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想到这里,他咬牙应承道:“总督大人,下官定当竭尽所能,尽快将长城上所有缺口修补好。”
这家伙就是个废物,也不能指望太多,就让他修补一下长城,就当是废物利用吧。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这长城也没什么好看的了,他也不是来数缺口数量的,敲打一下杨顺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这会儿敲打也敲打完了,他也没兴趣再看下去了。
另据探子来报,鞑子主力一路逃窜,逃回兀良哈部之后也没多做停留,直接就回河套去了。
也就是说,这会儿蓟州镇暂时是没什么威胁了,他完全可以回京复命了。
鞑子这个外敌是被他击败了,严嵩这个内鬼还不知道要出什么阴招呢,他看着远处荒凉的塞外,不由轻轻叹息了一声,随即,便调转马头,往京城方向赶去。
这家伙,这次他的功绩可是有目共睹的。
鞑子十万大军入寇,蓟州巡抚杨顺束手无策,只能据城死守,咸宁侯仇鸾虽然率军来援,却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这家伙就窝通州城里什么都没干,以致鞑子在蓟州城附近肆意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唯有他杨聪,一上去就来了个兵分两路诱敌,直接将鞑子打得屁滚尿流,一路仓惶向北逃窜,连头都不敢回。
不说他解了这蓟州镇之围,保住了京城的安稳,也不说他歼敌两万,打得鞑子屁滚尿流,光是他俘虏了上万鞑子骑兵,那都是了不得的功绩。
这一次,就连严嵩都没法黑他。
这一次,就连嘉靖都不得不好好奖励他一番。
他这才率着四万东南军,押着万余俘虏出了通州城,前行不到二十里,前面便出现一片旌旗,旌旗下面还铺着长长的红毯,红毯上面,内阁首辅严嵩,内阁大学士张邦奇,兵部尚书毛伯温等朝廷重臣站了一大堆。
杨聪见状,连忙翻身下马,走上前去,假假意思拱手道:“首辅大人,怎敢劳您大驾相迎,下官惶恐。”
严嵩也是假假意思夸奖道:“杨大人立此不世之功,天下为之轰动,本官前来相迎那是理所当然的,就连皇上,都在午门等着你献俘呢。”
午门献俘,听起来好像就是交接一下俘虏,没什么要紧的,其实却是一个很隆重的礼仪,当皇帝的都跑皇宫门口来迎接了,那可是无上的殊荣。
杨聪闻言,连忙拱手道:“那我们还是赶紧吧,可不敢让皇上久等。”
说罢,他直接朝张邦奇和毛伯温等拱了拱手,随即便转身上了战马。
这午门献俘只是个礼仪,当然不是说你抓了多少俘虏就得押多少俘虏去午门献给皇帝,大致押上十来二十个敌军将领什么的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
再说了,当皇帝的也不可能允许边军又或是其他地方人马进入京城,所以,杨聪只是带着百余亲卫,押了十余鞑子将领,在严嵩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午门。
这时候,午门上下已然是旌旗招展,上千锦衣卫身着盛装分列两侧,就连嘉靖都带着文武百官在城门楼上等着,那场面,着实壮观不已。
一阵繁琐的礼节过后,献俘礼总算是完成了,紧接着就是奖励了。
只见一个鸿胪寺的礼官掏出份圣旨,站城门楼上朗声念道:**,***,擢杨聪为太子太保,***。
前面一大堆文绉绉的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唯独这太子太保是实实在在的。
太子太保可是三孤之一,从一品的文官,在明朝,文官基本上是正二品就到头了,从一品和正一品基本都是死后追封的,真正有生之年升到三公又或是三孤的,有明一朝将近三百年,也没多少。
从此,杨聪也算是官居一品的传奇人物了。
第二卷 第七十三章 捞点好处
献俘礼毕,嘉靖召见,杨聪也顾不得一路劳顿了,当即便跟着传旨的小太监一路来到乾清宫中。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便迫不及待的问道:“清风,朕意欲扫平鞑子,收复河套,你可有良策?”
这一次,鞑子是真把他给惹怒了。
鞑子竟然敢跑来进攻蓟州镇,威胁京城,岂有此理!
当朕是泥捏的吗?
这种事情,必须报复,要不然大明颜面何存?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完全是因为有杨聪在。
历史上,俺答汗同样率军打到了蓟州镇,那时候朝廷大权完全被严嵩掌控,军权则皆在咸宁侯仇鸾之手,这一文一武两个奸妄,简直把大明的脸都丢尽了!
俺答汗是不费吹灰之力一路从蓟州镇打到了大明京城,不但痛痛快快的劫掠了一番,还威胁嘉靖,“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
这意思,大明不但要开通马市,还要送钱给他,不然,他每年到京城劫掠一番!
