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1.109 麴氏先登
围观群众,喜不自禁。欢呼雀跃,一扫多日晦气。
连输十余天,今日竟有两位雍凉好男儿联袂过关。如何能不欣喜若狂。许多人更是喜极而泣。相约三五好友,不醉不归。
刘备更是喜上加喜。比起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金城阎行,西平麴义和他的八百先登死士,不要太有名。
界桥一战,大败白马义从。一举奠定了袁绍河北霸主之地位。
因居功自傲,功高震主,为袁绍所忌,后借故杀之,并其众。
这便是典型的庸主与能臣的故事。麴义再傲,能傲得过关羽吗。再者说,如今归于刘备帐下。主公身侧,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麴义,又如何能再傲得起来。
当然,这也看人。天生刘三墩,英雄了得。麴义率众来投,正当其时。自当忠心耿耿,别无二心。
结果也不出刘备所料。与臧霸大战百合。双方你来我往,不分胜负。二弟关羽再为二人拆招解式。
无需战胜,打和便能入选。
麴义跪地请愿。言道:此次还有数位同族兄弟前来应招,不忍丢弃。问能否一同入选。
有何不可!
必是八百先登死士。
麴义大喜,这便引来相见。
麴义之后,又有麴演、麴光、麴英,皆英雄少年。
与阎行一样,取钱箱自回。安排好家中诸事,三日后大营相见。临行前,刘备又再三叮嘱。族中若还有好手,尽可领来。
麴氏兄弟这便搬取足量钱箱,领命而归。
连战两场,天色已晚。刘备这便叫停比武,围观人群亦各自散去。今日竟有数人入选,长安父老俱欢颜。闾里巷陌,议论纷纷。酒垆上下,皆欢声笑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金城阎行,西平麴义,一战扬名。与之一战的徐晃、臧霸,亦名动西京。而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二人拆招的关羽,亦有重名落地。
中军大帐。两位义弟,长史府主簿李儒、府曹段煨、张猛,门客徐晃,绣衣吏臧霸,齐聚一堂。
听史涣派出的绣衣斥候,细说河西走廊诸情。
秃发鲜卑,来去如风。劫掠成性。每有所出,必有所中。所劫商队,皆是往来西域商道的豪商巨贾。所劫货物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点:贵。
另外一个共同点便是:商队上下一干人等,尽数掠走。但遇反抗,便尽数杀之。不留一个活口。主簿李儒比对了凉州刺史府吏送来的劫案卷宗。发现劫掠地点,亦飘忽不定,毫无规律可循。
只有一个可能。商队中有他们的内鬼。
那么问题来了,秃发鲜卑又是如何在每一支商队中安插内鬼的呢
“不知也无妨。”主簿李儒微微一笑:“正可行引蛇出洞之计。”
“主簿欲暗度陈仓否”刘备笑问。
“知我者,主公也。”李儒笑赞。
刘备又转问段煨:“事情安排如何”
段煨答曰:“一切皆已安排妥当,只等主公号令。”
刘备大喜:“善。诸将且依令行事!”
“喏!”
刘备停留长安,已有十数日。雍凉皆知。且募兵极为不顺,更是妇孺亦尽知。消息又岂能瞒过附近羌人、鲜卑。
听闻临乡侯刘备率三百余人疏通西域,鲜卑各部皆如临大敌。便是雍凉羌人亦知刘备赫赫凶名,不在段太尉之下。故而近日颇为乖巧。皆夹紧尾巴,小心做人。刘备一日未走,周围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然,雄关之外的西域局势,却越发糜烂。抢在刘备兵进西域前,陇西鲜卑乞伏部,正疯狂扩张,囤积实力。想赶在与刘备对阵时,尽可能的壮大自己。
不急。正如凉州刺史周洪所言。若除陇西鲜卑乞伏部,必先灭河西鲜卑秃发部。
道理都通。问题是,君侯如何能凭麾下三百余众,灭秃发万余精骑。便是凉州刺史周洪,亦苦思多日而不得解。
刘备与陛下以一亿钱对赌西域。临乡侯敢下如此血本,必然胸有成竹。我等皆庸庸碌碌,无法窥破其中玄机。这便拭目
1.110 攻略河西
敦煌郡,治敦煌县。属凉州刺史部。上古时称“瓜州”。据《左转》所载,本是“允姓之戎”领地。《禹贡?山水泽地篇》亦载|:“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
敦煌,为盛大之意,秦末汉初时,为大月氏居地。后月氏为匈奴所逐,敦煌一带遂成为浑邪王领地。武帝元狞二年(前121年),匈奴战败远遁。自此,大汉在河西置武威、酒泉二郡,并以玉门、阳关为隘,修筑长城。十年后,元鼎六年,分置张掖郡和敦煌郡,与武威郡和酒泉郡并称“河西四郡”。内迁居民屯田戍守,渐渐有了人气。
