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瑞根
自己不是主要领导,和很多人其实都处于一个既合作但又竞争的位置上,甚至在竞争意味上更浓一些,所以无论怎么去交好讨好,意义都不大,该针锋相对的时候还得要一样毫不退让。
或许只有已经是正厅级的卿剑锋这方面意味要淡一些,但是沙正阳一样需要考虑如果自己表现太过突出,也会产生喧宾夺主的印象。
“我希望在座的诸位要认真调研分析自己分管的工作,要结合各地市今年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的下去和地市一道,分析研究未来他们的发展该如何推动,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未雨绸缪,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康广量抬起目光环视了一眼,缓缓收回。
“同志们,今年是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也是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最后一年,可以说也是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国企改革正面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正在显现,我们汉川作为中西部内陆地区大省,如何在这一年里表现出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气、决心和智慧,这都需要我们在座大家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打打电话,要主动下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去落实,……”
会议散了,康广量把沙正阳和萧建邦留了下来。
“建邦,都宜高速项目你要抓紧落实,既然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备,那么和交通厅那边要尽快协调好,项目资本金和银行贷款都要尽快敲定,这一块我感觉省交通厅那边不太积极,也和程省i长汇报过了,估计近期就要开一个协调会,不能拖,这关系到这个汉川省腹地落后地区的发展大计,……”
萧建邦是省政府那边过来的,消息也很灵通,“主任,前几天我碰到了王省i长,他也专门问了几句都宜高速的事情,他也在叮嘱我们要加快进度,估计他也意识到了交通厅那边,嗯,他说也会督促韦省i长那边加快进度,……”
“现在大家都是嘴巴上说得热闹,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呢建邦,领导关注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靠领导去打招呼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还得要自己一手一脚去抓,交通厅那边不来气大家都知道原因,但这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没有回旋余地,所以估计他们也是发发情绪而已,所以咱们就要先主动动作起来,把前期的一些工作先做好,免得他们到时候倒打一钉耙,……”
康广量能理解交通厅那边的怒火憋屈
第八卷 第十一节 有奖励
康广量身体微微向后一仰,让身体更舒适的靠在沙发里。
对于沙正阳,他从未小觑。
事实上他很认真的研究分析过这个年轻人,除了因为对方年纪轻轻就攀升到现在的高度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对方口碑声誉一直不错,除了获得了一些高层领导的青眼相加外,在沙正阳工作过的单位部门,康广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沙正阳的顶头上司或者分管领导基本上都对其交口称赞,而且似乎都仕途光明。
康广量专门了解过沙正阳在宛州的工作情况。
对方担任过市委办副主任,而那个时候的市委秘书长明永昌现在是宛州市常务副市长,他担任过宛州市经开区副主任,而那个时候的经开区党工委i书记、管委会主任钱正是安襄地委委员、常务副专员,他担任过真阳县长,而前后两任书记,袁成功和夏侯通都获得了升迁。
抛开这些人是否从中受益,康广量姑且不论,最起码用一个俗气的话来说,沙正阳会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员福将。
和他搭档合作或者当他的领导,都能沾染一些运气吧,但康广量更认为是沙正阳在工作中为这些人出谋划策也好,勇挑重担也好,从中获益了。
沙正阳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表现得很优异,这大概是他屡获升迁的主因,而他的这些优异表现康广量也做过一个分析。
有几方面,一是眼光好,前瞻性强,很善于捕捉到风向潮头,所以一出手就能获得绝佳的效果;二是此人的确很有手段,搞经济工作稳准狠,选择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很有一手,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所以给领导心目中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文笔好,善于总结归纳,拿出来的文章每每都能获得高度关注,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降尊纡贵的把自己精心撰写的文章请对方斧正,这方面他真还不如对方。
这个人捕捉焦点亮点工作进而加以发挥和攻坚克难的能力非常强,光凭这一条,只要抓住那么几次机会,就很容易树立起金身不破的威望,在长河集团,在发计委这边来了之后信手捕捉到的几次机会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康广量也知道这也是自己有意给了对方一些机会有关,但即便是如此,对方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
几方面结合起来,加上此人的政治嗅觉一样厉害,也难怪此人能青云直上。
正因为如此,康广量相信对方知晓自己拿出这篇文章的意图。
“正阳,我想你应该明白我搞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方面的确是我这么些年来从涪岗到发计委工作,颇有些感悟体会,咱们内陆地区如何来利用本地区优势来加快经济发展,算是一份总结吧,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这份经验交流能够抛砖引玉,进而有利于工作,……”
康广量的话说得文绉绉的,让沙正阳也有些好笑,这人这个时候都还得要端着,太有意思了,不过这也正常,他也能理解。
“康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刚才我就回答您了,这里边的确有讲究。”沙正阳正色道。
“唔,你说说。”康广量很虚心,宣传造势这一块他不是不懂,但是在更高层面如何来吸引关注和引发争论,形成热点亮点,他觉得自己还是欠缺一点儿火候,至少比面前这个家伙要逊色不少。
