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王永珠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位老者,就是那平安堂的秦老爷子。

    忙又重新见礼“见过师伯。”

    秦老爷子忙叫起“起来吧”一面嘲讽杜太医“我说杜老三,你这徒弟可比你强多了,看着就顺眼,说话行事也不错,不像你,活着站在我面前就膈应我。”

    一面又慈眉善目的从怀里掏出另外一个瓷瓶来,大方的往王永珠手里塞“这是一点养生的丸子,没事的时候嗑两颗,生津止渴,养颜美容,对你们小姑娘最好不过了,拿去吃吧。没了再找师伯拿”

    王永珠一看瓷瓶上十分直接粗暴的写着养颜丸。

    乐滋滋的就收了,又谢过了秦老爷子。

    旁边杜太医冷眼见王永珠把瓷瓶都揣怀里了,才开口“哦,我忘记跟你说,上次田家铺子那胭脂水粉有问题,就是我这小徒弟指出来的”

    秦老爷子满脸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脸上,扭头看看王永珠,王永珠一脸无辜的看着他。

    再回头看看杜太医,杜太医冲他笑得十分的得瑟。

    好半天,秦老爷子才深吸一口气,狠狠的瞪了杜太医一眼,又看了王永珠一眼,才狠狠的道“今儿个念在是你小徒弟拜师的日子,不跟你一般计较以后再找你算账”

    王永珠听了这话,哪里还不明白当初应该是官府那边给秦老爷子施加压力,让秦老爷子说胭脂水粉没有问题。

    虽然不怪自己,可这事情是自己引起的,秦老爷子那边纯属是无妄之灾。

    因此讪讪然的上前,给秦老爷子赔礼道歉。

    秦老爷子若真计较,只怕掉头就要走了,这么多年来,杜太医给他挖的坑还少这算啥

    那胭脂水粉的事情也怪不到这小丫头的头上去,更何况,他当时也说的是,送去检验的胭脂水粉没问题,可不是说田家的胭脂水粉没问题,到底是给自己留了退步的。

    因此一摆手“这和你很不相干。倒是你这丫头,天份不错,你是怎么发现这宫粉里有问题的可是你师父教的你只可惜你这么颗好苗子,怎么就拜了你师父这么个老不休可惜了,可惜了”

    杜太医急眼了“你说谁老不休呢永珠拜我为师怎么就可惜了姓秦的,你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收不到几个天分高的徒弟,就嫉妒我。”

    秦老爷子压根当杜太医说话是苍蝇哼哼,只拉着王永珠问胭脂水粉的事情。

    王永珠能咋说说不是她发现的是她就那么一猜测,然后让系统分析出来的

    只能含糊的说自己闲着没事喜欢做胭脂水粉,对气味和里面的配料格外的敏感,所以才发觉出不对来。

    秦老爷子只跌脚叹息,这么有天分的孩子,自己怎么就没遇到,话里话外恨不得当场就挖墙角。

    杜太医能忍

    两个加起来足足一百多岁的人,就在大厅里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扭打起来。

    王永珠只得默默地抱着秦老爷子给的见面礼,缩在一边。

    二门口,陆陆续续的客人也就到了。

    今天上门的客人,大多是那天在看台亲耳听到陈巡抚和朱侍郎要来的人,想着无论如何也要碰碰运气,不过就是一份礼物,如果能有机会见着陈巡抚和朱侍郎,说上两句话,混个脸熟,那也发达了。

    万一没寻着机会,可这跟陈巡抚和朱侍郎一起吃过饭的经历,也值得回去吹个几年不是

    再说了,这杜太医可是太医,混个脸熟,有个人情往来,将来家里有人生病什么的,说不得就能请动人家了,那才是实在好处。

    因此一大早,都带着礼物和名贴来了。

    这些人自然知道,自己是没资格让杜太医亲自出来迎接的,那天陈巡抚可说了,这杜太医虽然告老还乡,可身上还挂着虚衔,领着三品院正的朝廷俸禄呢。

    到了杜家门口,投了拜帖,就有人将他们领进去。




第九百六十五章 拜师
    在二门口,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那天长青书院的那个秀才宋重锦吗

