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臣也觉得诸位大人之言有理,涉事两国,干系重大,当谨慎从事,再说了,仅凭着一个趟子手的证词,还有一只遗失在当场的箭支,就判定乃是辽**队所为,这样的理由,怕是难以让天下人信服

    一位接一位的大臣站出来,都表达了他们对于陕西北路赵氏商行惨案的态度,都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对制造惨案凶手的强烈愤慨。

    但是,是不是辽国的军队伪装成马匪山贼来做的,这就需要经过严密谨慎的侦察和判断。

    需要有足够的人证与物证,能够十分明确才行,不然,此案就凭现如今这么点证据,实在是说不通。

    天子赵煦沉静地倾听着,他虽然也很生气,但是,听了这些文武大臣的建言之后,也深感无奈。

    目光转了两圈之后,落在了苏东坡这位老司机的身上,心里边不禁暗暗生疑。不太科学啊,过去但凡是陕西北路的事情,这位苏相爷绝对都会是第一个跳出来为王洋说话。

    不仅天子站在王洋这一边,还有苏东坡这位当朝首辅充当后盾,只要是弹劾王洋的,又或者是对陕西北路治政的攻讦之语,苏东坡都会当场开炮,把那些家伙都给怼得死去活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年多以来,王洋四下搜刮人口,虽然被不少的朝臣,还有一些失去人口的地方官员弹劾,却半点屁事也没有的原因。

    可是这件事情,苏东坡一副老神在在,事不关已的模样,就不由得天子赵煦不起疑心。

    苏卿家,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天子赵煦决定试探一把,看看苏东坡到底是没听明白还是真的站着打瞌睡。

    陛下,依老臣之见,此事的确如诸位臣工所言,证据不足,当不可轻率就下定论。苏东坡砸了砸嘴,迎着天子赵煦那充满疑惑的目光步到了阶下,然后一脸光伟正的扫了一眼大殿之中的文武臣工,朗声言道。

    那王巫山就凭着那么一些小小的证据,就指责北辽,这也是太过份了,所以老臣请陛下下旨斥责。

    ???所有的人,包括天子,不论新党还是旧党,都彻底懵逼了,王洋的老丈人李格非更是难以置信地伸出了尾指用力地掏了掏耳朵。

    这不科学,莫非先生吃错药了?还是王洋那货发什么神经把这位老司机给得罪狠了?

    你等一下,那什么,朕没听错吧?天子赵煦砸了砸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莫非是今天苏大炮昨夜宿醉未醒,导致今天炮口的方向歪了。

    不错,事涉我大宋与北辽,此事自然要谨慎从事,若无有力的实证实据,就轻易挑起边衅,那就是他王巫山的不对。苏东坡朝着天子一礼之后,一副十分肯定的模样答复道。

    苏相言之有理,陛下,臣也认为,应该下旨申斥王经略。

    我大宋与北辽之间,好不容易才恢复和平,两国交流往来正是融洽之时,岂可因为此事而闹得不愉快。

    臣附苏相之议,该当下旨,严斥王经略,身为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不但要治理好治下之民,同时也要与周边诸国做好交道,而不是一旦有事就往外推诿,或者欲起边衅

    天子赵煦越听脸越黑,就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苏东坡正在不停的冲自己挤眉弄眼,那副鬼鬼崇崇的模样,难道是在嘲讽朕吗?




第1042章 真信了你的邪那我跟官家都是棒槌(第一更)
    第1042章

    天子赵煦的火气陡然一下子窜到了临界值处,就想要拍案而起,以势压人的当口。突然头脑一清,不科学,苏东坡虽然喜欢怼人戏弄人,但是似乎一直都跟自己站在同一条阵线才对。

    自己可是大宋天子,不能轻易动怒,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另外,苏东坡挤眉弄眼的,这老货应该不是跟自己打趣逗乐,莫非是

    心中微微一动,天子赵煦闷哼一声之后拂袖而去,只扔下了此事以后再议。这么一句废话。

    不顾殿中诸文武的叽叽歪歪,天子赵煦径直从后门离开了大殿,然后冲马尚勾了勾手指头。你给我悄悄的到前面去盯着,等那些大臣们都散去之后,去请苏相过来见朕。

    对了,切切不可让其他臣工看到,明白吗?

    马尚赶紧点了点头。官家放心,奴婢一定会小心,不让其他人看到。

    天子都已经离开了,再吵嚷下去也没个鸟用,只能悻悻地陆续散去,只是,哪怕是今天跟随着苏东坡朝着王洋开火,但是,不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不觉得自己会因此与苏东坡之间的关系逆转。

    虽然他们没有理会,径直散去,但是李格非等一干蜀党成员则是围绕到了苏东坡的身边,七嘴八舌的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先生您这么做,似乎不妥当吧?虽然王经略此事或许有些冒失之处,但也没必要这样

    苏相,莫非王洋那小子也惹着您了?

