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索菲亚女王受到了在东方游历时候的见闻启发,打算提前筹办英格兰银行,来获得对于欧洲大陆王国的金融制度优势。

    现在问题是谁来为英格兰银行担保

    本来应该王室担保最为合适,不过查理一世已经透支了王室的信用,拖欠许多商人的债务而且还厚着脸皮赖掉,即使是索菲亚接手了她哥哥的烂摊子,暂时也无法挽回王室失去的信用。

    还有由谁来运作这个重要的银行,来保证股东和王国的利益而不会中饱私囊

    这些细节都是需要通过争论而得出令大多数人都能够满意的方案。

    类似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

    议员们为了王国和自己的利益,只能够日以继夜地进行协商。

    这种疲劳战术让议员们饱受折磨,他们以前很希望国王召开议会,现在却为此感到痛苦,以至于从第二个月开始他们甚至已经不在意一些细节了,而是集中精力在主要的事项上,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他们就没有进行无谓的争执,比较轻易就通过。

    即使如此,漫长的全面变革计划仅仅是讨论就长达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规模和时间跨度史无前例。

    几乎所有欧洲王国的大使都在关注着英格兰的变革,他们对于这个海外的邻居感到有些不安,而且英格兰对于他们而言变得陌生。

    孙传庭、孙旭还有郑芝豹等军官都聚集在伦敦城,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在密切关注国王和议会的磋商结果,而黄秀山等人更是直接参与了这次变革的起草。

    “女王很明显是想要在保留英格兰传统的前提下模仿我们那边的制度,她也需要尽可能地保留传统来让议会和平民更容易接受变革,这是一次妥协。”黄秀山等几个华夏董事显然知道索菲亚改革的全部内容。

    “他们这边的传统确实有些不一样,即使是身为国王也不得不进行妥协。”孙传庭在战争结束后又过上了相对清闲的生活。

    &nbs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投资英格兰银行
    索菲亚女王的变革方案经过三个月的讨论,终于形成了终稿,并且被上下议院通过。

    利凡特公司的董事亨利爵士闻讯而来,他听说议会和王室打算成立英格兰银行,便自告奋勇,于是毛遂自荐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运作人,亲自参与筹办英格兰银行。

    得到国会批准后,索菲亚授予了亨利爵士特许权,允许英格兰银行突破法律规定,以不受限制的人数成立股份公司,建立一家资本雄厚的融资机构,前提是把钱长期借给议会,再由议会按照预算分配给王室和用于公共事业。王室和议会将共同为英格兰银行担保,以保证英格兰银行的信用。

    很快英格兰银行向公众筹集资金的消息在伦敦城中传开。这里可是集中了英格兰十分之一的人口,以及大量的商人,就连国王缺钱的时候都要向伦敦商人借钱。

    “他们最终计划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私人股份公司,由亨利爵士这样的大商人负责牵头,债权人作为管理人员参与公司运作。这意味着所有投资了公司的人都是银行的股东,公司将筹集到的钱借给王国,而王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这样一来岂不是将王国置于资本的控制之下他们想要从英格兰银行借钱,还需要和商人集团进行妥协。”

    “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借款途径,他们只好选择这样的途径,独立的私人银行似乎更容易受到这里商人、乡绅、平民的信任,他们害怕王室和查理国王一样赖掉借款,所以不放心直接将钱交给王室,而是选择了借给议会,还由自己担任管理者。”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往英格兰银行里面注资,我们也可以成为其债权人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英格兰银行向其议会施加影响力”

    “理论上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拿下英格兰银行超过50%的股份,到时候借钱的议会和王室或多或少都要看我们的脸色。”

    西方公司的几个董事密切关注着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事宜。

    如果说其他的变革他们没法从中得到好处的话,那么成立英格兰银行他们就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索菲亚可是准许他们也可以注资英格兰银行,出的钱越多也就越有话语权。

    “英格兰银行打算募集多少资金”

    “100万英镑。”

    “这……这也太多了,毕竟是一个王国的体量,我们西方公司还需要资金以完成日常的周转,想要拥有超过50%的股份,就需要投资超过50万英镑,很明显这太多了,我们最多只能够拿出10万英镑的资金。”

    “向我们在这里的军队借款吧,这是个难得的时机可以从商业上施加影响力。”

    黄秀山等公司董事专门前去找第四舰队借款。

    第四舰队曾经打击过北非的巴巴里海盗,不少海盗还要每年送赔款过来,再加上本土对于驻扎在这里的第四舰队和远西派遣军有经费,所以第四舰队那里应该可以获得不少的借款。

    果然第四舰队听到了他们的来意,在经过简短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借5万英镑给西方公司,以增加西方公司对英格兰银行的投资。

