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我承认华中地区缺盐,但还没有到从长芦盐场调盐救济的程度,金陵政府也没有提出此类申请,那是日方的行为。”
“作为盐务的落实机构,不能放任市场混乱,什么人都能随意卖盐,以至于行业秩序荡然无存,损害政府的税收。”
“华中盐业公司作为未来整个华中地区食盐销售的主力,有责任把所有的资源归拢起来统一利用,凡是在华中地区销售食盐,必须服从这个大局。”
“只有创造出有序的环境,销售才能通畅,价格才能稳定,这也是为华中地区的民众负责,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李闳扉说道。
他就是死咬住华中盐业公司的职能做文章,哪怕现在谈判陷入僵局,迟早食盐销售权都是要归还金陵政府的,如果不把盐商的问题解决,以后再想收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坲海在旁边听得眉头一皱,这个李闳扉有点太不识趣了,今天把两人凑到一起,是解决宪兵队扣押盐商的问题,眼下是陈明翔占尽优势,能维持现有的局面已经很不错了,你反倒去惦记他手里的长芦盐,本末倒置了吧?
“这是因为华中盐业公司要收购华中盐业株式会社,日本人每月的指标才达到了一万四千吨,与实际需要差距了四千多吨,以前是每月七千五百吨,与实际需要差距一万一千吨,连这都不叫盐荒,什么才是盐荒?”
“李董事长,我倒想问问你,两淮盐场号称每年百万吨,好的年头才六十多万吨,因为战争的缘故,现在连一半都不到,你有本事从两淮盐场要到目前的指标吗?”
“就按照现在来计算,砍掉我的一万吨,你手里还剩多少?连货源都搞不到,张嘴闭嘴为民众负责,为政府的形象考虑,你是在说笑话吧?”陈明翔懒得和他废话,直接拿数据说话。
两淮盐场最高峰时期是在民国十几年,那时候局面相对稳定,至少盐场没有遭到兵灾的破坏,能够出产六十多万吨食盐,暗地里还有一部分走私盐,加起来号称是百万吨食盐。
可是到了民国二十年,两淮盐场的淮南盐场已经没落,靠着淮北的四个盐场来运作,加上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对两淮盐场的伤害太大,产量急剧下跌,去年的总产量才二十六万吨而已,等于去年日军掠夺了十七万吨食盐。
假如日军每月保持一万四千吨的配额,想要满足最基本的食盐需求,华中盐业公司至少还要向日军再要每月四千吨的指标。
但李闳扉没有胆量向日军索要食盐,他又不傻,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话都是假大空,说到底,他只是维护了旧盐商的利益,只是得到了一个收回两淮盐场食盐销售权的名声!
“越是这样的情况,盐税对政府越是重要,你是金陵政府的特任官,担任警政司长的高位,也应该为政府考虑,为财政方面的困境做出努力......”李闳扉说到这里,话被打断了。
“我这是犯了个最低级的错误,根本就不能和你这样的人讨论民生问题,为了旧盐商的那点私利,你可以坐视盐荒而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你这是在为金陵政府挖坑,根本不考虑盐荒可能带来的危险!”
“今天这是在部长家里,我也不愿意搞得你太难堪,长芦盐和海源盐业公司下属的盐商,不是你能想的事情,你保证我两淮盐场的一万吨食盐,两边井水不犯河水!”
“你有本事就向驻沪总领事馆提出这个要求,把长芦盐划归华中盐业公司管理,我敢保证,前脚提出来,后脚你就和华中盐业公司无关了,这次要不是因为部长的面子,连你都得到宪兵队司令部的监狱里啃窝窝头,日本方面差点就想要你的脑袋,不知道死活!”
