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瑞根
沙正阳沉吟了一下,才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构想: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可以搞一个试点,看看是否可以让涉及到招商引资办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程序通过一个一次性流程的机构来解决,嗯,可以叫政务中心,比如工商税务国土公安消防计委经委等等,凡是在开设企业中需要牵扯到的职能部门,都派一些业务人员在机构里设置窗口,一站式办理,
这个构想可谓石破天惊,让林春鸣和明永昌一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难道还能这么做?这行么?
沙正阳也知道这个构想很难被这个时代所接受,事实上政务中心的这种模式要十多年以后才会出现,现在骤然提出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波,无论是谁,一时间都难以接受。
正阳,你这个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明永昌实在忍不住了,这家伙脑瓜子里究竟装了一些什么东西,怎么如此多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儿,而且都是这么让人刺激?
当时在银台,华峰电器,也是一家合资企业,也就是我那个同学开的,他就向我抱怨,为了把从征地到规建再到工商执照税务手续等等办下来,哪怕有我们县政府和开发区的一路绿灯甚至帮着跑,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月才把章盖完,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油费都跑贵了,如果换一个不熟悉程序的,或者县里没有这么一路绿灯的,那得要多久,投资者得要跑多少趟?或许人家在跑的过程中就懒了心,换地方了呢?
沙正阳的这个观点实在太出格了,完全超出了林明二人的想象。
把所有职能部门集中在一起搞一个一站式服务,一站通,全部审批过关,听起来的确很过瘾,问题是这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哪有那么容易就给你签批了的?
而且就算是在某个局行内部也还需要走几道程序,谁有权签字,那也一样要分清楚,总不能每天派几个领导在哪里守着签字吧?
正阳,你这个想法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问题,没那么简单,意图很好,但是恐怕在实施上很难。林春鸣敏锐的觉察到了这里边的问题,摇摇头。
林书记,肯定不简单,就像您说的,涉及到权限,谁都想捏在手里,没准儿也还存在着权钱交易的心思呢?沙正阳笑笑,咱们政府部门里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不给钱不办事,给钱乱办事,这种情况太多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权力透明化的问题。
各个职能部门把自己的权力明晰下来,然后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可以知晓,进而进行监督,不行的过了,那么纪检督察部门就要调查问责,该过的不给过,一样要调查问责,看看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猫腻,我想这一步如果能从咱们宛州先走出来,那就不得了,咱们就可以成为改革的先锋,进而造出声势,在吸引外来投资上作为一张王牌。
沙正阳苦口婆心,他知道如果说设立招商引资局或者投资促进局这一类的专门招商引资单位都还相对容易的话,设立一站式的政务中心就太难了。
尤其是现在连互联网的影儿都还没见着,如果要搞一站式政务中心,也就意味着仍然要按照传统的程序来进行审批。
鉴于不可能每个部门的内设机构都派人在那里,也就意味着需要大大简化每个部门的内批程序,再说直白一点,那就是要放开一些权力约束,而这恰恰是最难的。
捏在手里的权力要丢开,这何其难?想想前世中每一次所谓的改革,废弃不少的审批程序,都会引来官僚机构的强烈反弹,哪怕是从上至下的顶层设计,都一样会遭到强烈反对。
当然人家的反对也会以各种所谓的防范风险保证安全程序合法等诸如此类的理由来堂而皇之的提出来,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其实就是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
林春鸣和明永昌对这些东西心知肚明,沙正阳稍微一解释,他们就明白这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这是要触犯太多人的利益。
精简程序说起来容易,但都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恐怕会遭到来自每个单位的抵制,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来推诿,恐怕立即就会上演。
沙正阳同样意识得到这一点,单靠宛州一地想这样搞,肯定难度极大,但是他觉得起码应该要推进这样的试点,哪怕能做一点儿也是好的。
当宛州前进了一步,而其他地方却原地不动,那么也就意味着宛州的投资环境可能就要比其他地方更强几分,而日积月累,这种差距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而且沙正阳也认为,只要踏出了第一步,也就意味着破了冰,。
日后政府政研室也好,法制办也好,以及各部门自身也好,就可以不断的就这些审批程序就行研究和优化,不断削减压缩很多不必要的程序,达到进一步精简的目的。
这种差距越拉得大,也就意味着宛州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与周邻地区,甚至沿海地区起码在政府效能这一块上的优势就会渐渐体现出来。
