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在城里的时间不算长,也没能四处乱走,但不妨碍孩子们把看到的东西添油加醋地说出来,引起更多人的向往。

    没过几日,公社传来消息,县委宣布了“五一文艺汇演”优秀节目,高山大队的节目赫然在列。

    虽说没有得到前三名,但也不算差了,县委给的奖励是两个热水瓶并铅笔本子。

    乔宜兵去公社把奖品领回来后,特意组织社员们开了个会,要大家努力学,争做先进大队。

    五月下半月,一切风平浪静,公社除了要求各个大队学习外,并没有再下发什么任务,大家也轻松了不少。

    不过乔父却不敢有丝毫的忽视。

    随着学活动的开展,渐渐开始有人偷奸耍滑了,就是利用学的事儿给人添堵。

    “我累了,你们要学做先进队员,帮我把剩下的活给干了。”

    “我饿了,你们不是学吗分一点吃的给我。”

    诸如此类的话,渐渐地蔓延到了整个大队,而开了这个口子的是内山大队的人。

    内山大队的人利用学互帮互助的事,要去高山大队免费支援他们口粮,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要求其他大队的人帮他们搞生产任务。

    这股风气慢慢地蔓延开,大队里那些内山大队的人开始学。

    渐渐的,学做好事似乎成了一个魔咒,必须无条件地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吃亏都必须帮。

    社员们都不是傻的,发现有人这样,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多了,大家都不高兴了,告到了大队部去。

    大队干部迅速就重视起来,带着人调查,把这事儿给查清了。

    确实有人打着学的名头偷懒,让别人帮忙做事,或是到别人家蹭吃蹭喝。

    大队部紧急开会针对此事作出决策,若是不管,埋怨的社员越来越多,肯定不利于生产。

    而且偷懒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勤快的人也会跟着偷懒,那日子还要怎么过

    所以这些罪魁祸首不能姑息,还必须重重地惩罚,同时拒绝内山大队的社员再进入他们高山大队内闹




第二百零七章 运动再起
    寄信、寄包裹都是乔父的事,此外,还有调味料的事。之前林秀玉那份,他早早就托人送去了,那份量够用一年了。

    除了供给供销社,他还拿了一部分托许阳光给蔡名送去,还是最近乔佳月勤快了点,多做了些,要不还匀不出来。

    说起来,蔡名也许久没来了,过年那会,他只托许阳光给带了些东西。

    也亏得许阳光是刘东阳的表弟,乔父只要把东西包好放在刘东阳那,交代一声就行。

    要不然在这没有即时通讯的年代,想要联系个人,别提多难了。

    等乔父从邮局出来,就碰上了林国平,他正要去公社办公楼。

    乔父跟林国平打了声招呼,聊了两句,就跟他进入了公社办公室。

    这时他才发现,这个好友现在是公社的宣传干事了!

    速度这么快五月那会他不是在汇演那边帮忙吗

    乔父的疑问在心里转了几圈,到底没问出口,好友的能力向来比他强。

    两人聊了聊,就一些日常,没有涉及到其他内容,毕竟隔墙有耳。

    临走前,林国平给乔父打了个手势,乔父秒懂,有重要的事要谈。

    夏收前,乔父找了个时间去找林国平,两人谈了许久。

    他们这样的人,对于政策的风向是很敏感的,而此次交谈的重点是有关劳改犯的事。

    劳改农场的人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它的容纳范围,如今那边已经在考虑释放一些人回来。

    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很难说。

    相比林国平,乔父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小家,但是好友的请求,他是拒绝不了的。

    那些被定为坏分子的人下放到村里,以他的能力,确实能够照拂一二。

    天气愈发炎热,乔佳月不打算在做调味料,她此时专心地看着菜园子。

    今年她不甘心,继续种了西瓜,还种了几棵向日葵。

    鉴于这边夏季有台风,这几棵向日葵能不能逃过一劫,还真是难说。

    端午那会,就能在西瓜藤下看到了一个个小西瓜了,想到去年的情况,她央着蓝爷爷帮着编织了几个草笼子,把小西瓜给套了起来。

    而为了有西瓜吃,她让乔父把西瓜种子分给四个生产队,说是海市寄来的,没人怀疑过。

    西瓜一日日变大,田里的稻子也一天一个样。

    当田里第一条稻花鱼被捞上来的时候,这就意味着繁忙的夏收已经到了。

    对于稻花鱼,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每家的做法各不相同。

    乔母在乔佳月的建议下,做了酸菜鱼,大家都觉得味道很好,但对于她说的酸辣鱼,敬谢不敏。

    收稻子是个很累的活,但是今年有西瓜,尤其是放到井里镇过的西瓜,那真是夏日里的一个享受。

    山上的水果很少,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西瓜,此时尝到西瓜味,他们都惊为天人。

    海市来的果然是好东西!