“李闳扉,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哪怕成立了华中盐业公司,你这个董事长也就是个听指挥的命,我说出来的话就是游戏规则,就是食盐行业的秩序,我行你不行,你不服就是不行!”陈明翔当场就翻脸了。
(有事,两章)
第九百二十一章 折中方案
抗战时期的长芦盐场和两淮盐场,都是日本财阀搞垄断,换做在日本政府实施新策略之前,陈明翔根本没资格入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外人抢夺自己碗里的肉。
两淮盐场的名气大历史悠久,可论产量根本不如长芦盐场,截止到现在,双方基本是一比五的差距,而且两淮盐场的原盐,大部分被日军运到日本,华中地区的缺盐现象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好不容易抓到机会,日本驻北平总领事馆为了敲打日本财阀,把海源盐业公司引入长芦盐场,陈明翔也就顺势把长芦盐运到了华中地区,加上两淮盐场的配额,基本能够维持大部分老百姓吃盐的最低需求。
李闳扉觊觎这批长芦盐,陈明翔其实并不意外,因为由金陵政府财政部和旧盐商组成的华中盐业公司,手里的筹码不多,两淮盐场的份额基本都被日军和海源盐业公司给占据了,剩余的部分,还得拿出来给裕华盐业公司一块。
如果李闳扉仅仅是要征盐税,陈明翔或许还高看他一眼,可一听他的思路,还是要走垄断行业的路子,不想有任何不可控的新势力入场,顿时就烦了,从我的嘴里抢肉吃,凭你们也配?
可反过来说,李闳扉是旧盐商势力的代言人,他要是不给自己人争取利益,以后就没法在行业立足了。
“行了,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我给一个折中的方案,明翔的海源盐业公司,除了苏锡常和镇江,以及金陵和沪市,其余的地方也可以销售,不纳入华中盐业公司的管理范围。”
“但是考虑到华中盐业公司的份额不足,身上背负着财政部的盐税压力,海源盐业公司在两淮盐场原本的一万吨配额,就降低为八千吨,给华中盐业公司让出两千吨来,你的盐税就象征性缴纳每担十块钱吧!”
“闳扉老弟,我明明白白跟你说,长芦盐进入华中地区是好事,对于缓解各地的盐荒,提升政府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汪主席对民心尤其重视,海源盐业公司是为政府做了巨大贡献的。”
“我这次做的让步很大,明翔老弟,你要负责把宪兵队扣押的盐商救出来,然后促成华中盐业公司对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收购,你觉得怎么样?”周坲海也对李闳扉的弱智受不了了,直接发话把事情做了了结。
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撞到门框上,有点神志失常啊?
居然敢打陈明翔这批长芦盐份额的主意,在说话之前,拜托你先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行不行!
陈明翔敢从长芦盐场往华中地区输送食盐,这是日本政府和军部对日本财阀实施的一种惩戒,也是驻军和财阀的利益纷争,我都躲得远远的,你竟然要插手,嫌自己活的命太长?
“本来谈判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完全是华中盐业公司自己作死,华中盐业株式会社向驻沪总领事馆和宪兵队司令部告状了,堀内于城总领事和木下将军对这些盐商囤货抬价的行为很生气,认为这是在败坏帝国的形象,误导了当地民众,所以才决定暂时中止谈判。”
“我在宪兵队司令部的确有些关系,但即便如此,听木下将军的意思,六月底能放出来就不错了。”陈明翔说道。
这才叫鬼话连篇呢,华中盐业公司自己作死这是真的,可什么时候放人,完全看他的心情,宪兵队司令部方面,只要说一声就能操作。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江南旧盐商囤积的上万吨食盐被各地宪兵队没收了,这是几千万的利润,等海源盐业公司把这批盐卖掉,把钱分了,驻沪总领事馆和宪兵队司令部,也就没有什么怒火了。
可陈明翔不惯他们的毛病,哪有这么容易就出来的,他要给盐商们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而宪兵队司令部的监狱,肯定是最好的地方,吃窝窝头喝凉水,还能天天受惊吓,一个月掉二十斤肉是正常的,陈明翔敢保证,这些盐商们会迅速减肥。
“什么?这才四月中旬,陈司长的意思是他们还要在监狱关两个多月?都知道您在驻沪宪兵队司令部关系硬得很,能不能想想办法,提前把人救出来?”李闳扉急了。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你让盐商的家属筹集一批黄金珠宝、古玩字画,特别是美元和日元,都搞点,我走走关系,大概能在五月中旬放出来,再早是不可能的,日本人要考虑自己的面子。”
“其实我觉得,这笔钱没必要花嘛,总领事馆和宪兵队也不愿意把事情折腾得太大,到六月底肯定能放人,让这些盐商多在监狱里住一段时间,能省下好几百万呢!”
