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
第1374章 北上干部
“再往前航行一日,就到山东地界了!”船长指向西边海平面上若隐若现的陆地轮廓道:“当初我们从北方接引山东难民南下,便是在那边的海州府了。”
当年登莱之乱爆发之后,山东很快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战争难民,这些难民的逃难路线之一,便是自山东半岛向南进入江苏境内。而当时海汉正好打通了福建海峡这个关键航道,在许心素的帮助之下,由官府出面组织福建海商北上至江苏、山东一带,大量招募逃难至当地的山东百姓,将其运至南方海汉控制区内进行安置。
虽然山东至南方航程遥远,但这连续几年下来,海汉接收的山东难民也早已过万,成为了这个新兴国家里外来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目前已经成为海汉国民的很多人来说,与山东接壤的海州府可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地方,那里象征着他们的新生开始。这艘搭载了北上干部团队的客船上,有不少成员在几年前就是从这里登船离开了大明,投入海汉的怀抱。时隔许久再回到这里,自然不免会生出诸多感慨。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离开这里的时候还只是两手空空连生计都没有的难民,只为了有一口热食糊口,就投奔了他们毫不了解的海汉人,但重返故地的时候却堪称是衣锦还乡了。海汉虽然不算是什么大国,但他们现在却已是货真价实的海汉官员,这可是当初落魄离开时做梦都想不到的场景。
“我们能在海州停留一两天吗想去看看当初生活过的地方。”有人向船长提出了要求。
船长面带难色地摇摇头道:“这种事,在下可做不了主,上面下了命令要直航山东,如无特殊事宜,船队中途都不会再靠岸了。”
在山东与浙江之间这段海域,并没有处于海汉控制之下的沿海据点,因此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像运送北上干部团队的客船肯定不会在中途停靠大明的港口。这是执委会直接向交通部下达的指令,船长只是听命于海运司的小人物,自然不敢违抗来自上头的命令,就算这一船乘客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但比起执委会的权威还是差得远。
那些曾经在海州府有一段艰苦经历的官员们不免又叹息一番,他们当然也无权指挥船长改变航行路线,只能远远地望着大陆的轮廓线,怀念自己当初落难的日子。
当然了,船上也不全都是北方出身的官员,南方出身的人对这里的感觉就不太一样,更多的是对陌生环境的好奇与警惕。特别是某些出身比较特殊的人,对于这段外界不太了解的历史就格外有兴趣。
刘尚就是抱着这种心态的人,他的出身与船上所有人都不一样,身为大明公门中人,对于海汉是如何在大明挖墙脚壮大自己的做法很感兴趣。他也听说过当年移民船队从山东运回大量移民的事迹,有幸来到这里自然更是要详细了解一番了。
因为在有关部门挑选北上干部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了出身地区问题,因此这船上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着实不少,从浙江舟山出发之后,刘尚没有费太多的工夫便打听了许多关于海汉当初在这边招募移民的细节。
刘尚进入海汉的官僚体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期间也分别以新移民和官员的身份,跟海汉移民部门打过许多交道,很多措施他一听之下便能明白海汉的用意,倒是不需当事人慢慢再作解释了。
以前刘尚只知海汉一直在大规模从大明引入移民,最远处甚至可达黄渤海周边地区,但对于其中的具体操作手法却不甚了解。如今听了当事人的讲述,才知道原来海汉引入移民的态度是如此坚决,竟然不惜耗费巨资组织移民船队,到距离海南岛数千里的地方来招募无家可归的战争难民。
这样远的距离组织大规模人口迁徙,投入其中的运费和粮食必然将会是天文数字,就算是大明也不见得承受得起如此的花销,否则也就不会有数以万计的难民滞留在海州府附近而长期得不到官府的安置了。海汉跨越如此之间的空间距离,引入从山东南逃的难民,其开销肯定比大明在内部安置难民的花销还要大得多,但最终这些措施依然是经年累月地坚持了下来,并且也换来了大量在最困苦的时刻被海汉拯救之后,死心塌地投效海汉国的忠实臣民。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佼佼者,此时便正在这艘北上的船上。
用钱财换人口这样的做法,刘尚如果不是亲身在海汉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也很难理解海汉人为何要做这样的事。但现在他知道人口对海汉来说意味着很多事情,不单单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还有海汉堪称面积广袤的控制区需要大量的移民人口去开发和经营。
