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顾骜在医院时咨询到的这家,就是典型的马来西亚肉骨茶,乍一闻有点sx小吃瓦罐汤的感觉,不过吃起来就知道用料扎实得多。
韩婷心里有鬼,跟顾骜对坐喝汤就有些不自在。
吃了几块骨头,为了避免尴尬,她一改昨天庆功时的狂热兴奋,重新变得冷若冰霜,强逼着自己聊点生意转移话题。
你昨天好像提了想投资‘红牛’的生意,到底是怎么个想法?我们可是搞高科技产业的,饮料这种东西,太没技术含量了。就算将来想搞,也不急于一时啊。
红牛的事儿,顾骜昨天晚宴的时候确实提了一嘴,不过没细说,他也是很会分场合的。
面对质疑,顾骜分析道:虽然暂时不算什么重要的大生意,但急肯定是很急的这次比赛,咱可是实打实靠‘红牛’为国家队赢得了额外的耐力优势,一些一闪而过的细节镜头,央视的电视转播就已经抓拍到了。
如果有条件停下来逐帧看,可以看到场边球员在换人休息中场上场的时候,喝过红牛。另外,我还让常卫哦,是我认识的一个北影的朋友,这次我出钱请他来李家坡看球赛的另外弄了个机位,专门跟拍球队拼搏过程中的红牛素材。
加上我们现在已经靠赞助,买断了国足的商业代言,只要这些素材播出去,红牛至少在国内肯定会大火。如果我们不在此之前把相关商业利益抓在自己手里,那不成了白白给泰国人做广告了么?不过你放心,我暂时不会亲自花精力在这上面的,我们只是要先把品牌权益拿到手,确保是自己给自己做广告,不当冤大头就好。
顾骜刚才提到的,是他另一手的安排,这次比赛之前,他离开京城时,特地去北影找了些朋友帮忙。因为没什么艺术性,只是拍广告素材,所以顾骜没好意思劳驾张一谋,而是直接请了以摄影技术见长也同为大四的顾常卫。
这两人今年7月份都要毕业了。
如果只是为了不为人作嫁,我不反对。不过这种生意我是真看不上,你的事情也够多了,有些生意,隔行如隔山,不是懂品牌就能做好的,该收收心了。韩婷一边小口吃着肉骨茶,一边劝说。
顾骜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在我看来,‘红牛’可不仅仅是一个饮料生意。它很有潜力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将来,还可以为一切极限挑战类的媒体生意铺垫一个舞台我知道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你听我慢慢解释。
纯粹的饮料生意,顾骜当然是看不上的。
哪怕大到跟可口可乐那么大利润,在他眼里也是没逼格的。而且他不懂饮料,所以他最多也就跟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态度那样,投点钱就好,不要干涉经营。
后世红牛卖饮料这块,就算是再有前途,公司市值评估无非也就三四百亿美元。即使有了顾骜的buff,在中国人手里将来做得比外国人更好,也不可能真的在饮料方面超过可口可乐。
这是痴人说梦,功能性饮料和日常消遣性饮料的定位差距,就注定了至少差一位数量级的销售额。
但是,后世人提到红牛就想到赌命的豪爽文化符号,却是很值钱的。
红牛的功能属性,让它天然和一切卖命换流量的东西都很契合别以为只有抖音上以死亡风险求赞的捞人,才是红牛敢死队。
在电影特效不发达赌命人还有发挥空间的时代,顾骜就算拿着一瓶红牛让功夫电影的程龙去代言给他赞助,性质也是一样的。
但只有人说抖音上的人捞,没人会说程龙捞。区别无非是程龙赶上了一个有些事情非得去冒生命危险才能做好的好时代供他展现。他的所作所为,就成为了有价值的为了给人类制造更多乐趣的挑战。
而后世那个时代,很多挑战已经可以被后期特效取代了,他们的作死成了纯粹为了求名而没有使用价值。
饮料,可以让别人去做,但我,希望拥有这个为全球赌命者代言的文化品牌。我觉得,将来这个品牌会越来越值钱的。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会变得越来越吃饱了没事干求出名又没机会。
顾骜刚开始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虚的,说话间都想着如何掩饰自己已经记起昨晚发生了什么。
但是聊生意一旦聊开了,他就真的进入心流状态,不用演就滔滔不绝起来。
同时,韩婷也是演着演着,就真的认真倾听起来。
只能说,他们都有连自己都真心骗过的潜力。
韩婷公事公办地问:你说的这些很遥远的样子,我听不太懂。我只问操作性问题你要割裂‘红牛’作为饮料和文化产业的两大品牌,那你投资的时候怎么划分权益架构?
