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西方道,为沟通关中与陇西的大动脉。又西接丝绸之路,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沿途郡县,年年修缮,路况极佳。空车日行四百里不难。像刘备这种满载的兵车,一日可行两百里。
纵观整个丝绸之路。在大汉境内,路途十分通畅。唯有穿越西域诸国时,易遭鲜卑劫掠。
没有汉朝的西域。不客气的说,便是一团散沙。不过是败亡的西部鲜卑,数万人马,便让西域诸国苦不堪言。乃至组团来洛阳,乞求汉朝出兵化解。
这就是城邦的弊端。
没有一个统一而集权的中央王朝。
和平时期,文化鼎盛,商业繁荣。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处处充满着东西方交融的人文和艺术气息。下水道流淌着金币,空气中弥漫着屎臭混合香水的自由味道。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而。一旦遭遇野蛮入侵。建立在沙盘之上的文明,便会轰然崩塌。一夜之间,城市付之一炬。到处弥漫着血腥混合着体液腥臭的死亡气息。
在野蛮人高举的屠刀和性具面前,还夸夸其谈自己有多文明多美好多自由。
有个卵用
不过是为野蛮人强打的一剂助兴药。
一切自由美好的前提,是强权。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而在没开化之前。所有的蛮荒文明只顺从强者,臣服于滴血的屠刀。
段太尉的平羌手札,被刘备形容为‘血泪粘手’。然若换成他,又会怎样做
国力鼎盛时,行说服教育,持久汉化,以德服人。
国力衰弱时,段太尉的做法,亦不失为一剂虎狼之药。
臣服有两种:敬服和畏服。
治国亦有两种:王道和霸道。
三百余骑,兵车千乘。一般的亭舍住不下。刘备也未打扰,支取足够粮草,便寻一块野地扎营。兵车层层排列,机关次第开启。一座进出有度,泾渭分明的兵车营地,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搭建完毕。
临乡一系都还好。见惯不怪。
洛阳一系家臣,皆瞠目。再看主公刘备,皆敬如神鬼
104 龙吟虎啸
在投石车没有出现之前,城墙是游牧民族的噩梦。
试想。被内附的南匈奴和乌桓部族占据的边关。放眼望去,苜蓿千里。居中散落着马邑、草料场、城池。除了遍地牧草可供战马啃食。却无半粒粮食果腹。
这和坚壁清野,有什么区别。
马可尽情饱食,可人呢
待狂奔一日,一无所获。人困马乏时,城内伏兵尽出。四面举火,必然大败。
游牧来去如风,追之不及。农牧却可坚壁清野,作壁上观。
所有的牛羊、驴马,皆栏中豢养。围绕城墙。城内或为马邑,或为牧场。大量人口皆居住在附近城池之内。只需广布斥候,便可立于不败之地。游牧劫掠,皆轻骑快马。只带数日口粮。如何能经得起一场持久战。再说,遍地苜蓿,撑到死马又吃多少。
而对汉庭来说。只需南匈奴、三郡乌桓改为农牧,筑城自守。失去了来去如风的机动优势。瓮中捉鳖,还不手到擒来。
当然,退一万步说。南匈奴和三郡乌桓,也不会傻到再与汉庭为敌。
从此往后,只会越来越紧密的绑上汉庭的战车。再行通婚教化,不出百年,便会彻底汉化。
有人会说,失去了彪悍的游牧习气,两支精骑也将不复存在。正如被汉化的丹阳精兵,渐成为历史一样。
且问,时下的汉人就不彪悍吗。
汉人的骑术又差在哪。尤其是马镫、蹄铁的熟练使用。差距足以靠新技术弥补。至于说,属于马背民族天赋范畴的骑术专精,虽无法超越。但在新技术面前,这些许的差距,已无力对战局产生影响。
言归正传。
车居的好处多多。
钢制涂搪车轮,将车厢撑起悬空。可避地上鼠患毒虫。且比起一般‘点火便着,箭射即穿’的单薄营帐。包满搪瓷甲片的车厢,足够坚硬。且能防箭御火。即便遇敌夜袭,可固车而守,不至于一败涂地。
刘备的中军大帐,由十二辆增强型‘营房马车’,呈‘田’字型拼装而成。气势恢宏,防御力极强。
车内一切用度,皆是列候等级。不求最贵,但求最好。
十二辆‘营房马车’车厢开启后,唯一需要动手的,便是将堆放在车厢内的各种家什,逐一取出,摆放整齐。
何须刘备动手,七如夫人和安氏姐妹,很快便操持完毕。
刘备并非不惜花。乃是正抱着一张将作馆随船送来的‘机关马鞍’的设计图,看的津津有味。
与一般的高桥马鞍不同。此鞍下连四个马腿套。固定在骏马的膝盖上方。同一侧,前后两个腿套上,各有一个‘铰链四杆机构’。当马行走或奔跑时,前后腿的摆动,就会驱动四杆机构,周而复始的运动。并借马力驱动安装在马鞍两侧,必要时可像翅膀一样平伸出的机关连弩。
甚至参照每匹马的身高步幅,不同程度的奔跑,腿套上还设一段凹槽滑轨。能让‘四杆机构’上下移动,形成‘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简单的说,和机关箭车类似。这是可以借助马力,自行上弦、射击的机关马鞍。
实在是……太强悍的设计。
据说此图出自苏伯之孙,苏越之手。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雏形设计图。具体结构尚需结合马匹的奔跑,进行细致入微的调节。然而原理都通。只是,刘备不需要马力驱动,自行射击的机关弩。刘备更需要能为弓骑自行上弦的强力狙击弩!
