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如果,曾铣这个时候能反应过来,赶紧找夏言商议对策,或许,他还有得救。
可惜,这又是个如果,这世上,哪这么多如果。
如果太多如果,会死人的!
第四卷 第十六章 兵变
曾铣还不知道,他已经没有什么如果了,因为,他的日子,就快到头了!
严嵩已经计划好了,就以他这里为突破口,利用夏言急于建功又或者急于展现自己能力的想法,一举将其推坑里,埋了!
严嵩的计划,可谓一环套一环,狠辣无比,只要进入他的局中,便会沦为他的棋子,有的时候,甚至连作为皇帝的嘉靖都被他牵着鼻子走,耍的跟一条狗一样,就更别说夏言了。
这个时候,就连后面参与进来的盐商都成了严嵩的棋子,不得不按严嵩布局的那样,一步一步走下去。
他们是幻想着盐引生意能赚大钱,所以,不管鄢懋卿要多少孝敬,他们都咬牙给了。
那么,接下来,没有足够的钱给边军提供粮饷以换取盐引怎么办呢?
这个,严嵩也给他们想好了,或者说,鄢懋卿在收受孝敬的时候就已经给他们点明了。
钱不够,没关系啊,找曾铣商量啊,有多少钱,先运送多少粮饷到山西,换取一部分盐引,然后换了食盐,卖了钱,再慢慢支付剩余的粮饷,慢慢换取盐引,这样一来,不就慢慢把盐引全换到了,钱也赚了吗?
这家伙,就是在引人入局呢,要钱这么好赚,那大家不都发财了。
很多时候,看似稳赚不赔的买卖,那就是坑,你一旦跳进去,不死都得脱层皮!
这些盐商都已经上了鄢懋卿的贼船了,银子也花的差不多了,要按正常途径,按时支付足够的粮饷从曾铣那里换取盐引,然后再用盐引换取食盐去赚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他们只有按鄢懋卿的说话,拼命忽悠曾铣,先让他们用一部分粮饷兑换一部分盐引,让他们去兑换食盐卖钱,至于剩下的粮饷,他们肯定会陆续送过来,要不然,他们就无以为继,无法再给边镇送粮饷了。
这话也不全是骗人的,因为他们真的没钱了,曾铣如果不给他们盐引,去兑换食盐,他们真的无以为继了。
曾铣还能有什么办法,如果这些盐商都无以为继了,垮了,九万大军的粮饷怎么办?
他只能按那些盐商提出的办法,先给他们兑换一部分盐引,让他们换了食盐卖了钱,再陆续将剩下的粮饷送过来,慢慢兑换剩下的盐引。
这一下,他是彻底跌坑里爬不出来了,这盐引兑换食盐,再食盐去卖钱,然后再凑齐粮饷兑换盐引,耗费的时间可不是一般的长,一般跑一圈最少都需要几个月时间,就那,还是轻车熟路的老盐商才有这效率呢。
这些新盐商,又要熟悉门路,又要找人运送食盐,又要找销路,又要找人收集粮食,效率可不是一般的低下,等他们跑一圈再把粮饷送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曾铣可是召集了九万大军,这盐商第一批送来的粮饷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呢,也就是说,就算他手底下就算还是原来的三万大军,也只有一个多月的粮饷,剩下的,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这些盐商送来的粮饷,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九万大军甚至连饭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就更不要提什么粮饷了。
他这召集了大军又不给发粮饷,甚至连口粮都不够吃,这些边军不会有意见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你说要组织大家去打仗,粮饷一拖再拖也就罢了,连饭都不给吃顿饱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这还没坚持到三个月,山西三镇便乱套了,不管什么人,没饭吃,那都没法活不是,你就算官声再好,饭都不给人吃饱,人家也会有意见不是。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的时候,粮食的重要性,那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没饭吃就得饿死啊,几万大军甚至是几十万大军,一旦断了粮,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历史上,因为粮草问题而溃败的战役简直不胜枚举,而大明朝,因为粮草问题而兵变的边军同样不胜枚举。
你饭都不给人吃饱,人家不闹事才怪呢!
曾铣坚持了不到半年时间,山西三镇的边军便开始闹腾了,一开始还是一个营几百人闹一闹,到后面,逐渐演变成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一起闹。
闹什么呢?
当然是要饭吃!
怎么闹呢?
当然是找领兵将领甚至是巡抚、总督闹,围住他们的营帐,不给饭吃就不让走,有的甚至直接逮住领兵将领就是一顿暴打,不给饭吃就继续打!
