野心勃勃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想着去海外发财,去海外当土皇帝,去海外打下一份传承后世的基业。
不过更多的聪明人则是选择和西洋联合商行一样,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出钱,出人,然后再去海外行动,要吃就吃大的。
锡兰岛算什么,海外富饶之地多的是。
有的地方有珍贵的矿产,比如金洲,这里的金银产量非常的大,金矿、银矿特别多,现在大明朝廷还没有进攻这里,如果能够占下来,不会比锡兰岛差。
还有的地方则是有特殊的出产,比如非洲这边,有乳香、没药、象牙、犀角等等产出,这里的土著昆仑奴又是战五渣,轻松就能够拿下来。
如果既没有特殊的矿产,又没有什么出产,有人也可以,比如天竺内大大小小的国家很多,别的不说,人口非常多。
如果占领这些地方,别的不说,单单是抓奴隶卖也能够大赚特赚,要知道在南洋这边,一个奴隶的价格都已经到四五十两银子了。
出海,开拓私人殖民地,这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无数大明人的追求。
有大地主变卖了自己家乡的土地,筹集资金,召集乡勇准备出海开拓殖民地。
有大商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集中起来,和人联合在一起,组建起一个个商行,磨刀霍霍向猪羊。
有地方的大家族,人口众多,霸占一方,在族老、族长的号召下,所有人出钱出力,准备去海外建立属于自己家族的私人殖民地。
整个大明上下都在躁动,除了这些人之外,躁动起来了的还有那些犹如吸血虫一般一直以来都在吸食大明元气的朱姓王爷。
ps:昨天晚上生了,男宝一枚,想认岳父的,估计要等下一胎了~~今天就一章了,昨天早上起来到现在,只断断续续的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太累了,晚安!
大明镇海王 第755章,宁王朱宸濠
南昌,宁王府。
仅仅二十多岁的宁王朱宸濠身材高大,长相英俊不凡,丰神俊朗,和后世电影之中的宁王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时此刻,他手里面拿着最新的袛报和大明早报,非常详细的看完,接着整个人都忍不住微微激动起来。
“殖民法,殖民法,好一个殖民法啊~”
“真是天赐我良机!”
朱宸濠看到最新的消息,整个人都高兴的大笑起来。
他太激动了,也太高兴了。
他终于看到希望了,看到了自由的希望。
也许有人会说了,他堂堂一个宁王,大明朝的王爷,为什么会说没有希望?
事实上,大明朝的王爷日子就未必真的有多好过。
尽管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衣食无忧。
尽管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尊贵无比。
但是大明朝的王爷其实基本上等于是圈养起来的猪。
他们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不得结交任何人,甚至于连宗亲之间的往来都是不允许的,他们从出生的那天开始,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吃和睡。
除了在自己的王府之后有些自由之外,他们甚至于连封地的城都不允许出去,完全没有普通人的自由。
大明何其繁华,江山何其美丽。
但是这一切都跟他们这些王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志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是极好的。
他杀光了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但是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他给予了极高的待遇。
根据老朱同志的规定,明朝王爷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没有降级的说法,爷爷是王爷,爸爸也是,孙子也是,世世代代都是。
并且王爷生的儿子同样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厚待遇,整个王室宗亲的待遇在历朝历代都是最高的。
朱元璋规定,亲王(皇帝生的儿子叫亲王)一年的待遇是一万石,郡王(亲王的儿子,长子可以继承王位,其它都是郡王)一年是两千石,镇国将军(郡王的儿子)一千石,然后待遇一级级往下降级。
即便是到了第八级,也就是最后一级奉国中尉一年的俸米也有200石,比七品的县令高多了。
要知道老朱同志的时候,正一品的大员一个月也才八十七石米,正七品的县令一个月是七石五斗米,一年算下来都不到一百石。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明朝的这些宗亲待遇是何等之高了,老朱同志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谓是恩宠无比了。
除了这每年都可以从朝廷这边领取的大米之外,按照规定,每年可以从朝廷根据不同的级别领取相应的布匹、茶叶、绢、盐引等等。
另外嫁娶、婚丧、节假日补贴等等一样都不能少,甚至于很多地方的王爷往往还能够截留一些地方的财税,时不时皇帝还会给皇帝哭穷,说家里人口多,吃不饱饭什么的,皇帝往往又会给赏赐点土地和盐引之类的。