刘尚曾在图书馆里看过海汉每年的版图变化,这个国家对外扩张的速度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只是他们一直将范围控制在大明的疆域边缘,尽可能地避免与大明产生明显的领土纷争,因此世人并不知道海汉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大,即便是刘尚这样的情报人员,在真正接触到相关资料之前,也一直都以为海汉就只是占领了海南岛、台湾岛及两广、福建、浙江沿海的一些岛屿而已。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与海南岛仅隔着一道海峡的雷州半岛,掌控两广经济命脉的珠江流域,作为南北海上交通要道的福建海峡,江南最为富庶的杭州湾地区,这些南方最富裕,对海运依赖最大的地区,也都或多或少地落入了海汉的掌控之中。仅海南、台湾两处大岛,海汉官方声称就足以供养数十万移民人口。
而这还仅仅只是海汉在大明沿海占领的地区,事实上在海南岛以南的南海地区,海汉占领的海外飞地规模一点都不比北方小,同样也是有大量海外殖民地亟待引入移民进行开发。
对海汉来说,在移民事务上花了再多的钱,都可以通过后期的经营把这些花销再成倍地赚回来。从海汉倾销到大明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各种高价工业品,几乎都是出自于这些移民的劳动生产,说是移民构筑成了海汉国的经济基础也不为过。
海汉国里有来自
第1375章 抵达山东
尽管刘尚目前已经是海汉青年团中的官员,但他考虑问题时还是会习惯性地站在大明的立场上,以一种敌对的眼光去审视海汉的种种政策。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刘尚也不得不承认海汉在移民问题上的确有很多高明的手段,正是这些措施有效地帮助了海汉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壮大,成为大明外部一个极具威胁的新兴势力。
如今海汉的触角已经越过山东半岛,伸到了更为遥远的辽东地区,刘尚除了叹服海汉的手笔之大,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办法来阻止海汉的行动。非但不能阻止,刘尚在这个过程中还得为海汉的扩张大业贡献出一份力量,对于他这个仍然保留着卧底身份的海汉官员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名的讽刺。
刘尚现在的身份可以说十分微妙,他是在大明公门中留有档案的高级情报人员,但廖远、秦安等人在海南岛死于海难之后,他已暂时与自己所属的情报部门失去了联系渠道,也无法向上面说明廖远等人的意外身亡与自己毫无干系。如今又被于小宝塞进了北上援建的干部团队里,这一趟出来没个一年半载肯定是回不了南方了,整个团队在这么长的时间中与上面完全失去联络,到时候自己在某本秘密花名册上的名字大概早就被划掉了。
放下从前,改变效忠对象,今后好好当一名海汉官员,这样的念头在最近一段时期的每个晚上都会在刘尚的脑海中出现。他对大明的忠诚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一点一点地消磨掉,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清楚,在哪边做官更有前途,这更是显而易见的事。一边是需要卖命换富贵,随时可能会暴露身份死于非命,一边是已经有贵人在官场中替自己搭好了梯子,今后只要顺着梯子往上爬,混个太平官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
放弃以前的身份,以现有的新身份存活,这才是最为理智的决定,刘尚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但这就意味着要完全放弃过去的一切,放弃自己身为大明臣民的身份,他心中始终还是有些难以割舍。说白了就是仍然心存侥幸,想着万一哪天在海汉待不下去了,恰好又有合适的机会从海汉脱身回到大明,那自己的秘密身份或许还能起到一点作用。
当然了,这样的出路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此期间不会被海汉安全部门揭穿身份。刘尚并不会因为自己成功潜伏了几个月就看低了海汉情报部门的能力,恰恰相反,这几个月里他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特别是在儋州亲眼目睹张千智将巡视组中的内鬼揪出来之后,他更是多加了一万个小心,唯恐自己有任何破绽被别人察觉。
远离三亚,对刘尚来说其实也算是一种解脱,在此之前他也不用担心自己再受到严密的监视。虽然山东也有安全部的人马,而且据说还是由大人物坐镇指挥,但刘尚知道他们的工作重点不会是对内,而是针对大明。在这边工作和生活,他可以过得稍稍放松一些,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担心自己身份暴露了。
进入山东海域之后,这边的海船比南边的江苏、浙江明显减少了很多,船队沿着海岸线前行,半天下来都碰不到一两艘船。而即便偶有遇见,对方看到海汉船队的规模和高挂在桅杆顶端的双色旗之后,一般也会选择主动避开。
海汉这支北上船队的构成其实已经不是从三亚出发时的阵容了,一部分船只在抵达珠江口、澎湖、舟山等地之后便已折返,而当地又有另一批船只加入进来。抵达山东海域的时候,船队中已经有大半船只是后来加入,只有运送北上干部的客船,几艘运送装备的货船,以及一路担任护航任务的两艘战船是一同从三亚出来。而这种由数十艘大型帆船所组成的船队,近年来在山东海域也极少出现,自然是让目击者避之不及。
“山东这边……没有大明水师在海上活动吗”刘尚犹豫良久之后,还是找机会向船长提出了这个问题。
“水师有是有,不过在下是没见过。”船长摇摇头道:“大概跟海南岛的水师一样,就剩了个招牌吧!”
