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以寡族而统巨族,除非你彻底融合进了巨族里去,纯用巨族旧政,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天下太平的——若想以夷变夏,同样无可建功。但寡族若不能保有一定的特殊性,怎可能压制得住巨族啊?谁肯放着主子不当,愿意泯然大众?苻坚想要以氐人为基础混同百族,结果身死国灭;真金想要彻底汉化,被他老子按在地上摩擦,终于郁郁而早夭;契丹以降,直到满清,凡是能够政权相对稳固的,莫不两用其政——就仿佛如今的胡汉一般。
唯独接近成功的,只有一个拓跋宏,但旧势力反复倒算,前有六镇之乱(真说不上起义),后有高氏宇文氏的倒退,纷乱多年,直到杨李执政,才算是彻底完成了鲜卑的内融。但那能算是胡人之功吗?不还是巨族吃掉了寡族?
所以裴该才要提前把民族主义的理念宣之于众,首先从自家部属军队开始,灌输一套完整的自洽的合乎逻辑,且不至于沦为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华夷之论。但这条道路无疑是漫长的,坎坷的,裴该知道,即便自己幕中诸将吏,内心并不以为然的依旧不在少数,只是因为此论有利于裴氏集团的内部凝聚力,所以他们才暂时接受而已。
相反,底层民众,包括普通士兵,倒更容易接受裴该的新理论,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本来就是白纸一张,方便描画嘛。
可是没想到士人出身的苏峻,竟然会因为理念之争,对郑林起了杀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裴该对此颇感欣慰。当然啦,郑林不算有罪,无罪而杀,苏子高未免太过跋扈放肆了。但裴该作为现代人的那一面,对此事的恼恨,很快就被作为政治生物的那一面所压倒了。苏峻的捷报在此之前就已经送到了长安,则自家正寄望他在东方有更大的战果,实不能因此小事而苛责之啊。
若在太平时节,裴该必然是饶不了苏峻的,但乱世之中,也只得无奈地从权了。关键裴该并没有把一名大儒——即便是郑玄子孙——的性命,看得比普通老百姓要重太多。
估计裴嶷等人不会这么想,故而裴该并未把苏峻来信内容泄露第三者知道。他只是召来送信人,单独询问相关情况,得出的结论与苏峻信中所言符合若契——因为苏峻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杀人动机何在,就连他的亲信也未必清楚——由此便基本上相信了。
于是复信给苏子高,先申斥一番,说你不当擅杀,难道视我之军法为无物吗?然后又提醒他,碰到郑林这路糊涂蛋,你就应该押送长安来,让我组织人手将其谬言彻底驳倒,如此才能厚风俗正人心,你直接给杀了,那不是让同类士人糊涂一辈子吗?汝何等之鲁莽操切,全无大将之风也!
但是最后,他还是表示原谅了苏峻,希望苏峻能够知耻而后勇,继续为国效力,在东方取得更大的成果——卿今既定城阳东莱,乃可进取长广,积粮募兵以厚其势,将来可一举而下广固,殄灭丑类。
给苏峻的嘉奖令在此之前就已经颁下了,任其为城阳郡守都督青州军事。但是东莱郡的民政之权不能给他,别委王擂为东莱郡守。
王擂字成栋,乃是琅琊王氏的别支子弟。当初裴该为了弱化王氏,用刘隗之谋,征召王舒王擂王兖王悦王应等人北上,结果主支的几个都不肯来,砌词推诿,分支的王擂王兖倒是落后他人半步,最终羞羞答答地还是到长安来了。
主要这二位因为血统较为疏远,所以就连江东都没他们的位置,只能窝在建康城里吃闲饭,因而朝廷主动征召,为他们个人的前途铺平了道路,理论上是必不会拒绝的。只是仕与不仕,还得先请得家族首肯,王导也是基于狡兔三窟之义,在经过反复筹谋之后,最终才答应放这俩远房兄弟到长安来。
——————————
苏峻在姑幕先接到嘉奖令和城阳郡守都督青州军事的任命,但他不以为喜,仍然整天坐卧难安。一直要等亲信带回来裴该的亲笔,苏峻反复读了,这才终于一颗心放落肚中。于是擂鼓聚将,遣兵去取长广。
长广郡和东莱北海相同,都在山东半岛上,位于城阳之东东莱以南。如今苏曹的势力划潍水而治,曹嶷根本伸不过手到长广去,苏峻就此顺利底定长广——裴该又命王兖王子玉为守。苏峻上奏,期以三年,必定能够彻底平灭曹嶷,收复整个青州。
曹嶷闻此,不禁心惊胆战。他早已有了归晋之心,此前派人前往江东去游说司马睿和王敦,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斡旋,使晋廷接受自己的反正。但是建康方面,有刘隗刁协拦着——我等当为朝廷安守江南,不当插手北方之事,以免朝廷生疑——司马睿将其书按下,根本不作答复。武昌方面,王敦倒是想做和事佬,上奏洛阳,请求接纳曹嶷——如此,青州可不劳兵戈而定,大河以南,俱为王土,朝廷斯可坦然用兵于北方也。
荀崧华恒等人都赞成此议,然而祖逖不允。祖逖说了:曹嶷二三其德,附而复叛,叛而又欲降,此等人如何可信?今若允曹嶷来归,是如置痈疮而不割,由其溃腐耳,待其势有所恢复,必重为朝廷之患!我意当遣徐龛等寻机呼应苏峻,东西并讨,一举平灭此獠,唯如此,青州才可说是复为王土。
荀崧劝说道:今朝廷之大敌,一是平阳篡僭,二是冀并羯奴,三为蜀中巴贼,曹嶷癣疥之祸,实不足论。然若拒曹嶷,恐彼作困兽之斗,则遣军征伐,徒劳士卒挥霍钱粮。且厌次孤悬,若曹嶷与石勒南北夹击,则邵嗣祖必无幸理。何如准许曹嶷来归,暂安其心,命其与苏峻同救厌次,以拮抗羯奴啊?