像弘治皇帝最大明朝的宗亲就相当不错,河南这边的几个王爷都经常时不时的向他哭穷,但弘治皇帝以前也穷啊。
可是他是皇帝啊,自己宗亲哭穷也不能不管不是,所以就会赏赐一些土地,允许他们截留一些地方财税,或者是赏赐盐引之类的东西给这些王爷。
总的来说,那就是在大明朝,王爷绝对是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如果没有什么野心,又不想有所作为的话,当王爷绝对适合你。
但明朝的王爷本质上就是被圈养起来的猪。
朱元璋时期对王爷还好一点,都是自己的儿子,一个个都是镇守一方的土皇帝,像燕王朱棣,他手里面掌握着当地的军政大权,也就是他后面能够夺江山的根本原因。
但是当朱棣同志抢到了皇位之后,他为了防止后辈子孙学自己,所以对于地方的藩王就有了诸多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先是撤了藩王的护卫,接着又严格限制了藩王的活动范围,离开封地都不行,甚至于连出城扫墓都不行,只能够由手下的人去代办。
不准结交地方官员,不准私自放贷,甚至于连娶老婆都有规定,比如娶老婆的家里面不能有人做官,否则官就没的做了。
所以明朝的王爷,基本上也只能够在自己家里面晃悠啊,出了自己的王府,在城里面也都要受到地方官员的严厉监督。
这样的日子其实和猪没什么区别,吃完睡,睡完了吃,接着就是不断的造人,所以到了明末的时候,老朱家的子孙人数都百万了。
对于这样的日子,宁王朱宸濠早就已经过腻了。
他想去大明各地好好的玩一玩,看看大明的如画江山,想去天津看看天津的高楼林立,想去淞沪看看,看看淞沪的黄浦江,想去南洋尝尝哪里的椰子,想去澳洲看看会打人的袋鼠。
总之去哪里都好,反正这宁王府他是已经待的想吐了。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策划谋划。
没错,你没有看错,他一直以来都想要谋反,不想再继续当一个王爷,不想再当猪一样,天天被关在猪圈里面。
只是一个王爷想要谋反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朱棣同学为了防止后辈子孙学自己,对藩王的规定实在是太严了,他一来没有兵权,二来又没有人脉,甚至于都不能结交官员、士子等等。
想要谋反?
比登天还难。
但是他早就想要谋反了,不谋反的话就只能够一辈子待在这个王府里面。
特别是宁王这一脉,其实是被朱棣给骗了的。
当初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时候,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兵力严重不重,所以当中朱棣就去找了宁王朱权,跟他说,朱允炆可以现在对付我,将来就会对付你,现在和我一起出兵的话,将来就一起分天下。
于是宁王朱权就将手中的朵颜三卫交给了朱棣,朵颜三卫是强大的草原骑兵,战力强大无比,有了朵颜三卫的朱棣,实力暴增,最终顺利的夺取了天下。
可是之后朱棣就忘记和朱权平分天下的事情了,并且还机会将宁王迁移到了南昌,从此以后就在南昌这里定了下来。
宁王那个气啊,这朱棣是典型的过河拆桥,说的话和放屁一样,根本就不算数。
所以宁王这一脉,其实一直以来都想要造反,都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江山。
为此,历代宁王也是进行了很多的准备,给朱宸濠也是留下了一些东西和班底,否则他纵然是不想当猪,他也必须要当猪,没有实力,想不当猪都不行。
只是地方官员对藩王的监视都是非常厉害的,而且皇帝还肯定还有厂卫监视各地的藩王,所以总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准备,宁王的这点班底想要造反,那也无异于是鸡蛋碰石头。
现在好了,朝廷颁布了殖民法,私人在海外开拓的殖民地简直就是一个小王国,除了名义上归属大明,还要向大明交税之外,其它的所有一切都和一个王国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不能称王道寡罢了。
对于宁王来说,这就足够了。
“哈哈,真是天大的机遇啊。”
“只要去了海外,有我手中的这些力量,一个小小的锡兰岛算什么,我要打下一块和大明一样庞大的土地。”
宁王朱宸濠非常自信的说道。
海外之地,广袤无比,大大小小的国家无数,很多国家实力弱小无比,田二牛一万人马就可以轻松征服黄金洲的两个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庞大王国。
西洋联合商行仅仅五千人就轻松拿下了锡兰岛,伤亡都非常的小,却都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宁王对这些都高度重视。
这几年也是有想过要去海外,离开了大明,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他宁王也是极其自负的一个人,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必定也是能够可以成为和秦皇汉武这样的千古帝王。
他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会颁布这样的殖民法案出来,对于海外的殖民地实行这样的管理和统治方式,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造反?
