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轻松松的答应了麻六甲和暹罗,逼迫他们割地赔款,麻六甲赔偿大明一千七百万两白银,暹罗赔偿大明五千万两白银,如果算上利息的话,总共赔偿上亿两白银。
再加上割让的土地,让大明在马来半岛,在南洋的咽喉之地拥有了一个土地,有了这块土地,大明上可辖制暹罗、缅甸、柬埔寨,下可威震金洲、爪哇、渤泥,东边还可以与南洋行省这边遥相呼应,整个南洋也都彻底落入大明的掌控之中。
“还是刘晋做事让人舒服,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汇报,有了怎么多银子,海军的军费都不用发愁了。”
弘治皇帝的心里面真的了开了花,还是刘晋会赚银子。
不仅仅会做生意,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以往那都是亏本的买卖,叫穷兵黩武,到了刘晋这里就不一样了。
每一次的战争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割地赔款,每一次都让弘治皇帝的腰包瞬间变的鼓鼓的。
这下子又该为内帑的银子发愁了,这银子太多了,也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不过弘治皇帝现在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存进大明第一银行里面,仅仅只是简单的吃利息,弘治皇帝都觉得很满意了。
“大家都看看吧~”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将捷报拿给萧敬,示意他传给诸位大臣都看看。
内阁首辅刘健第一个看,同样也是一目十行的看完,整个人也是忍不住微微的张大了嘴巴。
“这个刘晋,还真是雁过拔毛,只要他去过的地方,纵然是蚊子腿,他也要刮出一丝肉来,麻六甲这边的小国,竟然硬是逼着它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向大明这边赔偿一千七百万两白银。”
“怎么小的国家会有怎么多的银子?”
“斯文扫地,大明经营百年的形象也是荡然无存。”
“不过,这对于我们大明来说,倒也确实是好处多多,有了银子好办事,麻六甲这个地方又是战略要地,得到了麻六甲,我大明就控制住了这个咽喉之地。”
刘晋的心里面忍不住感叹,这样的协议也只有刘晋能够想的出来,要是他们这些人去的话,多半也就是训斥一番,然后让他们向大明这边口头上赔礼道歉就差不多了。
毕竟对于他们这些传统的儒家人来说,面子大于一切,大明的面子那更是如此,至于其它的就并不重要了。
众人一一轮着将捷报给看完,顿时一个个也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接着众人很快又是齐声的向弘治皇帝道贺。
不管如何,这都是打了胜仗,大胜仗,不仅仅狠狠的教训了麻六甲和暹罗,更是又新得到了一片土地。
当然更重要是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连本带息,算下来上亿两银子的战争赔款,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大明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一次的战争当中获得差不多一两银子的赔偿,如此庞大的一笔财富,可以说让大明是一夜暴富。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大明国库一年的税银也不过才不到四百万两白银,现在一下子就获得如此巨额的赔偿,上亿两白云,虽然是分成了很多年来付清,但也足以让大明源源不断持续的获得巨额的财富。
除了土地和金银之外,大明这一次在南洋的行动也是极大的震撼了南洋诸国。
连东南半岛最强大的暹罗都在明军的攻击之下溃不成军,麻六甲这样的小国那更是在一通炮火之下直接投降。
安南和占城直接被大明给灭国,成为了大明的交趾、象林两省,面对如此强大的大明,整个南洋地区的南洋诸国也是终于感到了雷霆之怒的可怕。
大明的强大这才真正的让南洋诸国感受到,最近这几个月来,原先对大明商船征收重税的诸国都纷纷收敛起来,生怕因为征税的问题遭来明军的攻击。
至于南洋地区的那些海盗、贼寇等等那更是销声匿迹,不知所踪,更不敢在这个时候碰到明军的刀剑上面。
“哈哈~”
弘治皇帝听到众人的道贺,也是忍不住高兴的大笑起来。
嗯,还是刘晋说的对,抛开了所谓的脸面,对外方面之讲利益,这做起事情来就舒舒服服了。
要是还像以前一样,你对他们讲什么宗主国和藩属国的情分,他们却是将你当成冤大头,还以为你大明虽大,却是虚有其表,外强中干呢。
现在好了,那些虚的东西头抛掉,只讲利益,只讲实际的利益,一切就很舒服了。
这赔偿的银子它不香吗?
