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乐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瑟华年
席晚晴自己倒是可以轻松些,甚至还能多调侃她几句,“薛敏她们都说如此积极向上的晶晶,真的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
当然,席晚晴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徐晶虽然战斗力很低,但她由于体质更加敏感,倘若不是秦放歌疼着她的话,溃败起来比徐晶都还要快些。秦放歌也是特别怜惜她的,还吩咐她明天上午就在酒店好好休息,等休息好了,再去剧组片场也都不迟的。剧组里面,其实也真没席晚晴多少事情,哪怕她是出品人来着……
席晚晴在睡前也都点头答应下来,反正不跟秦放歌这个变态的家伙比就好了。
秦放歌自己这边的话,把席晚晴弄睡觉后,也把徐晶弄回了她自己房间去,毕竟这深夜的行动,还是比早上行动会更加的顺利些。
把她们俩都安顿好之后,秦放歌就还是回他自己房间做事情,他是个大忙人,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别的不讲,光是各种准备工作,都是相当多的,他也深信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道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1593章 拍摄中
有原版的《海上钢琴师》珠玉在前,秦放歌要是不能拍出更好的来,那就真的是给穿越重生者丢大脸,他可是有巨大的信息优势,有专业的拍摄团队,比起原创的电影拍摄来,成功率简直不要太高。
但准备工作,当然是做得越多越好的。
秦放歌到剧组来,就是为了拍摄好这部电影,但他自己的身体和声乐练习,也是一直要坚持下去的。
这天也不例外,没别的地方可以去,锻炼这些事情,就在酒店房间里做了。然后他给徐晶电话把她从床上叫起来吃早餐,早餐也是剧组这边的后勤部统一准备的,他们这次来这小镇拍摄,也真是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各种衣食住行的消费。
这边并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视拍摄基地,相关的配套服务并没有,一切都靠剧组自己准备,当然,都是要花钱的。
早餐的时候,秦放歌也跟剧组的成员们见面,都不是什么陌生人,之前在国内的影视基地拍摄的时候,都一起工作过,秦放歌也大气的请他们吃了火锅的。这次在国外的话,针对中国的员工以及演员,也是专门请了厨师来做饭的。关键也是在于,这个小镇上想吃合适口外的外卖像是中式盒饭快餐这样的都没有。想吃西方食物的也有请意大利的厨师专门为剧组准备,不想在剧组里开餐的,也可以去外面吃,但没有什么额外的补贴发放。
秦放歌也迅速融入剧组当中,这天拍摄的,仍旧是比较大的场面,动用到很多的群众演员。说起这个,老外们对当群演拍摄电影,都是相当有兴趣的,哪怕基本是没什么报酬的。穆齐奥在他自己的老家意大利,也还是相当吃得开的,招募群众演员的消息一出,无数人蜂拥报名,都还得经过导演组和徐晶她们的服装美术组试镜才能通过,因为要做很多的格式服装,最起码,要穿得特别合身才行。
这是对有镜头甚至是有特写的群演,码头密密麻麻凑数的就不在此列,自己的衣服也没问题,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就没问题。这个,当然,也都是做了周全的准备。
小镇本地的居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男女老少,也都报了名,也是用得着群众演员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
然后,也是有例外的,比如三等舱的乘客,很多都是特别穷困的,不少人都想着去美国发财呢!秦放歌在剧本中也写得相当清楚,在电影中就有表现这样的镜头。
就像一九零零的出生,然后被黑人丹尼收养,就是因为他的父母把他放在了头等舱的舞厅里,放在钢琴上,但却不像是头等舱里出生的婴儿。通常,这种事只有移民才能干得出来。在船上悄悄分娩,然后把孩子遗弃在那里。并非是他们狠心,那是因为贫穷,赤贫……这就像他们的衣服的故事一样,上来的时候,屁股上都打着补丁,每个人的衣服都磨得周身稀烂,而且就只有那么一件。然而,美洲毕竟是美洲,你看他们最后下去时,都是衣冠楚楚,还打着领带,大人孩子都穿着那种白色的短袖衬衫。总之,他们做得出来。在二十天的航程中,可以缝缝剪剪,最后船上就再也找不到一个窗帘,一条床单了,什么都没有了。都变成了给美洲留的上好衣衫了,全家都有份,你还不好说什么。