“我让你们送钱送东西,你们说不定认为我贪污了,所以说,我也不愿意浪费这个人情找关系。”陈明翔似乎懒得搭理他。
他点的很明白,到了这个时间段,不用拉关系走后门也能释放,而想要提前出来,就得下重注,几百万就是一个概念,百八十万的就别想了。
你说的这叫什么话?
李闳扉不由得腹诽不已,宪兵队的监狱,那是人待的地方吗?好端端的人,待时间长了,不是得心脏病就是精神不正常,吓也吓个半死!
“钱和东西我来筹措,绝对能拿得出手,陈司长,华中盐业公司和华中盐业株式会社的谈判,还请您给多多费心,华中盐业公司一天不接收两淮盐场,就没有办法行使职能,这也关系到盐税的征收工作,拜托了。”李闳扉说道。
他又不是一根筋,刚才的争论只是试探性的想要为自己背后的势力,争取更多的控制权和资本,看到根本没戏,他也犯不着再得罪陈明翔,华中盐业公司的成立,还得借助这主的帮助。
“是啊,明翔老弟,你务必要做通驻沪总领事馆的工作,把谈判尽快开启,对方开出什么条件,你及时和我沟通,这对财政部的未来运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来,咱们边吃边聊。”周坲海站起来说道。
第九百二十二章 本质还是利益
陈明翔和丁墨村在周坲海家里吃完饭之后,坐了没有几分钟就告辞了,而李闳扉则是留了下来,对此,陈明翔并没有在意。
连汪伪政府都是日本人扶持的傀儡,就像他说的一样,华中盐业公司同样是听日本人指示的傀儡,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他有的是办法收拾李闳扉,再不老实就去尝尝宪兵队的窝窝头!
再说,周坲海一年从陈明翔手里收益巨大,连沪市小情人的开支都是陈明翔承担,也不会过度偏袒李闳扉,偏袒也没有用。
“部长,陈明翔从两淮盐场每月提取八千吨食盐,按照我们的盐税征收办法,至少他自己能落下八百多万,这可是一大笔钱呢!”
“给他减免一部分我不反对,以后公司很多事情都要求着他出面,但也不能全都免了吧?他赚的已经足够多了!”李闳扉发牢骚说道。
按照财政部盐务署拟定的盐税征收规定,每担食盐一百斤,需要征收三十八块九毛钱的中储券,另外,还要征收场价两块四、转坨费两块、复兴费三毛共四块七毛钱的联银券费用,折合中储券二十六块一毛钱。
也就是说,每担食盐的采购,盐商要缴纳六十五块钱的费用,而批发一斤盐现在能到一块三,翻了一番的利润。
一吨食盐的费用是一千三百中储券,八千吨食盐就是一千零四十万中储券,可陈明翔一担只缴纳十块钱,一吨两百块,算起来才一百六十万中储券,这笔巨大的损失简直让李闳扉心疼的要死。
他出任华中盐业公司的董事长,是要为金陵政府财政部征收盐税的,如果拿不出什么成绩,那会显得他太没用,个人能力会受到质疑。
由此也能知道,陈明翔在食盐行业攫取了多少利润,现在海源盐业公司是代表华中盐业株式会社行使职能,一毛钱都不交,等于每月赚一千多万!
“你这个算账方式是错误的,陈明翔的海源盐业公司,算起来并不是他自己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势力,有外务省的驻沪总领事馆、有宪兵队、有梅机关,还有当地的日本驻军,另外呢,市政府也得分一块,你以为他凭什么能够在沪市手眼通天?”