这就是所谓的兵变了,大明像这样的兵变很多很多,曾铣在巡按辽东和巡抚山东的时候都遇到过。
那时候,还只是领兵将领克扣粮饷,搞得那些边军没办法养活家人而已,所以还比较好处理。
而这时候却是边军本身都没饭吃了,曾铣就算是再厉害,也没办法平息啊,因为他手里也没有粮食!
曾铣也没有办法,他只能一个劲的向夏言求助,求夏言赶紧调拨粮饷过来。
夏言能有什么办法,他除了找严嵩商议,还能怎么办。
严嵩看到曾铣发过来的求助信,表面上是焦急无比,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成了,终于成了,夏言,你死定了!
夏言还不知道这家伙在咒他死呢,他将信交给严嵩看过之后,便忍不住微怒道:“惟中,这鄢懋卿是怎么回事,让他增发盐引,督促各大盐场,多产食盐,以保证西北十八万边军的粮饷供给。他倒好,不但没筹集来十八万大军的粮饷,甚至连原来三万大军的粮饷都凑不齐,这么个酒囊饭袋,当初你怎么会选中他出任南京户部尚书呢?”
嘿嘿,这个?
不告诉你!
严嵩假装皱眉沉思了一阵,这才叹息道:“唉,首辅大人,鄢懋卿那边也没有办法啊,阳明一脉在暗中捣鬼,把有实力的盐商全部整走了,他只能招些没什么实力的新盐商来替代了,这些盐商实力原本就不够,自然不能一次性给边军提供足够的粮饷。不过,只要等这些人慢慢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钱了,这粮饷的供应自然就能跟上了。”
夏言闻言,不由一愣,这事貌似还真不怪鄢懋卿,人家阳明一脉在后面整他呢,他这才刚上任,粮饷供应不上,好像也不奇怪啊。
他想了一阵,最后也只能咬牙切齿道:“阳明一脉,欺人太甚,等本官缓过劲来,定要让你们好看!”
白痴,你还能缓过劲来吗?
严嵩偷偷瞥了他一眼,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第四卷 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
夏言找严嵩来,原本是想让严嵩想办法解决西北边军粮饷问题的,严嵩却避重就轻,将事情推到了阳明一脉的头上。
两人一番商讨下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按严嵩的说法,这都是阳明一脉搞的鬼,鄢懋卿整合新的盐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曾铣那边,只能继续等,别无他法。
不得不说,在整人又或者害人方面,夏言跟严嵩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他压根就没想到严嵩竟然会利用这种事情来整他,他竟然真以为再等等粮饷就有了!
这都发生兵变了,严嵩还会给他时间再等下去吗?
怎么可能!
当天下午,严嵩便跑去找嘉靖了。
嘉靖还以为严嵩又是来进献青词的呢,却不曾想,这家伙竟然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拿。
他不禁好奇道:“惟中,你这是有什么事吗?”
严嵩假装犹豫了一阵,这才“咬牙”道:“皇上,微臣惶恐,背后道人是非原本就不对,再加上夏言夏大人又对微臣有提携之恩,微臣如此做就更有违俗礼了,但是,事关国家大事,微臣又不得不说,还请皇上恕罪。”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夏言到底干了什么,你倒是说啊!
嘉靖闻言,不由催促道:“公瑾怎么了,你说。”
严嵩闻言,这才“鼓起勇气”道:“皇上,山西出事了!曾铣为了贿赂夏言夏大人,博取高官厚禄,竟然私自克扣边军粮饷,以致山西三镇边军闹事,这会儿都演化为兵变了!而夏言夏大人不但不禀报皇上,还私自里找微臣商议,让微臣想办法欺瞒皇上,并帮忙调拨粮饷,平息兵变。微臣惶恐,这么大的事,微臣怎敢欺瞒皇上啊!”
啊!
嘉靖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他原本还殷切期盼,等着夏言平定了西北边患,给他创个中兴盛世出来呢,却不曾想,鞑子还没杀一个,西北边军却自己乱了!
这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
他呆愣了半晌,这才难以置信道:“真有此事?”
严嵩小心的道:“皇上,这可是夏言夏大人亲口跟微臣说的,肯定假不了啊!”
嘉靖闻言,不由焦急的道:“山西现在情况如何,鞑子有没有入寇?”
严嵩又污蔑道:“曾铣每每都是私下与夏大人勾连,从不曾正式上奏朝廷,山西具体是什么情形,微臣也不知道啊,不过,咸宁侯仇鸾倒是时有上奏,陕西那边还算安定,鞑子还未曾有异动。”
嘉靖闻言,深深的吸了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这才缓缓的道:“你手底下可有门生故旧在山西任职,朕要知道,那边具体情形如何。”
严嵩一党遍布朝野,山西那边,自然有他的亲信,不过,他却是摇头道:“微臣一向唯夏大人马首是瞻,门生故居,乡党什么的,微臣都少有联系。不过,微臣倒是想起来了,兵部侍郎聂豹的弟子徐阶这会儿正在山西任职,前两年为了将其从右参议升为右参政,聂豹聂大人还跟微臣红过眼呢,唉,有时候,这人还真难做啊。”
你家伙胡扯什么呢,什么人难做,难做人,朕是问你山西那边的具体情形如何!
