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在1983年的中国,一个中国人居然被一些老外围观,也是没谁了。
那些外宾有些是官方身份来访问的,身边都带着外事部门配的翻译。
个别翻译就很想职业病地过来告诫韩婷:“不要围观外宾!”
但刚刚踏出半步,他们就意识到:是外宾在围观韩婷,不是韩婷围观外宾……他们还有什么立场开口呢。
韩婷信步走到一家兼营纪念品店的咖啡馆,找了个位置坐下,掏出外汇券点单。
“may i help you呃……瓦塔西瓦阿纳塔托、塔素阔托噶哒尼玛塞”一个漂亮的女生殷勤的过来招呼,先是脱口而出的英语,随后才注意到韩婷的容貌,下意识改成日语。
韩婷一愣,忍不住条件反射地脱口而出:“瓦塔西瓦泥轰金呆瓦阿丽玛塞!”
&nbs
第364章 不服的都给爷剿灭了
顾骜跟马风已经好久没见了,也不常联系。
算算日子,马风是去年6月份被托关系调去外经贸部的,如今满打满算干了7个月,似乎还没捞到出国机会,都是在国内负责相关对接事务。
虽然大局观增长了不少,也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却吸收不到资本注意世界的先进经验。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1982年的外经贸部,肯定不能跟1994年的商务部出国机会相比,国家穷了那么多年,哪有外汇考察和浪。
估计今年马风过了考察期,稍稍多熬够一些资历,能捞到出国谈项目吧。
今天游湖偶遇了闻莺,顾骜免不了多问一些,想多了解马家的近况。
闻莺当然是知无不言,交谈中顾骜得知闻莺还是依旧在电子工学院教书,准备安安分分教到将来马风下海,再看看男朋友有没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如果有,她也跟着辞职下海。
至于西湖边的英语角和翻译社,马风已经很少管了,都是闻莺这个“老板娘”在兼管,有些同级的同学工作忙不来了,就利用翻译社的招牌从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里拉人补充。
看样子,马风还是不太忘本,对于三年前掘到第一桶金的发家生意,并没有因为如今钱多了,就彻底摆烂。
顾骜想了想,问道:“翻译社这两年怎么样我记得当初不都主搞译制片了么,怎么现在又回到西湖边做野导游了。”
闻莺:“现在外国游客比前几年多了不少,野导游有得赚啊。我么也不图钱,就是多学几门外语口语——大学里只学了英语,总觉得不够用,这两年帮家里打理,日语也会几句,连港商的粤语腔都懂了。还是要工作实用最锻炼口语。
另外么,译制片厂这两年外包的生意少了,接不到活儿。我还经常私下里给穗子姐打电话呢。前年开始,译制片引进量少了,沪江译制片厂能从中影发行放映公司分到的指标,一年只剩几部了,挤压备用的翻译量也没多少。不靠野导游,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手呢。幸亏大家不是正式雇佣,就是打着业余爱好学外语、兼职赚点外快,才维持下来。”
闻莺话里话外,颇有几分对前景的担忧。
当然,这种担忧并不是怕缺钱花,而是怕不能给那些死心塌地跟着她男朋友混的兄弟们有出路。
顾骜一开始听得微微有些惊讶,但随后深入了解情况,也就释然了。
78年下半年到80年,确实是国内搞翻译社接译制片厂私活儿的好时机。而当时马风搞这个“西湖翻译社”也确实是正好踩到了风口。
因为1978年下半年开始,文化部和电影局一口气解禁了600多部外国电影,而且当年批复允许引进和准备译制的就达到了433部之多。第二年的79年,国家正式要求翻译的也有200多部,80年100多部。
所以那时候马风想从沪江厂、钱塘厂以“承包制”赚几百上千块一部,确实有很多单子可以接。
但是,这种繁荣是此前几十年的对立和封禁造成的,毕竟当时连卓别林时代的很多老片子都要重新从无到有翻译。口子一开,瞬间涌进来的量很大。
三年一过,几十年挤压的存量被翻译干净了,这时候能接到的单子,就只有从近年来外国新拍的片子里挑了。
按说外国每年新拍电影也不少,可首先是此前几年翻译的国人还没看腻,不引进新的院线收入也能保证。而且加入和谐度审查后,外国新片合规的就不多了,加上国家也没钱引进大片。
几点因素综合,国内从81年开始,陆续饿死散伙的承包制小翻译社不少。
马风的“西湖翻译社”幸好是开在旅游城市,每年还能转型回头做涉外野导游生意。若是那些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承包制翻译社都直接关张了。
加上83年因为治安问题开始yd,《加里森敢死队》被停播,形成了一个严查暴力外国片的导向。
这一年中影发行放映公司总共的引进片指标,居然只剩11部,三大制片厂443瓜分,小厂更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这个数据,是闻莺刚刚告诉顾骜的,而闻莺的消息来源,其实还是平时给萧穗打电话,从沪江厂问到的内幕。