还是说这赔偿的土地它不肥沃吗?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盖三皇,德高五帝,纵然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远不及陛下……”
有大臣站出来对着弘治皇帝的马屁就一顿乱拍,以至于弘治皇帝的老脸都忍不住微微泛红,不过却是很享受这种感觉。
人嘛,其实都一样,纵然是皇帝,他也免不了如此。
当皇帝的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比一比,现在有大臣将弘治皇帝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相比,这让他也是很享受。
当然了,这虽然有拍马屁的成分在里面,单单是从大明现在的版图来说,弘治皇帝的功绩似乎好像真的不会比这些帝王差太多。
至少来说,现在的大明,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明了,它已经走出了原先的轨迹,向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去发展,版图不断的扩大,统辖的区域也是越来越大。
现在的明军和历史上的强军相比也丝毫不差,这几年的连年征战,每次都是大胜,自身损失微乎其微,却总是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
所以这马屁拍的也不算太过分。
“哈哈,这都是祖宗庇佑,我大明君臣同心,上下臣民齐心协力之果,朕不敢居功至伟,这份功劳是属于我们所有臣民的。”
弘治皇帝老脸微红,非常谦虚的说道。
这都是老说词了,有什么功劳,那都是祖宗庇佑,臣子们努力,再加上大明百姓的辛苦付出才有的,他这个当皇帝并没有功劳,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此,这是谦虚话。
“传朕旨意,将此大捷以袛报的形式发往大明各地,我大明上下当举国欢庆。”
“是~”
群臣一听,顿时连忙点头。
“陛下,这马来半岛上新获之地,刘晋建议说单独设立一个新的行省,另外也是建议说在麻六甲这里再修一座城池~”
“这官吏方面可能又不够了,还请陛下再此下旨给各地举人,将这些举人发往南洋各省为官,巩固我大明之边疆。”
吏部尚书王鏊忍不住头痛了,自己这边才刚刚商量完象林和交趾的事情,你这里倒好,又给我弄出一个新的行省出来,这下好了,又来活了。
“这事就交给王爱卿你去办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同意下来,他现在心情是真的非常不错。
开疆拓土就算了,关键是这银子都还花不完,源源不断的银子流入到大明来,从安南到占城,再到麻六甲和暹罗,明军的损失几乎忽略不计,却是获得了巨大的战争果实。
这让他真正的尝到了甜头。
“世界很大啊,这仅仅只是南洋诸国,刘晋和张懋这一时半会肯定不会回来,还有一些南洋国家没有收拾,到时候将这些南洋诸国狠狠的梳理一遍,这银子随随便便也可以拉个几千万银子回来。”
“关键是以后每年都还有赔款回大明,这军费开支都不用发什么愁了。”
“嗯,必须要继续扩大海军,继续扩大军队,世界怎么大,国家怎么多,以后还会怕没有银子?”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就开心不已,这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这日子真爽。
想一想以前,自己过得叫什么日子啊,憋屈的很。
省吃俭用,皇宫都不舍得修葺,想要办点事情,大臣一句没有银子就立即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怼回来了。
“打完南洋诸国,接下来就是收拾西域诸国了。”
很快,弘治皇帝将自己的目光看向巨大的世界地图,目光也是看向了西域之地。
“打西域并不难,关键还是以后如何治理西域的问题。”
“人口太少了,又都不愿意往外面迁移,这是一个大问题,没有人就没有办法稳固的统治这些地方,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大明镇海王 第719章,举国欢庆