    忙忙碌碌的,等到种下夏地瓜,今年种第二季花生和玉米的面积扩大了。

    地瓜是高产,但也架不住这么吃,也该重点别的调剂下口味。

    大队部现在也尝到了种养的甜头,四个生产队经常开会讨论,商量着种能利益最大化的作物。

    至于种子,当然都看乔父,谁让他有海市的朋友呢

    过了仲秋,学校里也在积极地准备节目,想着要到国庆了,可能会跟五一一样有文艺汇演,他们高山大队还能再去出一回风头。

    然而节目准备着,公社那边却一直没消息。

    而广播里的新闻,听着听着却怎么不大对劲。

    终于,公社那边通知开会了。

    这回会议的主题很重要也很明显,那就是社会主义再教育。

    这次的会议正式把社教给提上日程,并且是再三强调。

    社教运动主要在农村进行,就是请账目、请仓库、



第二百零八章 应对
    陈东方面色也不好看,他还以为能在这个大队安定下来,没想到还有这些事儿等着。

    即使有白美兰的分析,但他心里依然不安。

    “如果把我们斗倒了,其他人就能上位,你觉得那些有野心的人会放弃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吗”

    乔父冷漠地说道,这个运动其实就是一个阶级斗争运动,大白话理解的的话,就是鼓励社员们打倒现有干部自己上位的。

    至于被打倒的干部是否有问题,又有多少人在乎呢

    再继续演变下去,也就跟夺权差不多了,大家互相举报,互相批判,最后还站在上面的人,就是身上缺口最少的。

    人无完人,真要找茬,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办公室里没人说话,大家的呼吸声都粗了许多。

    最后是乔高铁开口,“召集每个生产队的族老开会。”

    关键的点还是在老人身上。

    他们是宗族大队,别看大队干部挺不错的,而实际上,族老们的话语权并不弱,只是隐藏到了底下罢了。

    一时之间,四个生产队声望高、有智慧的老人都被请到了大队部,就此次再教育运动进行商讨。

    “不是说只要自我批评清理账目,怎么现在又要整出这些”

    “谁能知道县委干部要下乡蹲点,鼓励贫农、中下农举报大队干部,这能不乱吗”

    只要一举报,这县委干部绝对是有权力把大队干部的帽子给摘掉的。

    “呸,哪个龟儿子敢举报看看看老头子不去骂得他那支祖宗抬不起头来不可。”

    “蹲点干部什么时候下来不清楚,”兰婆婆说,“不用威胁什么,只要说大队干部被举报,供销社就不收我们的大队的货,大伙都没钱赚就行。”

    “毕竟他们能举报大队干部,哪天也能举报供销社,谁都不想跟这样的人合作。”

    只要跟钱扯上关系,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大家做事自然不会那么冲动。

    “这几天,生产队自己开会,把这些事儿给通知下去。”

    “谁要是敢举报,分红就别想要了,民兵队也不是吃素的。”

    老人们三言两语,义愤填膺,一会儿就把解决的法子给定了下来,完全就没让这些大队干部说上话儿。

    以前的大队长、民兵队长等人中饱私囊、损人利己的事,这些老人们都清楚,可是没能团结在一处,怎么处理

    更重要的是,没涉及到他们的自身的利益,都要自顾不暇了,哪里有空去管其他的

    现在的大队干部们有作为,为大队着想,社员们的日子不知比以前好过多少倍。

    能吃饱穿暖不说,还有钱拿,倒欠生产队的事是再也没有过,因此谁都不想回到从前的生活。

    不得不说,有了族老们的帮忙,社员们也都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说错话的后果,谁知道会是什么

