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乐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瑟华年
这原本也是他们比较担心的事情,等他们这些老家伙去世后,古典音乐是不是就要真的被扫进历史长河中去了。
但秦放歌这个惊人的吸粉能力,也是硬生生给古典音乐带来了许多的新生力量,不管这些年轻人究竟是冲着什么走进歌剧院音乐厅的,他们能多了解古典音乐,能到这现场买票欣赏,就是特别值得所有古典音乐爱好者们欣慰的事情。
对于年轻人爱追星崇拜各种偶像的现象,约瑟夫是比较理解的,体育运动的粉丝就特别多,特别意大利这样的足球强国,球星们的待遇可是相当高的。但他还是更喜欢古典音乐,也希望有朝一日,古典音乐的演奏家们也能有这样的高的人气和地位。
但在秦放歌出现之前,约瑟夫并没有见到有这样潜力的艺术家。可今天的音乐厅现场,也让约瑟夫认识到了,秦放歌是真有以一己之力,改变古典音乐现状的人!
哪怕这些年轻观众都是被秦放歌的颜值所吸引来的,那也是对古典音乐界莫大的贡献。新观众的培养,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也确实存在着相当门槛的,让他们感兴趣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吸引他们,主动去了解更多古典音乐的知识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显然,秦放歌干得相当不错,约瑟夫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就有听到身边年轻人的探讨,说得都头头是道的,不像是一点古典音乐基础都没有的人。那样的观众约瑟夫可是见得多了,在歌剧院中更多,连要演出的歌剧主要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观众也大有人在。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附庸风雅的人。
约瑟夫自己当然不是那样的人,他听音乐会,欣赏歌剧就是看演奏家和歌唱家们的实力,能不能让带给他新鲜的体验和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颜值高看起来心情也会变得好些这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他这算是比较客观的,也会有观众觉得长得太好看的话,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让人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外表,而忽略其内涵。特别媒体推波助澜之下,“花瓶”,“胸大无脑”,“银样镴枪头”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就是专门为颜值高的人准备的。
这番秦放歌跟龙雪瑶的超高颜值组合,也不免让约瑟夫心中稍微有点担心,但舞台上的两人却是信心满满。秦放歌一直是那样的自信从容,龙雪瑶这姑娘身上也像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活力,元气十足,笑容灿烂迷人。
这对组合的演奏很快也就开始,都不用约瑟夫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江湖出马,其他观众都看得出来,这两人之间肯定是有故事的,特别坐前排的观众看得最是清晰,恋爱中的女人表现最是突出,龙雪瑶还没什么掩饰,她也不懂。
还有就是,秦放歌这个世界最优秀的作曲家钢琴家,竟然为龙雪瑶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姑娘担任钢琴伴奏,她这面子也真是够大的!
两人钢琴和小提琴的配合演出,也让现场的观众们大开眼界,他们的配合特别默契,秦放歌的钢琴也完全充当了伴奏的角色,他的演奏,就是为了更好的衬托龙雪瑶手里的小提琴。
她也不负所望,一把小提琴演奏得炫酷无比,最高深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到她手里,就跟寻常的练习差不多。她的演奏极具美感,长得好看在小提琴演奏时,也真的太有优势了……就算她演奏得不怎样,观众们都是可以接受和原谅的。何况龙雪瑶的实力相当强,她的跳弓揉弦,很多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看了之后都会觉得汗颜的。
这带给约瑟夫这样观众的视觉效果也是相当震撼的,当然,约瑟夫更在意的是听觉效果,她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水平。