京城的早晨,伴随着朝阳的升起,这座庞大的城市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卖报~卖报~”
“南洋大捷,南洋大捷~”
“麻六甲赔偿我大明一千七百万两白银~”
“暹罗赔偿我大明五千万两白银~”
大街小巷,伴随着报童的声音响起,顿时在这些报童的身边就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南洋大捷了。
“给我一份~”
“给我一份~”
报童的身边,人们纷纷抢购报纸,转眼间报童手中的报纸就卖的精光,喜欢看报的人越来越多,报纸的销量也是越来越高了。
而且现在已经不仅仅有大明早报,在京津地区这里还出现了其它的报纸,像国子监这边一些学子们办的《大明文报》,上面专门用一些高深晦涩,之乎者也的东西写一些内容,故作高深,所以销量很差,也只有少数一些人会去购买。
还有大明商界这边一起合伙办的《大明商报》,专门报道和经商有关的内容,提倡商人们应该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经商做生意应该要讲诚信,同时也应该要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尽一份责任,而不是做奸商,发国难财等等。
《大明早报》的成功,也是催生了报纸行业的发展,办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真正能够坚持下去的却是没有多少,因为报纸这东西,它起初是很难带来多少利润的,基本上都亏本卖。
几文钱一份的报纸,那都是赔本赚吆喝。
茶楼听雨阁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天才刚刚亮,听雨阁里面就已经坐满了人,大家点上一壶茶,再来一些早点之类的,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听着读报先生周知时周先生对报纸上面内容的讲解,你顿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对很多事情了解的就更深了。
“好啊~又是大胜~”
“轻轻松松就打赢了麻六甲,狠狠的教训了暹罗,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
“你们是不知道啊,这个暹罗真心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月的时候,我有一艘去暹罗这边,一艘船硬生生的征收了我十万两银子的重税,这一趟算是白跑了。”
“我这还算幸运的,听说有人的商船都被洗劫,船员都被杀的。”
“现在好了,让你们嚣张,让你们征收我们大明商船的重税。”
“我大明天子征税也不过才三十税一,你们竟然敢征如此重的税,报应来了吧。”
有商人看着最新的大明早报,整个人都忍不住拍案叫好。
太爽了!
他们这些商人也是终于有人替他们撑腰了。
以前他们这些商人受人诟病,天天被人骂是奸商什么的,还被官府限制了了种种,尽管有钱却是没有地位,朝廷更是不可能因为他们的事情去兴师动众的进攻一个国家。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不仅仅为他们出头,而且还要为他们以后的晋商扫平了阻碍。
这以后去暹罗、去麻六甲,他们不仅仅不用担心会被征收重税的事情,而且他们即便是在这些国家犯事了,那也不归这些国家管,他们管不着。
这让商人们顿时就忍不住扬眉吐气,出了一口恶气。
“天啊~”
“这麻六甲需要向我大明赔偿一千七百万两白银,暹罗需要向我大明赔偿五千万两白银,这分期付款,算下来,总的赔偿金额都超过一万万两白银了~”
有人在为庞大的战争赔款惊呼起来。
如此庞大的战争赔款,犹如天文数字一般的银子,这让大明的老百姓都忍不住惊呼。
“听说了嘛,陛下有意将这笔战争赔款拿出来,用来在我大明再修建更多的水泥公路、水库、提拔,桥梁等等。”
“听说在南方这边,准备从淞沪、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修一条贯穿南方东西的水泥公路。”