“据我所知,每月的食盐销售分红,他最多三成,这已经到顶了,其余的全都要拿出来作为分红,食盐行业是暴利,因为是人就必须要吃盐,不担心没人买,越是这样的行业越是遭人惦记。”
“这个问题就不要继续纠结了,你有句话说对了,能不能尽快展开谈判,陈明翔的帮助很重要,趁着这次营救那些盐商,给他也送份厚礼,你得罪的他不轻,这家伙向来是小心眼著称,矛盾越早化解越好。”周坲海说道。
李闳扉出来周家的门之后,忍不住回头瞅了一眼,然后往地上吐了口痰,以此来发泄心里的不满情绪。
从宪兵队抓盐商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他可没少往这里送钱送东西,价值也得几百万了,可是真到了需要他的关键时候,周坲海居然不肯出力,轻描淡写的把事情又推到了自己头上。
盐商的确是有钱,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光是那一万多吨食盐,每个盐商的损失就得两三百万,再加上这一出,伤筋动骨是难免的。
李闳扉很是无奈,他当初同意和华北盐业股份公司的日本商人合作,共同对付陈明翔,也确实是为旧盐商势力的利益着想,打算以此来踢走海源盐业公司的势力,加强对华中地区食盐行业的垄断和控制。
可是没想到,那些日本商人居然拉稀了,一直到现在华北方面迟迟没有动静,陈明翔的货轮照样把第二批食盐准时运到了各地,等于华北地区的日本商人把他给泡了,泡的是透心凉!
“明翔,你可回来了,戴老板几乎是一天一个电报追问日军动向,直接要求你务必查到第十一军的首轮攻击目标。”
“潘秘书也给我发了两次报,说是第六战区司令部也被日军的动向逼急了,破例两次给局本部发电,甚至还惊动了委座,要军统局不惜代价搞到这份情报。”王真笑着说道。
军情如火,早一天汇报就给第六战区司令部多一天时间部署,陈明翔也不能在金陵待的时间太长,关键是这里没有架设自己的电台,因此,他第二天就返回了沪市。
看起来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欺骗战术运用非常巧妙,连第六战区司令部都被搞晕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你给局本部发电吧,根据我得到的消息,这次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的作战计划是,首轮攻击先打安乡和南县,为日后进攻武陵开辟通道,接着是对松滋和公安等地的第十集团军、江防军发起围剿战,其目的主要是歼灭第六战区的军队。”
“鉴于第十一军司令部对计划保密等级太高,实在无法探知详细内容,具体作战时间大致是在五月初,如有新消息,再向局本部汇报。”
“另外,我已经和丁墨村做了一次试探性接触,对方希望能够弃暗投明,为军统局效力,局本部可以派人和他秘密联系,增强在汪伪政府的情报力量。”陈明翔笑了笑说道。
看起来戴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别看军统局现在春风得意,与美国海军开展了合作,成立了特种技术合作所,似乎是红得发紫了。
但从连续追问情报这个细节就能知道,戴老板还是很在意和陈城的关系,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拉进彼此的距离,减少在山城政府的敌对势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以前,可是很少有这么急促的时候。
可陈明翔认为,问题不在于获取了多少机密情报,而是在于军统局自身的性质,具备执法权和拥有数量惊人的军队,注定不会被各大势力所接受。
军方大佬们更愿意看到军统局是一个纯粹的情报机构,而不是监督各方的特务部门。抗战时期这种矛盾不会爆发出来,但是到了胜利之后,这种局面立刻就要荡然无存。
(有事,两章)
第九百二十一章 折中方案
抗战时期的长芦盐场和两淮盐场,都是日本财阀搞垄断,换做在日本政府实施新策略之前,陈明翔根本没资格入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外人抢夺自己碗里的肉。
两淮盐场的名气大历史悠久,可论产量根本不如长芦盐场,截止到现在,双方基本是一比五的差距,而且两淮盐场的原盐,大部分被日军运到日本,华中地区的缺盐现象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