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为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贰蛋

    岳鹏道:“末将也只是收到些许消息而已,还不敢断言。”

    “嗯。”

    赵洞庭点点头,“军国大事不可有半点疏忽,你能够安排妥当以后再来长沙,做得很好。”

    说着又瞧了眼远去的西夏军队,便拽着岳鹏的手往城内走去,“走,随朕入宫。”

    跟着赵洞庭出来给李秀淑送行的陆秀夫、张世杰等人都对岳鹏笑着点点头,然后跟在后头。

    岳鹏,现在也是大宋军中扛鼎的人物了。论在朝中地位,几乎不差他们多少。

    这便是大宋的新生代。

    殊不知,在赵洞庭刚刚转身之际,那渐行渐远的西夏军队中,极具富丽堂皇的车辇将帘子拉开了一条缝隙。

    一双美眸眺望着




821.恍然大悟
    这日,岳鹏跟着赵洞庭到长沙皇宫以后,和赵洞庭密谈许久。

    蜀中的异动虽然尚且只是些许风声,但却足以让得赵洞庭变得些微紧张起来。

    以蜀中、大理的实力,应该还不足以灭掉大宋。但旁侧,可还有个元朝虎视眈眈。

    现在赵显遇刺的事情已经传扬出去,大宋朝内又有再起波澜的迹象。只要蜀中发兵,那便真正是内忧外患了。

    他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等岳鹏离开皇宫之时,已经是深夜。

    他仅仅在陈江涵府邸内渡过一夜,于第二日大清早,便又带着人离开长沙,往重庆而去。

    而就在这日,前往信阳城调查赵显遇刺之事的王文富、洪无天等人也终于赶回来。

    他们回到长沙以后的头件事情便是到宫中求见赵洞庭。

    赵洞庭在御书房接见他们。

    见到时,几个人都还是风尘仆仆模样。

    赵洞庭看着王文富老迈之色,少不得有些愧疚,道:“辛苦王大人了。”

    王文富脸上愧疚之色却是更甚,“皇上,老臣……并未查出刺杀恭帝之人是谁。”

    “唉……”

    赵洞庭不等王文富又开口,便是叹息,“其实朕已经大概知道是谁人动的手了。”

    赵显遇刺的事情,他自是问过那些跟着谢道清回朝的皇亲国戚。

    两个灰袍人。

    一个两鬓斑驳,一个年轻人。

    两鬓斑驳之人剑术超神入化,年轻人并未动手。

    这样的组合,他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泷欲和吴阿淼身上。

    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这到底是泷欲自己要这么做,还是受的破军学宫的命令。

    如果是泷欲自己,那可以解释为他只是要杀大宋皇室报仇。可如此的话,他没理由留下谢道清等人的性命才是。

    那便更可能是后者。

    可是又有点想不明白,破军学宫为何要杀赵显

    让赵显回宫,和自己争抢皇位,岂不是对大宋的影响更大

    而留下谢道清等人的性命又是为何

    王文富见赵洞庭陷入沉默,接着道:“老臣和洪供奉、许供奉到得信阳城以后,便立刻和天立军军长刘再远赶往了恭帝遇刺的那个小镇。只可惜,时间太长,镇上已经没留下什么蛛丝马迹。老臣也只是得知,行刺的是两个灰袍人,后面还有数个剑客,将那些元军士卒斩杀。”

    “是了!”

    赵洞庭忽的抬头。

    数个剑客斩杀那些元军士卒!

    这让他认定是破军学宫动的手。

    而数个剑客能够斩杀那些元军士卒,却没有斩杀谢道清等人。这显然是刻意为之。

    他恍惚间突然明白段麒麟或者破军学宫的意图。

    杀赵显,留谢道清等人,是要将谢道清等人彻底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也更能让得谢道清等人怀疑是自己动的手。

