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那獐头鼠目的汉子,也是第一次被人当场拿住,一时间也慌了神,想要伤人然后遁走。

    张正书没想到他居然还敢拿刀子出来,一时间也愣住了。

    险而又险地避开第一下,曾瑾菡在一旁吓得花容失色,尖声大叫。

    倏而,那獐头鼠目的汉子见一击不中,撤回匕首想捅第二下,这一下是朝着张正书胸膛刺过来的,张正书万万避不开,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我小命休矣……”

    就在这时候,天降一根木棍,正正扫中了那獐头鼠目汉子的手臂。“咔喇




第五百七十六章:流落汴京
    史陌想要推卸,说道:“不必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习武之人本分之事。况且俺凭地看不起那些偷摸拐骗之徒,明明有手有脚,又并非没有二膀子气力,为何不去贩卖力气干活,非得做些偷鸡摸狗之事若是偷鸡摸狗也就罢了,不过训诫一番,然后物归原主便是。可那人偷盗不成,反而想谋财害命,这就是俺万万不能容的了。”

    张正书听得真心实意之处,说道:“史大哥乃是好汉子,自然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

    “非也,这盗亦有道,若是你这小官人被打了荷包,那人逃得掉的话,小官人你也不会伤筋动骨。可那人不仅要财,还想害命,这就不妥了。”史陌一脸正经的说道,让张正书好生雷翻。

    不过,张正书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史陌是谁史斌的老爹,史斌呢,又是跟随宋江的反贼,后来还做了反贼头子。说是反贼嘛,倒也有点不恰当,史斌此人可以说是即是起义军,又是抗金先锋,只不过因为竖起了皇帝这面大旗,才被朝廷干掉罢了。

    这里面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原因,也可能是史斌野心膨胀,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张正书也不得而知。但是,瞧着这史陌的三观,和《水浒传》颇为相符,大抵也知道史斌日后的三观是怎么样的了。无非就是“义”字当先,至于什么人命、法律,统统都要排在后面。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有武力,会对别人,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不知道史大哥为何辗转至汴京呢”

    张正书知道一时半会也扭转不了他们的三观,只能转移话题问道。

    “嗐,若是有可能,谁想离开家乡”

    史陌恨声说道,“那些荼毒乡里的狗官,害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前些年大旱,关中无余粮,俺吃食又多,和兄弟分了家,俺又不要田地,想要到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只是一路走来,婆娘也得病死了,剩下俺们爷俩相依为命。若非有些本事,怕是要饿死街头了……”

    张正书自然明白,像史陌这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愤恨社会,渐渐的越来越偏激,心思越来越狭隘。若是再有些什么外界的刺激,那么就会揭竿而起了。这个刺激,可能是一时失手打死人,被官府通缉,想不通就落草了;有可能是酒后一时激愤,就开始造反了;还有可能因为至亲死亡,而对朝廷恨之入骨……

    反正,只要是自己遇到苦难,那肯定是贪官所害,朝廷的不是!

    所以,《水浒传》里的什么人肉包子、滥杀无辜、打家劫舍、强夺民女……都应运而生了。

    社会的矛盾根源,其实还是源自贫富差距悬殊。穷是根源,如果史陌是个颇有家财的地主,那他肯定不会对社会有这么大的怨气。贫困的百姓,一旦走投无路了,那自然就揭竿而起了。再加上大宋的贪官多如牛毛,搜刮地皮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那么起义的农民遍地都是,这就丝毫不稀奇了。

    “那史大哥日后有什么打算”

    张正书也知道,如果现在不留住史陌和史斌,一旦他们沿着历史上的道路继续走,那恐怕宋江起义里面又会多一员猛将的。

    史陌却笑了笑,说道:“到了汴京,俺们这些武人还有什么好想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去考武举,做了



第五百七十七章:收小弟
    说白了,史陌就是一个宋朝版的“京漂”,想来大城市混口饭吃的。

    张正书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且不说赵煦现在锐意精简宋军的人数,剔除老弱病残。在没有完成军事改革之前,史陌怎么可能进得了禁军!要是进不了禁军,史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会怎么样呢

