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还看今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瑞根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给这位吴市长灌输这样一个提前规划,抢先一步的理念。

    印象中这位企业出身的吴市长在汉都市长位置上一口气干了九年,险些就干满两届,最后调任中烟集团担任老总。

    现在这位吴市长才担任市长两年,基本上是和黄绍棠同时空降而来,这也意味着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他将在这个位置上还要干七年。

    沙正阳也不确定自己这个蝴蝶来到,会不会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效果,但他会努力促成这些结果向好的一面发展。

    沙总,请这边来。秘书的招呼打断了沙正阳的沉思。

    沙正阳已经来过一次了,不过上一次是有林春鸣和贾国英在场,这一次这是单独见面汇报。

    小沙来了,坐,坐。吴国胜很热情,连声招呼,示意秘书倒茶。

    吴市长,我来向您汇报一下选址情况和东方红集团下一步打算,以及在选址中我的一些看法。沙正阳微笑着身体向前微微倾斜,双手和对方握了握手。

    嗯,春鸣和我说了,谈了你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很好,也很感兴趣,你考虑问题很长远,很难得啊。吴国胜坐进沙发里,翘起二郎腿,接过沙正阳递过来的方案,开始认真的起来,我看完之后,你再具体和我说一说。

    吴国胜看东西很快,显然是有他独特的方式,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然后才又返回来,认真细读他觉得比较重要的篇幅段落,甚至还用了铅笔在上边进行圈阅。

    这应该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干部,沙正阳了解过,之前这一位是在武钢担任副总,后来到汉都挂职了两年担任市委副书记,前年开始担任市长。




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节 绝非浪得虚名
    吴国胜的确对沙正阳很感兴趣,但这种感兴趣只是对其本人的表现,不涉及其他,也没有任何偏向性。

    他也隐约知晓黄绍棠和林春鸣对此子很欣赏,但毕竟此子的级别太低了,一个副科级干部,无论怎么欣赏高看,也拿不上台面。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的建设一座地标性建筑却把此子和自己联系了起来。

    为此之前吴国胜还专门要来了东方红集团的资料,做了一个详细了解,他可不希望自己寄予厚望的大楼到最后却因为企业的没落而变成烂尾楼,最终还得要让市政府来接盘买单。

    东方红集团的崛起历史很是奇诡突兀,几乎没有任何征兆,但从东方红集团的核心企业东方红酒业来看,几乎是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鱼跃化龙的蜕变,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吴国胜是搞企业出身的,他原来也不是学的企业管理,而是搞冶金技术的,后来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

    只是在组织进行培养锻炼时,似乎有别的考量,把自己放在了汉都市委副书记位置上,而且挂职两年后又有些出人意料的担任市长这个职位,从此走上了副省级领导岗位。

    这其中的种种经历过程,尤其是在让自己出任汉都市长时,连吴国胜自己都还有点儿忐忑,毕竟他之前从未真正接触过地方行政事务。

    不过既然走上了这个岗位,吴国胜当然还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只不过对许多事务的不太熟悉以及某些方面的考量,使得他在前期就显得有些迟缓了。

    但现在他力图想让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眼前似乎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沙正阳在这份方案中提到了很多东西,这和之前林春鸣与自己介绍的相重合,让吴国胜很感兴趣。

    吴国胜一直认为汉都要发展,着重还是要在第二三产业上做文章,尤其是第二产业,经开区和高新区的表现让他一样很不满意,但那是前一任留下的摊子,他也不好多说。

    但到自己手上,吴国胜不能容忍在这样继续下去。

    所以从一开始吴国胜就在琢磨如何来打破瓶颈。

    黄绍棠把林春鸣安排在了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让吴国胜不是很满意,他觉得林春鸣虽然做事务实,但在思想理念上仍然不够宽阔,缺乏一点锐气,尤其是还要负责经开区的发展,在吴国胜看来,这个安排不太稳妥。

    林春鸣可以胜任组织部长,也可以胜任市委副书记,或者是其他地级市的书记市长,但唯独在汉都这个亟待掀起一轮发展**的汉都市担任分管经开区的常务副市长,不太合适。

    这个位置上需要一个敢于猛冲猛打而没那么多羁绊的人物,尤其是黄绍棠还让林春鸣兼任经开区党工ei书记主任,这就更不合适了。

    吴国胜认为自己和黄绍棠在战略看法上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用人的战术上却有很大差异。