首先,给许先生投点钱,帮助他扩大生产,开发浓缩糖浆或者喷粉的生产线。把红牛从一种直接生产的饮料,变成可口可乐那种‘浓缩糖浆母厂+全球当地灌装厂’的模式。
红牛目前没有这个资金和技术做这种开发与扩张,所以肯定会需要很多钱。我们就可以出这个钱,成立一家母公司,给泰国红牛注资。
至于红牛品牌的权益,我们可以根据商标法,在世界各国都进行严密的跨类注册,东南亚各国的权益人依然归属于许书标,包括孟加拉印度这些,统统可以给他。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红牛商标,全部转让或者抢注为母公司所有(红牛目前已经注了的国家就是转让,还没注的那就善意抢注)。
最后,你应该知道,根据《商标法,商标的权益还按类的,以国际通行的《尼斯商标分类表一共有41个大类。目前许书标经营了红牛的‘饮料’这种产品,他也只在饮食类的商标上有效持有‘红牛’。我们这次可以把文化传媒类下的‘红牛/redbull’都花钱注了,文化传媒类下这个品牌的全部权益,以后就全部归属于母公司。
中国的《商标法是1982年刚刚通过的,而且眼下才1月份,程序还没走完,还要等两个月后立法部门开会。
饶是韩婷经过数年历练,已经有了些商界精英的禀赋,依然对新法不是很熟悉。
她忍不住问:原来商标注册还分这么多类注?那觉得自己品牌有前途的人,为什么不一次性把41个大类都抢注了呢?这不是给别人留下蹭热度的隐患么?
首先,注册是要钱的呀,一个大类涵盖十个细分小类,我听京城一些同事说,目前暂定是注一个600块规费。其他发达国家只会更贵。
其次,商标并不是恶意抢注就有了。这东西毕竟两张嘴皮子一碰就能想出来,又不用研发,所以对恶意人员卡得很严的。你注册了之后,要不断实际使用,法律才会保护你。
如果没有真的经营,被人逮到后请求宣告你无效,你拿不出证据证明你最近三年里用这个品牌在这个分类下卖过东西,有关部门就可以把你这一类下的商标白白废掉的。
那些利用对方法盲恶意抢注一个如今已经出现未来会出名但尚未注册的商标然后等对方火起来,去碰瓷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法盲穿越小说里。
因为懂法的人都知道,你真要这么操作的话,还得每年真的用这个品牌去卖货做广告,每一步还得留证据,持有成本可不小。
第264章 钱不是越多越好
顾骜虽然不熟悉大多数快消品行业(包括饮料)的经营,但两辈子活下来,一个基本的商业常识还是有的:
这些行业最值钱的无形资产,就是一个牌子。至于技术含量,那是真没多少。
专利在这里构筑不起什么护城河,以商业秘密形态存在的绝密配方也没什么卵用。
别信那些可口可乐是靠锁在亚特兰大总部最绝密保险柜里的配方才那么牛逼的智障地摊咨询。
随便一家档次十亿美元以上级别的饮料企业,化验一下,高仿个98相似度确保消费者味觉察觉不出区别来,其实很轻松。
别人之所以抄不了那种成功,完全是因为可口可乐的牌子深入人心,再加上可乐的利润率也不是非常暴利。需要那么大的规模市场容量多年磨合出来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才能撑住这个毛利率。既然别人抄得规模不够大就没赚头,不如放弃,改作差异化市场。
顾骜这个外行都能看清品牌是唯一有效的护城河,业内人肯定更加能看清。
所以顾骜知道,把所有商标品牌的所有权权益统统捏在自己手上只是把使用权授权给别人,那这门生意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别人不会卖力帮你推广,都怕权责不明,最后到期了为人作嫁打白工。
就像历史上,当王老吉和加多宝还是一家的时候,陈红道要不是把王老吉的商标一直控制住,他才不会每年几亿几亿地砸广告费宣传这个牌子呢。无非是因为这个案子涉及到一方是国企,所以跟陈签约的国企方面负责人被抓了之后,国家能追诉合同无效