林春鸣没有回应沙正阳的话,今天沙正阳提出的东西实在太丰富太具刺激性了,以至于他虽然一直认为宛州需要一些变革性的举措来实现改变,但是沙正阳带来的东西冲击力太强了。
他需要三思。
林春鸣甚至想过,如果沙正阳的这些观点放在深圳珠海这些城市会怎么样?也许也会有一些冲击力,但是那边的环境对新生事物的容忍度和包容性就要高得多,而不像宛州这样的内陆城市,稍不注意就要引发巨大的风波。
明永昌也能感受到林春鸣沉默背后的心思,毫无疑问,如果真的能按照沙正阳提出的这个建议实施并且能一帆风顺的实现目的,那么宛州的投资环境肯定会有很多的提高,尤其是对周边地区更具有竞争力。
但问题是能一帆风顺的实现么?明永昌也没有把握。
一旦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刚来宛州尚未建立起足够威信的林春鸣来说,恐怕就是一件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了。
林书记,我觉得正阳的这些观点还是很有新意的,我的意见是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一事可以先启动,正阳可以和政研室编办人事局的人先做方案,这边我们市委市府也要先商议,然后报省里,力争尽快落实,这对于我们宛州要在经济上谋求大发展必不可少,至于政务中心,
明永昌沉吟了一阵才道:我的意见是可以先在书面上进行探讨研究,暂时不宜对外宣传,可以让各个部门先把自己的审批事项一一罗列出来,尤其是一些经常要接触到的,或者是办企业必须要经过的程序,逐一来进行研究,最后再来研究一站集成的可行性。
不得不说明永昌的这个意见才是老成持国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了矛盾爆发的风险。
先把底细摸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来做这些事情,比你还没做成就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好得多。
现在不是二十年后,你可利用舆论倒逼,而且政府的接受度也要大得多,现在的党委政府都还难以接受这种自废武功自缚手脚的做法,哪怕明知道这样做对宛州的发展是有莫大帮助的。
沙正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先悄悄的做起来,等到日后出了成绩见了效果,再来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的确要稳妥得多。
对于林春鸣和明永昌来说,暂时还不需要这些宣传影像,而实实在在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无论如何,沙正阳觉得自己今天的这一席谈话自己的目的和效果已经达到了,林春鸣不用说,明永昌那边想必已经感觉到了一些东西,是骡子是马,自己先拉出来遛了,足以证明了。
第三卷 第三十一节 巧遇,逗
回到家里时,沙正阳还一直沉浸在先前与林春鸣和明永昌的一问一答对话氛围中。
毫无疑问,明永昌正在逐渐向林春鸣靠拢,在宛州这种相对保守的氛围中,能够倾听并没有直接表露出反对态度,在沙正阳看来,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说明林春鸣准备大刀阔斧的推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姿态已经感染和影响到整个宛州市委市府班子,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愿不愿意面对,林春鸣作为市委i书记,作为班长,他的姿态无人能无视。
他的态度,你可以支持,你可以附和,你也可以冷眼旁观,甚至也可以阳奉阴违,但唯独你不能公然反对。
挟大势而来,占据理论和权力高地,如果你要公然反对,那就意味着你只能被扫进宛州政坛历史的故纸堆了。
沙正阳一直在仔细观察着市委这一班人的态度,应该说除了公然反对不可能外,其他几种情形可能或多或少都有。
像冯士章和唐华现在态度都还不明朗,处于冷眼旁观阶段,在沙正阳看来要转变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而明永昌的态度是最为明显的已经从旁观迅速进步到附和的态度,沙正阳相信很快明永昌会进一步变成坚决支持的态度。
市委班子成员中现在沙正阳接触不多,除了冯士章唐华明永昌外,像市委副书记纪委i书记孟子辉也接触过,但此人沉默寡言,话语不多,更看不出什么来。
其他诸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阴朝凤组织部长叶和泰,宣传部长王挺,政法委i书记徐守信就更谈不上什么接触了。
按照惯例,目前宛州市委尚缺一名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但省委迟迟未作决定,按理说这一次林春鸣到位,省委就应当及时补缺,但是仍然没有动静,这让宛州市委这边也是有些意见。
只是像市委副书记这样级别的职位,肯定不是宛州市委内部能有多少发言权的。
或许作为市委i书记的林春鸣能有一些建议权,但林春鸣初来乍到,也不可能就此表态,而且从省委流露出来的意图来看,这个副书记肯定会从省里安排过来,而不会从宛州内部产生。
明永昌的姿态趋向无疑会影响到一些人,这些人会逐渐意识到,宛州市委不会再向顾红普时代那样一盘散沙了,林春鸣会逐步缔造出属于他的格局,要么入局,要么出局。
出局固然没人愿意,但入局,你就得要站稳立正,拿出你自己的观点态度。
无论你用那种姿态出现,起码你要让人觉得你值得一顾,再像顾红普时代那样或浑水摸鱼,或浑浑噩噩,或各行其是,不可能了。
在食堂里简单对付了一点儿,林春鸣和明永昌要参加老干部座谈会和聚餐,沙正阳没有跟着去,这种情形下可去可不去。
明永昌的思维很细腻,觉得如果沙正阳这个时候出现,可能会引起一些老干部的质疑和心态失衡。
毕竟这么年轻的副处级干部,而且是林春鸣从汉都带过来的,让很多到退休也不过时副厅的老干部心态不平衡,难以接受。
所以当明永昌提出这一点时,林春鸣和沙正阳本人都很赞同,沙正阳甚至还有些感谢明永昌的提醒。
沙正阳正在开门,就听见隔壁姚莉的清脆声音又响了起来。
你真是闲不住还是怎么的?出差那么久,单位让你休息两天你都坐不住,还得要去单位晃一圈,怎么,公安局离了你就要关门歇业了?