答案是肯定的是,约瑟夫只感觉她这一刻钟不到的演出,完全超越了她这个年龄段常有的水准,真不知道该说秦放歌的教学水平高还是她的音乐天赋好。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1622章 专家
龙雪瑶今天在舞台上所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秦放歌写给她的第六首小提琴随想曲。她是打算把他的这些随想曲,全部都演奏一遍,这样子在交响音乐会上的时候,不光可以做到不重样,还得抓紧点时间,才能全部都拿出来。
今天下午的交响音乐会,除了约瑟夫,鲁奇这样的观众外,资深的古典音乐同行也是相当多的。像是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等等。
他们的专业水平,也比普通观众高了太多,除了对秦放歌的几首大型乐曲比较感兴趣外,这些由年轻漂亮的女演奏家们所演奏的曲目,也都特别有兴趣。对他们来说,这完全可以算是大鱼大肉中的小菜,清新可口,也是必不可少的。
亚历山德罗就是一位业内有名气的作曲家,不过他是以为电影配乐而闻名的,。如果单纯只是做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根本就养不活自己,这也是他格外羡慕秦放歌的地方。当然,秦放歌这个作曲家,其实也做了相当多作曲家工作以外的使事情,就像是现在舞台上,充当钢琴演奏家以及即将要上台进行小提琴演奏,整场交响音乐会,都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
偏生都还这么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再想想自己的几部钢琴协奏曲以及交响曲,亚历山德罗真的欲哭无泪,凭借着他的努力和人际关系,跟其他大交响乐团有搭成协议进行演出。可不管是观众们的反响,还交响乐团以及演奏家们的反馈,都不尽如人意,演了没几场就彻底没影了。
上座率不理想,交响乐团那边也不会傻到继续进行演出,都是挺现实的。钢琴演奏家那边也差不多,都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最让亚历山德罗哭笑不得的是,他为电影所作的各种配乐,在市场上的演奏频率反而要高得多,评价也好了一个层次。
这甚至让他开始怀疑人生,他可是正二八经的作曲系科班出身,从小耳濡目染的也都是古典音乐,理想是成为像贝利尼一样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
这也不光是他一个作曲家遭遇的困境,其他作曲家们也都有同样的境遇,看看现在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中,演出频率最高的那些作曲家和曲目就能明白。
所以,亚历山德罗也想现场欣赏一下秦放歌的交响音乐会演出,看看他这么受观众欢迎,究竟有什么秘诀。
话说秦放歌的音乐作品,亚历山德罗也是了解得相当多的,现在资讯发达,即便不想主动去了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动接受。古典音乐圈并不大,人与人之间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需要通过其中几个人,两个圈子里以前相互不了解的就可以建立起关系来。
再说了,市面上秦放歌音乐作品的曲谱以及唱片,也都是可以找到的。
秦放歌给亚历山德罗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小伙子长得真的帅!才不是由于亚历山德罗自己是同性恋的原因!在古典音乐圈里,这也不是什么避讳的事情,本来也是私人的事情。至于秦放歌,全世界都知道,完全唐璜一样的花花公子,绝对的直男。
和亚历山德罗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还真是不少,特别他们圈子内的同行,都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亲自听过秦放歌的音乐会和歌剧演出,所有的猜测疑惑,都有些可笑。
一曲钢琴协奏曲欣赏下来,亚历山德罗只恨上帝不公平,凭什么给了秦放歌这样的才华难道他真是上帝的私生子,或者干脆就是上帝下凡秦放歌的表现越是出彩,对他们这样的作曲家同行来说,打击就越大……尤其这货才二十岁不到啊!这让他们有这辈子都活狗身上了的感觉。
打击得多了,亚历山德罗倒是慢慢习惯了,毕竟人都要是接受现实的,他也没办法跟开挂的人去讲道理不是!
接受了这样的设定之后,看他钢琴演奏水平都那么高,亚历山德罗除了内心卧槽外,也没其他什么好吐槽的。对比他自己这个作曲家的钢琴水平,简直吊打啊!他甚至在想,要是自己有跟秦放歌一样的钢琴演奏天赋,说不定就当钢琴家去了!