    大家都还有印象,先不说宋重锦救了人,就说宋重锦那个头,那肤色,在长青书院也是独树一帜,让人印象深刻。

    怎么是他今天在二门口迎宾

    今时今日这个场面,这个位置非主家,或者主家极为亲密的人不能胜任的。

    有人就想起来,不是说今儿个收的这徒弟,就是宋重锦的娘子吗

    大家交换了一个眼色,这拜师礼还没行,就能让徒弟女婿来迎宾,想来这徒弟是极为得杜太医喜欢,只怕跟自家闺女没啥区别了吧

    这么一换算,宋重锦四舍五入也就是女婿了,没毛病。

    换算明白这个关系的客人,一个个看着宋重锦的眼神都热切起来。

    这本来就是长青书院的秀才,又跟杜太医有了这层关系,将来只怕

    一时都围在宋重锦旁边,一起夸赞起来。

    宋重锦面无表情在他们眼里都是成熟稳重,不苟言笑在他们眼里就是认真负责,浑身上下就没哪一处不好的。

    宋重锦迎接的程序,先是来人了,管事的在一旁介绍,大家互相寒暄两句,客人将今天的主角王永珠先是夸一遍,再夸一遍宋重锦,最后再夸两夫妻如何如何。

    宋重锦根据客人夸奖的诚恳度,酌情让自己的脸上露出一分,两分,最多五分的笑容,给予回馈,再附上一些比如哪里哪里,过奖过奖之类的客套话。

    最后再伸手请客人进去,一套流程算走完。

    宋重锦这般好的记忆力,这么轮着下来,也有些头晕脑胀了,不过他也知道,这越是到后面,客人越是重要。

    也只能打叠起精神来,听管事的介绍。

    客人都来得差不多的时候,二门口又来了一个客人,长得倒是一表人才,穿一身天青色的袍子,腰上悬一块玉佩,大约快四十岁的样子,颌下留着胡须,脸上含着笑。

    管事的忙在旁提醒道“这是本县的鲁典史。”

    宋重锦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多看了那鲁典史一眼,正好那鲁典史也在打量他,两人的目光撞到一起,宋重锦还没怎么样,那鲁典史眼神一闪,脸上的笑容没变,还冲宋重锦微笑着点了点头。

    宋重锦拱手行礼“学生拜见鲁大人,大人屋里请”

    鲁典史笑得十分的和气“原来是宋秀才,昨儿个远远的见到了宋秀才的英姿,就知道君非池中之物,今日一见,果然不凡这如今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人不服老都不行咯”

    宋重锦忙低头行礼“鲁大人言重了,学生不敢当。大人里面请”

    见那鲁典史似乎还想说什么,干脆利落的将人往里面请。

    鲁典史自然不好再说什么,笑了笑进去了。

    那管事的似乎想说什么,门房又来报,说是县令大人陪着陈巡抚和朱侍郎一起来了,唬得立刻忘记了自己要说啥,忙到里面传报去。

    杜太医听说陈巡抚他们到了,也忙起身,示意秦老爷子稍坐,他带着王永珠就迎到了大门口。

    陈巡抚和朱浩然今儿个倒是轻装便服,就两三辆马车,身边也就跟了那么几个人,看上去就跟那普通的富家子一般。

    见杜太医带着一堆人迎接了出来,忙从马车上下来,示意人将贺礼给搬了上来。

    随从从车上搬下来一堆礼盒,看得周围的人啧啧称奇,这京城贵人就是大手笔啊。

    陈巡抚跟杜太医寒暄了两句,就将眼神投向了杜太医身后的宋重锦,和宋重锦身边那个穿着深色衣裙的王永珠。

    以陈巡抚见多识广的经历来看,不过是个漂亮的小丫头,这世上漂亮的女人多了,尤其是宫中,那更是环肥燕瘦,数不胜数。

    眼前这个小丫头,身量也才抽条,看上去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加上还是杜太医的关门弟子,在陈巡抚眼里,就跟自己闺女一辈的。

    只打量了两眼,见王永珠不卑不亢的,并没有因为见到自己和朱浩然,就缩手缩脚的,尤其是和宋重锦站在一起,这么看去,倒真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小夫妻。