    不过吴国胜也清楚自己作为市长,在用人上发言权不大,他只能建议,至于黄绍棠如何决定,他难以施加太大的影响。

    吴国胜花了接近十分钟来看这份方案,他发现沙正阳在这份方案上夹带了不少私货。

    所谓私货,也就是沙正阳在这份方案中相信阐述了之所以选址汉都市区东南区域,也就是现在凤鸣区东部的理由。

    同时还提出了之所以选择该区域的一些设想和对未来该区域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对东面的高新区和南面的经开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观点很新颖精辟,尤其是论述上比起林春鸣的介绍更为详细透彻,这让吴国胜非常,满意。

    和林春鸣不一样,吴国胜是老三届,文革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哈工大金属材料专业,后来分到武钢工作,一直从基层技术员干起。

    由于工作需要,他在武钢工作期间就曾经多次出国考察学习,也曾经去过纽约伦敦和巴黎等地,对cbd这一概念要比林春鸣了解得深得多,同样也就对次要感兴趣得多。

    但由于他主要是搞技术出身,虽然在国外也见识过中央商务区,对中央商务区有一定了解,但是他的理解也还是局限于国际性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的特定作用。

    对于像汉都这样一个中国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是否需要中央商务区,或者说中央商务区能够对汉都一地的经济发挥多大的促进作用,他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持一种既感兴趣但又觉得差距太大的感觉。

    所以他很希望沙正阳能够就这个问题来和他探讨一番,或者说拿出一些令他信服的观点和论据来说服他。

    小沙,你这篇东西我看了,嗯,给我印象很深啊,能把一幢大楼选址提升到这个高度,加以引申发挥,我很惊讶,但我要说你这篇东西写得很好。吴国胜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我记得你是汉大毕业的,学中文的吧?

    沙正阳知道对方话语里的意思

    你一个学中文的,才工作两年,怎么会对cbd这一类在国内都还属于新生事物的东西了解得这么透彻?

    是不是有人代笔,被自己拿来当作邀功媚上的东西了?

    沙正阳也知道这个问题有点儿不好解释,他能说自己前世中混到市委副秘书长时其中一个职务就是汉都商务中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么?

    在那个位置上,他可没少对cbd的概念和发展模式下工夫。

    吴市长,我是汉大中文系毕业的,但是我在大学里比较爱读一些非专业的书籍,尤其对欧美城市发展方面的书籍我也读得比较多一些,甚至我还加入了学校的一个读书小组,当时小组中有不少和我兴趣比较一致的同学,我们进行过许多有益的交流和探讨。

    沙正阳这番话倒也不是撒谎,他的确在汉大读书时加入了学校里的一个读书小组,小组有三十多号人,不分专业,纯粹是因为兴趣,甚至中文系的也不多。

    他和白菱也就是因为这个读书小组而认识,白菱是读书小组中一个和他关系不错同学的表妹,一次白菱来学校找她表姐,被沙正阳碰见,惊为天人,于是死缠烂打,最终得手。

    吴国胜无意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只是下意识的想要核实确证一下,毕竟中文系的毕业生居然对金融商业这一块的发展模式如此精通,就有点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嗯,没想到你对这一块的认识也这么深,不错,年轻人就是应该多学习,知识面宽广是好事,对于未来你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吴国胜点点头:你谈谈你觉得选址的想法吧。

    吴市长,当初林市长和我谈起过汉都市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招商引资上遇到的一些难题,由于我们汉川地处西部内陆,无论是资本还是项目,要进入我们汉川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我们汉川整个投资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沙正阳开始了自己的发挥。

    就像您说过的,汉都目前的五星级酒店就那么区区一两家,很多客人到汉都都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不满意也得要忍着,外资酒店看到了我们汉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为中原西北西南三地区的结合部中心城市,又是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所以才愿意主动来投资开店,可是我们这里居然无法提供像样的基础设施,

    其实这只是诸多问题的一方面,林市长曾经和我提到过市经开区招商引资困难,许多客商来考察过后便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我觉得这里边可能有我们之前过于乐观,同时也没有意识到没有发现到这些客商为什么不愿意到我们汉都投资,我们汉都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吴国胜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

    他很清楚有太多干部想在自己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了,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的不少。

    他之所以愿意听一听沙正阳的介绍,一是因为沙正阳身份不一样,能把偌大一个东方红集团做起来肯定有其特长之处,二是能让黄绍棠和林春鸣都很欣赏的,自然也有一定底蕴。

    毕竟对方太年轻了,所以他也只是抱着姑妄听之的想法。

    但几句话之后,吴国胜便大为改观,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并非浪得虚名。

    沙正阳直接从为什么汉都在吸引外来投资和项目上举步维艰这一点开始着眼,谈到了汉都在招商引资上软肋和瓶颈,这也引起了吴国胜极大兴趣。

    今年汉都招商引资工作不尽人意,仅比西安嘉州略好,各个数据指标一直居于成都武汉之后。

    而这两座城市恰恰在各方面条件都和汉都相似,都是副省级城市,人口也接近,更关键的是在产业基础上都较为均衡,可以说未来争夺内陆中西部地区第一城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这两座城市。



