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不过,老秦跟朱塞佩的关系再铁,也决定不了更高层的事儿。他就又求到咱这儿了到时候你觉得可行的话,就去趟法国,跟对方的高层吹吹风,说不定上下其手就把这事儿做了。
顾骜默默地听着,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表现出任何主观能动性,一定要领导拨一拨动一动,不能留下任何下克上的冒进倾向。
他可不是那些小曰本的陆军马鹿也海军懦夫,自作主张是很惨的。
这事儿,符合政策么?会不会闹得太大了?咱一开始只是想帮国家赚点钱而已,要是造成了什么不良的影响顾骜装作无辜地婉拒。
老秦自己把持不住,你不在的这阵子,他都往上递了两个报告,力陈这事儿的好处了。上面的意思有点松动。估计过完年回来,就有正式指示了。我先告诉你,是给你个心理准备比如过年的时候先给人家电话拜个年维护一下感情,拉交情的功夫都在平时
包处长一副很懂人情世故的样子,给顾骜扫盲。
包叔!洋人不过年!
我就这么一说!让你提前联络感情,别有事儿求人再临时抱佛脚!
第268章 站好最后一班岗
1982年是没有农民工的,也不存在职场人员的春运返乡潮——因为国家默认把你分配到哪座城市工作,你就是哪儿的人了,有什么好回祖籍的。
这种认知,导致了所有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都是腊月二十九还要上班,除夕才正式放假,也不太会有人提早走。国家觉得你只要下班回家就能过年了,又不用去外地,多方便。
所以年前的最后一个星期,顾骜还是得勤勤恳恳在单位上班,站好年后出国出差前的最后一班岗。至于其他项目上的事儿,也只好先放一放。
这种工作与户口强制捆绑的政策,还有很多影响。
比如可怜的顾骜,说一个平素多年没注意到的悲惨细节:那就是自从四年多前他上了外交学院起,其实他的户口本就被强制改了,改成了京城户口。
而他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就更是顺理成章地从学校把户口挂到了单位,也就是外资委,正式分了房子后再落户到那套房子上。
后世21世纪那种允许大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把户口迁到大学所在城市落成居民户口的人性化政策,如今是不存在的。
后世那种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百般恐吓诱骗农村新生放弃农民户口迁到学校来,然后被暴怒的学生拍桌反撂狠话:迁尼玛币!敢逼劳资信不信我不念你个狗大学了!学历能有劳资的城中村户口值钱?劳资一辈子包租公赚得比校长还多!的情况,现在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过幸亏顾骜在钱塘也只是居民户口,没什么值钱的,换到京城也不吃亏,所以他多年来一直选择了遗忘这事儿。这辈子他是要当大佬的人,再在乎户口就有点丢人了。
废话少说,顾骜就这样安安分分上了两天班,腊月26这天下班的时候,包处长让他留一下。
小顾,你过来一下)大后天开年终总结汇报会的事儿,你知道了吧?
知道,刘秘书刚才不是通知过了么?顾骜拎着公文包,回头走进包处长的办公室,关起门来礼貌地回答。
他口中提到的刘秘书,是副主任的秘书。所以委里开会的时候,如果是刘秘书来通知,就说明这个会一般是副主任主持的,而非主任亲自过问。
至于会议的与会人员构成,顾骜也知道了。那都是副主任分管的原先重工业口的几个局的人马,跟农牧轻工招商引资那些没什么关系。
通俗地说,外资委是一个有20个司局办几千号人的大委。而顾骜跟的副主任这块,分管的只有五个司局三十个处六七百号员工。
刘秘书通知的那个年终总结汇报会,只有处级以上干部参加,跟基层员工没关系,所以到时候总共50号人一间的大会议室就坐得下了。
包处长点点头,走到顾骜面前,递给他一张纸:那会议的内容,你有打听过么?
顾骜谨慎地回答:这个我这级别也不好多问。听刘秘书的口风,依稀是讨论年后交接的事情,梳理一下还有没有什么要查漏补缺的?
年后三四月份外资委要撤并的事儿,如今早就传遍了,委里可谓是人人知晓。考虑到工作交接至少就要一个月,所以真正给大伙儿做实事推进实质性工作的时间,已经不满两个月了。
这次年前开会,副主任肯定要梳理一下还有哪些没收尾的事儿,重点跟进一下。
不过,包处长显然知道得更多:
刘秘书通知的,只是官面上的话——副主任不准备带刘秘书去电子工业部,她不对口。所以有些东西,刚才下午副主任又喊我去了。
让我通知那些要跟他去电子工业部的同志,尤其是你这种年后就要出差的,提前准备起来——当然你不要有负担,这不是搞小集体利益,也是为了将来到新的部委可以更快更好地展开工作。
顾骜精神一振:我明白,您吩咐。
顾骜也算是在部委里正式摸爬滚打了一年多的人了,又跟着基辛格那种段位的老狐狸厮混,如今听话外音的能力格外强化。
包处长清了清嗓子:
那我就直说了,副主任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一下,看看在外资委这最后三个月的一班岗上,还能不能制定一些未来为国家电子产业布局提供利好的扶持政策或者明确一下权责也好,具体不限。你这几天有空的话,不管上班时间还是下班回去,多想想,想到啥就写下来。大后天会后,可能副主任会留几个人下来,单独咨询讨论——明白我的意思么?