    愤世嫉俗的史陌,会不会一怒之下就闯祸呢

    张正书想了想,觉得十分有可能,连忙说道:“史大哥,是这样的……”

    当下,张正书就把汴梁城的形势说了一遍,他们一边说着,一边来到了御街之外,在一个路边小摊前坐下了,张正书掏钱让他们吃了碗“肉汤饼”(也就是面条),史斌明显是有些饿了,连带着曾瑾菡都吃了大半碗。

    没办法,此时天色渐黑,眼瞅着不到半个时辰就会天黑了,宋人习惯了早上晚上吃饭,要是城里人还会加一顿宵夜,此时也正是饭点。因为是元宵节,满大街的小吃摊、脚店,路边的酒楼、茶肆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好在他们抢先一步,不然连面条都吃不上了。

    “唉!”

    史陌惆怅地放下了筷子,他是个爽直汉子,没有那么多心思,只道这次来汴梁,怕是又白走一趟了。心中郁闷,这汤饼就吃不下去。

    张正书自然明白他的想法,突然说道:“史大哥,敢问你的武艺如何”

    史陌心中烦闷,随口答道:“粗鄙本事,上不得大台面,但不是俺说,十条汉子,怕也进不得俺身……”

    “以一敌十,不错了。”张正书点了点头,诚恳地说道:“史大哥,不知道你对我有多少了解”

    “额,不清楚……”

    史陌有点尴尬地说道,他初来乍到汴梁城,哪里听过张正书的名号要知道,汴梁城可是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再加上满地的京官,他一个商贾子,又如何能让整个汴梁城都挂在口上特别是那些读书人,谈论的都是“家国大事”,议论的都是“朝廷得失”,更不会时时刻刻谈论“大桶张家”的小官人了。

    倒是有些市井之人,在茶余饭后谈论《京华报》上的内容,谈论“家乐福”超市,却对这个“始作俑者”张家小官人是“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下,史陌有天大的本事,都不知道张正书是何许人也。

    “难不成,小官人是某个相公的衙内”

    史陌的心砰砰乱跳起来,以为自己的机缘到了。要知道,被一个衙内收为跟班,就算是要求他教授武艺,那也是寻常之事。进了朝中相公的宅邸,还会饿肚子吗一时间,史陌患得患失起来。史陌虽然不爽贪官,只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被剥削者,如今有机会成为剥削者了,他激动之下忘了初衷也是正常的事。就跟宋江听闻招安后的反应一样,史陌想得更多的是自身,而不是其他。

    “我爹可没那个能耐当官……”

    张正书一边说,一边笑着看曾瑾菡在照料着史斌。也许是曾瑾菡没有弟弟,所以对史斌好像个大姊一样照顾,让史陌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小官人的意思是”史陌希望被破灭,有点沮丧起来。

    张正书笑道:“史大哥有所不知,我虽然不是衙内,但也颇有些资产。此去城郊李家村不过数里之地,那里便是我开办的作坊了。还有个技校,专门教导小孩童识字,以便日后有一技之长,能自力更生。

    但我那作坊里,有许多能赚大钱的秘密,需要一些习武之人帮忙看护着。我瞧着史大哥枪棒熟练,身手不凡,当可帮我看家护院一番。若是史大



第578章 一路吃下去
    不管怎么说,算是报了救命之恩,也没有让史陌觉得这是被人施舍了。要知道宋人的脾气很怪的,也挺有骨气,即便是赚钱,也要堂堂正正,不会靠人施舍的。当然了,身有残疾,不能自食其力的乞丐不在期间。

    史陌持着棍棒,拉着史斌,像护卫一样跟着张正书,让张正书有了一股安全感。曾瑾菡虽然略有不喜,但通过刚刚惊魂一幕,也知道这元宵灯会并非那么简单的,也就让史陌跟着了。甚至乎,曾瑾菡还想着要不要打道回府了,这汴梁城的治安似乎也不像平日那么好。也许是受惊过的缘故,曾瑾菡看着街道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歹人一样。