当时的嘉靖可没这会儿的底气,因为咸宁侯仇鸾这个饭桶根本就干不过俺答汗,无奈之下,他只能采纳了奸臣严嵩的建议,同意开放马市,俺答汗这才率军退去。
可以说,他是被人揪着脖子狠狠的煽了几耳光,最后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杨聪凭借火器之利,一把便将俺答汗打得屁滚尿流,他这脸面一点都没丢,腰杆子也直了。
俺答汗,你他奈奈的,敢跑来京城撒野,朕不收拾你,你还真以为大明好欺负了。
这会儿,他的底气还真不是一般的足,因为杨聪能帮他收拾鞑子!
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皆是如此,做君王的又或者做老板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就是用人。
如果能脚踏实地,任用贤能,那自然是无往不利。
如果就为了耳根子舒服,就知道用那些溜须拍马,使奸耍滑之徒,那么国破家亡,为期不远!
当然,嘉靖这个皇帝是个例外,他用人就跟抽风一样,奸佞也用,贤能也用,不吃点苦头,他就不知道回头。
比如,历史上他就被严嵩耍了二十多年,临到要死了,才幡然醒悟,撸了严嵩,换上了徐阶。
这会儿也是如此,咸宁侯仇鸾通敌卖国的丑事败露了,他才幡然醒悟,回过头来重用杨聪。
这世上,很多时候可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一旦踏错一步,便有可能万劫不复。
他这还算运气好的,总有人来给他擦屁股。
杨聪面对眼前这个抽风般的男人,还真有点无语。
你家伙就是欠收拾,当初曾铣要收复河套,你听信谗言,莫名其妙的把人家给砍了,这会儿,你又想着要收复河套了,毛病!
至于收复河套,他自然是有法子的。
不过,他不能让嘉靖认为这事太过简单,太过容易。
如果嘉靖认为收复河套轻而易举,那他就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他想了想,这才假装为难道:“皇上,这收复河套可不同于击退鞑子。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次鞑子之所以被轻易击退,主要是他们人生地不熟,探听不到我们的底细,所以吃了个大亏。河套那又不一样了,鞑子在那里经营多年,我们反而有点人生地不熟,要想收复,恐怕很难啊。”
这个,嘉靖倒还可以理解,要是不难,河套不早就收复了。
他缓缓点头道:“这些朕都知道,但这鞑子为祸西北多年,这次又跑来京城撒野,不乘这大胜之机收拾一番,以后他们怕是要上天了啊。”
你知道就好,杨聪继续假装为难道:“皇上,这鞑子兵力之盛,没有十几万人马,恐怕很难将其赶出河套啊。”
嘉靖闻言,连连点头道:“嗯,这征兵之事,你全权处理即可,需要多少人马,便招多少人马。”
尼玛,征召屯卫打仗不要钱的吗?
杨聪是有钱,但是,这次,他却不想当这个冤大头了,因为他想趁机收拾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
他假装思索了一番,随即提醒道:“皇上,这粮饷?十多万人马,一个月就需要数十万两,而收复河套也非一日一月之功,所需的粮饷,那可不是一点点。”
嘉靖闻言,不由老脸一红,他下意识认为,杨聪打仗是不需要粮饷的,压根就没想过十多万人马的粮饷是多么的恐怖。
一个月几十万两,一年那可就是几百万两,全部让杨聪来出,着实太过夸张了。
他也知道杨聪家里有钱,但是,他认为,杨家一年能有个百来万两的收益就算是不错了。
而这西北边军的粮饷,向来都是由南京户部调拨的,虽说十多万人马的粮饷有点夸张了,南京户部撑个一两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至少,嘉靖是这么认为的。
他略带尴尬道:“粮饷之事,朕会责成南京户部尽力调拨,你放心。”
放心?
我能放心才怪。
杨聪又假装为难道:“皇上,请恕微臣斗胆,这种事,着实无法令人放心啊,前有曾铣之教训,微臣真怕南京户部会想尽办法推诿甚至是假造公文欺瞒皇上啊。”
这个。
嘉靖这会儿心里其实已经有点数了,曾铣当初说的,没有收到足够的粮饷恐怕确有其事,因为咸宁侯仇鸾一事已然让他有所警醒了,这些个贪官污吏,为了一己私利,欺君罔上的事,不是做不出来的。
他考虑了一会儿,随即沉吟道:“这样吧,朕派中宫前去监督,粮饷的调拨,皆需其签字确认,你看如何?”
卧槽尼玛啊,你以为太监就不贪吗?