明白,明白。
这事儿低调点,副主任正式问起来之前,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那必须的。
那我再跟你说说吧,我对这事儿,目前大致有这么两点想法隔壁老秦呢是这么认为的包处长又低语说了一些设想,算是给顾骜启发。
然后顾骜就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下班了。
包处长给他交代的事儿,背后的动机考量,顾骜已经理解了。
副主任过完年等外资委撤并后,会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电子工业部部长,这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既然如此,在最后三个月里,趁着自己还能掌控国家招商引资给外资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的机会。为国家在引进电子产业方面外国先进技术与资金给电子企业谋取更多原材料关税优惠,又或者简化一些审批流程程序提升企业响应速度和竞争力,那也没什么错。
有些事情,比如想给电子加工转口贸易企业降低来料关税,在副主任的位置上是容易做到的,但到了电子工业部的位置上后,就没法做了。
这绝对不是以权谋私,而是堂堂正正的以权谋公。为自己将来要去的单位更好地展开工作赢得政绩做些铺垫。所有人都这么干,绝对没有犯错误的风险。
听包处长的意思,副主任本来估计是要年终总结会开得差不多之后,先宣布散会然后让某些心腹找借口再留一下,然后分配这个任务,让大伙儿过年回去的时候好好琢磨琢磨。过完年回来上班,再正式讨论布局突击出台政策。
不过,因为顾骜等一批心腹局长(包括副局)处长年后可能就要集中出差。比如跟顾骜一样要为摩纳哥方面的业务出力的秦国纲,就面临跟顾骜一样的出差日程。
所以,就通过包处长,给这些要年后出差的心腹先布置下去作业,这几天就好好想想,然后大后天会后单独留下来,先汇报一下。
顾骜因为是仓促接到的通知,所以并没有提前准备什么好的想法。
站在他的角度上,他对这事儿本来也不是非常上心——因为谏言策划制定得好,对于未来的部长而言,工作开展肯定要顺利很多,政绩也容易出。可是对于顾骜这种处级的人来说,就没什么帮助了。
他就算想出谋划策,肯定也是带有一点私心,希望为自己和韩婷的那些生意制造更开放的环境。
得好好琢磨一下了提点什么建议应付一下好呢,最好要显得咱稍微动过一些脑子了
回到家里,顾骜点了一根雪茄,靠在沙发上凝眉苦死起来。
他的第一反应是借鉴同僚的想法。
所以他先梳理了一遍刚才包处长和秦国纲的思路。
那两人的想法,主要也是建立在进口来料的减税上,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毕竟,在1982年年初的大环境下,国家的电子生产加工行业,与其他重工业行业相比,最大的涉外发展瓶颈,还是关税的问题。
电子业的来料加工占比太高了,那么多cpu芯片无法自产。
还有很多高精度元器件,国产理论上能造,但是质量和精度稳定性与外国货差别很大。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众所周知,后世电视机也好电脑也好,主板损坏拿去维修,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电解电容干掉了失效。往往主板上其他没坏,肯定是电解电容先坏。
82年国内厂子生产的用于各种家电主板的电解电容,说起来指标都是达到的,可装上去之后,曰本货的电视机就是十几年不坏,国产的就是每隔四五年得换一次电解电容。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要打品牌口碑,造质量稳定性高的电视机出口,有时候用一下曰本元器件厂的电解电容,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也没花多少钱,其他能用国产的依然用国产。
想生产电子成品出口赚外汇,首先就要忍受进口必要原材料时花外汇。
包处长和秦国纲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不一样。
刚下下班后的闲聊中,顾骜大致了解到:包处长的建议,是利用在外资委的最后几个月,建立对电子成品的按原材料进口比例进行出口退税。
而秦国纲的建议,是直接建立类似军管海关的二级免税区——这种做法,如今国内也略微有人提到过,其实就相当于后世8485年左右,在海蓝岛建立起来的免税岛差不多。
历史上,84年2月份,国家会设立第二批开放城市,并且加上一个海蓝岛。尤其是利用海蓝岛远离大陆进出岛都要被额外管制的地理特点,由海军配合海关的筛查进出岛物资。这样就可以给很多转口贸易的进口原材料物资予以免税同时又防止这些免税的生产创汇用物资被本国人民消费掉。