机关连弩准头差。完全是浪射。靠连绵射击,形成箭雨,杀伤敌人。所以机关箭车很适合。但弓骑却不适合。马背窄小,马力亦有限。安置不了诸多的连弩。所以,将机关马鞍改造成专为并发弩上弦。用于弓弩手远距离狙杀敌骑。那便再好不过了。
试想。强弩击发后,便随手挂在马鞍上自动上弦。再随手取来一用。
随取随用。是何等的方便快捷
105 烈女庞娥
洛阳到长安,千里之遥,五日可达。
若走水路亦可。沿大河逆流,过潼关后入渭水,便可直达长安。
时下大河漕运亦十分便利。唯一难处,便在壶口。
大河航运,古而有之。春秋时便有“泛舟之役”的记载。漕运则兴于先秦。西汉自建都长安,每年皆要将大河流域所征粮谷,运往关中。漕运因而发达。时下,壶口附近,东西龙王辿(chan)便是大河航道最繁华的水旱码头。
船只经行壶口时,由于瀑布落差极大,舟楫难渡。舟船便在壶口龙王辿处泊下,先将船上货物搬上码头,再雇两岸百姓抬船上岸,移到沿山凿出的旱地航道。然后放滚木于船底,用畜力拉船在石岸上行走数里。绕过瀑布,再靠人力将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继续顺流而下。这段旱地航道被称之曰:“旱地行船”。
虽有如此艰难的一段旱地行船,可时下大河漕运量,仍年高达四、五百万石。足见繁忙。
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不难理解。可当刘备沿大河边的东方道一路西进,看河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暮时,船火摇曳,宛如流动的万家灯火。不禁徒生出一种超脱文字之外的生活之美。非活在此时的大汉星空下,而不可知,不可见。
虽今汉沦为陪都。可当刘备风尘仆仆抵达长安。仰望这座巨城时,仍深受震撼。
与无郭之都洛阳,气质迥异。这座恢弘的城市,仿佛天空之城。远远望去,城外错落有致的闾里被一道城墙拦腰遮掩。而在极远处的天幕下。恢弘的宫殿却陡然拔升,金碧辉煌,神光万丈。高居在城墙之上。
高贵高贵。以高为贵。
长安,便是两汉审美的起点与巅峰。
路遇长安,岂能过门不入。奈何军情紧急,刘备想了想,还是算了。正欲登车,领兵西去。不料一行人等,已从亭舍疾步而出。
“敢问将军。可是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当面”被拦在队列之外的少吏,冲刘备高声疾呼。
“正是。”刘备示意放行。
“拜见君侯。”少吏伏地行礼:“我家大人已在城中备筵,恭请君侯入城一叙。”
“你家大人又是何人”刘备再问。
“乃现任凉州刺史周公是也。”
原来是凉州刺史,周洪。
只是。凉州刺史为何在京兆尹之长安
刘备问过。少吏答曰,刺史家在长安,数日前抱恙修养,正巧在城中。
“如此,劳烦少吏前方引路。”命军士就地扎营,刘备轻车简从,随刺史府少吏入城。
刘备之所以知道周洪其人,乃因烈女庞娥。
赵娥,酒泉郡禄福县人。丈夫庞子夏,故又称“庞娥”。夫盛年早逝,赵娥独自抚养其子庞淯。不料她父为同县豪强李寿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染瘟疫病故,仇人李寿与同宗族人庆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有女弱,何足复仇”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然十余年不能得。
光和二年(179年)二月,一日清晨,赵娥终与李寿相遇都亭,她奋力挥刀杀死仇敌,割其首级,提到都亭长面前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
时禄福长尹嘉,不忍判罪,便解印辞官,欲与俱亡(一同逃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仇不报,怨气能把人闭死,为父报仇乃我分内之事。但依法论罪,是君子应有的典范。我怎敢贪生怕死,以枉国法。)”
乡民听闻此事,皆聚往城中,请求赦免。时人无不为赵娥的烈行嗟叹。
后遇赦得免(大汉之赦,亦养大汉之风)。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共同上表,禀奏赵娥烈行,刻立石碑以显赵家门户。时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礼之。黄门侍郎梁宽,还着书追述赵娥的事迹,为其作传。
