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此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如此一来,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皆有直道与相邻宫殿相通。若站高台俯视南宫,会看到一个甚是规整的格子布局。尽显汉式建筑规整、对称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宫宫殿群,除了彰显雍容大度的皇家气派外,也是庞大政府机构所必须。
却非门内却非殿,本是南宫正殿。建武元年十月,光武帝车驾入城,幸却非殿,定都洛阳。却非殿便成了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朝堂。许多军国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议决,进而发布全国。明帝永平年间,造崇德殿,代却非殿为南宫正殿,直至汉末。
左丰说,今汉初时,北宫年久失修,故而一切事务皆在南宫处置。明帝即位后,方才大修北宫。
刘备欣然点头。做一个好黄门令的前提,必然要先做一个好向导。
嘉德殿在明光殿北,殿前有嘉德门,乃周时九龙殿旧址。九龙殿汉时已毁,只有九龙门尚存,九龙门时为嘉德殿正门。九龙门立三铜柱。每柱有三龙缠绕,故而称为九龙门。陛下继位后,追认亡父为孝仁皇,尊称母亲董氏为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改名为永乐宫。
换句话说,陛下并未尊自己的母亲为太后。时下,称太后者,只有窦太后一人。
然而。陛下既已为帝,从尊号的继承关系上说,孝仁皇后自然而然就成了孝仁皇太后。
故而南宫有二后。
太后召见外臣,必设屏风。
由亲随中常侍通禀。刘备这便趋步入殿,自跪屏下:“臣,刘备,叩见太后。”
“抬起头答话。”颐指气使的声音,自屏后传来。
“喏。”刘备缓缓抬头,只见屏风后人影婆娑。居中正坐的自是太后,围拢在身旁的多半是陛下妃嫔。
“先前所献之物,朕甚欢喜。临乡侯费心了。”
“谢太后。”刘备再
1.36 再见太后
云台的白虎门内,亦为周朝所建。
亲随中常侍,入殿禀报。
言,太后凤体微恙,小憩未醒。请临乡侯稍待。
左丰谢过,这便带刘备参观云台。台上有高阁四间,是贮藏珍宝、图书的皇家宝库。
明帝永平初,命图画光武帝时名臣、列将像二十八人于云台,独不画马援。时马援女已立为皇后。东平王刘苍观二十八宿将图后,问明帝为何不把伏波将军列入宿将行列明帝笑而不答。
黄门令左丰言道,明帝不画马援,表示不重后家,免蹈前汉外戚亡国的覆辙。于是云台二十八将里,皇亲国戚皆未曾列入。如光武帝从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亦未被列入。
刘备轻轻点头。可见防外戚干政,亦是今汉历代帝王之通例。更是引为心腹大患。
黄门令悄看刘备,又低声言道:光武先帝既是明主,更兼忠厚长者。云台诸将未有重蹈前汉韩(信)、彭(越)覆辙者。除冯异(建武十年薨)、岑彭(建武十一年卒)、祭遵(建武九年卒)、刘植(建武二年薨)早亡,余者皆得善终。可谓得其时,遇其主也。
刘备欣然点头。英主不杀忠臣。
云台除阁藏图书、珍宝外,也是祭祀场所。
黄门令又说,永平十五年秋,京师久旱无雨,明帝曾亲登云台,占卜求雨。次日京师普降甘霖,缓解旱情。
难怪时人相信天人感应。
朝廷更是专设太史令一职,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下置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就不知。是掌守明堂、灵台的太史令,夜观天象,先奏报明帝。曰:近期有雨,可行大雩。于是明帝登云台求雨。翌日果然大雨。
还是说。本无大雨,明帝登台求之。上苍怜惜,这便普降甘霖。
反正,太史令与陛下之间,必然颇多默契。
试想。大雩祈雨前,陛下必有一问:朕欲行大雩,太史令夜观天象,可知何日为宜
太史令或答:明日为宜。三日后为宜。近期皆不宜。诸如此类。
于是,君臣心照不宣,心有戚戚。
窥一斑而知,天文地理的重要性。
正如孔明借东风。如此神鬼莫测之能,与之敌对,岂能不未战先怯
云台有广德殿。乃是历代帝王寝殿之一。建武二十年六月,光武‘风眩’病重。便住在此殿调养。侍中阴兴殷勤服侍。光武帝病愈后,以阴兴护理有功,想封其为大司马,阴兴叩头谢恩,却不就大司马职。阴兴者,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母弟也。
此时,广德殿为窦太后寝宫。