祖逖摇头道:曹嶷前为苏峻迫至广固,其胆已落,安敢再出而与羯奴相合?然我料彼心,不过苟且保安而已,必不肯与苏峻同救厌次。则曹嶷不动,苏峻岂敢独进?是欲援邵嗣祖,而反止相救之兵也。期期以为不可。
华恒道:祖君既云曹嶷已胆落,可知其此番请降,当出真心。倘若朝廷不允,徒伤远人归化之诚,不利于宣化天下,重定社稷啊。你今天拒绝了曹嶷事小,倘若使得将来没人再敢归降我朝了,一定要顽抗到底,那可怎么办呢?
几个人在尚书省内争论,梁芬虽然赞成两位仆射的意见,但却老奸巨滑,只是笼着手旁听,暂不表态。他眼角偶尔一斜,就见亲信的尚书李容在旁边摇头而笑,于是便问:仲思似有所欲言,不必私藏,直陈可也。
于是李容笑笑:公等所见,皆合其理,然以末吏看来,只须一计,可决此事。
编辑通知,开了什么作品角色管理的栏目,可以创建小说角色的形象,可是裴该应该是啥形象呢?谁有好的建议,有好图?
第二十七章、张宾之谋
几名重臣为了一个曹嶷的问题激辩不休,主要原因是荀崧华恒等人既不懂打仗,也害怕打仗,认为对于敌对势力能够拉拢是最好的,加以羁縻就足够了;祖士稚却并不这么想,况且他素来痛恨曹嶷之类朝秦暮楚之辈,必要除之而后快。
此外,祖逖还有另外一重顾虑,只是不方便宣之于口罢了。
曹嶷是为苏峻所破,苏子高在青州东部积草屯粮训练士卒,一心要平灭曹嶷,镇定全青,而在这个时候,朝廷却准了曹嶷之降,那苏峻又会怎么想?好比说当年韩信伐齐,害死了骊食其,缘由何在?哦,我这里一切准备妥当,准备要去谋立大功了,你却突然间跳出来摘了果子去——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倘若仅仅苏峻还则罢了,问题苏峻是裴该之将。徐州本为裴该的根基,看这情形,他把青州同样目为禁脔,岂容他人染指?就好比说兖豫是我祖某的基本盘,裴该若以大都督的名义向两州下令,那我也不可能乐意啊,则洛阳长安之间,难免会生龃龉。
所以青州之事,朝廷还是不管为好——曹嶷欲降,让他找裴该去,咱们不能搭理!
他们争论的地点是在尚书省内,太尉荀组不在,但司徒梁芬与祖逖同平尚书事,他是见天儿要来省里办公的。梁芬一瞧,俩平尚书事加俩仆射,都跟中间杵着议论此事,旁边儿一群尚书尚书郎围着等结果,其中有些人只是拱手聆训,有些人垂首沉吟,只有自家幕僚出身的尚书李容摇头微笑。于是他就问李容,仲思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不妨说出来听听呗。
梁芬是惯会和稀泥的,不希望祖逖和荀崧华恒他们闹什么矛盾。就理论上来说,梁司徒和荀华都属于长安派,即便他本人赞成祖逖所言,也得跟那二位站在一起,但若是三比一,这输赢就定啦,祖士稚面上须不好看干脆,找个低位之人来发表发表意见,缓解一下气氛吧。
李容即便在八位尚书之中,都属于资历较浅的,全靠裴该的超擢才能入省,靠着梁芬的支持才能站稳脚跟,因而长官们在讨论要事,他绝对不敢插嘴,一肚子主意憋在心里非常难受。好在梁芬及时点名,李容便即迈前一步,毕恭毕敬地拱手道:公等所见,皆合其理,然以末吏看来,只须一计,可决此事。
荀崧说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吧。李容便道:以祖公看来,曹嶷非真欲降也,不过缓兵之计罢了;以荀华二公看来,若其真降,而朝廷不允,恐伤远人归化之心——大略如此吧?
