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上述指的都是民选官。如果是事务官的话,那又有事务官做事儿的原则。

    比如州立的各个部的长官,那跟选民是屁关系没有的。只有州长是选出来的,州里各部的长官是州长任命的,所以他们不用考虑选民怎么想,他们只要服务好州长、对州长负责就行。

    美国这样的传统文化,就带来一个后果:在你没当上总统之前,你的幕僚、合作伙伴,都可以放行大胆地坑害美国的全局利益,来换取更多你所要负责的小团体的利益。

    即使有朝一日你当了总统,你也绝对不会因为当年你的合作伙伴坑了美国利益、帮了当时的小团体利益而清算他,因为你知道当时这是“各为其主”,是无可指责的。

    这或许就是美式法治过度发达的悲哀吧。

    甚至于,有些时候就是要在你还没当上总统、即将当上总统的时间差里,故意先坑一下全局利益,这样选民们才会看到你的前任如此无能、把局面败坏得如此不可收拾、而你上台后的革除弊政的反差才会更明显。

    换句更通俗的话说,一个美国总统,在当上美国总统的前一天,都还是希望美国更烂的,这样才能反衬出他上台后的好。

    殷鉴不远,单说4年前,李根在当上总统的前一天,都还是极度不希望伊朗人质危机被解决掉的,他巴不得那几百个美国公民直接被伊朗暴徒枪杀,那样卡特才会死透嘛。

    而顾骜花了那么久时间跟比尔学长相互试探,就是希望对方看清:我后面或许会做一些对美国长期利益没好处,但是对我们小团体利益有好处的事情,哥都是在帮你。

    ……

    “时间差不多了你们要走那我就祝贺学长你年中的时候,顺利当选美南经发政策委员会注席。我送你们出去。”

    顾骜跟比尔学长相谈甚欢,最后终于到了送别的时刻。顾骜也就亲自起身,送比尔夫妇离开。

    从客厅走到花园大门的这短短最后一段路上,顾骜图穷匕见地说了几句总结性的摊牌言论:

    “学长,到时候我可能在南部各州的科技企业里,有一些收购动作,具体经办人,会是黑石基金的彼得森先生,您应该也知道这个人,他是十年前的商务bu长——不过您放心,绝对是对你担任美南经发政策委员会注席的这几年里,政绩数据有好处的。

    我只是透支了未来三五年之后,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来换取眼下财务报表数据的更好看、经济数据更亮眼。再说,那些科技巨头,肯定也是近期抵制你我计划的人,何必都给他们留面子呢。

    而三五年之后,我相信你已经不只是美南经发政策委员会注席了,我相信以您的年轻有为、敢打敢冲,州联会注席的位置非您莫属。

    所以,您何必为三五年后、接任您美南经发政策委员会注席位置的人日子是否好过,而牺牲您任期内的漂亮数据呢”

    比尔学长的表情,阴晴数变。

    如果不是顾骜跟他有那么深入的合作关系,他绝对是要装光伟正、大公无私,然后说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并且公事公办的。

    然而现在,火候已到。

    顾骜帮了他那么大忙,给他推上那个位置,还有什么秘密不好说的还有什么清纯好装的

    比尔最后只是很简单地问了一句:“你是为了赚钱”

    顾骜坦然一笑:“当然是为了赚钱。即使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赚钱。”

    比尔微微点头:“别做过火了,希望你在送我上州联会注席之前,一直保持完美的财务数据,不要留下任何丑闻把柄,不然我会公事公办的。”

    这句话,就意味着一笔为了小团体利益、而坑害美国全局利益的肮脏交易,就此达成了。

    比尔会为顾骜提供足够多的便利,只要顾骜不出丑闻。

    而顾骜这种老阴哔怎么可能留下把柄。

    ……

    送走比尔学长之后,顾骜回头就招来了3个月前、基辛格退休之前,一起喝过酒的美国前商




第484章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顾骜为什么要恶意收购德州仪器的主要股权他收购了德州仪器之后打算怎么做

    这个问题外行人或许一时想不明白。

    这就需要先稍微分析一下德州仪器如今的业务、行业地位,以及弄虚作假的操作空间。

    首先,德州仪器的定位,是介于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之间的,主营各种电子芯片。尤其是1982年该公司首次发明了dsp芯片,也就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学过电气/电子类专业,上过模电/数电课程的工科男,应该都知道,dsp芯片开创了人类对传感器使用的一个新时代,让传统采集到的模拟传感信号可以数字化并处理,为电子设备“感知”外部输入源提供了极大的拓展。

    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在没有dsp技术之前,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都是要靠人类去输入的,很少靠传感器直接自动采集并转换数字信号,所以很多自动控制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这个比喻并不精确,但一言以蔽之,德州仪器如今在消费电子芯片、传感器领域,是绝对有全球前三甲的竞争力的。