    而他们真正的意图,怕莫是……

    赵洞庭这刻才察觉,自己漏算了一个人。而这个人,便是逃到蜀中的赵昺。

    蜀中有异动……

    段麒麟已经在大理称帝,便不可能再明面上指挥蜀中白马军。因为那样会让名义上始终还算大宋军队的白马军的伪装被揭露。

    以现在大宋的国情,蜀中白马军若投理,光是民间的舆论便会让得段麒麟无比头痛。

    而若是由赵昺执掌蜀中,便截然不同了。

    他可是大宋亲王。

    而且,赵洞庭之前将他逼得逃亡蜀中,现在又有赵显遇刺。这便让得赵昺有足够的理由在蜀中称王。

    只需要将行刺赵显的脏水全然泼到赵洞庭身上就行。

    甚至,赵昺还可以说当初宋军攻邕州,是赵洞庭故意迫害他。

    同时杀害两位兄弟,这更能让人怀疑赵洞庭的秉性。

    赵昺在这样的舆论下称王,怕是会得到许多人的拥戴。到时候蜀中,便也能顺理成章的脱离大宋。

    准确的说,是赵洞庭执掌的大宋。

    恍然大悟的赵洞庭在王文富等人疑惑的眼神中,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事情可能要比想象的还要更为严重。

    “皇上……”

    王文富轻轻喊了声。

    赵洞庭这才回神,却是道:“恭帝遇刺的事情便不要查了。王大人、洪前辈、许前辈,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然后便看向朱河琮,道:“河琮,你即刻去将国务省陆大人、陈大人、陈尚书,以及副军机令苏大人、兵部尚书张大人、社安部尚书高大人、军工部尚书李大人、军科部尚书许大人宣来。”

    朱河琮连连答应,向着屋外走去。

    王文富看着赵洞庭这样,自是疑惑,“皇上,发生什么大事了”

    赵洞庭凝重道:“大战可能兴起。”

    说着似是想到什么,又道:“王大人,你离去以后去和张监察令碰个面。最近朝中可能会起风波,朕已经让军情处暗中查



822.风云初起
    约莫过数十分钟,陆秀夫、陈江涵等人便在御书房外求见。

    然后在赵洞庭首肯下,近十人鱼贯而入。

    赵洞庭神色些微凝重,只是让得他们各自坐下,然后便问道:“诸位,战争准备做得如何了”

    众人陆续开口。

    陈江涵道:“皇上,臣已经命各地府库集备粮草。待过些时日统计出数目,便可以分批运往各大军区和守备军区。”

    张希在则道:“臣也已经按照皇上的吩咐,着各城招募守军。现在已经有不少青壮踊跃报名。”

    军工部李庆云和军科部尚书许月松则是看向苏刘义。

    他们同属国务省和军机省,地位和兵部那样同样有些特殊。但在临战状态下,他们由军机省统筹指挥。

    苏刘义道:“皇上,现今各地军工集团所造军械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运送往四大军区。”

    社安部尚书高满山最后开口,“臣已经签发政令,让各州县招募捕快,以防城中出现乱子。”

    他们的办事效率无疑还是算比较快的。毕竟,现在距离赵洞庭让他们做好备战准备其实也没过去多少天时间。

    但赵洞庭听完,却仍旧是皱着眉头。

    蜀中已有异动,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稍作沉吟,赵洞庭最先看向苏刘义,道:“苏副军机令,朕着你即刻传令,让各地守军配合,将军械送往四大军区。”

    然后又看向许月松和李庆云两人,“许大人、李大人,你二人军工部和军科部继续研制新型军械。特别是军工部,最近务必紧赶进度,你们多造出来一辆投炮车,一颗轰天雷,便可能让得我大宋少损失几个将士。”

    “臣领命!”

    苏刘义、李庆云和许月松同时答应。

    赵洞庭又看向陆秀夫、陈江涵等人,“国务省诸位大人,你们最近全力督办粮草筹集之事。朕要求你们务必在两个月之内将粮草运送到各大军区之内。不,边境各城之内都务必要囤积粮草。只要战事开始,咱们便必须保证前线战士能吃饱!穿暖!”