后有班定远终其一生,经营西域。暮年思乡,上疏乞归。曾言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敦煌最初只是一边陲小郡。
领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其东以冥水与酒泉郡为界。今汉时,改渊泉县为拼泉县。因是丝绸之路的通关要地,人员往来频繁,因而两汉时皆发展很快。对外商贸十分繁荣。
自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后。敦煌始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军事、商贸、文化重镇及交通咽喉。中原商旅从洛阳、长安等通都大邑出发,一路西进。在敦煌分道南北两路:或出阳关,走昆仑山北麓。或出玉门,走天山南麓。后经西域,最远延伸至今西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于是。玉门关与阳关,一北一南。为通往西域的两座必经雄关。南北两条通关路线,合称为“南北丝绸之路”。
敦煌,遂成为来往商队,人畜歇脚和商品货物的中转站。
既是中转站,将丝绸转卖西域豪商,自当合情合理。
此乃众人深信富商所言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便是那些亲眼所见的贵霜金币。
历代贵霜王皆喜欢将自己的头像印在金币上。制作精美,过目难忘。但中原并不流通。且非与西域豪商的大宗贸易,不可见。毕竟,西域亦有与五铢钱对等的银币和铜币。除了大宗贸易,无需用金币结算。而丝路上,最大宗的贸易,便是丝绸。
再加上临乡侯声名在外。最近东羌确是安分不少。于是趋利避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何全是丝绸。很简单啊。不贩丝绸,如何能称为丝绸之路
开玩笑。之所以全是丝绸。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丝绸价值高。时下布帛等同于货币。且从物流成本上说,丝绸要远低于其他货物。
后世将物流运货,分为重货和泡货。泡货又叫轻货。同样的载重,无疑丝绸要运更多。而同样的装载量,丝绸又更轻。
且布帛不易变质、损坏。即便西行路途艰难,保值率依然很高。
故,夏静车载缣帛,来寻哥哥夏馥的下落;得知赵娥的烈行,太常张奂以束帛礼之。
比起太过重利的黄金,布帛更受士人所喜。
如此一支庞大的丝绸商队,浩浩荡荡西去。如何能不引人注目。
然时下长安城内所有人的注意力,皆在虎牙大营。除非别有用心者。
自从阎行、麴义,双双入选。取钱箱而归,三日后重回。便当着里外三层长安父老之面,被刘备任命为军曲侯。秩比六百石。月谷六十斛,一年七百二十石。折二十一万六千钱。只比州刺史的秩六百石俸,略低。
众人这才醒悟,原来临乡侯不是募兵,而是求将!
标准又岂能与江淮募兵等同。难怪如此严苛,要万里挑一。
雍凉父老,心结尽解。
麴义快马返乡后,竟说动宗族千余人,赶来应募。今日虽只来从兄弟四人,身后却有大队人马陆续赶来。此乃麴义赖
1.111 陇右鲜卑
奢延县,原是上郡北境。两汉时乃是匈奴、羌,胡,等游牧民族与汉人长期杂居之地。约莫后世的榆林地区。
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自立为王,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占据上郡,称翟国。二年,翟国降汉,汉再置上郡。三年,匈奴右贤王南下,占据上郡肤施“旧塞”。
元朔二年武帝北逐匈奴,收复河套。增置郡县,屡迁关东饥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将归降的匈奴、龟兹等国人安置于此,称属国,并设属国都尉监管。
太初四年,设龟兹属国都尉治所,并新设鸿门县,重置肤施县。
今汉仍袭旧制。永初二年南匈奴叛乱。五年,汉庭诏令上郡治所由肤施南迁至衙县。所领肤施、奢延、龟兹等县俱废。永建四年又将上郡治所迁回肤施。永和五年,南匈奴联合羌、胡,再次攻汉。杀上郡都尉,占据西河、上郡等地,上郡治所再次南迁至夏阳。此后上郡北境被南匈奴及羌、胡长期占据,前汉所置诸县皆废。
奢延旧县,孤悬在外。旁有奢延泽,通奢延水。水草丰美,适合放牧。