    “姝儿,你没事吧”

    张正书感觉到曾瑾菡的不妥,因为她的纤纤素手中,满满都是细密的汗。

    “没事……”曾瑾菡强自镇静地说道,殊不知这样真的是欲盖弥彰。

    张正书柔声说道:“你累不累,累的话咱们就不逛了,早些回去歇着。”这也是张正书体贴,如果直接问曾瑾菡是不是怕了,怕是曾瑾菡要不承认。

    果不其然,曾瑾菡虽然略带犹豫,可看着夜幕已经渐临,花灯已然点上,她却舍不得了。要知道,这元宵之日可是一年一次的,即便是曾瑾菡,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出来玩。更别说,这一次是跟着情郎一起出来,意义大为不同。虽然有点后怕,可身旁跟着一位好汉,再加上有张正书在身旁,天大的事情又怎样

    “不累,我还要看花灯哩!”

    说着,曾瑾菡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向着挑货的货郎买了一盏花灯,足足花了一百多文钱。当然,也算是物有所值,这货郎的花灯里,就这一盏“仙子”花灯最为好看,上面画的仙子,直欲下凡一样,颇为不凡。

    “郎君,你看这花灯,是不是顶好看”

    看着像个小女孩一样的曾瑾菡,张正书也弯起了嘴角。可不是么,这十五岁的女生,在后世也不过是个初中生罢了,说是小女孩也没有什么不妥。十五岁,正是青春年华,活泼些自然是好的。

    “是顶好看的!”张正书由衷地赞叹一句,这宋朝手艺匠人的手艺确实不错,这花灯的样式也挺新颖的。虽然不是走马灯,但也不错了。要是走马灯的话,怕是已经买不到了,早被城中富户预定一空。而且,走马灯的价钱也不菲,足足要数百文钱一个,不是富贵人家根本消费不起。所以,那些手艺匠人也懂生意经啊,只拿少数出来卖,大部分都给了预定下来的富户。这样一来,不怕产品积压卖不出去,也不怕价钱起贵了没人买。

    好在,元宵节一年一次,手艺匠人也就这几天赚钱而已,别人也无法眼红。要是羡慕的话,何不自己去学这门手艺

    相对于花灯,张正书觉得没多少技术含量,只不过是外表好看罢了。

    张正书真正在意的,是沿街叫卖的小吃。张正书惊讶地发现,这年头居然有了汤圆!

    “小官人,要来一碗油锤么”

    这小吃摊的摊主见张正书眼勾勾地看着那油锤,知道来了生意,连忙客气地招待道。

    “这是……油锤”张正书瞧着那小吃摊的摊主熟练地将面团包好了豆馅,煮熟后放入冰水中冷却,再捞起来油炸。“滋”的一声响,眼瞅着这油锤化成油炸食品,张正书也来了兴致:“来一碗!”



第五百七十九章:骚乱
    看着肚子圆滚滚的史斌,张正书真怕这正史上的反贼头子,会变成一个胖子。

    好在,曾瑾菡也吃得差不多了,终于意识到再吃下去是不行的,才悻悻地看着满大街的吃食,噘着嘴说道:“好可惜……”

    张正书自然知道她在可惜些什么,低声在她耳旁说道:“再吃下去可就成胖妞了,到时候我不喜,你可别哭哦!”

