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有始有终。乃我大汉行事。
最好的玉石匠人,刘备悉数带回。用不了多久,它乾城便会成为玉石之都。
抄家得来的财富。虽已来来回回运了多次。然当刘备返回时,仍有千乘同行。
足见玉石生意有多暴利。
于阗王领百官远送百里,这才依依惜别。相迎十里,相送百里。这多出的九十里,才是真情意。
入长史府,三日后。便有大队人马抵达城下。正是乌孙国一路顶风冒雪,押运来的十余万奴隶。
主簿李儒令其在贵霜篷车营地故址扎营。洗漱更衣,隔离病患,胴臂雕青,一切皆如旧例。
长史府,从上至下,大小官吏皆轻车熟路。
奴隶中亦有博学多才者。
未被抄掠成奴隶前,亦是学者,大臣,贵族,乃至小国国王。刘备已命人细细甄别,授以大小官职。或为三老,或为里长,诸如此类。
编撰入籍后,竟有十五万奴隶。分批安置于数城之内。
从于阗国带回来的数千套,精工盔甲。刘备命叫人改造成长史府制式,在奴隶中甄选出数千精壮,组建长史府兵,驻守各城。
胡人善骑射弯刀。刘备亦不缺战马。放其家眷为民,又赐宅邸田地。再稍加笼络,可尽收其心。
活命大恩。无以为报。
长史大人,声名远播。言必行行必果。杀伐果断。为人利落。又恩怨分明。如此英雄了得,敢不效死力。
三月初。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龟兹川水,蜿蜒流淌,注入沟渠水网,滋养绿洲屯田。
它乾扩建,旋即展开。人手充足,物料齐备,府库充盈。又有众多临乡工程机械保驾护航,进度极快。可谓日新月异。城外又建砖窑数座,日夜烧制。刘备欲将它乾城墙全部包砖。
便是城内,堆土而成的高台。亦要内外包砖。
藳市商贾汇聚。往来驼队,不绝于道。加之玉石工匠大量入驻,日渐饱和。刘备便又在在城西新建一市。称西市。再加上先前的东市和马市。它乾四市,随之并立。
月中,终迎来天使左丰车驾。
刘备率长史府文武百官,出绿洲十里相迎。
见刘备亲迎。左丰急忙喝停车队。下车拜伏于路。
刘备上前搀扶,同车回城。
听闻洛阳天使驾临。城内百姓,焚香于道,自发出迎。左丰一路志得意满,与有荣焉。
君侯善用兵,更善治城。万里之外一边陲小城,不满一年便有如此气象。
足见一斑。
下车后又携手登台,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入长史府中垒大堂。
待刘备携文武百官跪定,左丰这便将,诏书徐徐展开。
朗声诵读。
光和五年,正月初八。大汉皇帝诏曰:“辅汉将军,西域将兵长史,临乡侯备,攻灭鲜卑,拊循河西,平龟兹国乱,破疏勒桢中,疏通南北丝路。宣威明信,功效显著。赐,以辅汉大将军,假节,中西域而立幕府,仪同三司。”
“臣,刘备,领诏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三呼万岁。
“恭喜大将军。”饶是黄门令左丰,亦行大礼相贺。
自长史府主簿李儒以降,府中文武皆喜气洋洋。
如前所说。杂号将军称大者,亦是重号将军。辅汉将军,与辅汉大将军。虽只有一字之差。境遇可谓云泥之别。
这份诏书,具体有哪些封赏,刘备一时还未能尽知。
 
1.189 开立幕府
“主簿且速速道来。”见三弟张飞急不可耐,刘备笑道。
“先前得贾主簿手书,知晓陛下欲封何进为大将军。料想,陛下又封主公为大将军,乃有制衡之意。以宗室之大将军,制衡外戚之大将军。此其二也。”
“原来如此。”刘备轻轻颔首。
戏志才亦补充道:“陛下之所以敢开,宗室立大将军之先河。乃因主公横空出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积功至此。有功岂能不封料想百官亦无异议。于是陛下顺水推舟,以宗室制衡外戚也。”
“敢问主簿,有无其三也”张飞又问。
“哈哈哈……”麾下文武欢笑一堂。
“其三自然有。”李儒笑答:“抛砖引玉,待价而沽也。比起辅汉大将军,主公及我等所看重者,乃是王爵。封关内侯需五百万钱。料想,王爵价必高也。”
“库中金币,分他一份便是。”张飞瓮声说道。
“三弟不可胡言。”关羽急忙制止。
刘备却笑着摆手:“无妨。”
李儒这便岔过话题:“恭喜主公,可中立幕府也!”