    连摩托罗拉公司搞第一代手机,也不是所有技术和芯片都由自己研发,也是用了德州仪器授权的很多专利、采购了德州仪器不少芯片和传感器的。

    但是,如果人家经营得很好,顾骜想随随便便跑上门去收购,那无疑是瞎折腾。

    顾骜这种老阴哔之所以盯上对方,肯定是对方有短板和漏洞在。

    德州仪器如今的经营,也确实有个挺大的弊端和分歧。

    那就是,德仪在半导体和cpu领域的发展思路、决心和眼光都不太好,对半导体的投入还主要停留在内存领域的竞争。而对于cpu研发、半导体工艺,都不重视。

    相比之下,同时代英特尔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则是以极大的魄力,把英特尔的全部力量all-in了进去,最终在数年之后、随着进入90年代,彻底挤掉了德州仪器的机会。

    安迪.格鲁夫在这个事件中,还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魄力典故:在决定all-in之前,他去了自己搭档的办公室,问:如果股东会今天炒掉了我们,换一批新人来当ceo,你觉得新人会怎么干

    他的搭档想了想后回答:新人会放弃内存业务,all-in到cpu和半导体工艺上。

    安迪.格鲁夫:既然我们被干掉后,继任者也会这么改,为什么我们不现在就干,自己革自己的命。

    可惜安迪.格鲁夫这种人,一个时代不会有好几个。德州仪器没能有这样魄力的总裁,所以他们后来在这个方面竞争失败了,才导致它“20多年股价市值才涨了10倍”。因为它只是资格老,但未来的发展远不如英特尔。

    当然,此刻的德州仪器内部,有远见、觉得应该all-in半导体工艺的人,那也是有的,他就是后来的台积电之父张仲谋。

    张仲谋如今是德州仪器的常务副总裁,但很可惜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德仪的ceo夏柏觉得all-in风险太大、而且半导体工艺占用研发资金过多,不如稳妥一点在传感器和消费电子、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多挖一点市场。

    历史上,张仲谋就是因为这一点理念上的分歧,于1985年底愤然辞去了德仪的副总裁职务,回到湾湾创办了台积电。30年后,白手起家的台积电,市值反而是德州仪器的两倍多了。

    当然,顾骜并不知道关于张仲谋个人的历史信息细节。

    但顾骜已经看到了德州仪器内部的分歧、以及其短见。

    顾骜觉得,眼前的德仪,完全就是一个两年前雅达利的翻版——

    以ceo夏柏为代表的业务部门,希望公司的研发走得更加稳妥、尽量少花钱、少搞前途不明朗的豪赌。就在消费电子芯片和传感器方面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地研发一下,就够了。

    最好是每一笔研发投入,一年半载就能看出新款型号推出、能马上卖钱赚取利润、让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好看。

    以张仲谋为代表的狂热技术宅们,希望豪赌一场57年后才能看出长远竞争力的项目,把公司眼下的利润和融资源源不断砸进去,但他们得不到充分支持,只能有限地“浪费”一点公司的经费,最终最多只能做出一个四不像。

    这种时候,顾骜其实都不用借助黑石基金的壳子持股到70%,哪怕他只持股30%,也够在德州仪器的决策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了。

    因为夏柏为代表的短视派,本来就想这么干的。再加30%筹码,反对派早就连半点浪花都掀不起来了。

    一旦顾骜通过黑石的彼得森、与德仪的短视派夏柏狼狈为奸,他就可以“陷害忠良”,把张仲谋逼得在德仪走投无路,然后让德仪自毁长城,死得干脆一点。

    顾骜有把握,让德仪从今年下半年起,就把cpu和半导体工艺领域的技术投资,彻底“挥刀自宫”式地砍个一干二净。这样起码能每年为公司省下来1亿美金以上的技术研发投入。

    那就意味着,今年的年终财务报表上,德州仪器会比去年再额外凭白多出一两亿美元的纯利润!

    当然,对普通股民,是绝对不能告诉他们“公司已



第485章 最好的谎言是随机
    跟顾骜阴谋密议了一番之后,彼得森回头就开始着手暗中吸筹德州仪器的流通股了。

    至于所需的资金,顾骜也都逐步拨付到位。

    去年的温哥华地产案操盘资金,如今已经全部回笼了,顾骜的本金加上利润,本来就有超过十亿美元的可用资金。

    这还没算顾骜的游戏机和其他产业源源不断细水长流的现金流水呢——虽然至今为止,因为还处在扩张期,成本也比较大顾骜的消费电子产品年纯利润始终没突破1亿美金,只是销售额越滚越高,做实业不容易呐。

    而且为了让黑石基金的操作看上去更加正常一些、未来别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什么阴谋论。

    顾骜还非常注意地额外给了一部分资金,大约个把亿美金级别,让黑石基金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投资一些项目组合。