    与黄秀山等人相似,伦敦城里面有头有脸的大商人都将投资英格兰银行视为一个盈利的契机,如果说之前借钱给国王还有违约风险,那么现在英格兰银行有王室和议会共同以财政收入作为担保,只要王国不灭亡,他们就不怕违约。

    亨利爵士拿到特许权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在英格兰推广汉语
    对于国王和议会权力的划分,索菲亚女王和国会在国会大厦共同签署了《女王权利法案》,不经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说起来也有些意想不到,《权利法案》本来是反对派首领皮姆、汉普顿等人起草来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然而他们被国王军击败,反而是从东方回来的索菲亚女王对权利法案进行大改,然后签署了新的法案。

    “我们应当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设立汉语科目以及新学科目,派遣更多年轻的贵族前往东方游学,我会写信请求东方的执政官派遣一批讲师来普及新学。”索菲亚又提出了下一步的变革措施。

    “让我们英格兰的民众学习汉语这会不会导致我们英格兰丧失自己的语言”

    三个月以来很少休息的上下院议员们带着黑眼圈,他们因为《女王权利法案》的制定而精疲力竭,但是当他们听到女王打算在两所大学设立新学科目的时候又激动起来。

    对于索菲亚女王说到的物理、天文、化学、生物等新学,议员们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听说女王打算将汉语放在大学进行推广,不禁怀疑女王的动机。

    不仅是欧洲大陆诸国担心索菲亚女王将英格兰东方化,英格兰国会同样抱有这样的担心。

    所幸的是《女王权利法案》是基于英格兰的传统搭建的制度,而女王和王储也宣布支持英格兰教会,反对罗马教廷。这些行为让英格兰国会消除了对女王的顾忌。

    不过索菲亚提出要学习汉语,让国会又产生了被东方化的担心。

    “你们可能会认为我的提案是对王国的一种背叛,但我需要向你们解释我的用意。他们的生意覆盖整个东方,而他们在我们伦敦城的船队只是冰山一角。在东方的所有贸易几乎都是以汉语为主,各地的方言为辅。现在他们使用英文与我们交流,是因为我们这边没几个人会汉语。但是他们在西洋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汉语将会取代葡萄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为新的国际贸易通用语。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掌握这种语言,将会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巨大的优势。”

    “其次,东方的文明拥有着许多比我们更为先进的技术,他们几乎所有的技术都以汉语传播,以汉语撰写教材,只有学会汉语,才能够快速地学习技术知识。我们只是让大学的学生学习汉语,并没有在整个英格兰普及汉语,我们英格兰的语言并不受到影响,你们认为如何”

    索菲亚扫视几百个议员,耐心地向他们阐述她的用意。

    在楚云的京师大学堂,他们都有针对各个地方王国设立语言学院,以更好地在世界各地做生意。

    而英格兰如果想要当东西方的桥梁,就必须要主动学习汉语。

    不过想要让略为保守的英格兰人将汉语变为和拉丁语、希腊语一样的大学必修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议员们又经过一整天的争吵,才勉强同意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设立汉语课程。

    两所英格兰最有名、为王国提供牧师、法官、大臣的大学得知一种来自东方叫做汉语的语言要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这种语言还不是字母语言,而是象形文字,顿时哗然一片。要让他们接触从来没有碰过的象形文字,他们大为头疼。

    不只是学生,一些讲师和院士也加入了抗议



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女王学院
    “除了皇家陆军、海军的经费之外,王室将会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从王室的经费中拿出10万英镑在伦敦筹办一座新的独立学院。这所大学的课程将以新学为主,使用汉英两种语言教学,设立医学、经济、法律、人文、工程、生物、天文等学科。”

    当议员们在向索菲亚提出取消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设立新学科的时候,索菲亚很轻易就答应了他们的提议,与其同时却提出了成立女王学院的想法。

    这座新学院不在剑桥也不在牛津,而是在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的王室用地上兴建校舍。

    “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懂新学,难道要聘请东方的讲师来教导我们的学生”议员们问道。

    “正是如此。”索菲亚并不掩饰自己的用意。

    议员们对视一眼,最终还是无话可说,王室削减自己的开销来兴建学校,对于王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早在第一批不列颠使节团到东方的时候,楚云就让一批汉语讲师随着使节团到不列颠,不过无论是查理还是其他的贵族,没有看到这批汉语讲师的价值之所在,他们只是领着工钱在伦敦居住,偶尔在英格兰、苏格兰等地游历,招收几个想要学习汉语的学生。

    索菲亚建立女王学院需要大量的师资,在没有聘请到专业讲师和教授之前,她只好找到了当初楚云派来这边传播文化的汉语讲师,请求雇佣他们作为女王学院预备班的老师。

    因为女王学院使用汉英双语教学,所以入学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汉语才行,在向楚云寻找支持之前,索菲亚需要在各地召集资质上佳的年轻人,让他们学习汉语,为学习先进技术作为准备。