    “啊,你敢抛弃糟糠之妻!”曾瑾菡虽然知道张正书是在开玩笑,可还是一把扭住了张正书腰间嫩肉,三百六十度旋转了起来。

    “好姝儿,好姝儿,饶了我吧!”张正书低声讨饶,可周围的人都瞧了过去,羞得曾瑾菡的脸都红了,赶紧撒了手。

    “你这人……”

    曾瑾菡不依了,追着张正书打闹了一番,直到娇喘着上气不接下气,才算是停下来。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再次回到了御街之前。只可惜这一次,因为人太多了,已经挤不进去。

    “都怨你哩,若是之前不出来,现在我等还不是在里面”

    曾瑾菡又捶打了两下张正书,张正书却笑着握住了她的柔荑,说道:“我们去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看,这里看不见……”这话实在,前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后脑勺,确实看不到什么。其实张正书也只是想看看那鳌山的样子罢了,如果实在看不到,那就算了,也没什么好念想的。

    其实,张正书不反对朝廷这么铺张浪费,建造这么大的一个花灯。

    要知道,宣德楼门前的那花灯,足足要比后世的一个篮球场还要大,点上了灯火之后,登时明亮得像白昼一样。这样的一个花灯,自然要糜费颇多。这些糜费,应该是由将作监制造的,这张正书就不提倡了。谁不知道,宋朝的官是出了名的能贪,但凡是经过手的项目,不揩一些油水,都对不起那顶乌纱帽。更别说是将作监了,将作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掌管着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这样的衙门,上面明晃晃就顶着两个字——“有钱”!

    从腊月开始就布置的灯会,就等着元宵节这一日,不仅在宣德楼外,皇宫内也有灯山。

    不同于这宣德楼前面的鳌山,皇宫内的灯山叫做“琉璃灯山”,高五丈,上面结扎的人物都用机关活动,还要弄成一栋大彩楼来贮藏起来。等点亮之后,各种彩灯交映璀璨,美不胜收。

    可惜的是,这琉璃灯山普通百姓根本无缘得见。

    糜费巨万,皇家也只是用国库的钱,来取悦君王罢了。

    至于百姓呵呵,根本没得到半点实利。用的工匠,是官匠;用的材料,虽然是采购的,但也比实价便宜得多……反正剩余的钱银,全都进了将作监的大小官员私人口袋里。

    张正书突然觉得,这灯会再办下去,大宋非得亡国不成。

    因为,这就是宋朝的三大弊病之一——冗费啊!

    “怪不得宋朝税收那么多还成天喊穷,原来是这样……”张正书叹了口气,心中有点郁闷地想着。看来大宋这会,确实有点积重难返的迹象了。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救,张正书觉得,如果肃清吏治,扭转观念,大宋还是能救一救的。

    思考间,前面忽然出现了一阵骚乱。

    “怎么了”

    张正书心念一动,连忙拉着曾瑾菡就



第五百八十章:各方势力涌动
    站在一旁,张正书看着慌忙奔散的百姓,心中已经是满腔怒气。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明知道日后契丹人会被民族大融合,可张正书认为,现在的契丹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敌对国家!对于这样的异族人,不管是契丹人也好,党项人、女真人、高丽人、交趾人也罢,最好的办法还是打败他们,然后让这些人知道和汉人作对是没好下场的!

    一想到后世的某些部门删改历史教材,张正书就气不打一处来。

    霍去病、卫青、岳飞、文天祥、袁崇焕……一大批民族英雄居然连名字都出现不了,而有关部门的解释居然是“汉匈之战”等战争是内战,这些民族英雄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出现在课本上“不利于民族团结”。张正书只想说扯淡,要不是汉人持续的抵抗,奋起抗争,你看那些异族会不会灭亡汉人!还特么是内战,真是服了这群砖家了。

    等这些砖家穿越回到了汉朝,家在长城附近的时候,看看他们被匈奴人掳掠的时候,会不会说是内战;等这些砖家穿越回到了两宋末年,见识到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暴虐,等他们被异族铁骑践踏致死的时候,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嘴脸说这是内战!!!

    还说什么“民族团结”,简直是扯淡中的扯淡。要不是汉人自强,早就被这些异族入侵至国破家亡,最后灭族了。五胡乱华还历历在目,要不是有闵冉一大批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汉人都不知道能不能存续!这还是内战这是灭族之战!
1...125126127128129...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