    您还是先消消气,跟他个年轻人计较什么

    一帮子蜀党对这位大佬连劝带哄的,搞得苏东坡连话都说不出口。好半天,这才把这帮子家伙给打发走。

    看着这帮子家伙意犹未尽的散去,苏东坡心有余悸地擦了把脑门上的臭汗,心里边连连朝着西北方向比划着中指。

    靠,老夫为了配合你这个小王八蛋,连自己都坑进去了,若是你的计划不成功,呵呵,老夫定然不与你罢休。

    满怀着怨念,蛋疼无比的苏东坡等到那些官员都离去之后,这才慢悠悠的离开大殿,正要离去,去听到了旁边有人疾步而来,下意识地一扭头,就看到了马尚这位天子近宦笑眯眯地朝着自己一礼。

    咱家见过苏相爷,苏相,陛下有事要见您

    是为了方才之事吧?苏东坡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同僚们,此刻都已经离得远了,没有人注意到这边。

    马尚摇了摇头。陛下见您是为何事,这个咱家可不清楚。

    苏东坡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小子就装吧,天子要不是为了方才在大殿之内关于王洋的事情来找自己,那苏东坡这三个字就倒起写。

    唔那就还请小马公公领路吧。不过这样的话自然不可能说出口,苏东坡清了清嗓子,示意马尚道。

    老臣参见陛下来到了御书房,看到天子赵煦正在那里提笔写字,一副似乎看不到自己的模样,苏东坡摸了摸鼻子,移步入内之后深施一礼道。

    原来是苏卿家到了,不必多礼,快坐下吧,马尚,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苏卿家倒茶天子赵煦搁下了手中的毛笔抬手虚扶道。

    苏东坡坐下之后,端起了茶水抿了两口,看到天子赵煦双目灼灼的看着自己,却又不问自己,无奈之下,苏东坡只能先行开口。

    不知陛下您唤老臣前来,所为何事?

    王巫山得罪苏相你了?天子赵煦第一句话,就让苏东坡差点把喉咙里边的茶水给呛出来。

    咳嗽了好几声之后,苏东坡苦笑着摇了摇头。那倒没有。

    那朕就好奇了,过去朝中,你可是一直都站在王巫山这一边的,为何今日,苏卿家你的反应,如此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就算是朕,也是糊涂得厉害,实在是不明白,你为何会跟那些朝臣站在一边?

    陛下,其实老臣之所以要这么做,全是为王经略着想。苏东坡一本正经地朝着天子赵煦说道。

    天子赵煦砸了砸嘴,看着表情很是坦荡的苏东坡,好半天,这才挤出五个字。你自己信吗?

    苏东坡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有些哭笑不得的点了点头。陛下,其实臣这么做,真的是为了王经略着想,绝非是那小子得罪了老臣。

    看来,他真没得罪你。天子赵煦恍然地点了点头,好罢,看在苏东坡这位老司机一向耿直的份上,就暂且相信他一回。

    那你说,你今日在朝中的作为,是为了他王巫山着想,朕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怎么就为他着想了?

    陛下,其实臣一直都相信王巫绝非无的放矢,若非是他有十足的把握确定此事乃是那些辽国士卒所为,定然不会将此事上禀朝庭。苏东坡清了清嗓子,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下子,天子赵煦可真是有些蛋疼了。既然你相信他,那你为何方才在朝堂之上那么说呢?

    那是因为,老臣知道,王巫山他是一个瞪眦必报之人,而老臣这么做,是为了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呵呵天子赵煦笑了,身边的马尚马公公也很想呵呵,特么的你这能叫助人一臂之力?若真信了你那我跟官家都是棒槌。

    苏东坡看着天子赵煦脸上笑眯眯,心中p的表情,他也很无奈,也很蛋疼。不过现在嘛,自然不能瞒着天子,不然造成误会那就不好了。

    因为以王经略的脾气,陕西北路出了这么一桩惨案,他怎么可能会不报复。但是,想要报复,总得有个理由,所以老臣就想给王巫山一个理由,或者说,给他创造一个条件。

    天子赵煦砸了砸嘴,心里边还是不太明了苏东坡这位老司机的想法,但是他却很认同苏东坡对于王巫山那暴脾气的形容,就那货,别人怼他一眼,他能连本带利的怼上十七八眼。

    而陕西北路出了这样的事情,他王巫山若是不想办法报复回去,赵煦自己都不相信王巫册是那么善良而又没有攻击性的人。

    陛下难道您没看出来吗?王巫山的奏折里边,虽然列举了一些物证和人证,可是都不够详实,更多的,是凭着他的推断,得到的结论

    所以,陛下您凭着这份奏折,若是拿来做文章也可以,不做文章也可以



第1043章 看样子,天子对他的宠信开始削弱了(第二更)
    第1043章

    天子赵煦听着苏东坡这位老司机的解释与分析也渐渐的琢磨出味道来了。王洋必然会报复,可是,他也担心朝庭的态度。

    毕竟,朝堂这边对他的态度可算不上友好,哪怕是有了天子与苏东坡这二位老司机替他站台,但是,却也让这二位压力山大。

    所以,王巫山此番上奏此事,其实就是希望陛下您能够拿出一个态度来,引导朝臣们上当。

    让那些臣工们误以为,王洋这货是有心想要挑衅北辽,那么如此一来,朝庭必然会派遣御史前往陕西路详查此案。

    若是到了那个时候,王洋能够拿出足够的实证来,那么,应该如何处置,又必然会成为朝庭的大难题。毕竟,朝中的诸位臣工,可都是宁可退避三舍,也不愿意轻言战事的好好先生

    天子总算是回过了味来,摸着下颔,眯起的双眼里边精芒贼亮。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咱们先与朝中诸臣工站到同一条阵线,然后对王洋大加斥责,甚至还