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一节 口若悬河
    小沙,你提到了我们汉都在招商引资上存在的一些缺陷性弊病,嗯,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好,你说具体一些。吴国胜忍不住启口问道。

    嗯,吴市长,我这些观点未必正确,沙正阳得先把态度摆端正,否则就显得有点儿太狂妄了。

    行了,你说。吴国胜打断他的谦虚,我心里有数。

    我个人觉得汉都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经济的窠臼,更多的仍然是处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吴市长您是搞企业出身的,我也算是搞过一段时间企业,其实搞企业应该是对发展经济,或者说招商引资最有体会的了。

    沙正阳只简单的有一个话题就把双方距离拉近了不少。

    在企业干,才知道做企业的难,做企业的苦,

    汉都市委市政府里搞企业出身的领导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就只有吴国胜一个。

    由于对行政工作的不太熟悉,吴国胜担任了市委副书记两年,但那是挂职,所以一直有有一种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疏离感,这也让他一度很不适应。

    应该是从担任市长开始,他才算是真正进入地方体系中。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用了两年时间,他才逐渐开始适应现在这种状态。

    吴国胜一直觉得,无论是市委还是市政府这边,始终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横竖看不对眼,总觉得自己不是从所谓的正规渠道上提拔起来的干部,还经常用什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种言论来显示他们的正统。

    这让吴国胜非常愤懑而又郁闷,但遇到这种情形你还不好去和对方计较,唯有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

    吴国胜不是那种心胸狭窄之人。

    他觉得从基层起家也好,在企业锻炼也好,都是一种历练,关键在于你要善于学习汲取,通过这些经历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心胸。

    那种狭隘的把地方和企业对立的干部,只能说明他们的浅薄无知。

    沙正阳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属于地方干部,但是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一下乡镇就到了企业,而且基本上是一手把企业从濒于破产带到了目前辉煌一时的局面。

    一个多亿的销售收入不是小数,哪怕是在汉都市里,一样足以让人侧目而视。

    而且关键这家企业还是一家乡镇企业,这让无数一个正处副厅级别的国企为之汗颜。

    沙正阳那句在企业干,才知道做企业的难,做企业的苦,一下子就击中了吴国胜内心深处的共鸣点。

    吴国胜发现自己内心竟然生出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整个市委市政府里就没有哪个是搞企业出身的,一个说起话来比谁都牛,都觉得搞企业就那么简单,有原料,加工生产出来,卖掉就能赚钱,就该给政府交税,完全还在意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在考虑问题。

    这让吴国胜很是恼火,缺乏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说,问题是这帮人还都占据一定位置,你和他探讨,他还强词夺理。

    就像现在汉都的招商引资工作一样,一直低迷徘徊,比起成都武汉这些地方相差甚远,虽然林春鸣作风很务实,也的确在很努力的四处吆喝呐喊,但是却成效甚微。

    在吴国胜看来,黄绍棠就是把一个不合适的人安排在了不合适的岗位上。

    换一个位置,哪怕是让林春鸣担任朱建涛的市委副书记位置,林春鸣铁定要比这个常务副市长那个干得好。

    再或者说,让林春鸣单纯只干常务副市长而不要去兼任经开区党工ei书记主任,再或者你兼任党工ei书记,另设一个专职主任,那也要好得多。

    注意到吴国胜脸上表情的变化,沙正阳感觉到自己刚才那句话应该是挠到了吴国胜心中的痒处,尤其是吴国胜眉峰一扬,显然是很赞许自己刚才那句话。

    这就好,现在沙正阳就是需要尽可能快的找到和吴国胜的共同话语,或者说找到切入点,待会儿才能不引对方反感的和对方谈条件,在发生争执时,也不至于让对方对自己的观感太糟糕。

    现在似乎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搞企业的,对现在正在逐步步入市场经济海洋的企业可能最有体会,尤其是像我们东方红酒业这类乡镇股份制企业,产供销,从原料成本到运输条件,到水电成本以及人工工资,生产出来之后如何营销卖掉,还有售后服务,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没有那么简单,稍不注意投资失败,企业亏损,那就是大难。

    沙正阳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既然搞企业这么难,人家投资商在选择投资目的地的时候,当然要精挑细选,除了我们和其他各地一样的条件外,你还能帮人家解决什么问题,还能让人家觉得满意,这才是我们要搞清楚的关键。

    话浅理深。

    你认为我们汉都主要还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吴国胜抚摸着下颌,脸上有思索的表情。
1...152153154155156...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