具体不多说了。
一言以蔽之,顾骜如果不把牌子的某一部分让合作者毫无后顾之忧地彻底掌控。那么他也会像一开始就捏着王老吉不放的一方那样,从头就被孤立成孤家寡人,所有广告都要自己掏钱打。
好吧,我理解你把东南亚各国的‘红牛’权益留给许书标的决策,就当是换取他接受注资合用配方共同研发浓缩糖浆+灌装厂模式所需的生产技术。
既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是你的重要谈判条件之一,那我辛苦一下,回程的时候先飞一下曼谷好了。跟许先生敲定一下合作意向,然后再把宣传片在国内放出来,免得浪费一个筹码。
韩婷理解了顾骜的饮料品牌布局考虑后,也非常麻利地做出了安排。
她只是想象力没那么丰富,执行起来还是很利索的。
两人聊到这儿,肉骨茶也都吃完了,韩婷自然而然把外卖塑料盒收拾好,还摁铃让服务员倒掉。
韩婷倒了杯水漱漱口,然后端着杯子继续下一个话题。
还是说说你一开始提到的大前提吧你为什么会觉得,红牛这个牌子所代表的文化传媒价值,未来会越来越值钱呢?
你说‘红牛代表了赌命冒险博出名的群体’,这类人在我看来就是吃饱了没事干的浪费生命者,我不觉得这种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吸引这些人的运动赛事文娱作品,未来应该也不会有大前途吧。
刚才在扫盲的时候,顾骜大致解释过红牛代表了冒险赌命是怎么回事。
他解释的说辞,无非是把他后世看到的红牛最适合代言极限运动冒险挑战等现象,用一个朦胧的推演预言说了一下。
但是,1982年的国人,显然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吃饱了撑着找死的人。这个时代也没有我终于知道外国为什么人口少了之类的口头禅。
文化差异太远了。
顾骜闲着没事,就不吝给韩婷深入解读一下。
你要这么想问题:最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其实生产力爆炸式发展是很明显的。如今我国都开放了四年了,形势那么好,我毫不怀疑,未来30年的社会,全球会从一个匮乏的时代,转向一个富足和相对过剩的时代你没听错,我说的‘相对过剩’,就是arx说的那个‘相对过剩’。
而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代言的是‘廉价美味带来的幸福感’。红牛代言的,是‘你比别人强’带来的幸福感。前者是人和自然的对抗,后者是人和人的对抗。
吃饱喝足的人容易空虚,再想感受到快感,就只有与别人不同,被别人羡慕,在被人面前装逼。物质越富足,空虚的人就越多。
顾骜说到这里,神思恍惚有些穿越时空,想到了后世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内心忍不住感慨。
他的表情落在韩婷眼里,也引起了微微的共鸣,虽然韩婷的见识还不足以真正理解。
神游之后,顾骜发散性地叹息: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从国民‘幸福指数’来看,未来15~20年,或许是全民综合幸福度最高的时代了。再往后,人民虽然更有钱物质更丰富,但说不定总体国民幸福感会下降,人与人之间关系更紧张戾气大增。
其实,我很不希望红牛代言的‘让空虚痛苦的人赌命求关注寻找存在感’文化大行其道,但天道趋势摆在那儿,谁也违抗不了。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觉得将来更有钱了反而不幸福?韩婷放下了杯子,郑重地问。