“恭喜主公。”文武齐声恭祝。
幕府。古称“莫府”。因军队主将的府署设在帐幕内,而得称。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史记集解》引如淳曰:“将军出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又引崔浩曰:“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莫府’。”
按此条引,则幕府初为出征将帅之中军帐,非常设机构。
至汉代,外戚多以大将军、车骑将军职辅政。均设幕府,召署名人学士,与参政事。
光武中兴后,此风更盛。邓、窦、梁、马,外戚辅政,均开幕府,以树私党,以邀名誉。
幕属虽多居武职,然军政之事,无所不预议,实开后世幕僚之始。后三公、权臣、疆吏等,亦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至汉魏以后,“开府”遂成为一品的荣衔。
大将军(幕)府有:
长史、府掾、府属、府舍人、府参军,等属官。
换句话说。幕府乃大将军私府。除幕府外,大将军亦有公职:
大将军营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每部)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尉部,但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
“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职参谋议。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汉官仪》:鼓吹二十人,非常员,舍人十人。)”。
诸如此类。
因陛下所封乃是:“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
故而,除去大将军幕府,刘备亦可开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秩二千石。
西域都护府属吏:
西域都护副校尉,秩俸比二千石。另有西域都护丞,西域都护司马,西域都护候,西域都护千人,各城都尉……
因掌管西域。诸如戊己校尉、宜禾都尉,皆划归为都护府所辖。
既然刘备能开双幕府,是否也就意味着,麾下文武百官可食三俸
原则上并无冲突。所谓能者多劳。多多益善。若是大才,自可身兼数职。
但通常来说,大将军府和西域都护府,乃平行幕府,多不会兼任。
因为。无论大将军,还是西域都护,皆是官职。正所谓为官一任。即便刘备能终身持有,多也不会传给子嗣。
而刘备的临乡侯,却是爵位,可世袭。
一个官位,一个爵位。类似这般,方可食双
1.190 封赏群臣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它乾内城中,班定远早先行为西域都护府一众属官建好府邸。
只需稍加修缮,麾下文武便可入住。诸如李儒、戏志才等重臣的府邸,年前早已修缮完毕。
年后又进行了强化改造。宛如邬堡。府中各处皆有重兵拱卫,出入亦有精骑从旁护卫。更何况内城进出皆要传证。闲人不可轻易入内。
如此层层把关,严防死守。
刘备对家臣的爱护,足见一斑。
麾下皆大汉菁英。眼看乱世将至,正当大用。断不能折在西域。
西域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若单以辖区面积论,确可与‘大将军’相匹配。
与李文优、戏志才,商议之后。刘备定下留守人选。
择吉日,封赏群臣。
先文后武。
擢升西域长史府主簿李儒为西域都护府右丞,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擢升西域长史府录事掾戏贤为西域都护府左丞,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擢升军曲候程普为西域都护府戊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擢升军曲候徐荣为西域都护府己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初置‘戊校尉’,‘己校尉’,由二人分领。后合并成戊己校尉,只留一人担当。
刘备又将戊己校尉拆分,由徐荣、程普二将分领,足见倚重。
话说,两位将军自幼跟随刘备。鞍前马后,劳苦功高。今授予高位。上下皆服。左右皆交口称赞。
擢升西域长史府府曹段煨为西域都护府宜禾都尉,秩千石,“铜印黑绶”。
擢升西域长史府府曹张猛为西域都护府农都尉。秩千石,“铜印黑绶”。
农都尉,官名。武帝时始置于边都。今汉沿置。主屯田殖谷。
擢升西域长史府城都尉臧霸为西域都护府司马。秩千石,“铜印黑绶”。
为避免混淆,刘备亦舍弃了西域都护副校尉一职。由左右二丞取而代之。
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封臣典礼。对笼络人心,提升士气,大有裨益。
大典还谈不上。徐徐图之,以待来日。
阵斩秃发鲜卑拓跋叔侄的两位义弟,在武将中当居首功。之所以有功不赏,乃是要与刘备一同返京。并未划归于西域都护府之内。料想和徐晃一样,关羽、张飞二位义弟,皆归入辅汉大将军幕府。
幕府五校中,必有其一席之地。还有远在洛阳的将军府主簿贾诩。不出意外,将擢升为大将军府右丞相。
返京后再一同封赏不迟。
至于大将军府左丞,先空置。募得良才,再另行封赏不提。
至众人已降。麾下文武,皆有封赏。或为城长,或为城都尉。不一而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不嫌多。都护府架构一起,人才奇缺。又所谓万事开头难。左右府丞,日理万机。大情小事,皆由二人亲手批复。
刘备求贤若渴。扁书西域全境,求募良才。奈何西域地广人稀。各国汉化程度,亦参差不齐。能入眼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无奈,刘备只能将目光转向关内。书信凉州刺史周洪,新任京兆尹刘陶,代为招募良才。
奈何,这都需要时日。有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备真是渴。
何人能解我燃眉之急。
悬扁三日。
便有府中官吏,引一老者入内。正是城中韦氏一族老族长。
韦氏族人,多有在都护府任职。能兵不血刃,攻取疏勒桢中城,韦氏一族出力甚伟。
老族长此来,便是为刘备解忧。
宾主落座,侍女奉上香茗。
老族长这便笑道:“见大将军求贤若渴,老朽特来保举一人。”
“韦公所举何人。”刘备大喜。
“此人亦是我韦氏一脉。名端,字休甫,乃京兆人氏。”
“韦端”刘备对此名并无特别印象。
“然也。”
“人在何处”天下英杰何其多,不闻其名,实属正常。
“借住在老朽家中。”
 
1.191 英雄少年
刘陶以侍御史外放为京兆尹。便是年后之事。
因多次痛切劝谏,权臣皆惧怕,又因是宗室,陛下亦碍于情面,于是调任京兆尹。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
上任前,又让亲随内官向刘陶讨要一千万的修宫钱。
所谓“修宫钱”,说白了便是“买官钱”。刘陶清贫,别无余钱。加之为人正直,必耻于买官。
中常侍张让,本不愿去。奈何是陛下亲**代。这边硬着头皮前往讨要。
岂料话刚出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