此事轰动大汉。刘备便是远在临乡,亦有耳闻。
法有所限,侠义当头。故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nb
106 羌胡合流
赵娥十年磨剑,一朝得雪。后从容自首,引颈受戮。非豪杰不可为。
刘备倍加敬之。
而刘备更是天下知名。两位意气相投,颇多相惜。
赵娥为刘备数次添杯,这便告辞返回后堂。
刘备自当恭送不提。
见时机已到,周洪这便出言试探:“君侯此去,只为通路,还是别有所图”
刘备笑道:“大人有话请直说。”
周洪先敬酒一杯,而后徐徐开口:“依老夫之见,鲜卑事小。羌乱事大。”
“愿闻其详。”刘备遂放下酒杯。
“君侯可知,鲜卑秃发部,从何处破关,长驱直入,盘踞河西走廊,切断商道,荼毒往来客商”周洪又问。
“未知也。”刘备摇头。
“乃是从北地郡。”
“北地郡”刘备一愣。军情邸报上言道,西部鲜卑秃发部乃是从长城一处损坏关隘冲入陇西。却并未言明是哪处关隘。北地郡三字,刘备乃头一次听闻。
北地郡始设于秦。为秦统一天下所置三十六郡之一。武帝开疆拓土,分天下为十三州,将北地郡划归朔方刺史部。今汉,光武建武十一年(35 年),“省朔方(郡)入并州”,北地郡归入凉州所辖,治富平。
随羌乱愈演愈烈,北地郡羌胡盘踞,士民内徙。建武二十六年(50 年),北地等边郡“郡民归于本土”,“城郭丘墟,扫地更为(城郭已成废墟,需清除瓦砾,重新筑造)”。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北地郡内徙池阳;顺帝永建四年(129 年),还治旧土;永和六年(141 年),又徙居左冯翊郡境。
其后百多年间,汉庭再未能收复失地。北地郡治,始终寄寓在外,夹在冯翊、扶风二郡之间。旧时城郭皆毁于战火。北地居民更有一多半为羌胡。
正因羌乱为祸日深,人神共愤。时任破羌将军的段颎,这才决心剿灭东羌。
建宁元年(168年)春,与‘先零诸种’(融入东羌的原西羌种)战于安定高平逢义山,斩首八于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夏,追击至上郡奢延泽,又三日夜追至安定泾阳。(东羌)余众四千余落,散入汉阳山谷间。
时中郎将张奂主张招降。上言曰:“东羌虽破,余种难尽,颎性轻果,虑负败难常。宜且以恩降,可无后悔。”
段颎却主张赶尽杀绝。亦上言道:“羌虽暂降,而县官无廪,必当复为盗贼,不如乘虚放兵,势必殄灭……”窦太后纳其言。于是汉军精锐尽出,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禅等所招降四千人,分置安定、汉阳、陇西三郡。
东羌悉平。
然而。羌乱虽灭,然羌人种辈仍在。只是畏惧段太尉赫赫凶名,不敢复反。今段太尉饮鸩而死。消息已传遍凉州,羌人便又起反叛之心。
奈何种辈青壮,刚被屠杀殆尽,有心无力。恰逢不可一世的鲜卑亦战败。西部各部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于是北地东羌与西部鲜卑一拍即合。这便狼狈为奸,引秃发部入关。
秃发部入关后,不断蚕食那些不愿复反的东羌小部落。势力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声势日盛。便开始劫掠来往商队。又用劫掠来的金银结好东羌大部。诸如‘先零诸种’,上郡‘沈氐种’、‘全无种’、西河‘虔人种’。又有‘效功种’,‘岸尾种’、‘摩蟞种’等,不可尽数。
“原来如此。”刘备又问道:“东、西二羌,如何区分”
周洪答道:“简而言之,东羌是散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诸地的土生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便移居于此。西羌则是散布在陇西、汉阳西及金城诸地的羌人。其中一部融入东羌,另一部则内迁关中,仍为西羌。”
明白了。
总的来说。造成当今时局的两个重要推手。一个是段太尉。一个便是刘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