    时间一日日过去,陈东方和乔宜兵也没少往公社跑,去打听上头干部下乡蹲点一事。

    公社也没给准确的时间,就这么到了秋收的时间,他们终于得到一个准确的消息。

    这个消息听起来目前是可喜的,据说是抽查若干的县市进行再教育运动,并不是全国范围的。

    乔父等人凑在一处商量了一下,觉得抽到晋安县的可能性不大,索性就专心地忙起秋收一事。

    而今年公社也没有派人来通知麦种一事,大家都松了口气,这土地一年到头不停地耕种,不休养生息,如何能受得了

    因着不种麦子,收稻子的节奏就比前两年放缓了,社员们的精神也好。

    从广播里,大家得知下乡蹲点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听那些地名,都集中在北边的城镇。

     



第二百零九章 松了口气
    十二月,淘溪公社有县委干部下乡蹲点,在不少大队开展教育大会,据说揪出了不少社会主义害虫。

    权市广播也没说权市有没有被选为试点城市,但有干部下乡,大队就得接待,按要求做事。

    陈东方和乔宜兵很紧张,天天往外跑,去看别的大队这教育运动是怎么展开的,好吸取经验,避开一些大坑。

    他们天天早出晚归的,鞋子磨破了不说,人也消瘦了许多,眼睛里血丝一片,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一直到冬至,那些下乡蹲点的县委干部突然就离开了公社,说是考察结束,陈东方和乔宜兵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再教育运动就这么结束了不用来他们高山大队

    陈东方和乔宜兵欣喜若狂,忙奔回高山大队,告知大家这个好消息。

    乔父一听这个消息,嘴角不由弯了起来,很简单,高山大队太偏远了,又是有名的穷地方,那些下乡的干部不屑来的。

    其他干部知道自己不会面临教育运动,心情也很好,先后哼着歌出了大队部。

    乔父要走的时候,白美兰喊住他,给了他一小袋的糯米粉,“这是个好事儿,你把这糯米粉带回去搓汤圆,在家里好好庆祝一下。”

    “谢谢。”乔父没有拒绝,寻思着等会让乔母送点什么过来。

    他回去的时候,乔母带着四个孩子在搓圆子,用的是乔佳月拿出来的糯米粉。

    一个个雪白的的圆子在两手掌心的揉搓下成型,随后用指腹一按压,圆子瞬间就扁了,留下一个凹坑。

    当地搓没馅的汤圆都是这样做,煮的时候加山药和红糖,淡棕色的汤中漂浮着扁扁的汤圆,别有一番味道。

    “阿爸。”乔佳月看到乔父回来,忙迎上去,她以为他又要跟前几天那样到半夜才回来了。

    乔父把手中的糯米粉递给乔母,说了来处,就去洗了手,加入搓圆子的团队。

    “阿爸,你明天还出去吗”乔宏致问,他这样早出晚归的,他们兄妹几个看了都特别心疼。

    乔父摇头,“不去了,下乡的干部回去了,不会来我们大队了。”

    几个孩子互看一眼,咧嘴笑起来,真是太好了,他们学校最近上课都严得很,就是怕上头突然来检查,这下总算能放松一些了。

    乔佳月跑去拿了一瓶草莓酱过来,“阿爸,哥哥们,我们来包草莓馅的汤圆吧!”

    乔母把花生碾碎了和白糖混合在一块,不过就这一会功夫,他们就包了好些个草莓馅汤圆。

    “要不要再包点花生馅的”乔母问道,拿起一旁的竹匾,准备去煮汤圆。

    “阿娘,包草莓馅的就行了,这些花生碎就留着包包子呗。”乔佳月看了看剩下的糯米团,不够再包花生馅的了。

    “行,那你们快点,我先把这锅汤圆给煮了。”乔母拿着竹匾进厨房,掀开锅盖,一股白色的热气扑面而来。

    锅里的水已经开了,切成块的山药在水里头翻滚着,汤圆一倒下去,咕噜咕噜冒泡的水瞬间平静了下来。

    乔母盖上锅盖,又往灶膛里塞了一把柴火,等锅里的汤圆滚上几滚,才加上红糖。

    她单独拿了一个陶碗,装上汤圆,然后又把另一个灶眼上的锅盖掀开,装了一大碗的萝卜老鸭汤。
1...5657585960...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