不过,嘉靖也听出来了,兵部侍郎聂豹的弟子徐阶好像已经在山西任职多年,对那边的情形应该比较熟悉,而且徐阶乃是阳明一脉的后起之秀,肯定不会包庇夏言和曾铣,问徐阶,肯定没错。
他稍微想了想,随即便对着门口朗声道:“文明。”
陆炳应声而入,拱手朗声道:“微臣在。”
嘉靖毫不犹豫的道:“速速派人传朕密旨,命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徐阶上奏山西具体情形,朕要知道,山西三镇的边军到底怎么样了。”
陆炳也不多言,当即便领旨而去,严嵩却是在心中冷笑道:“嘿嘿,首辅大人,下官可没出卖你,这可都是阳明一脉干的。”
这家伙,着实歹毒,明明是他把夏言给卖了,却还要把这事栽阳明一脉头上!
山西离京城倒是不远,八百里加急,一天左右即至,徐阶收到密旨,着实有点莫名其妙,山西边军情形如何,你问我作甚?
边军将士都闹翻天了,他自然早就有所耳闻,不过,以前他并没有想过要上奏朝廷,因为这会儿内阁和吏部都被夏言和严嵩一党把持,他告人家曾铣,人家到时候反咬他一口,说他公报私仇,那岂不是麻烦了。
这会儿皇上竟然突然问起他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他稍微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这肯定是严嵩从中挑拨,想把他当枪使呢。
卧槽尼玛,既然你这么无聊,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他当即便写了封奏折,将山西的情形报了上去,大致意思就是,微臣听闻,因南京户部调拨不利,盐商未能准时将粮饷送往指定的边镇,这会儿边军将士非但没有粮饷,甚至连饭都没得吃,所以,边军将士怨声载道,时有饿极士卒聚众闹事。
他这倒也没有撒谎,说的基本都是实情,就是有点将责任往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身上推的意思而已。
嘉靖看到奏折,皱眉沉思良久,又命人将严嵩招了过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也不啰嗦,直接就将徐阶的奏折递给严嵩,随即问道:“鄢懋卿这是什么意思,他到底调拨了多少粮饷给山西边军?”
他大致看出一点端倪来了,这里面恐怕有猫腻,边军闹事到底是因为曾铣克扣粮饷还是因为南京户部粮饷调拨不利还不好说呢。
严嵩看到奏折,心中顿时火起。
卧槽尼玛啊!
徐阶,你是不是吃多了?
皇上问你山西的具体情形如何,你扯什么南京户部?
当然,他也清楚,这是徐阶不甘心给他当枪使,所以反手给了他一巴掌。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
徐阶这小子,这么一上奏,嘉靖好像看出点什么来了,万一,嘉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可就麻烦了。
他假装在仔细看奏折,脑海里却急急的思索起来。
他想了一阵,这才不慌不忙道:“皇上,南京户部发放盐引、调拨粮饷皆有据可查,微臣建议,皇上让鄢懋卿即刻上报西北边军粮饷的调拨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来往公文以为凭据。”
第四卷 第十八章 伪造
严嵩还想把徐阶当枪使呢,徐阶这把枪又岂是这么好使的。
他刚一抬手,徐阶便看出了他的意图,反手就是一巴掌打了过来。
这家伙,徐阶这一巴掌,错点就煽他脸上了。
当然,严嵩的脸也不是这么好打的,你敢去煽他脸可得小心了,他分分钟都有可能反手还你一巴掌!
要说玩阴谋,耍手段,徐阶可能比他强一点,但是,要论手中掌握的权力,这会儿他比严嵩可不是强了一星半点。
你家伙再会玩阴谋耍手段又怎么样,绝对权力在手,老子一样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老子倒要看看,嘉靖是相信你这个什么都不是的右参政,还是相信我这个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
嘉靖可没徐阶精明,想要糊弄,那简直不要太容易。
他表面上是公正无私,让鄢懋卿上报西北边军粮饷的调拨情况,并提供来往公文以为凭据,实际上却是想要伪造公文,糊弄嘉靖!
这伪造公文,听起来好像蛮难的样子,不过,这难度也是看人来的。
要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想要伪造公文,那难度自然相当的大,问题严嵩和鄢懋卿就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他们可是官员,而且还是权力很大的官员,公文什么的,本来就是他们造的,伪造什么的,太容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