“您主要是从经济这一块工作上一些论点,那么准备或者希望放在哪一类报刊杂志上”沙正阳问道。
“你要什么好的建议”康广量反问。
“虽然您这篇东西立意很高,但是着重还是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如果是《求是》和《人民日报》这类政治性更强的报刊杂志难度可能比较高,而且即便是要采用可能在时效性上也会有影响。”沙正阳沉吟着道:“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经济日报》时效性最强,但是若是论影响力和覆盖面《半月谈》其实是最合适的,……”
康广量听得出沙正阳话语中的委婉意思,要上《人民日报》,他这点儿东西还欠缺一些火候,而《求是》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政治权威刊物,不说其他,自己这篇东西分量也不足,所以当沙正阳提到《经济日报》和《半月谈》,尤其是《半月谈》时,他眼睛也是
一亮。
《经济日报》虽然是国家级大报,覆盖面也很宽泛,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略略欠缺一些,或者说和自己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意图来说略有分歧,而《半月谈》作为时政性很强的杂志刊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更为适合。
“正阳,不瞒你说,我也是在考虑《半月谈》,但我总感觉我这篇东西如果要刊载在《半月谈》上,还是有点儿薄弱
第八卷 第四十八节 听君一席话
会议室里除了沙正阳的声音,显得格外寂静,偶尔有笔尖划过纸上的轻细刷刷声,似乎在映衬着这一刻沙正阳的特殊存在。
“我刚来汉都,对汉都的情况了解还停留于在省发计委工作时对汉都的一些情况掌握基础之上,所以可能很多掌握的情况不太准确,所以之前我也和茅书记吕市长说过,但茅书记和吕市长觉得我因为去年在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工作了半年时间,对中央近年来对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有一些了解,希望我能对中央高层在产业布局和发展上做一些解读,……”
“我到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工作期间,正值中央对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的布局正在进行研究,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和国家发计委、财政部、信产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学者在一起就今后十到二十年我国新新兴重点核心产业的发展布局有一些了解,在这里我把我了解的,以及与相关一些专家学者的探讨,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来向在座诸位领导做一个汇报,……”
话语里的语气很谦逊客气,但是内容却是半点没有谦虚的意思,臧庸嘴角挂起一抹微笑,他和这个家伙打过几次交道,别看年轻,可不像现在表现得这么低调谦虚,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具体产业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时,这家伙更是很有点儿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感觉。
但柳臧庸倒是很看得开,人家有自傲的本钱。
朱凤厚在秦都一下子就确立起了威信,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家伙的建议,将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确立为秦都未来几年的主导产业来进行培育,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绝佳效果,朱凤厚大获成功。
在煤炭产业陷入低谷的时候,在秦都市面临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艰难时候,如何带动这样大一座城市来进行掉头,这个船长不好当,稍不注意船停发动机熄火都是小事,弄不好要闹得船在汪洋中打旋儿带来危险,那才是大事儿。
在原来汉都市委市政府班子里边,臧庸和朱凤厚关系是一直比较密切的。
朱凤厚在市体改委当主任时,臧庸还是市交通局长,后来朱凤厚下去当银台县委i书记,而臧庸则到晋潭县担任县委i书记。
只不过朱凤厚比他快一步,从银台县委i书记直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而他却先当市长助理一年,然后才升任副市长。
朱凤厚到市委之后进步速度更快,没两年就到秦都去当市长、市委i书记去了,这也让很多人颇为感慨。
但对臧庸来说却觉得朱凤厚能进步这么快并非无因,此人不但自身工作能力不俗,而且很善于识人用人,也很擅长借力借势,而秦都的新能源产业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没有沙正阳为其出谋划策,甚至主动帮他去铺设渠道,联络项目,没有沙正阳为其设计产业布局的环境筹备,怎么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
真以为几个亿的项目随随便便就能拉进来
你以为你秦都是苏州还是深圳
而且一连串的项目和关联产业也开始涌入进来,立马就让秦都成为名噪一时的新能源之都。
一年前放在国内,谁知道你秦都算个什么玩意儿
所以臧庸对沙正阳是很感兴趣的,他很想看看沙正阳到汉都能给汉都带来一些什么新的东西。
照说一个市长助理真心算不上什么,但沙正阳不一样,臧庸有这个感觉,这个家伙会给四平八稳的汉都市政府带来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当然,像臧庸这种心态的人有,但更多的还是冷眼旁观,想要看看这个家伙肚子里有多少货色,玩嘴炮可以,但你也得玩出逼格来,能忽悠住大家,或者说你能让大家觉得你说的这些东西是可信的,可用的,可操作的,操作了之后可能取得效果的。
所以大家先暂时洗耳恭听。
“……,在中央工作期间,我接触到很多领导和专家学者,他们的观点都比较一致,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奠基十年,
他们认为在这十年中中国将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重化产业阶段,以中国目前的体量、劳动力资源以及目前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技术交流形势,中国将在十年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制造业的积累,也就是说,中低端的制造业的全面普及完善将会让中国成为制造业帝国,无人可以替代,……”
&nbs
第八卷 第四十九节 走到哪里都是一条鲶鱼
笔趣阁 ,最快更新还看今朝最新章节!