历史上,明年yd稍稍过去,译制引进放宽,但也不可能回到81年以前开闸放水一样的好日子了。
从84一直到90年代初,国内的行规会变成:中影发行每年只有50万美元,引进15部片子,一律老规矩,买断制批片,没有分账。
也就是说平均每部电影只会给外国资本家3万多美元,买5年随便放。
千万别觉得这个数字太抠了,外国大电影公司肯定不肯卖——历史上,史泰龙的《第一滴血》,就是被哥伦比亚影业以3万美元的价格,卖断了中国内地的5年放映权。那大约是85年之后引进的,还一度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约卖了两三千万人民币的票房,对于中影发行来说简直血赚。
《终结者》则是90年进入中国的,同样也就花了中影发行不到10万美元。不过好像美国人后来也学精了,不再允许你一放放5年,而是改成最多买断放3年。
顾骜陷入了沉思。
翻译社这点小钱,他当然是看不上的。马风虽然每年还给他分红,顾骜连账都懒得查(因为当初马风接单子需要沪江制片厂的关系,而萧穗有关系,所以其实是相当于
第365章 人生三大错觉
“byewelcome to china again”
孤山,游船码头。
送走几个洋人之后,黄琛美滋滋地数着钱,心中暗忖:“啧啧,美国佬就是阔,带个路帮买便宜特产,就是20美元。”
他把大钱收进兜里,然后从另一叠小钱里数出三张一美元,递给身边一个姿色还算可以的学妹。
女生感恩戴德地接过,表示会更卖力的拉客。
没错,这个黄琛,正是三年前马风把“西子翻译社”改组、投靠到顾骜门下时,因为不服改组后的分成,所以离开“十八罗汉测试版”中的三个人之一。
当时离开的人,另一个骨干叫刘哲,以及最后一个不知名的胖女生。
刘、黄当初加入“西子翻译社”的时候,就没从译制片订单方面捞到过什么好处,只赚了几票野导游的钱就退出了,所以当然不会对顾骜或者马风有任何感恩之情。
在他们看来,只是马风最开始脑子活,当了吃螃蟹的人,他们则是跟在马风旁边学来钱的套路,学会了就可以自己单干了。
这两年多下来,马风一直以女朋友闻莺家的茶室为根据地,在湖东那一片经营。后来马风发迹了,自己都不管这些事儿了,主抓译制片生意。导游生意只是他女朋友在管。
而黄琛和刘哲就跑来北山路这边,在孤山和断桥边拉起一彪人马。反正西湖景区那么大,野导游的生意也不可能垄断,大伙儿井水不犯河水呗。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诧异:刚才黄琛只是给一伙美国人导游带路,没花多久时间,为什么美国客人会给20美元小费呢20美元在80年代可不是什么小钱。
不过,如果仔细看完黄琛的服务内容后,就不会觉得他收的服务费贵了——这些美国人,都是希望来华旅游一趟后,多带点特产纪念品回去的。
而黄琛就是让手下的学妹在景区各个国营特产品店附近蹲点,一旦看到有金发碧眼说英语的外国人,就偷偷过去招呼:有便宜货的店,要不要看看
一旦洋人上钩,到了黑店一看,就会发现土特产价格确实比国营垄断的外汇券店便宜不少(当然质量也差一点),因为至少是按黑市价算汇率的,一块钱美金能真的当九块钱人民币用,哪怕人民币标价比外汇商店台价贵一倍,实际上还是便宜很多。
说白了,黄琛的营生,就跟2010年代,中国人去北棒旅游时,也有北棒的黑市换汇点和采购点,私下违法接待中国人,一个道理。
他为洋人节约了那么多买纪念品的差价,洋人额外给他20美金带路费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晚上日结的时候,那些投机倒把的黑市特产品店还会给他回扣抽头呢。
这种万元户的日子真是过得美滋滋啊,作为77级大学生,大学里学了英语这门异能就是爽。其他道上多少苦哈哈刀头舔血的人想抢他和老刘的生意,可实力不允许呐,那些黑佬大都不会外语,再不服也只能憋着。
1983年会英语的人,混得就是辣么牛逼,不服不行。
他在游船码头的售票厅闲晃了一会儿,看到一条乌篷船靠了码头。
黄琛的瞳孔微微收缩,有些胆怯。
他知道最近湖上搞了几条装修特别仿古的乌篷船,是旅游局的仇局长亲自让人弄的。虽然不是很豪华,但绝对是精心仿古的,连漆工手艺都能明显看出来档次高很多。
能用这几条船的,估计是有钱的贵宾。黄琛怕捞过界,还在琢磨要不要接这个生意,万一遇到一个有专业外事人员陪同的外宾……
但是他手下的学妹已经动手了。
还是一个会点日语的学妹动的手。
叽里呱啦一阵过后。
那边似乎谈得还不错,只是客人好像有点抠,在拖延时间。
不过,短短一两分钟后,形势就陡然逆转了。
两辆警车打着灯冲了过来,二话不说把兜售的学妹扣住了,然后几句盘问,两个彪悍的警察就朝着黄琛这边冲来。
黄琛一看不妙,立刻扭头就跑。
可惜他是文人,体格当然不如靠武力值吃饭的。何况还有警车堵截,几秒钟就被拿下了。
黄琛大惊,抬眼扫视了一圈,先看到一辆警车上下来一个三十来岁的斯文人,他还见过一眼——居然是旅游局的仇局长!