太监贪起来,那可比文官还恐怖。
不过,嘉靖的脾性他也清楚,这货就是头犟驴,你可不能跟他反着来,需得顺坡下驴才行。
杨聪小心的道:“这个,微臣斗胆,能不能请李芳李公公来监督粮饷,李公公当初也曾在山西督矿,处事还是相当公正的。”
李芳就李芳吧,嘉靖对李芳那也是比较欣赏的,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行,就让李芳给你去监督粮饷。”
杨聪随即又小心的道:“皇上,这率十多万大军征战,琐事繁多,微臣恐怕不能事事兼顾,所以,微臣想请皇上调几个人过来协助。”
嘉靖不假思索道:“你想要哪些人协助啊?”
杨聪依旧假装小心翼翼的道:“微臣想请皇上迁胡宗宪为山西巡抚,唐顺之为陕西巡抚,协助微臣协调军政事务。另微臣还想请皇上擢俞大猷和汤克宽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分别负责山西和陕西军务。还有,如果可以的话,微臣还想请皇上擢杨维聪和徐阶为布政使,分别负责山西和陕西的政务。“
你小子,这是要当西北的土皇帝吗?
嘉靖闻言,不由犹豫了一下,不过,他最终还是点头道:“行,都按你说的办。”
第二卷 第七十四章 破虏之策
宣府镇,张家口长城关口处,杨聪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用望远镜扫视着长城内外,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十余年了,兜兜转转十余年,他又回到了西北边镇。
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来抵御鞑子进攻的,而是来收拾鞑子的!
这鞑子又如何收拾呢?
其实,他早就有了腹案,只是这些年来西北一直把持在咸宁侯仇鸾手里,他可不想帮这奸佞小人立这不世之功。
想要收拾鞑子,其实并不难,一条铁路修过去,鞑子基本上就废了。
鞑子之所以能肆虐西北这么多年,靠的就是他们的骑兵。
骑兵来去如风,步卒根本就跟不上其脚步,所以,就算大明西北边军再多,也拿他们没辙。
如果有了铁路,那就不一样了,骑兵再快,能有火车快吗,哪怕马腿跑断了,恐怕都跑不过火车,要知道,火车可是能日夜不休的,而战马,跑个几百里就得休息。
到时候,只要预警和传讯体系建立起来,鞑子骑兵就不足为虑了。
当然,这铁路并不是这么好修的,就算是修好了,还得考虑铁路的安全问题,要是鞑子骑兵轻易就能把铁路给挖断了,那这铁路可就白修了。
这个,就是修铁路战术的关键所在。
杨聪放下望远镜,考虑了一会儿,这才转过身来,对汤克宽道:“长胜,你辛苦一趟,先去把陕西三边防御体系建立起来,我给你六万人马的额度,每个边镇,你都可以征召两万屯卫,我不求你能出兵协助,只要你能将陕西那边守的跟铁桶一般便成。”
他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把铁路修到陕西耗费的时间太长了,他不可能等这么长时间,所以,陕西那边他暂时是顾及不上了,只能先派个得力干将去守住。
汤克宽闻言,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收复河套,那可是天大的功劳,要是他能作为主将率军一举剿灭鞑子主力,那这辈子可就辉煌腾达了。
可惜,总督大人貌似更看重俞大猷。
唉,没办法,要论武功,他的确比俞大猷差远了,要论文采,他同样比俞大猷差远了,这些都是事实,他不服不行。
他只能略带遗憾道:“总督大人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让鞑子跨入陕西半步。”
杨聪见状,不由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你放心,收复河套只是第一步,今后,我们还要深入漠南甚至漠北,将鞑子彻底收服呢。到时候,有的是仗打,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就怕你厌了,倦了,不想打了。”
汤克宽闻言,不由尴尬的笑道:“哪能啊,末将就怕不能为国出力,打仗哪还能厌了,倦了。”
杨聪微笑着点头道:“行,你有这个心就行,你就放心吧,到时候绝对少不了你。”
说罢,他又转头对弟子谭纶道:“子理,你跟着长胜去,帮助他处理军务,同时也好好学习一下。”
谭纶这会儿也就是个庶吉士而已,还在翰林院进修,说白了,就是学习怎么处理朝堂事物,杨聪也没给他开后门,胡乱提拔官职。
当然,这机会他还是要给人家创造的,每个弟子,他都会给予一定的锻炼机会,至于最后的成就如何,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比如这谭纶,特长就在于领兵打仗,他跟着汤克宽去陕西,虽说不能建功立业,却能积累经验,到时候一旦朝廷大军深入漠南甚至漠北去收服鞑子,用人的地方就多了,他也有了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