按照拍摄计划,这几天都还是重点拍摄码头的戏。
电影和电视的拍摄,都不是按照最后呈现出来的顺序进行,基本都是按照最省时省钱省功夫的计划来的。特别这样群演比较多的场景,提前规划好,也能让后勤部负责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做好饭菜。
徐晶她们服装道具组那边更是如此,光是准备这么多群众演员的衣服,就是特别让人头大的事情,还要各种化妆做造型。
吃早餐的时候,秦放歌也跟剧组工作人员把这天的拍摄计划都核实下来。他也没添什么乱,只是保证拍摄更加顺利,当然,他更着重的还是在电影拍摄画面的艺术性上。
电影中,各种码头的戏份很多,除了当初在中国那边影视基地拍摄的关于中国和日本码头的戏外,在罗马这边,也搭了不少的场景。这天拍摄的,是麦克斯到弗吉尼亚号上当小号手通过招募的戏,排队想要到船上找工作的人多,理发师裁缝技师锅炉工人船员等等。
麦克斯图尼,在码头招募处,用他即兴的小号演出,深深感染了围观的群众,也打动了负责审核的老头子。这段戏也格外有意思,像负责审核的老头子这样的群演,级别就不一样,必须得有很多演戏经验的群演才能胜任。其他的群演,也有像排在麦克斯前面的一个,也是有台词的,说他是木匠,厨师,理发师还是技工,但被老头子无情给pass,说太多了不合适让他出去,然后召唤下一个。
当老头子问道麦克斯是做什么的,他说自己是吹小号的,老头子也同样没给他好脸色,说船上已经有乐师了,召唤下一刻,并让他“!”
但麦克斯却是直接取出小号当场秀了起来,并且在演奏的时候,走过招聘的岗亭到了码头上去。他在码头上的演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毕竟小号声音洪亮音色又好听,想装听不见都难。连站在甲板上的一九零零都被他的小号声所吸引,并在他即兴的演奏结束后,为他鼓掌叫好。
招人的老头子也跟着大家一起出来,并问他,“你刚刚演奏的是什么音乐”
麦克斯图尼回答说,“我自己也不知道!”
老头子就笑着吼道,“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音乐,那就是爵士乐!”
麦克斯笑着胖脸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点头道,“爵士乐!”
老头子又问他叫什么名字,麦克斯做了回答,老头子说好,也通过了对他的审核,让他在船上担任小号手。
在秦放歌记忆里,原版电影中,这段戏还有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除了人们排队上船外,还有一匹马也被吊着也上了船……还挺同情它的。
这天麦克斯上船,场面也是相当浩大的,可谓是声势浩荡,“锣鼓喧天”,当然,这个锣鼓什么的,在民族音乐中是最多的。
拍摄的过程也并不需要秦放歌去具体负责,有他没他在这里,拍摄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两位副导演穆齐奥和洪州是最忙碌的,其他摄影组灯光组道具组等等部门,也都不轻松。
秦放歌就呆摄像机后面看着,只管要他所想要场景出来就行。
这场戏中,道别声、汽笛声,不绝于耳,大家的眼神中仿佛都充满着希望,这场巨大的盛会,麦克斯非常阿q的理解,就是为他而举行的。他上船后,也在上面对码头送别的人群用力的挥手,尽管其中并没有来送他的……
拍摄顺利进行,胖子也可以算是老戏骨了,上午拍摄他演奏小号的戏,也并没有cut多少回就顺利通过。都知道秦放歌对此的要求是特别高的,大家也都不想浪费时间,胖子在私底下,也是下了相当多功夫的,也有专门跟学小号的请教,吹出来效果怎么样子倒是真没所谓,反正也不会用他演奏的声音。都是秦放歌自己上阵录制的,几乎所有的录音,都给了剧组这边。胖子他们也都已经听过,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音乐这方面,秦放歌确实无人能敌。