还造个屁,去海外建自己的国家不是更香吗?
想到这里,他整个人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等这一天实在是等的太久、太久了。
他早就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
跟猪一样被关着,实在是太难受了。
他连南昌城都没有出过,有谁能够明白他的无奈和苦处。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时有两个人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一人名叫刘养正,一人叫李仕实,两人都是他暗中招募的谋士,这两人其实都是落魄的秀才,就是那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但本质上其实也没多少水平的人。
“哈哈,你们来的正好。”
“朝廷这边的殖民法你们都看了吧?”
朱宸濠一看两人,顿时就笑的更灿烂了。
“王爷,我们都已经看过了。”
“这是天赐良机啊。”
刘养正郑重的点点头,满脸的笑容。
说实话跟着宁王造反,他们也是提着脑袋去玩的,一旦失败,那可是要株连九族的。
现在好了,如果仅仅只是去海外开拓殖民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似乎好像就没有多少的难度了。
而一旦成功,他们就可以跟着飞黄腾踏了,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了。
“王爷,虽然朝廷已经颁布了殖民法,鼓励我大明个人或者团体向海外之地扩张,但是上面并没有明确说允许地方藩王也去海外。”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让陛下和朝廷允许藩王出海,允许我们去海外。”
李仕实为人比较冷静,想了想沉吟一番说道。
“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朝廷对我们这些藩王历来防备至极,我虽归为宁王,却是连南昌城都出不去,想要去海外,实在是太难了。”
宁王朱宸濠点点头说道。
“王爷,臣以为,我们应该做两手准备。”
刘养正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刘公,请说。”
朱宸濠连忙恭敬的说道。
对于朱宸濠的态度,刘养正和李仕实都是非常满意的,他们两个哪有什么资格称公啊,能够称公的只有朝廷之中的重臣,像内阁三阁老,六部尚书之类的。
他们两个连举人都考不上,和这个公差的十万八千里。
但是宁王一直以来都这样礼遇他们,称呼他们,这让两人也是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己一般,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自然是宁王最忠实的臣子。
“王爷,首先我们要做好准备,如果朝廷不允许藩王去海外,那我们就要悄悄的去海外,只要到了海外,天地之大,我们大可自由的闯荡。”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先培养一支船队,一旦实际成熟我们就偷偷出海,去海外建国。”
“第二,最好的还是应该尽量想办法让朝廷和陛下,允许我们藩王去海外,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海外了。”
刘养正想了想说道。
朱宸濠和李仕实听完也是纷纷点头,反正这南昌是肯定不会继续待下去的,一定要去海外,朝廷允许最好就光明正大的出去,朝廷不允许,我们就偷偷的出去。
“刘公所言甚是!”
李仕实赞道。
“想要朝廷和陛下允许我们藩王出海,其实并不难。”
“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去上书给朝廷,其中的关键还是藩王的待遇问题。”
“现在我大明的大大小小的藩王非常多,朝廷每年给各地藩王的俸禄上面就想要花费巨大的开支,如果朝廷允许藩王出海,朝廷就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的开支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