秦放歌在作曲上的天赋毋庸置疑,一曲《丝绸之路》的钢琴协奏曲,也让亚历山德罗彻底服气,以至于亚历山德罗觉得秦放歌这货根本就不是正常的人类,“我不跟挂壁比”,这样的自我安慰会让他好受很多。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种别的方式结束生命,但是车站、死亡这个难忘的主题和爱情的萌生结合在一起,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着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道理都是相通的,特别是亚历山德罗这般年纪的作曲家,对他来说,人生的经历阅历各种成长,都会成为作曲的源泉。没有这样经历的秦放歌,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博大而深刻的音乐来,至今仍旧是一个谜。所以,对他这个原创者的身份,存在很多疑惑和质疑,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在看到秦放歌本人之后,亚历山德罗也完全可以确定,现在市面上所流传的他音乐作品,应该就是他本人的无疑了!他作为古典音乐界的同行,之前在彩排的时候,其实就有跟秦放歌见过面,但秦放歌是比较忙碌的,也没办法深入交流,但他一直在仔细观察,秦放歌成熟稳重得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九岁的人。他的气质和眼神,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波澜不惊的睿智老者俯身在了一具年轻的身体上,这尼玛简直不能用少年老成来解释了的好吗
当然,在不少迷信的同行眼里,秦放歌这其实就跟上帝化身没什么区别了,要不然,他这样的才华和天赋,简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嘲讽。
钢琴协奏曲之后,几位年轻美女演奏家的精彩演出,倒是能让亚历山德罗把心情放轻松不少,虽然她们演奏的都是秦放歌的音乐作品,但看起来至少是比较赏心悦目对不对!几个姑娘的水平都相当棒,即便是肖雨然,也是特别善于扬长避短的,充分发挥她清雅灵动的特点。
说秦放歌是直男也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晚上他要演出歌剧唐璜,并在其中亲自饰演这位大名鼎鼎的贵族浪荡子外,他这番跟龙雪瑶的互动,也最能说明这点。
让亚历山德罗有些不齿的是,这货为了撩妹,还真是豁得出去,也不怕丢他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脸,心甘情愿为她弹钢琴伴奏。在这点上,亚历山德罗觉得他最不像上帝,更像是神话传说中的那些神像是宙斯阿波罗这样的,才华横溢是有的,但他们本身也是存在各种缺点的,最明显的就是,七情六欲被无限放大,宙斯天下布种,音乐艺术之神阿波罗也不遑多让。
说起来,以前有人把秦放歌夸成是艺术之神阿波罗,倒还真是有几分道理的,像是眼前这美女小提琴演奏家龙雪瑶,无疑就是他的缪斯女神了!他为了缪斯女神,不惜强行捆绑着一起在交响音乐会上的演出,观众不欣赏都不行。也是他有这样高的名气和地位,有这么高的上座率打底,可以让他为所欲为!
亚历山德罗比较痛恨自己的一点的是,在听一首全新音乐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犯职业病。第一时间不是去欣赏音乐,而是进行曲式结构分析,猜测作曲家的下一步意图,会怎样对主题进行展开和发展,用什么样的作曲手法。
猜对了的话自己也会特别有成就感,猜得不对,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作曲家都有各自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特别是秦放歌这样的天才作曲家。
于是,亚历山德罗就一直在犯病中,秦放歌的天才之处也让他彻底认清究竟是怎样的上帝宠儿……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斥着各种可不思议的精彩乐思,还有普通人意想不到的精妙作曲手法。前者主要看天赋,也是亚历山德罗最欠缺的,把一首曲子的旋律写得优美动人,扣人心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被称得上是“旋律之王”的作曲家屈指可数。如何运用各种作曲手法,对主题进行发展和推进,然后构筑最宏伟壮阔的音乐建筑来,这个除了天赋外,更多的还是靠勤奋,要多进行创作……
秦放歌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特别出色,这也是他既然受到观众们的热烈追捧因为旋律优美动人嘛!普通观众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音乐。也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们可是不把旋律算在其中的,更多的还是从结构和声,以及最重要的,所想要表达的艺术和思想内涵来探讨的。
作曲家其实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雅俗共赏,秦放歌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了。