“是嘛,如此长的水泥公路,这得要花多少银子啊~”
“银子朝廷有的是啊,没看到报纸上面些了嘛,单单是这暹罗国就要赔偿我大明五千万两白银,分三十年还清,算下来连本带息上万万两银子呢。”
“有上万万两银子,还怕不够修水泥马路,再多修几条都够了。”
“陛下真的乃是千古圣君啊,这有了银子自己也不享受,总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是啊,是啊,这有了水泥公路,我们出行就方便多了,有了水库,我们也就不怕洪涝了,还有大规模的修桥铺路,这都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而且陛下说了这些都是用银子来修,不再是徭役的形式了。”
“……”
茶楼内,众人纷纷议论不停。
打了胜仗,不仅仅腰板挺直,头抬的老高,关键是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听从了刘晋的建议,这从战争之中获得战争赔款,它要用来惠及到大明的民生。
修桥铺路、修水库、修堤坝等等,这些都是最能够惠及老百姓的事情,也是能够大大增强大明国力的好事。
“啪~”
周知时醒木一拍,整个听雨楼顿时就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周知时,静静的等待着周知时来讲解今天的大明早报,听一听,他对时事的看法。
“南洋大捷,我大明轻取麻六甲,拳打暹罗,不仅仅在咽喉之地麻六甲这里获得了一片土地,更重要是还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尽管从君子之角度来说,这严重的不符合君子之道,以强大武力逼迫其它国家签下城下之盟,有损我大明之国威。”
“但是南洋诸国,蛮夷之地,不识教化,不懂礼数,更是畏威而不怀德,我大明从太祖皇帝起,一直以来对南洋诸国都是有仁有义,南洋诸国来我大明朝贡,我大明都是数倍回之,从不让他们吃亏。”
“但是这些南洋诸国,却是将我大明当成了冤大头,年年朝贡,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从而从我大明这边获取丰厚的回赠,致使我大明国库空虚,百姓困顿。”
“南洋小国,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又重利忘义,不识好歹。”
“去岁,南洋诸国纷纷来我大明朝贡,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乃是借朝贡之名来榨取我大明之财富。”
“幸天子圣明,朝中诸公又都是贤臣良将,故而出台了大明藩属国协议,抛弃以往的不切实际的好大喜功,一切都为我大明之根本利益为核心,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南洋诸国。”
“然南洋诸国,不领天子之圣恩,不愿学我大明之教化,不愿意签署大明藩属国协议,回去之后,南洋诸国更是眼红我大明商人之利,肆意征收我的大明商人之重税,更有甚至故意洗劫,杀害我大明商人。”
“这个暹罗国,更是不自量力的联络南洋诸国,妄图一起联合起来针对我大明,此乃自取灭亡,罪有应得。”
“我大明忍无可忍,为保我大明之利益,为弘扬儒家之道,故此才不得不兴师讨伐~”
周知时缓缓的讲解起来,口才很好,众人也是听的如痴如醉,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
总之,虽然我大明做的事情很强盗,不够仁义,但那也是因为这些南洋诸国先不义于我大明,是他们先不识好歹,恶意针对我大明的。
本来我大明是好心好意,让你们签署了这藩属国协议,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们学习我大明的一切,识教化,懂礼数,遵儒教,这样才可以脱离蛮夷、愚昧。
可是偏偏你们不识好歹就算了,还故意针对我大明,我大明岂能轻易饶你?
“…当今天子乃千古圣君,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文可与唐宗宋祖相比,武盖秦皇汉武,实乃我大明之福,我等黎民之福啊!”