不是,我就去看了看,顺带把上次出差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向大队领导汇报了一下。常磊的话显得底气不足。
是啊,汇报一下,然后就顺带跑到龙陵去协助办案去了,然后这会儿才回来?姚莉的声音真的有点儿恨铁不成钢了,常磊,你说你真的是贱皮子还是怎么的?
姚莉,那种情况下,人家龙陵发案了,大队领导都要去,顺带叫我,我能不去么?常磊委屈的道:子晗也在,他可以作证,我绝对没有主动要求去,真的!
得了,常磊你的性格我还不知道?听到有大案发生,还不得两眼放光,你们大队领导看见你这德行,还不得投你所好,‘顺带’问一句,这多好的理由,理所当然你就飞身上马,奔赴前线了吧?
姚莉的话简直把常磊的表现刻画得活灵活现,听得沙正阳一阵好笑,知夫莫如妻,这姚莉对常磊是真的太了解了。
莉姐,真不怪磊哥,肖大队喊磊哥,磊哥也的确不好推,我当时在场,真的。另外一个年轻的声音也接上话:磊哥在莉姐这里都没信誉可言了,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专门请我来作证,这主要还是磊哥长期撒谎,丧失了信誉造成的,这一点磊哥一定要汲取教训,争取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良好表现,挽回自己的信誉,以期赢得莉姐的认可,莉姐,我说得对不对?
哟呵,苏子晗,你倒是挺会为你师哥分辨啊,你这一招用得挺顺溜啊,他是师哥,还是我是你师姐?谁亲谁疏,你好像有点儿拎不清啊!姚莉气乐了。
师姐,当然我和你亲啊,咱们都是西政法律系的嫡传啊,磊哥是外人,他是刑侦系的,不是咱们一行的啊。年轻的声音振振有词。
但是,莉姐,咱们学法律的,也得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不对,磊哥不该去局里,这一点我坚决支持莉姐的批评,但是,肖大队那种情况下叫了磊哥,磊哥去了,我觉得没错,无论是从上下级关系,私人感情,还是作为人民警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磊哥义不容辞,莉姐,你说对不对?
沙正阳被逗乐了,这个苏子晗还真有点儿巧舌如簧的感觉啊,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避重就轻,玩得挺顺溜,看样子常磊把这个家伙拉回来也是有备而来,没准儿以前就有旧例。
果不其然,姚莉发飙了:苏子晗,我瞧你是皮痒了,每次常磊出了状况,都是拉你来作证,污点证人都没你这么玩儿的,怎么,是不是常磊还许了你一顿顺带在我们家蹭一顿饭啊?哟呵,常磊你行啊,凉拌白肉,卤猪脚,拌三丝,都准备好了啊,
莉姐,咋能这么说呢?我是你嫡亲师弟,正宗同门,不能用蹭这个词儿吧?太贬义了。那年轻声音正色道:我这是光明正大的来莉姐和磊哥家做客。
滚!姚莉怒不可遏。
沙正阳再也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这三人,一个比一个逗,尤其是那个苏子晗,居然也是西政法律系毕业的,看来的确是和姚莉源出同宗,都挺逗的。
谁?!一个小伙子一个箭步窜了出来,看见正在开门的沙正阳,楞了一下,回过头,看出来的常磊和姚莉。
两口子满脸尴尬,显然知道刚才三人斗嘴的话都被沙正阳听见了。
小沙,姚莉表情变化很快,先前的恼怒和不满转瞬就消失,取而代之是混合了矜持和亲善的笑容,才回来?
嗯,才回来,领导把我撂下蹭饭吃去了,我没捞着机会,本来说打算到磊哥莉姐家来蹭顿饭吃,没想到听见莉姐正在赶人,所以就没好意思,沙正阳也很难得这么幽默一下,成天和领导在一块儿,真让他有些闷了。
他现在也是年轻人,虽然经历过前世的沧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越发和今世融为一体,心态上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混染,除了一些经验仍然呈固定模式沉淀在脑海中,很多时候心态却已经在发生变化,向着这个年龄阶段蜕变。
姚莉笑了起来,她当然能听出来沙正阳语气里开玩笑的味道,心里也是一松,甚至还有点儿高兴。
说实话,今天到单位她就立即通过熟人打听到了,反馈回来的消息让她大为震惊。
新来的市委i书记没带秘书来,据说正在物设,而跟随市委i书记来的只有一个人,新任市委办副主任沙正阳!实打实的副处级干部!
姚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家伙才二十五六岁吧?
工作不过两三年,竟然是副处级干部?而且还是位居中枢的市委办副主任?!
这让已经工作了九年,还在苦苦为副科级拼搏的常磊和自己两口子情何以堪?
兄弟,你也打算在莉姐和磊哥这儿蹭饭,同道啊。小伙子立即走了过来,很大方稳重的和沙正阳握了握手: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苏子晗,磊哥的兄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