毕竟海蓝岛也就那么点人口和土地,最坏的情况,无非也就是岛内人民可以奢侈一下直接消费进口物资,大陆上的十亿国民是可以堵住的。
这招的本意,就是国家在看到湾湾这几年如此蒸蒸日上靠来料加工迅猛发展,所以眼红了,想把海蓝岛打造成第二个湾湾。
但顾骜知道历史,也知道这一招其实并不是很成功——即使如此严管,当时岛上的批条和特权漏洞还是横行,最后导致大量的免税进口额度被拿来买进口汽车并且疯狂偷运到全国各地倒卖,花掉了好多前几年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最后国家还下重手枪毙了不少套利的不法分子。(国家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这种免进口税被用来买转口贸易的原材料。但执行的时候有人拿去卖汽车了。)
所以,顾骜当然也不会赞同秦国纲的建议。
她觉得,自己有必要论证一条跟包处长和秦国纲的思路都不一样但目的相同的第三条路线来。也许暂时也没法落实,但毕竟是给副主任一个交代,可以开拓一下他们的思路,尽到了自己为官一年的本分。
第269章 幸好小顾不是黑心资本家
三天之后,腊月二十九,也是年前最后一天上班。
上午九点,一群处级以上干部,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参加了副主任主持的总结会议。
会务过程涉及太多国家机密,就此略过。
到了中午12点半,副主任宣布散会,食堂也安排了丰盛的散伙饭,连酒水都放开了供应也没必要再特地找小食堂了,外资委这种实权机关,又是掌握经济运作的,大食堂就已经应有尽有了。
不过,饭前副主任交代了几句,留了一个局级干部,还有几个处级,让他们一起吃个饭,饭后再聊聊。这些人都是年后就要长时间出国出差的,说是提前了解一下他们对于总结议题的看法。
其他同僚只能羡慕嫉妒一下,然后自己三五成群去组队吃饭拉交情。
哦,说句题外话,那个一个局级干部描述不太准确,因为那人其实就是包处长而已
上面内部信号已经下来了,包处长从当初一机部调到外资委时,就是副厅级待遇,只不过外资委高配,所以副厅也只是干正处的活儿。因为在外资委表现好满打满算干了两年属下又有顾骜这样能干的人能屡立奇功,所以包处长也跟着积攒了不少漂亮的资历。
如今,他刚刚被组织提拔了半级待遇,成了正厅级过完年之后的三个月,他会在机科办做副职。等外资委撤并后,机科办会改名为电科局,一起划到电子工业部旗下,而包处长也就会摇身一变变成包局长。
两年升一级(从副厅到正厅),在仕途上也算是比较让人羡慕的进步速度了。
中国从来不缺能当官的人才,在很多活儿大家都干得好的前提下,领导当然也喜欢用自己用顺了手知根知底的下属。
相比于包处长,秦国纲虽然也是要跟去电子工业部的,但他毕竟一来这两年的立功表现不如包处长。同时他当年是从兵器工业部外事局来的,不是一机部外事局来的,所以在副主任那儿就不算最最嫡系。到了电子工业部后只算副厅,也算是不错的升迁速度了。
虽然回溯三四年,到国家刚刚开放的初年时,当时包处长和秦国纲的级别资历是差不多的。
这就是跟着领导大腿转战两次和转战一次的区别。
跟着领导简单吃了点朴素的食物,一群人按部就班地汇报了自己对未来配合电子工业部外事工作的想法构思,聊到大约下午两点之后,其他大多数被约谈者,都纷纷被送走了。
不出顾骜此前所料,今天的讨论重点,就是为未来的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找方向。而其他人的汇报心得都不是很贴近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或许他们也知道这是核心,但平时不关注这块,要不就是知识结构老化,对这个细分方向不专业,说不出所以然来,不如藏拙。
所以,副主任捋了一遍下属们的发言后,集中留下了包处长秦国纲和顾骜三个人,让他们互相头脑风暴。
因为这三个人的观点,代表了三条务实的关税减免操作方向。
简述一下刚才会上的三方观点:
包处长的意思,是搞特定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这个退税名单上的内容,国家可以实时宏观调控,以精确定向把控所要扶持的产业。
秦国纲的意思,是直接建议国家在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主要是指目前的深市特区经验被伟人认为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时候),再划一块足够大的地方,最好是一个与外界来往交通比较容易管理的岛屿(减少国内的省际‘偷度’风险),然后在这块地皮上放开了搞特定品类的免税。
大致来说,前两者一个是在时间上提供管控,另一个是在地域上进行管控。前者响应慢,后者有地理局限性。
而顾骜的思路,则是后世经典保税区的思路。(具体暂不赘述水字骗钱,反正什么是保税制百度一下都能查到,给大家省点订阅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