华恒点头说对——难道卿有计策,可明其心志么?
李容点头:此事容易。朝廷可下制书于广固,命曹嶷来洛阳谒见天子并请罪。彼若肯来,必是诚心归顺,或留都任职,或遣其归,皆可商量;彼若不肯来,则必为假意,即便朝廷拒之,也不会害及包容天下之宏图了。
此言一出,几名重臣尽皆颔首,说李仲思你所言有理——尤其这么一来,咱们也不用吵了,下上重归和气一团,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唯一不好的,自然只有青州曹嶷了。洛阳之旨下到广固,曹嶷不禁苦笑,说:故知人不可背信,一背而再背,则谁肯信汝?可是洛阳他当然是不能去的,谁知道会不会就此变成阶下囚,甚至于直接掉了脑袋呢?于是便即上奏,说我当然应该归洛谒见天子,但苏峻在旁虎视眈眈,一直想要吞并我的势力,就怕我这一走,麾下将吏跟苏峻起了冲突,到时候我可就百口莫辩啦
时隔不久,洛阳再下制书,说已经严令苏峻暂不得逾界相攻了,你还是赶紧到洛阳来吧。
曹嶷知道此前的缓兵之计无效,只得一方面继续砌词拖延,另方面则遣使襄国,再去向石勒求救。
石勒接到曹嶷的来信,竟然给气乐了,脱口而出一句拽文:小人哉!
曹嶷和洛阳暗通款曲之事,他本人做得并不是很隐秘,洛阳方面更不会帮忙隐瞒,故而早就通过程遐的眼线,汇报到了石勒的案头。实话说,即便程子远没能打听到这个消息,王贡都会主动通知他——也不算什么机密情报,正好可以拿来卖程遐人情嘛。
对于曹嶷不肯前往洛阳,石勒倒是感同身受。想当初他攻克晋阳之后,平阳方面便即遣使来召,说你既然到并州来了,距离都城咫尺之遥,不如进京谒见下天子吧——我等必盛加仪仗,出城恭迎。石勒当日的想法和如今的曹嶷是一样的:我若不返京,则如蛟龙在水,一旦回去,说不定脑袋就要掉了——傻瓜才会回去哪!
石勒运气不错,正在跟张宾商议,怎么回绝朝旨呢,就听说了邵续在厌次易帜的消息,于是立刻打包行李,急返襄国,只给平阳留下了一份谢罪的表章。曹嶷就没这么好运气,找不到真能服人的借口,因而小人嘴脸毕现于天下——他只是因势所迫,并非真心归晋也。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正在跟洛阳方面打哈哈的时候,又跑我这儿求告来了,石勒心说这人不要脸的我也见得多了,无耻到曹嶷这样的,还是头回碰见即便他故主王弥,都没有如此下作吧?
本待不理,又考虑到一旦曹嶷真的归了晋了,则不但邵续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抗拒自己的征伐,就连苏峻都有可能渡河北上即便作为可以看牢徐州军的棋子,也暂时不宜放弃曹嶷。于是找张宾和程遐来商议,程子远抢先说道:我若兵向乐安,则有邵续阻路;改向济南,又恐徐龛等袭我侧背,如此,怎能救援曹嶷?不如输些粮秣,命其固守罢了。
张宾摇头道:此言不妥。今曹嶷为苏峻所逼,乃生归晋之意,可见广固不能久守。若嶷果败,或者归晋,则青徐联为一体,恐怕邵续进退有据,难以平定。他建议,应当表面上答应曹嶷的求救,以坚其固守之心,然后遣师急攻厌次——若厌次平,则大河以北,悉为我土,曹嶷之生灭,乃与我无关矣。
程遐提出质疑,说:今段匹磾刘琨聚兵于蓟,随时可能南下,我若召季龙将军(石虎)等东归,诚恐并州有失,而若止以冀州之卒抵拒,众寡不敌,难以保安——哪还有力量再攻厌次呢?
张宾微微而笑,说:段氏实不足虑,我有一计,可使鲜卑不能逾越巨马(巨马河,为幽冀两州的分界),则明公便可亲率大军,再伐厌次了。
石勒闻言大喜,忙道:还请右侯教我!