    女王在组建内阁、特批英格兰银行之后,又专门成立女王学院,一连串的动作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即使是普通市民现在也知道他们的女王正在马不停蹄地改变她看上去不满意的地方。

    也只有内战过后各个群体对于王国的未来充满迷惘的时候变革的压力最小,索菲亚正好赶上了这个时机。

    一些忠于王室的伯爵和子爵听说女王打算削减王室的日常开支,出资10万英镑建立一所新大学,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女王,他们拿出部分财产来帮助女王实现这个有利于王国的事情,索菲亚竟然从这些贵族那里先后获得了5万英镑的捐款。

    除了忠于王室的贵族,还有少数能够想要获得女王好感的伦敦商人也纷纷捐款,让建立女王学院的启动资金达到了惊人的20万英镑。

    20万英镑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巨款,即使是海军索要来追赶尼德兰的造船费用才100万英镑而已。

    索菲亚拜托了几个英格兰贵族和华夏人组成考试委员会,在伦敦城设立考场,通过面试的方式筛选入学人选。

    女王学院不只招收贵族,而且即使是平民子弟,只要在考核中反应机敏,同样有机会被招收入学,对于表现优异的平民,女王学院每个月还会给10个先令的生活补贴。而且还分男子班和女子班,允许女子入学。

    女王学院被冠以女王的头衔,不由教会管理,而是由作为出资人的女王指定院长管理。

    这样就显得女王学院的独特之处了,枢密院等王室机构发展而成的内阁成员大部分可是由女王指定的,而女王学院的学生不就是女王的学生了吗

    如果在女王学院表现优异,将来说不定能够进入内阁就职。

    &nbs



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红衣大主教黎塞留
    法兰西的卢浮宫,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亲自进宫拜见国王路易十三。此时的法兰西正处于上升期,即将取代西班牙帝国成为新的欧陆霸主,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路易十三之子路易十四将会成为伟大的“太阳王”,称霸欧陆,与英格兰、尼德兰进行争霸。

    黎塞留身为路易十三最为重视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欧洲大陆诸国没有一个王国不害怕此人,与稍显平庸的国王路易十三相比,这位红衣大主教更为可怕。他执行的是唯利主义外交原则,为了让法兰西变成欧洲第一强国和巩固法兰西波旁王朝的王权,他对内用铁血手段铲除叛乱的大贵族、太后、甚至是自己的亲信,对外操纵三十年战争,先后怂恿英格兰、尼德兰、丹麦、瑞典等王国攻击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不允许德意志地区统一。

    英格兰、丹麦、瑞典先后消耗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力后,幕后黑手法兰西终于出兵正面与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宣战,红衣大主教黎塞留率领法兰西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欧陆霸权,而完全不是信仰之争,这是唯利主义的外交原则!

    黎塞留之于法兰西,犹如后来的俾斯麦之于普鲁士,只是后者更为人知晓,知道红衣大主教黎塞留的人就少了。

    黎塞留走在卢浮宫之中,其他大臣和贵族见到他进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红衣大主教径直走到国王路易十三面前,作为这个时代最令欧洲王国恐惧的大主教,唯一可惜的是他已经老了,头发有一半是白色,另一半是浅灰色。

    “西班牙人连年征战不休,与全欧洲为敌,他们为了筹集军费极力压榨葡萄牙人,最近向葡萄牙要求提供12万杜卡特税收和6000名士兵,导致葡萄牙人发生叛乱。葡萄牙人拥护有着葡萄牙王室血脉的若昂四世,从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下脱离出来,愿意投靠我们伟大的法兰西。他们的外交使节已经来到了巴黎城中。”黎塞留向路易十三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路易十三和法兰西大贵族们闻言大喜过望。

    说实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班牙帝国作为殖民大帝国,走在了大航海时代的前面,他们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国力一直排在欧洲第一。即使现在日薄西山,也能够在各处战场与法兰西不相上下。

    现在葡萄牙人叛乱,对于西班牙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烦恼!

    “葡萄牙若能够与我们结盟,陛下您将会取代西班牙的腓力四世成为欧洲最伟大的国王!”

    “我们法兰西可与瑞典、尼德兰、葡萄牙重新组建同盟,发起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总攻,将哈布斯堡王朝割裂,使其再也不能对我们法兰西形成包围。”

    众多大臣和大贵族趁此机会对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劝说与葡萄牙王室结盟,共同打败西班牙。

    “我们是否应当接纳葡萄牙人的投靠,建立一个伟大的波旁王朝帝国”路易十三遇事不决,向自己最信任又最有威望的大臣黎塞留问道。

    “与其把弱小的葡萄牙当成是盟国,不如将其视为敌国、一个筹码更有利可图。”黎塞留却说出了与其他大臣截然相反的意见。

    “这是什么道理”路易十三深感困惑。
1...463464465466467...5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