云台上转了一遍,刘备居高远望。内城、外郭,气象万千。再看北邙,绵延瑰丽,苍翠欲滴。不由感叹:“听闻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虽未曾登临泰山之巅,今登云台,却也能感受圣人心境。只可惜……”
“君侯惜从何来”黄门令将刘备之语,铭记在心,这便笑问。
“只可惜,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刘备脱口而出。
黄门令左丰虽不知其意,却亦有喜色。
再回头,内官已趋步赶来。言,太后召见。
刘备这便与黄门令左丰赶去拜见。
脱鞋入殿,刘备趋步躬身,跪在屏前。
“臣,刘备叩见太后。”
“君侯免礼。”声音一如既往的如沐春风。传言窦太后善妒。先帝灵柩尚在前殿,便杀宠妃田圣。刘备两次相处,感觉并非如传闻那般。或许,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大权在握,如今被禁云台。形势不同,心情亦大不相同。
“君侯所献之物,朕甚是欣喜。今召君侯来,乃为面谢。”
&
1.37 菟园游猎
上陵礼祭初见何进时,乃是侍中。
侍中为近臣加官。无定员,多由名儒或贵戚子弟担任。“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
作为近臣,侍中掌管陛下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陛下端便器。足见亲近。
将作大匠却掌中校署,位同九卿。对何进来说,自然是升官了。按照我朝惯例,皇后父兄必为大将军。何进估计也不会在将作大匠的位置上待太久。故而只是侍中,身边便围拢了许多豪杰。
袁绍虽白身,却出入何进府中。两人交从甚密。今日亲来为何进递送名帖,便可见一斑。因何宴请刘备,或亦有结好之意。想必不会发难,刘备但去无妨。
地址却不在侍中府。而是在洛阳西郊,菟园。
菟园乃前大将军梁冀私园。位于洛阳西郊,范围经亘数十里,据说,乃是调动属县卒徒予以营建,“缮修楼观,数年乃成”。
其“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胜镂,加以铜漆。窗璐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蹬,凌跨水道”。园内“采土为山,十里九坂,以象雨蜻。深林绝润,有若自然。奇禽训兽,飞走其间”。后又“调发生兔。刻毛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形死”。
梁冀权势倾国,终引桓帝震怒,便下决心除掉梁冀。
不久梁冀畏罪自杀,其家产没官,宅邸、园林亦被全部拆除。
既已被拆除,为何还要去此园
贾诩这便解释道:楼阁堂寝,虽尽数拆除。园内风光犹存。又是洛阳为数稀少,可供百姓游赏的私园。故而洛阳世家公子,经常结伴入园游玩。园中可举办赛马、击鞠,狩猎等诸多活动。深受公子们喜爱。
原来如此。
何进将宴会举办地,设在此处。未必没有结好洛阳世家之意。
也既是说,此乃一次游玩性质的私宴。
刘备本想轻车前往。两位义弟如何能放心。加上袁术、袁绍又是血亲,不可不防。史涣亦请命前往。徐荣、程普二将便也要去。
于是,谁都没省下。临乡车队浩浩荡荡,奔向菟园。
“采土为山,十里九坂。”
‘坂’,意为陡坡。比如后世有名的长坂坡。
菟园中堆土,摹仿崤山走势,将真实山水浓缩成假山园林的时手法,是古典园林见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换句话说,园林假山很可能是梁冀所首创。此外,梁园假山上还广植树木,放养奇禽驯兽出没其间,以增强逼真感。
刘备刚被赐宴的西园,亦摹仿少华山,堆筑假山。少华山又称小华山,在郑县东南。《山海经》:“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
张衡《东京赋》中有:“西登少华,亭候修敕”之句。《文选?东京赋?李注》曰:“谓西园中有少华之山。”
《汉官典职》中亦有:“宫中苑,聚土为山,十里九坂,种奇树,育麋鹿麂,鸟兽百种。”由此可见,西园中堆土成山,在手法与梁冀园如出一辙。西园假山,上种奇树。放养禽兽近百种。山上绿竹遍野,浓荫蔽天。山水相映,景色优美。人行其间,宛如当真置身于少华山一般。
山上还建有楼馆。所谓“亭候修敕”。《周礼地官遗人》:“市有曰候馆。”郑玄注曰:“候馆楼,可以观望也。”
由此可见,西园与梁冀园营造法,颇多相似。
梁冀嚣张跋扈,残忍好杀。却首创假山园林营造法。其妻作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亦被后人模仿。
大长秋曹节权倾朝野。却抱恙为刘备入宫请开洛阳小市。刘备颇多感动。
如何评判又当如何以对
爱恨拎清,恩怨分明。
因私不可废公,私交无损大节。
&n
1.38 麒麟识英
竟是曹孟德!