    陛下英明,若是陛下下旨斥责王洋的圣旨到得那陕西北路,老臣相信,以那家伙的德性,肯定会对这份圣旨大加渲染,误导那些辽人。

    让他们误以为我大宋不愿言战,更不愿意得罪辽国,如此,才能够让那些作下了凶案的辽人懈怠下来,不致警惕

    如此,他才方好乘辽人懈怠,以搜集证据,一击致敌于死地。

    原来如此,既然他王巫山有这等想法,为何不来信告诉朕,让朕也好配合于他,莫非,他已经知会了苏卿家你?

    陛下,陛下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名小宦官站在书房门口朝着这边探头探脑的,手里边,似乎拿着一封书信。

    天子赵煦的目光落在了那封书信之上,忍不住又看了马尚一眼。

    陛下,这是您方才上朝之前,刚刚接到的信,不巧您拉在了半道上,奴婢拾到之后,一直没机会呈给您那是一名负责洒扫的小宦官,战战兢兢地递上来之后解释道。

    天子赵煦亦想到了这是今个一早刚刚收到的来信,只是当时已经要到早朝的时间了,他这才匆匆把信搁入了袖中就往来走,想来是在那个时候掉了。

    难怪朕方才还觉得奇怪,那王巫山怎么也不提前给朕打声招呼天子赵煦拆开了书信,看到了里边的内容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然后下意识地抬起了头来看向苏东坡。莫非苏卿家你也

    正是,老臣今日上朝之前,这才刚刚收到了王巫山的亲笔信,就在入宫之前才看完。苏东坡揉了揉鼻子解释道。老臣还以为陛下您不同意王巫山的想法,所以

    天子咧了咧嘴,靠,好嘛,今天特么的错过了一封信,差点走错了一步棋,还好苏卿家那边没出问题。

    无妨,幸好苏卿家你站出来及时,不然此事,可真要闹出一个乌龙了

    那依陛下之见,此事

    没错,就像王洋信中所言,若是此事,真就这么搁置不论,辽人必然会心性侥幸,日后是非怕是只会越来越多。

    天子赵煦与苏东坡商议之后,第二天的早朝朝会,苏东坡再一次提起此事,那些巴不得王洋不落好,认定王洋肯定是把苏老司机给得罪狠了的文武臣工们自然是纷纷的落井下石。

    无奈之下,天子赵煦只得作出了让步,那就是传旨,着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各遣能臣干吏前往陕西北路仔细严查此案。

    另外嘛,自然先下一道圣旨发往陕西北路,对王洋的行为表示了不满,让他不得随意生事,以免影响到大宋与北辽之间的两国邦交。

    这下子,天子的连番举动,直接就戳中了这帮子见不得王巫山好的新旧两党大佬们的嗨点,都觉得陛下干得实在是太地道了,太特么的解气。

    看样子,王巫山离开东京汴梁的时间太久,所以,天子对于他的宠信,也开始渐渐的被削弱了。

    想来,就王洋那货的暴脾气,肯定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把苏东坡这位老司机给怼了,结果惹得这位一直替他说话的当朝首辅翻脸。

    而且天子还特地严嘱御史台大理寺刑部,都特别挑选了那些精于断案审讯的能臣干吏。希望他们能够查明真相,一定要查明,查实。

    若是王洋那货大放厥词,胡乱牵扯,那么,到时候天子定然会再下严旨斥责。

    圣旨,当然是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往陕西北路诸州之地,至于那三司的官员自然不能也被八百里加急给扔过去,只能按步就班的坐着公车晃晃悠悠的朝着那陕西北路而去。

    赵氏商行被匪徒杀人掠财一案,消息终于四散开来,而最终确定的是,凶手应该是一帮子在戈壁游弋的马匪。

    而大宋天子的圣旨在这个时候也来到了陕西北路,对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王洋在找不到凶手的情况下,妄图把罪过推到辽国身上的做法表示不满的消息,也从官衙里边流传了出来。

    自然,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有心人给收集到,转而,传入到了安定堡守将野钵胜等人的耳中。

    这让这段时间提心吊胆,一日三惊的野钵胜等人真是长长地吐了一口浊气,喜笑颜开如释重负。

    原本在事情发生之后,野钵胜等人自然回到了安定堡之后,就将那些丝绸藏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
1...413414415416417...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