顾骜耸耸肩,无奈哂笑:我在美国念书时,学到了很多课外常识:人类的大脑,其实很贱的,它终究只是一个被生物进化学所奴役的器官罢了。自然界为了让人类不断奋进,千万年来早已让大脑进化成了‘物质享受升级后很快就能适应’的机制。
也就是说,比如一个美国人,今年赚1000美元月薪,明年涨到1500,他可能刚涨薪的前半年,会稍微喜悦一下,沉浸在幸福中。可最多半年后,他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大脑的保护机制,导致垂体不会再为‘我加薪到1500’这个理由而继续分泌多巴胺了。
再过几年,他涨到月薪2000/3000的时候,每次暴涨后半年,依然会分泌多巴胺,再往后就习惯了,概莫能外。
同样的,一个没吃饱饭的人刚刚吃饱后前半年,他会开心,下一次他就要偶尔能吃肉时,才能开心半年,再下次要到敞开不限量吃肉时才开心半年在确保活下去后,每一个新增物质享受的增量,只能让你的垂体为之分泌半年多巴胺,然后就习惯了。
存量不重要,增量才重要,没有增量时,月薪5千美元的美国人跟月薪5万美元的美国人,其实物质上活得一样痛苦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多巴胺分泌量为衡量标准。
如果仅仅是上述的机制在起作用,那么小康实现后,有钱最多是跟没钱一样幸福,至少不会痛苦。可事实是,人一旦满足小康闲下来之后,他的注意力就会多到无处安放。
一个没吃饱饭的人,是没精力去关注他身边的人有几成比他穷有几成比他富的,也就没空被攀比所苦。他的大脑被饿麻木了。可是一旦吃饱了,她就会找事儿,希望被人关注,希望发现自己在社会上并未处于底层,那么矛盾就来了,戾气也大增。
所以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衡量,其实一个最和谐的社会,大约是80的把精力花完后,能吃饱穿暖,没有剩余精力去嫉妒别人并且生出怨愤。16的人能吃饱肉有电视看,然后每当脑子空下来时,就能想起自己是世界的前20,并心生优越感。
35的人当富豪,不但锦衣玉食,还能买奢侈品,在那16吃饱肉有闲暇的人面前偶尔显摆一下。最后05的顶层超级精英,则脱离了一切低级趣味,他们钱多得视钱财如粪土,只想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美国人的脑神经科学家早就研究过了,人类只要发现自己处在所能观察到的环境内前两成的位置,他们就多半会心生满足,分泌多巴胺。
对于穷人而言,闲下来的时候最好就是适当消遣一下体育运动或者打打牌,把精力耗散掉就够了。如果更闲,他们就会想起自己有多穷,这虽然会刺激他们奋斗,却也会带来痛苦多巴胺分泌量的压抑。
顾骜前世来自于过度分享的互联网时代,他虽然赚的是这个钱,却不代表他认同那玩意儿的好处。
他深知很多时候无知等于幸福。90年代末社会的戾气之所以没有2010年代浓重,并不是90年代末的人物质生活好,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诱因提醒他们想起自己有多穷。
原来,美国曰本这些国家,都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按你的说法,他们的社会戾气那么重,极端的人那么多,都是被大众传媒的过度挑拨攀比导致的?
很残酷?但真相就是这样。如果有一天让中国人民吃得太饱后,他们迟早也会想方设法变着法儿作的。只要我们还是人类,我们也都是多巴胺的奴隶罢了。有识之士们,充其量不过是比常人更能提醒自己警惕这一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