就像是这会,龙雪瑶所演奏的小提琴随想曲,他这个作曲家还负责钢琴伴奏,简直就是用颜值来活生生的提高观众们的关注度和兴奋度。
亚历山德罗也不可避免的继续“犯病”,他这职业病跟其他很多同行一样,根本就停不下来。龙雪瑶在舞台上演奏,他们这样的专业同行马上就进行各种剖析,哪怕这只是他们第一次听到。
这同样是一首特别炫技的小提琴曲,g小调,缓板,3/4拍子,其中耐力特别持久的双音颤音一直贯穿着整首曲目、朦胧中衬着暗晦,带着神秘的感觉。
这首曲子也是龙雪瑶自己特别喜欢的,带着些许的意大利风格的忧伤,优雅而又神秘。
亚历山德罗这个意大利的本土作曲家,以及在场的指挥家们,仅仅通过耳朵,就分析出整首随想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和声。当然,能亲眼见到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出,都还是要看的,特别是坐前排看得特别真切的观众。音乐厅后面的站票区就看得没那么真切了,主要还是靠听的。
亚历山德罗在用心聆听的时候,甚至也在想,倘若是刚入门的观众,是不是会觉得这并不是一把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因为这听起来的时候,确实像是几把小提琴一起合奏的。
像他这样的专业人士,自然听得清楚,这确实是一把小提琴演奏出来的效果,关键也就在于其中的颤音。其中增二度小三度的音程也特别值得称道,最忧伤的是主旋律部分,颤音部分像是水里一点点的泛起的涟漪,美不胜收。
在具体演奏的时候,颤音是一直不能断的,一旦停下来,就会破坏整体的感觉,那种静谧神秘的韵味。
龙雪瑶在这点上,无疑做得相当出色,如何连续不断的演奏颤音,一把小提琴演奏出几把小提琴合奏的效果,没有足够的天赋,光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从她两只手忙而不乱的情况其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的,她的手保养得特别漂亮,音乐厅的灯光照映下,肌肤特别有润泽的光芒,但这并不是最吸引人的。最让观众们心醉神迷的,还是她这双灵巧的双手,不管是运弓还是揉弦,都秒到巅峰。她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相当应景,这似乎也是她们这样小提琴演奏家们的必备技能,都是特别陶醉和沉迷的样子,自己都没有投入感情的话,也很难演奏出打动人心的音乐来。
再加上龙雪瑶生得特别美丽,衣着打扮,气质仪态也为她增添更多的光彩,让观众在听她演奏的时候,下意识觉得她的音乐也跟她人一样美丽。
第1625章 仁者见仁
亚历山德罗认为秦放歌就是这样极具天赋的作曲家,也是特别能激发公众想象力的作曲家——换句话说,就是和这个世界的天才作曲家弗雷德,相对另外一个时空就是莫扎特和舒伯特这样类型的。
像他们这样的作曲家,音乐简直就象泉水似地从他内心涌现出来,他甚至来不及把它记下来。这种类型的作曲家可以从他多产的作品中辨认。舒柏特在某些月份每天写一首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的创作与其说是从一个音乐主题开始的,不如说是从一首完整的作品开始的。他们都擅长于写比较短小的作品。即兴创作一首歌曲要比即兴创作一首交响曲容易得多。要持续在长时间内自然地获得灵感是很不容易的。就连舒伯特也是在处理短小的乐曲形式方面更为成功。自然地富有灵感的作曲家只是一种类型的作曲家,他们一般有自己的局限性。
偏生秦放歌是个例外,他比这类型的作曲家做得还要出色,这点,完全可以从他现在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就可以判断得出来。
但他又不像结构类型的作曲家,他们确实是从一个音乐主题开始的。毫无疑问,约翰克利斯朵夫(另外时空的贝多芬也是这类型),现在都还保留有当时他们记录主题的笔记本。从这些笔记本中可以看到他如何对自己的主题进行加工,不把它们加工到尽善尽美他决不罢休。贝多芬也根本不是舒伯特那种自然地富有灵敏的作曲家,而是那种从一个主题开始,使它萌芽,然后在这基础上日以继夜地、不辞辛苦地把它创作成一首音乐作品的作曲家。
还有一种类型的创作家可以称为传统主义者,像是帕列斯特里那和巴赫之类的作曲象就属于这一范畴。他们是出生于音乐史中正当某种音乐体裁的发展即将达到顶点的特定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这种时期的问题在于用大家所熟悉的和公认的体裁作曲,并超越前人。贝多芬和舒伯特则从不同的前提开始。他们俩认真地要求独创性!舒伯特实际上是单枪匹马地创造了歌曲的形式;而有了贝多芬之后音乐的面貌全部改观了。巴赫和帕列斯特里那只是对原有的东西作了改进。传统主义作曲家与其说是以一个主题开始的,倒不如说是以一种型式开始的。帕列斯特里那的创作与其说是主题的构思,不如说是对某种固定的型式加以个人处理。即使是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构思四十八个最富于变化和灵感的主题的巴赫,也是事先就掌握了这种总的形式的模型。
秦放歌这货在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当成自己作品拿出来后,在上半场的交响音乐会上,就是由吴泓芹所演奏的“前奏曲和赋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