而且,最让所有人敬佩的是,秦放歌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整部电影可以说全部的场景和画面,要不然,这些音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反正以大家贫瘠的想象力,是根本没办法想象到这些伟大艺术家们的创作历程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剧组上下,都对这部电影,有了更高的预期。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压力,因为想象和实际还是有些落差的,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这个落差大到秦放歌没办法接受的程度。
特别他这个导演还是个艺术家,艺术家嘛!大家都知道的,追求完美,吹毛求疵……自己要是拖后腿的话,可是会被鄙视的。
胖子就是特勤奋努力的演员类型,也是实力派,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也完全把自己入戏。何况他自己也是有些小号演奏经验的,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学习过,出来当演员后就没碰过了。为了这部戏,又重新识了起来。即便没办法做到秦放歌那么牛逼的演出效果,视觉效果还是要做到位的。
这方面秦放歌的要求也是特别严格的,必须每一分每一秒,演奏的口型和手型都要是对的。
胖子这还算好的,饰演1900的詹姆斯,从确定要参演这部电影后,就一直在苦练钢琴来着,曲谱和相关的视频录音都有给他,他也都有孜孜不倦的练习。最后也不是用他自己演奏出来的声音,还是秦放歌那边的录音……
这对他们演员来说,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毕竟秦放歌那才叫专业,无可挑剔的。他们的位置也摆得特别正,把戏演好就相当不错了!录音什么的,就算再怎么苦练,观众也是不买账的,有什么演奏能比一个真正的天才所演奏出来的音乐更有说服力呢!
拍完今天的戏后,在正常的电影顺序中,就到了整部电影最浪漫和经典的场景,在暴风雨的大厅中,人和钢琴翩翩起舞。在他最初搞出的简易剧本中,就有对这段描写,以小号手麦克斯的角度,他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诉人。
我都还没有弄清周围是什么,就撞上了弗吉尼亚人有史以来最致命猛烈的一次风暴。夜半时分,什么鸟东西都在转,连桌子都在转,海洋,好像永无尽头,一个船上的小号手在暴风雨面前似乎无能为力。为了不添乱,不吹小号是完全正确的,乖乖地待在铺位上就可以了。
但在那里面我受不了,竭力不去想,但头脑中迟早会闪出这么句话:我们的下场会和耗子一样。我可不想和耗子一个下场。就这样,我走出船舱,开始游荡。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在船上待了四天,能找到回船舱的路就不错了。那儿还真像漂浮的小城市啊。真像。总之,很显然,在风吹雨打中慌不择路的我,最后只会迷路。已经是这样了。真背。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穿着优雅的深色衣服,平静地走着,毫无迷茫失措的神态,似乎根本没有感觉到风浪,仿佛是在尼斯的环海公路上信步,他,就是一九。
当时他二十七岁,但显得更大一些。我刚认出他,那四天我们在乐队里一起演奏,别的就没有什么了。我连他住哪个舱都不知道。当然别人曾向我讲过他。他们说了一件很怪的事情,大家说:一九从来没有从这里下去过,他出生在船上,从那时起就一直守在那里。一直。二十七年,连一只脚都没沾过地。说到这里,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气息,了不起的人物才有的气息。据说,他弹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音乐。而据我所知,每次开始演奏之前,弗里茨赫尔曼,那个不懂音乐,却因为有着一张小白脸而当上指挥的白人,都会走到他身边低声说:“一九,拜托,普通的音符就好,可以吗“
一九点头同意,而后弹奏那些普通的音符,两眼直视前方,连手都不看,似乎完全置身于别的什么地方。现在,我才知道,他虽然人在这里,而事实上,心却已在别处了。当时我并不知道,只觉得他有些奇怪。仅此而已。
那一晚,就在风暴正酣的时候,他遇到了我,还摆出一种度假绅士的风范。而我呢,则迷失在某一条走廊里,面如死灰。他看了我一眼,笑了,对我说:“过来吧。“