    也就恭贺了两句,并没有在门口多逗留,就进去了。

    倒是朱浩然,多看了几眼王永珠,也送了一份贺礼,也就罢了。

    大厅里的一切都准备好了,眼看客人都到齐了,时辰也到了。

    杜太医才让人示意秦老爷子上场。

    秦老爷子这辈子光徒弟就收三四十个,拜师礼那是最熟悉不过的,当下就站在了大厅正中,宣布拜师礼要开始了。

    先是将杜太医看中王永珠天分,所以才收她为徒弟消息宣布了一遍,又七七八八的将整个大夫郎中行业的规矩当中宣读了一遍。

    然后才是王永珠跪拜祖师爷,祈求祖师爷保佑,然后给祖师爷上香。

    这个时空的郎中大夫的祖师爷是黄帝,因其著有的黄帝内经乃是最早的医学典著,而被尊为郎中大夫的祖师爷。

    在大厅的中堂挂着偌大的黄帝的画像。

    王永珠恭恭敬敬的给黄帝的画像磕头,然后上香。

    接下来,在秦老爷子的主持下,杜太医和齐夫人坐在上座。

    王永珠端端正正的跪在两人面前,给两人行三叩首之礼,然后献上拜师礼,拜师红包和投师帖。

    在众人瞩目下,王永珠和张婆子准备了好久的拜师礼一一呈现了上来。

    别的也就罢了,那一盒子茶叶让杜太医一点形象都没要的,先抢着抱到了怀里,一副你们谁也别跟我抢的架势。

    陈巡抚和朱浩然也眼神一亮,知道这盒子里的茶叶只怕就是那天吃到的茶。

    只是看杜太医那个护食的样子,摸摸鼻子,没说话。

    倒是齐夫人,看到还有两套衣服,忍不住眼神就柔和了一下。

    早就有人将茶水送到了王永珠的手边,王永珠给杜太医和齐夫人跪着敬茶,两人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放到一边。

    也有早就准备好的回礼。

    杜太医是一个行医的匣子,不说别的,这匣子就是紫檀木雕,四角包银,价值不菲。

    齐夫人给的是一对羊脂白玉镯子,温润如酥,一看就不是凡品。

    就连杜太医都怔了一下,这镯子可是自家夫人的陪嫁,平日里最是喜欢,连自家儿媳妇都没舍得给,今天怎么给掏出来了

    齐夫人慈爱的将镯子给王永珠戴上,心里想着的确是,可怜齐家妹子和重锦那孩子了,不说别的,这镯子就当她替齐家妹子给儿媳妇了。



第九百六十六章 一帮子没眼色的
    喝了茶,回了礼,就该师父训话,宣布门规了。

    杜太医起身,正色的宣布门规,也差不多就是尊师重道,不得同门相残,救死扶伤之类的。

    唯独有一条,杜太医特意提点出来,身为医者,不能用手中的药和医术来害人。

    说到这一条,杜太医看着王永珠“你能做到吗任何时候,不管你是何种境地,你都不能用手中的药和医术来害人,哪怕是你的仇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永珠。

    王永珠一怔,总觉得杜太医这话意有所指,自古医毒不分家,杜太医这是怕自己学成后,用医术来害人

    还是

    此刻众目睽睽之下,来不及多想,王永珠十分干脆利落的回答“弟子可以做到”

    若真有仇人,直接就动手开揍了,还用啥子毒药是拳头不够硬还是脚法不够准

    杜太医点点头“入我医门,得我传承,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切记,切记”

    王永珠一一领训不提。

    拜师完毕,也差不多快要中午了,杜家早就准备好了酒席。

    杜太医就起身请大家入席。

    首桌的自然是杜太医,陈巡抚,朱浩然,秦老爷子,吕文光还有县衙的县丞、县尉、主薄,典史等。

    宋重锦和王永珠在杜太医后面,一人执壶,一人进酒,不设座位。

    张婆子和齐夫人在后院也有两桌,招待今天跟着来的家眷。

    宋重锦一扫全桌,就看到了那个姓鲁的典史竟然也坐在首桌,虽然敬陪末座,可是能被安排到这个位置上,自然证明他在荆县还颇有几分地位。

    今日里杜太医家的厨子那是拿出来看家的本事,这厨子本就是从京城那边带回来的,在京城也曾举办过不少宴席。

    实在是驾轻就熟。

    一时青衣的丫鬟陆续将菜端了上来,除了几个特色的本地菜外,大多是厨子在京都的手艺。

    光看上去就红的绿的,搭配的好看。

    上好的玉泉酒,宋重锦和王永珠给桌上的人都倒上,酒过一巡。

    陈巡抚吃了两口菜,忍不住道“杜老府上的厨子好手艺,这道桃仁山鸡丁倒跟上年年岁时进宫领宴,席上一道菜味道一般无二。”

    朱浩然也赞道“我吃这道佛手金卷,跟宫中的味道亦是不相上下。”

    杜太医不甚在意“我家厨子曾跟着宫中御膳房的大厨学过几日,也就勉强有宫中御厨两三分功力罢了,不值一提。”

    旁人听着,啧舌不已。

    听这话,两位京城的贵人那是宫中宴席的常客也就罢了,这告老还乡的太医,居然家里的厨子还跟御厨学过手艺。

    那都是极得当今陛下信重才有的荣耀。

    他们不过是区区一县的小吏,只怕这辈子都没这个副气了。

    倒是那鲁典史,笑盈盈的举杯“下官们今天倒是托了两位大人和杜老的福,才能品尝这宫中美味,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此言一出,倒是提醒了其他人,一个个都举杯,嘴里那是赞誉褒扬之词不绝于耳,一时桌上的气氛就热烈了起来。
1...423424425426427...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