    顾骜觉得这并不算托大,也不觉得这些掩护性投资会亏本。

    因为历史上的黑石基金,本来投资业绩也还算不错。彼得森这人能做一任美国商长,还在雷曼兄弟做出不菲业绩,投资眼光和本事还是有的。

    历史上黑石基金投资项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持大股之后,帮助被投资对象优化管理、一定程度介入经营,把原本不怎么绩优股的公司,也改造得绩优一些。所以黑石基金虽然没有什么暴富的项目,却能做到30多年里稳健收益,而且行业口碑也不错,没有落下“门口的野蛮人”的名声。

    奇正相合,虚实相应,随机到没有规律可循,才是保住长期名声的必要手段。

    收购一家总市值接近20亿美元的大公司的好几成股份、直到持股比例要举牌成大股东的比例,这肯定是需要好几个月时间的。有些对溢价承受度比较低、不肯高价砸钱买的人,那更是要花上半年。

    所以,顾骜让彼得森4月中旬开始动手,怎么也得到暑期的时候,才能吸筹到够资格举牌的程度(花掉5亿美元左右资金,吸纳德州仪器20%30%的股权)。

    而顾骜跟比尔学长也绸缪计议过了,比尔学长差不多也是那个点才会拿到田纳西州相关立法通过的背书、当选美南经发政策委员会的注席。

    两边时间差不多,谁都不会拖谁的后腿。

    另外,到了真要举牌的时候,那当然也是由黑石基金去举牌,顾骜是不会举牌的。顾骜之所以要找一家美资私募基金作为股权投资的白手套,为的就是防止美国人民的抵触乃至美国监管的介入。

    因为在美国股市上,你一个中国人悄摸地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大股东,那肯定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而且相关信息是保密不住的。

    但是,如果是美资私募基金冲在前面,就不要紧了。至于这家私募基金的钱又有哪些来源,这跟高科技公司和股市监管就没关系了。

    面对80年代美国股市的监督严格程度,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要不是美国人还比较松懈,也不至于就在这几年闹出垃圾债之王米尔肯这些渣滓。

    当然,这里也要为美国股市说句良心话。所谓的“股市是万恶之源”、“股市是科技进步的死敌”这些宣言,都是针对8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情况的,因为那段时间恶意收购、垃圾债、门口的野蛮人确实太猖狂了。

    90年代后,米尔肯被罚款11亿美金、判刑10年后,美国的科技公司风投环境就好了不少,无耻之徒也少了一些,人民对股市的仇视也没那么严重了。包括某些原先没有股市的国家,也放开了股市的存在,那也是看到了美国人确实监管有效、可以控制住局面,才开放的。

    只能说80年代那种近乎蒙昧野蛮的科技股,跟后来的科技股不是一回事。

    另外,除了举牌问题之外,彼得森最后还跟顾骜达成了一项额外的君子协定。

    彼得森已经朦胧意识到了,顾骜有可能对德州仪器进行如何的“优化”,他只是不希望将来扮演这个“优化”德仪的经营改良建议发起人。

    彼得森希望自己扮演一个“跟风附议”的角色。

    这一点顾骜稍微考虑了之后,也答应了,并且表示彼得森不用担心,到时候完全可以把这个演奸臣的角色交给德州仪器的现任ceo夏柏。

    未来张仲谋如果牛逼了、华夏半导体产业崛起了、美国人后悔了,就让夏柏这个直接经营者来扮演“秦桧”,而彼得森这个大股东只要扮演被秦桧蒙蔽的“宋高宗”就行了。

    顾骜相信,历史上的张仲谋会愤而出走,这就说明夏柏并不缺乏愚蠢的眼光,他只是缺乏股东会的足够授权。

    顾骜和彼得森并不需要亲自去提出那个愚蠢的奸计,他们只要用股权,让那些有远见的人没资格说话、或者说话的投票权重被压低到微乎其微、并且把愚蠢的声音功放到足够大就行了。

    而那个愚蠢的声音本身,并不是彼得森发出的,他只是个扬声器。

    留取弱智照汗青的事情,还是留给夏柏去照吧。

    彼得森对这个处理非常满意,再也没有任何疑虑,心情愉快地去执行顾骜的任务了。

    至于吸筹股票的时候,如何震荡吓走散户、低价拿到股权,这都是彼得森的老本行,技术细节不用顾骜操心。

    ……



第486章 相亲
    明暗两条线的事儿都处理完毕后,顾骜差不多就要离开华生顿这个名利场了。

    他准备回程的时候从旧金山飞,顺路听取一下舒尔霍夫等人近期的生意情况汇报,做些提纲挈领的战略微调,然后就回国。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顾骜和索尼、摩托罗拉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入,对天鲲娱乐的日常经营肯定也会产生很多影响。
1...332333334335336...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