刘备不禁停车观望。
击鞠便是后世马球。
时下虽无双侧马镫。然击鞠赛场双方骑士,却在马腹两侧以草绳系成绳圈,用来踏脚。草绳虽比马镫软弱,作用却如出一辙。所用“鞠杖”为长杆,顶端弯曲形如弦月。又称“月杖”。
问过史涣。说,双方人数不限。只需对等便可。便是一对一,也可击鞠。
时下并无裁判。输红眼,动作大实属正常。然而却恪守礼法,无人向对手挥杆。
袁绍、曹操二人配合默契,想必相伴日久。
鞠球在两人杖间来回翻腾,双骑并驾齐驱,左右同伴皆从旁策应。连穿数骑,曹操下腰挥击。鞠球腾空,穿过最后几名骑手的截击。冲高后又急速下坠。
但见一骑从斜刺里杀出,不等落地,迎球怒击!
鞠球宛如流星,呼啸奔出。正中靶心。
咚——
鼓声震天。
对方骑手懊恼垂首,袁绍这边却欢呼雀跃。各个神情兴奋,纷纷向一击命中的袁绍围拢过来。
“好球!”饶是刘备,亦忍不住大声喝彩。
袁绍、曹操闻声抬头,正看见车驾内的刘备。
袁绍这便抱拳,行马上礼:“上陵一别,君侯别来无恙否”
“备一切如常。袁兄又如何”
“如君侯所见,赛马击鞠,不亦乐乎!”袁绍大笑。
刘备亦点头。
英雄相惜。便是如此。
对方落后,颇不耐烦,连连催促。袁绍这便引马上前,再开一局。
见临乡侯御赐车驾抵达,便有何府主事上前迎接。引刘备向宴会之地走去。
候馆虽尽数拆除,石基犹在。在石上设桌几,四周围以帷帐。青山绿水,群芳吐蕊。恰逢早春日暖,和风徐来。神清气爽,果是人间仙境。
菟园无人管理,却胜在野趣。先时筑园需处处以假乱真。而今荒废,却灵秀天成,景色自真。拾阶而上,听仆人高声通名,台上宾客纷纷来看。见刘备仪容出众,眼中颇多艳羡。
人中刘备。名不虚传。
不等刘备走上石台,何进已赶来迎接。
“备,见过大匠。”刘备在下阶行礼。
何进却在阶上抱拳:“喔,玄德来了。”
站在阶下的张飞便要发怒,却被关羽拦下。
“二哥为何拦我!大哥乃汉室宗亲,又有显爵。此人竟居高下问。甚是无礼!”
关羽亦恼,却仍强劝道:“大哥此来赴宴,且看看再说。”
“哼!”张飞狠狠瞥了眼何进,扭头再不言语。
两人远处对话,未曾入何进耳。这便拉着刘备,向台上走去:“来来来,玄德,我且为你介绍……”
刘备与众人一一见礼。
却有一人,白面短须。不等何进引荐,便自上前行礼:“下官李儒,见过君侯。”
刘备心中一凛,却面色如常:“不知先生现居何职”
“忝为东观博士。”李儒微微一笑。
“备恩师亦曾在东观为官,不是李博士可曾识得。”刘备笑问。
“自然识得。”李儒亦笑。
刘备回礼道:“若有闲暇,且去东观一观。”
“儒自当恭候大驾。”与刘备结识,李儒甚是兴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