第1594章 剧本
如果一个小号手,在暴风雨中遇到了一个人对他说“过来“,那么这个小号手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去“。我跟在他后面。他在悠然信步。我则不太一样,我可没有他那么端庄。就这样,我们到了舞厅,东倒西歪地--当然是我,他的脚下却仿佛是站台,一直走到钢琴的边上。周围没有人,几乎一片漆黑,只有几丝微光,忽这忽那。一九零零指了指钢琴的支脚:放开脚钩。
这时的船儿像是跳着开心的舞一般,连站住脚都费劲,松开轮子上的挂钩简直是蠢事一件。
相信我的话,松开它。
他真是疯了,我想,而后,松开了挂钩。
现在到这边来。
他接着说。
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真不知道。我停在那里,扶住了开始滑动的钢琴,滑得就像一块巨大的肥皂。这情形可真是,我发誓,这要命的风暴,再加上这个疯子,还有他坐的琴凳--简直就是一块肥皂!而他的手却放在键盘上,纹丝不动。
你现在不上来就上不来啦。
那个疯子笑着说
ok,我们把一切弄个稀巴烂,又有什么呢我跳上来了,就这样,我已经跳上了你那个烂琴凳,现在呢
现在别怕。
他开始弹奏了。
现在,没有人逼你相信这一切。而我,说白了,倘若有人跟我这么说,我也不会信的。但事实是,那架钢琴开始在木制地板上滑动起来,我们就跟在后面。一九零零弹奏着,目光从未离开过键盘,仿佛已经魂归他处。钢琴随着浪潮飘来飘去,自己打着转,忽而向玻璃门笔直滑去,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又忽而悠悠地滑了回来。我是说,大海好像是在摇动着摇篮中的钢琴,也摇动着摇篮中的我们。我完全不知所措了,而一九零零仍在弹奏,一刻不停。显然,他不是在弹那架钢琴,而是在驾驭它。用键盘,用音符,随心所欲地去驱使那架钢琴,一切看似荒谬却千真万确。我们擦着吊灯和沙发,在桌子之间旋转。
那一刻,我悟到我们是在做什么了,我们究竟是在做什么--我们在和海洋一起跳舞,我们和他,都是疯狂的舞者,完美而亲密,在一首暧昧的华尔兹舞曲中,在那样的夜晚和那镀金的法式地板上。
而大海咆哮着,船舞蹈着。钢琴的音乐犹如一种华尔兹,随着几个强音时而加速,时而骤停,时而旋转,却总是在导演着这场宏大的舞蹈。可在一阵精彩表演之后,钢琴失控,撞碎了大厅的玻璃,冲过走廊,直接撞开了船长的房门。
船长怒不可遏,激动地咆哮道:“你们两个混蛋恶魔还是在锅炉房里待着吧!因为我不想亲手宰了你们,当然你们要赔偿,赔光到最后一个子儿为止!你们要工作一辈子!这船叫’弗吉尼亚人号’,真是名副其实,因为你们是两个从没有航过海的白痴!“
那天晚上,在锅炉房下面,我和一九零零成了朋友。因为船长那王八蛋,我们成了永远的朋友。
也就是在那晚,我问他那个故事是不是真的。那个关于他和邮轮的故事,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云云,再就是他是否真的从来没有下去过。他回答说:“是真的。“
的确是真的吗
他变得很严肃。
的确是真的。
我不理解,但在那一刻,我内心感到,在一瞬间,不由自主地,一阵颤抖:恐惧的颤抖。
恐惧。
有一次我问一九零零,他演奏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他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在凝视着什么。当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前后飘忽的时候,他的心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对我说:今天,我去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国度,女人们秀发芬芳,四处阳光洋溢,但却猛虎遍地。
当然,剧本和电影有着太大的不同,而海上钢琴师原本是舞台剧来着,后面被改成,再然后托纳多雷把这个故事搬上大荧幕,拍成时光三部曲的《海上钢琴师》。秦放歌最早就是把舞台剧的剧本或者说是拿出来的,作为电影剧本的先行本,这可比电影剧本要简略得多,完全可以看成是电影剧本的大纲。
像是穆齐奥和洪州这样的副导演,也都是先看过了解大概,然后再看电影剧本的。虽然没有对外发表,但剧组内部主创团队中间却是流传得最广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