此时的奢延旧城,城墙虽大半坍塌,城郭尚存。乃是胡人放牧的宿营地。胡人种类也不尽相同。最初是南匈奴,后为羌人长期占据,如今又有新主人入住。
自从刘备入驻长安大营后,便一直没有露面的戏志才,已悄然抵达此地。
随行之人,除了一队绣衣吏外,还有几个从临乡远道而来的陌生客。
“速去通报。主公大计成功与否,皆在此一举。”戏志才笑道。
“喏。”几位绣衣吏这便打马向城郭奔去。
河西走廊。
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漫长的旅行,总令人乏味。
从最初的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到一切皆归于平淡。商队开始各自盘算,这趟旅程能赚多少利润。又能购置多少物什。
商队这几日,日出而进,日落而息。令行禁止。颇多军旅之风,不像是一个临时拼凑的零散队伍。
尤其是茂陵富商。对沿途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何处可获补给,何处可立营地,何时走,何时停。皆靠他的指引。
随行商人各自庆幸,亦恍然大悟。难怪他能平安抵达敦煌。
见日头偏西,茂陵富商这便引商队脱离大道,向一旁的山坳行进。商队不疑有他,纷纷转向。尾随而去。
沿隐没在荒草丛中的旧时路径,一路驶进山坳。果然发现一座旧时营盘。
营地周围虽荒草丛生,营墙、望楼、砦门等,却完好无损。就近一观,发现皆山中大木,无怪如此坚固。
如此一座坚营,建造时必费时费力。却不知是何时,又是何人所建。
砦门上还有机关锁。
需知正确步奏,方能解开。
这也难不倒富商。分分钟解锁,厚重的包铁砦门,遂被众人合力推启。尘封已久的营地,再次向世人开放。
此处必是军营。军帐虽尽数拆除,桩坑,锅台等痕迹依稀可辨。马厩,粮仓,草料场等木质建筑仍在。
商队这便依次扎营,伐木生火,埋锅造饭。
不多时已炊烟袅袅。
安顿下来,众商人这便来寻富商。富商正跟几个商队守卫,指指点点。
见众商人远远围观。富商这便挥手,示意众人上前。
富商先开口笑道:“我料诸位必满腹疑问。且但说无妨。”
众人互相看了看,便有一人长揖发问:“此是何地”
“此乃汉前时,边军往来扎营的一处屯兵所。”
“公又如何得知”
“我年少时,在军中行走。曾随大军往来边关,故知此地。”
原来如此,众人纷纷醒悟。
又有一人问道:“莫非敦煌守军中,公亦有熟人”
“然也。”富商笑答。
众商人茅塞顿开。这便心满意足,各自离开。
众人之所以不疑有他。乃因富商多年前便迁入茂陵。左右邻里颇多熟悉。家中子女亦互相结亲。如此情谊牵绊,血脉相连。岂能不深信。
富商目视众人远去。眼中
1.112 果然有差
前面说过。西部鲜卑除去最大的两部,秃发部和乞伏部外。还散落着大大小小,许多零散的小部落。这些原本属于西部鲜卑的小部落,之所以保持相对独立,没有和秃发、乞伏二部,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们来自不同的部落,拥有各自不同的姓氏。
鹿结、吐赖、莫候、叠掘、勃寒、匹兰、密贵、提伦、越质、豆留奇、叱豆浑、大兜国、悦大坚、仆浑,这些散落在上郡北境的小部落,皆是被鲜卑兼并的,滞留漠北高原,未曾随大部远遁的北匈奴后裔。
他们原先留居在鄂尔浑河流域,后被鲜卑所并。历史上,这批北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曾在河套地区建立过胡夏国。后全部融入华夏,与汉人无异。
也即是说。眼前这些鲜卑小部落的前身,乃是匈奴种。
当得知北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小部落,散落在奢延水沿岸,并没有和秃发、乞伏二部合并时。刘备当机立断,便与主簿贾诩制定了‘驱虎吞狼,以夷制夷’之策。
刘备之所以敢夸下海口,以三百六十人疏通西域。便在一个‘借’字。
只需降服了散落在奢延水沿岸的鲜卑小部落,刘备便可以轻松组建一支数量可观的鲜卑突骑。只需使用得当,何愁商路不通。
如何降服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
胁之以威。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待抵达长安,与凉州刺史一席话,让刘备得知。死灰复燃的羌乱,才是心头大患。这便与两位顶级谋士秉烛夜谈。精修了原初的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