沙正阳洋洋洒洒一口气提出了六七条自己的设想和看法,他也知道其实第一天上班就做这种事情很容易引发出风头的看法,但是茅向东和吕宗平都有这个要求,他无法拒绝,只能照办。
既然得罪人也好,留下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免不了,那么索性就大大方方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和意见抖落干净。
他相信能坐在这个会议室的人没有哪个的眼光和见识会差太远,顶多也就是各有专精各有侧重罢了。
自己把一些前世中的见识观点提前了十年八年放出来,沙正阳相信自然有人能辨识出这其中的分量。
至于说他们如何来理解,能不能接受,甚至为他们所用,那就要看他们的胸襟气度和执行能力了。
吕宗平一直没有说话,下笔的时候也不多,他不想给周围副手们留下一个自己过于重视沙正阳观点意见的看法,虽然他很认同和欣赏沙正阳的一些观点。
但沙正阳这种风格的确容易成为木秀于林的架势,只不过吕宗平觉得在当下汉都这种略显沉闷和懒散的风气下,这种奇峰突起的风格,或许还真的能起到一些鲶鱼效应。
事实上沙正阳在吕宗平有些拔高似的介绍自己时,也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意思,领导驾驭局面自然是得心应手,自己这种刚进来的小卒子肯定只能按照领导意图来“发挥作用”,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顺带也还能“刺激和促进”别的人有所作为。
茅向东没和他提起过汉都市委市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这么久来沙正阳和汉都市的干部打交道也不少,像季国力、刘胤伯、尤哲,之前时不时也能从桑前卫和郭业山那里获知一些零碎的消息,所以多少也有些感觉。
汉都市委市政府班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却显得过于四平八稳,推进工作有条不紊,每项工作在全省都能居于中上游,但是却很难做到第一,这可能和汉都各方面体量最大,要做到最好难度最高有一定关系,但是话说回来,你汉都市难道不该做到最好么
作为全省的中心核心,你都做不到最好,那谁该做得最好
在这一点上,沙正阳的观点很明确,其他城市抓工作是争第一,而汉都市则是理所当然的保第一,没当到第一,那就是失败。
这个观点沙正阳很明确的向茅向东和吕宗平二人表达过,这让茅吕二人也是大为震动之余也是极为赞同。
这就是针对汉都当下一种平庸风气而来。
要破除现在汉都市里边那种动辄保三争二夺一的观念,就是一个信念,必须拿下第一,没有拿下第一那就是失败,就要自我检讨,查找问题不足,不允许连续出现两次这样的情形,出现了第二次,那就要问责。
在这种具体工作会上,沙正阳当然不可能去说本该是市高官和市长说的话,但是他言语中还是明确的表示,在汉都高新区的发展建设上,不能对标汉川省,而应该对标深圳、苏州,同样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汉都也应当要对标深圳、苏州。
在沙正阳看来,苏州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等诸多方面其实真的不算好。
苏州既笼罩在身旁上海的巨大虹吸阴影下,省内还有省会南京和另外一个条件并不输它多少的无锡激烈贴身肉搏竞争,另外在长三角范围内还有杭州这样的副省级城市虎视眈眈,也没有长三角内另外一座副省级城市宁波的海运之便,甚至连机场都是和无锡共用。
可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苏州却能创新求变,不断打造出其高质量高水准的招商引资环境,使得每年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在长三角区域内高居除上海之外的城市榜首。
同样深圳除了在国家给予了它特区政策优势之外,其他条件一样不算好,香港和广州这样两座老牌都是眼皮子地下,如何扬长补短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还不是那种断断续续的爆发,而是持之以恒的创新追赶和超越,这同样让人仰慕。
而且从前世中的表现来看,未来二十年,深圳表现出来遇强越强的创新能力,苏州展现出来的包容和适应能力,哪怕是遭遇各种挑战,两座城市依然能保持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冲锋态势。
学就要学最好的。
所以沙正阳一直认为汉都如果要在走发展制造业作为固本强基之路,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深圳和苏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