张宾先设问:若明公初归冀州之时,段匹磾刘琨便即率师而南,邵续再于厌次呼应,我等必不能御。明公见其大军未合,乃欲先破厌次,率八千军往攻,当彼时也,若段匹磾不遣段文鸯来,却自将大军自范阳而向博陆,则襄国危矣说到这里,狡黠地一笑:然而,为何迟至今日,彼尚不能来啊?
程遐当即插嘴表功:乃是我厚赂段末柸,使其牵绊段匹磾之故也然,恐不能久。
张宾点头:子远亦知仅靠段末柸,必不能久淹段匹磾军。然而辽西段氏,岂独匹磾末柸二人?
石勒摆摆手,说行了,右侯你别再绕圈子啦,直言可也。
张宾拱手道:臣之计,可盛言召季龙将军等自并州来救,且明公将以十万之众,先发制人,攻打蓟县,则段匹磾闻之必恐
程遐撇嘴道:此虚张声势之计,难道可以持久么?
石勒瞪他一眼,那意思:你听右侯说完啊——我料右侯之计,必然不会如此简单。
张宾莫测高深地一笑,说:子远既有间者在幽州,乃可试说段匹磾,使其召段疾陆眷等共南下,再使段末柸趁机离间之
——————————
段匹磾在蓟县召聚兵马屯积粮草,寻机南下,可是突然间听说,石勒派人去召石虎等将从并州回来,还打算先发制人,攻我幽州。他正感惶急,便有部下献计,说只有赶紧去请辽西公率兵来合,才能击败石勒,继而平定冀州。段匹磾大喜,便即依计而行。
可是段末柸受了程遐的暗中唆使,却跑去劝说段疾陆眷段涉复辰兄弟,说:以父兄而从子弟之命,这难道不是耻辱吗?辽西公为何要听从匹磾的召唤?且如今匹磾镇守南疆,而石勒会合并州之卒,不下十万,诚为强敌,则是欲以我为其拓土,所得彼可独收,我等又有何好处呢?不如暂与石勒约和,约束匹磾严守疆界,不得南下,我可先去攻打辽东崔毖,待辽东平,宇文慕容亦必拱手称臣,到时候再与石勒争雄河北不迟啊。
段疾陆眷兄弟时已发兵抵达北平,听信了段末柸所言,便即勒兵而回,并且遣使前往襄国,重申和睦之意。这二位倘若干脆不动还则罢了,走半道儿上却又折回去,慕容廆和宇文涉归尽皆疑惑,就此放弃了与段匹磾的约定,纷纷表示不再南下。
段匹磾的南征计划,只得就此终止,他亲自跑去向刘琨致歉,刘琨的表情却并不沮丧,还安慰段匹磾说:羯奴初得并州,地方未靖,若真调石虎等将东归,则太原上党,必然生乱,则是我不动兵,而已弱羯奴之势。只要阿兄(二人已然约为兄弟)牢记国家之仇,总有殄灭羯奴的一日,有何亏欠于琨啊?不必如此。
但是等到段匹磾离开以后,刘琨却不禁放声大哭,对左右说:良机错失,此天不欲我复仇乎?!辽西公竟因末柸数言,便即背盟而退,我昔与拓跋结盟之时,安有此事啊?!
消息报到襄国,石勒大喜。但他还并没有立刻发兵,去打厌次,因为才刚传来消息:孔苌率兵攻打代郡,获得大胜,箕澹战死;但当时司冀并兖等州有数万户流民逃至辽西冀北,拥马严冯?为主,切断了羯军的后路,孔苌返身攻打,流民各据坞堡死守,竟然连月都不能下。
石勒乃欲亲将兵马去援孔苌,张宾急忙劝阻,献计任武遂令李回为易北都护振武将军高阳太守,命他招抚流民。李回素有威信,流民多归,最终冯?率部投降,马严东逃,途中溺水而死,北方的局势这才重新稳定下来,代郡也就此彻底落入石勒手中。
石勒加封李回为弋阳子,食邑三百户,同时增加张宾食邑一千户,欲进其位为前将军,张孟孙固辞不受。
程遐对此,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你张宾又立功了,那我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将你轰下台去,独得明公之宠信啊?于是他通过秘密渠道,传信给王贡,说你不是号称有扳倒张宾的妙计吗?上回的计策就没管用,怎么,就此计穷,再没有后手了?
王贡接到信的时候,正在款待远方来客——不是旁人,正乃温峤温太真是也。
温峤离开长安之后,便即东向而行,走半道儿上被王贡给拦住了。王贡展示印绶和裴该亲笔的证明文书,邀请温峤暂往舍下一叙。那么二人还是初次见面,究竟要叙啥呢?王子赐明言道:裴大司马使我监徐州将吏,并觇东方之事。温君既为刘司空麾下,于幽州及河北事,想必颇为稔熟,是故有所征询也。我想向你打听一下幽冀二州的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