    “皇上……”

    陈江涵面有难色。不过看着赵洞庭的脸色,最终还是点头,“臣定当不辱使命。”

    赵洞庭轻轻点头,最后看向社安部尚书高满山,“高大人,你社安部众捕快虽不必参战,但最近市井民野之中极可能会生出大乱,所以你的任务还要更为繁重。朕现在临时给予你要求军情处、各地守军协助的权利,民野中有乱民、叛军出现,朕着你即刻将其擒拿的擒拿,覆灭的覆灭。”

    说着又想了想,“朕稍后还会吩咐武鼎堂雷霆殿配合你社安部。有棘手的人,你可以让雷霆殿供奉们出手。”

    他这些话,没有让得高满山多高兴,而是神色更为凝重起来。

    皇上竟然让雷霆殿、军情处、守军这三大机构都配合他社安部行动,他隐约可以想象,可能出现的乱子会有多大。

    但是让各地守军配合,就足以说明,单凭他社安部的捕快根本无力镇压那可能出现的乱子。

    或许,这都不能够再称作是乱子,而应该说是动荡了。

    高满山忍不住问道:“皇上,您能不能告诉老臣,到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乱子……”

    乱民都还好说。

    叛军……

    难道皇上觉得会有人敢兴兵造反不成

    以现在大宋盛世,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才对。

    赵洞庭双眼微微眯起,道:“恭帝遇刺之事它国可能会大肆渲染,再有我大宋之前濒临灭国,这数年来,他们到底成功在我们大宋境内安插下多少眼线,以前又留下怎样的势力,谁也说不清楚,但只要这些都集中爆发起来,便有可能是能动摇我大宋根基的大事。民间、朝野、军队可能同时生乱,你说,那会是怎样的乱子”

    “嘶……”

    高满山倒吸凉气,“这……若是大理国或元朝再在这个时候向我大宋发动战争……”

    他有些不敢想。

    赵洞庭却是摇头,“不是若是。朕敢肯定,只要大宋内乱,元朝、大理都必然会借着这个机会发动战争。因为这个机会本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才营造出来的,这也是朕为何说你社安部任务繁重的原因。可以预料,若开战,便定然是大战,而若是在前线大战事,咱们后方出现不稳,那将对前线大军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让得我大宋国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

    这四个字从赵洞庭的嘴里吐出来,让得陆秀夫、高满山等人的神色不禁是再为凝重几分。

    内忧外患,大宋朝好似再遭遇到以前的局面。只是不知道这次结果,会是如何。

    很快,众臣离去。

    大宋朝廷个个部门都紧锣密鼓的超速度运转起来。

    时间很快过去一个多月。

    春暖花开。

    谢道清和全太后等皇亲国戚这段时间老实得很,都只是呆在宫中和各地府邸。为官的为官,清闲的清闲。

    只是民间关于赵显之死的议论却是逐渐汹涌起来。

    各种说法都有,但其中



823.又一年榜
    颖儿生的,又是个男孩。

    不多时后,赵洞庭手里抱着孩子,不等前往太庙祭告祖宗,就直接道:“德妃所生皇子,朕为其取名为赵安。此时正值我大宋又面临险境之际,朕希望这个孩子,能为我大宋带来太平、安康!”

    院内众人再度跪倒。

    赵安、赵安,国泰民安。

    同是在这日,国务省也终于在皇宫之外张贴此届科举的进士榜单。

    科举考试已经于十余日前就结束了。

    今年放榜要比去年稍晚几天,这却是因为审核考卷的时间较之去年要长些。

    去年的那些进士们虽然没有谁直接飞上枝头变凤凰,但仍旧让寒窗学子们看到希望。这让得今年殿试举生数量较之去年要多得多。

    而赵洞庭于月前签署的钟健等人的擢升调令,也让得这届科举同样受人重视。

    虽然刚刚考取进士可能难以得封太高的官职,但只要表现良好,他们却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啊!

    要知道,钟健去年尚且还只是邵州农业厅副厅长。而今年,可就直接提拔为邵州农业厅正厅长了。

    还有那毛崛等人,也都是提拔为了正官。

    别看只是正副一字之差,这中间的差别却是大了去了。

    以往的官员想要由副变正,谁不得矜矜业业数年努力。根本就没有谁能够像上届进士们那般擢升得这么快的。

    皇上不是舍不得封官,而是要考究,给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封官。

    这点,稍微有点眼力劲的人都看得出来。

    于是乎,放榜处又是人山人海的壮阔景象。
1...334335336337338...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