“获得如此巨额的赔款,陛下没有为自己的享受划出一份银子,而是准备在我大明各地修桥铺路,修水库,筑堤坝,为我大明万世之繁荣昌盛垫基。”
讲到最后,周知时都忍不住对着北面弘治皇帝皇宫所在的地方磕头,赞叹大明天子之圣明,有这样的天子,乃是大明之福,是大明万万百姓之福。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正在欢呼雀跃,为南洋大胜欢呼雀跃,为接下来大明各地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而欢呼。
另外一边,天津十里洋行这里。
宽阔的十里洋行街道上面,一栋栋大楼伫立,金碧辉煌,此时此刻,一家家商行都开始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庆祝大明在南洋的大捷。
明军在南洋大捷,狠狠的修理了暹罗一顿,也是让这些商行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这还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明在南洋这边接连的军事行动,灭安南,征占城,脚踢麻六甲,拳打暹罗。
整个南洋诸国都被大明强大的武力所折服,一个个都变的老老实实的起来,他们这些商行在南洋地区做生意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杆,底气十足。
以前还敢征收他们的重税,现在却是连屁都不敢对大明人放一个,生怕遭来明军的打击和报复,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艘船如果没有这些南洋小国征税的话,随随便便也是可以多赚十几万两银子,银子和切实的利益这才是他们大肆庆祝的原因、
大明镇海王 第720章,躁动起来
天津望海楼的顶楼之中,此时此刻正在巨型一个极其重要的商会,参会的都是大明各大商行的东家或者是有名的权贵。
像寿宁候和建昌伯两兄弟,四海商行的老板李纯扬、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还有来自江南的胡献、张元等等。
很多人不方便自己亲自过来,同样也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或者心腹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商会,因为这是一次规格极高的商会。
能够前来参会的那都是在整个大明都具有极其庞大影响力的权贵、商人、大家族之类的,也几乎是囊括了大明伤到朝堂,下至地方的力量。
而且这一次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往举办如此顶级的商会,一般都是北方的商行东家,而且一般参会的也都是北方的商行等等之类的。
但是这一次,举办这个高规格商会的人却是来自南方的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以及江南大家族的胡献和张元。
是他们主动向众人发出了邀请,剧本了这个顶级的商会,邀请了众人前来参会,共商大事。
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互相低声的交谈。
“哥,你说这些南方人好端端的突然把大家都叫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张鹤龄大口、大口的吃着美食,很是没有风度,仿佛是底层的穷人一般,从来没有吃过这望海楼的美食似得,一边吃也是一边对着身边的张延龄问道。
“你注意点形象~”
张延龄看了看自己弟弟,也是无奈了。
注意点形象行不行,咱家现在好歹也是大明顶级的家族了,银子有的是,什么吃的没有,何必这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我就是觉得这不吃白不吃,浪费了多可惜。”
张鹤龄无奈的慢慢停止下来,撇撇嘴说道。
“我估计着这些南方人应该是有什么想法,听说了嘛,太平侯杜明恩的船队回来了,前几日抵达了淞沪这边,所以他们这些南方人是最先得知消息的。”
“听人说杜明恩的船队这一次往西洋航行,航行万里,前前后后到过上百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去过中东、波斯、天竺、锡兰。”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杜明恩西洋一行,上百艘大船满载而归,带回来无数的金银珠宝,翡翠玉石,象牙玛瑙,珍贵的药材,据说如果估价的话,可能价值超过三千万白银。”
“天津远洋贸易行这一次又赚大了!”
张延龄说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眼红了,真的眼睛泛红,这天津远洋贸易行实在是太会赚钱了,无论做什么,天津远洋贸易行都很赚钱,大家也都不过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赚钱罢了。
“又是三千万两白银~”
张鹤龄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愣住了,接着眼睛泛红的说道:“哥,我们也组船去西洋吧,一年跑一趟,也足够了。”
“你以为就你聪明,就你会组织船队去西洋?”
“早就已经有人沿着杜明恩的航线在往西洋各国这边经商了,缅甸的玉石,锡兰的宝石,天竺的金银。”
“现在人太多了,一船货到了南洋,现在也就是赚个十几万两银子了,而且人太多了竞争激烈,日子没以前好过了。”
“所以大家也都在往西洋这边走,张懋和刘晋又在南洋地区横扫四方,以后啊,这南洋可能就会慢慢的变成我大明的地方了,这里做买卖就更难了。”
张延龄还是有脑子的,很多事情都看的很准。
“那怎么办?”
“以后岂不是喝西北风了?”
张鹤龄一听,顿时就着急的说道。
“…..都和你说的如此直白了,你还不明白?”
“要一直往西,一直往西,西洋这边还刚刚开始,这里是黄金之地,如果能够如非洲和欧洲,哪里就更赚钱,刘晋不是说了嘛,这瓷器和丝绸到了欧洲都可以和黄金等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