黄琛内心彻底如同死灰,放弃了抵抗。
他跟刘哲的合伙,主要是靠刘哲在维护上层关系。而刘哲的关系,也不过是一个拐了两道弯、在市旅游局当科长的校友罢了。
科长上去有处长,处长上去才是局长。黄琛之所以见过几眼仇局,无非也是去给那个科长校友送礼的时候,远远见过。
就在他脑内回忆杀的时候,仇清走了过来,似乎准备亲自查问他。
“局长,这是公按的同志从客人那里得到的证据——那个被他们搭讪推销的港商,把这个带录音功能的最新式曰本索尼随身听主动交给公按的同志核查。”
黄琛听了,差点儿口吐白沫。
他刚才远远看到,学妹是在跟一个远看就挺漂亮的曰本少-妇搭讪,没想到那娘们儿心肠这么歹毒!不买就罢了,居然还取证陷害!
这下全完了。
就在他心如死灰的时候,他赫然看到那个曰本少-妇身边不远,还有个挺拔俊朗的年轻帅哥。
黄琛对这张帅脸印象太深刻了,简直是化成灰都认得。因为三年前,他和老刘就是因为嫌这张脸的主人太帅、注定会吸引走翻译社里全部妹子的注意力,才导致他们决然叛出翻译社自立门户的。
那帅的程度,跟他们一比,就如天心之皓月比腐草之荧光,
如果翻译社的老大一直是马风那么丑,他们说不定就不会自立门户了。
&n
第366章 时代的难处
顾骜记不得那些蝼蚁龙套名字是真的,绝对不是装的。
正如骨傲天试魔法的时候,不小心用禁咒清小兵,也不可能记住那些小兵的名字。
赵子龙也记不全长坂坡上秒掉的那些无名下将,一个道理。
他也完全没有报复的意思,只是让仇清公事公办,问心无愧。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易,开放建设初期,即使犯了错误,还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打死——
说难听点儿,刘哲和黄琛的命才值几个钱关键是他们考上了77级的师范生,没交学费读了三年大专。国家在他们身上花了这么多资源,现在正是要用他们在正道儿上为国家回本、从洋人身上把钱赚回来,他们有资格一死了之么
顾骜允许他们死了么
怎么也得用他们身上的英语这门“异能”,把培养资源数倍赚回来,才能死吧。
又不是极度过剩的低端劳动力,或者是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政治系、哲学系毕业生。那些人要是确实在yd之年犯了罪,杀了也就杀了。顾骜不会去煽风点火,但也不会法外劝阻。
不过,虽然刘、黄等人暂时只是被罚钱和处分、继续为国效力戴罪立功。但他们的“真.惩罚”迟早也会来的。
留下了这样的污点,十年八年后国家专业人才没那么匮乏,也不包分配了,他们的上升通道自然会因为处分污点而受阻。这样的惩罚,已经够了。
晚上回家,饭桌上把今天遇到的见闻跟父亲、姐姐和萧穗提了一下。
老爹和萧穗没什么计划经济全局观,也觉得那些人挺惨的。
“他们不过是投机倒把吧,至于这样严惩么”萧穗迷茫地问了一句。
“如果是一般的投机倒把,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些人是在破坏国家统一垄断宰洋人啊,也算罪有应得了。”顾骜一边吃着菜,一边点评道。
就跟后世中国游客,或许讨厌北棒的涉外游客专营店高价。但站在北棒的立场,这些店是很爱国的,没错。
而且,具体到钱塘的问题上,并不是计划经济的国企“与民争利”,而是这个利本来就应该是国家的——这些景区是刚刚去年厉市长拿了大笔财政资金整顿修缮过的,洋人是因为这些景区修得好,才来这里玩、花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