海南岛在大明统治时期有一定规模的水师编制,最出名的便是崖城水寨了。不过驻扎在崖城水寨的明军水师也是第一支成建制向海汉投诚的大明军队,其指挥官罗升东在海汉的提携之下干了几年私盐贩子,发家致富之余,官职还一路升到了参将。不过后来罗升东也觉得这样的身份难以为继,为家族长远发展考虑,最后彻底放弃了大明武官的身份,在海汉这边得了一个地方官的职位。虽然所辖不过一县之地,但也已经是货真价实的海汉官员了。
至于罗升东过去的统率下的水师编制,依然是保留了下来,三亚港的码头上现在仍有水师的旗号挂着,当然人早就全换成海汉军的士兵了,只是借着这个旗号方便处理一些事务而已。刘尚在三亚港待了差不多两个月,自然也知道当地所谓的“大明水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此时听船长以海南岛的水师为例,他就明白了,这山东水师就算没有被海汉替代,大概也没法执行日常的海上巡逻任务了。
事实上在登莱之乱结束后,山东沿海所剩的水师部队的确所剩无几。而为了防止海汉海军随意进出渤海湾前往京畿要地,山东都指挥使司已经将省内剩余的水师都集中到了渤海这边的各处沿海港口,以便能够及时应对驻扎在山东海岸上的海汉海军可能会采取的“侵略”行动。这就意味着山东半岛地区的东半部基本上没有部署任何属于官方的海上武装,实际上也就是彻底放弃了这一海域的控制权。
“倒是省了不少麻烦。”刘尚大致也能琢磨出这其中的门道,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不用与大明水师直接过招,便轻松掌控了这些海域的通航权,海汉无疑又是扮演了大赢家的角色。这也是得亏山东距离海南岛足够遥远,要是距离跟福广差不多近,只怕海汉人早就将这山东半岛占去了大半。
在海上继续漂泊了三个昼夜之后,船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山东登州福山县的芝罘岛。尽管所有人来此之前都有了一
第1376章 工作交接
相较于海汉本土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芝罘岛和福山县这边的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只能算是百业待兴的的水准,很多职能都是由军方代管,要等这一批干部抵达山东之后才逐步开始交接工作。换句话说,本地的民政事务管理在目前仍处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中,这批北上援建干部要从军方这边接手工作,所要处理的事务也十分繁杂,并不会是刘尚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在进行了简短而热情的讲话之后,摩根便让手下安排干部们前往驻地安顿。他们的行李倒也不用自己动手,军方已经提前安排了几辆车来负责运送。
尽管本地进行中的基建工程众多,劳动力捉襟见肘,但军方还是很贴心地提前在芝罘岛修建了专供这批干部居住的临时居所。这里的居住环境自然是比不了在海南岛的时候,就算是干部也只能住个很普通的瓦房而已,每两人一间,屋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桌椅床柜都是用本地砍伐的木材制作的原木家具。
刘尚一路上与苏峮相谈甚欢,早就约好了到山东之后要一起住,于是两人便主动申请,将行李搬进了同一个房间里。这屋里明显要比外面暖和许多,刘尚查看一番之后,发现热源是来自其中一面墙壁,手摸上去并无凉意,反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想来是夹层中有加热的空气流动所致。来时便有人告诉他们,住处会有统一供暖设施,看来便是这夹壁墙了。
刘尚虽然畏寒,但屋里的温度的确已经不算冷了,看样子在山东的生活至少不用挨饿受冻,这也让他的心情又平静了不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海汉人一向都讲究生活细节的享受,注重环境的舒适性,怎么可能会放着这种问题不解决。就算这里的生活环境还比较朴素,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肯定会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算是海汉开发海外殖民地约定俗成的规矩之一了。
在众人安顿完不久,便有军官来邀请他们前往岛上的多功能大厅赴宴,由摩根和刚从福山县回来的陈一鑫为众人接风洗尘。从舟山出来之后这几天,在船上吃到的伙食的确水平有限,刘尚肚子里的馋虫早就要爬出来了。他曾经跟随巡视组环绕海南岛考察,公务宴着实请吃了不少,也知道这类接风宴的标准一般都不会低,当即也不想继续收拾行李了,起身拖了苏峮便一同赴宴去了。
岛上的多功能厅顾名思义,并不是专门用来开宴会的大厅,而且以山东基地的现状,也没有多少宴会要在这里举行。因此这个占地约两亩地的厅堂建筑在平时主要是作为驻军的食堂使用,可容纳至少两三百人同时在内用餐。召开大型作战会议的时候,这里也会被临时改为会场,可容下山东基地的陆海两军军官在这里挂出地图摆出沙盘,制定作战计划。
至于举办大型宴会,这在本地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这么一次两次。这次海南岛大本营组织的北上援建干部团队抵达山东,作为本地主人的军方自然是要办一场招待宴会才说得过去。
刘尚所料不差,接风宴会的菜品还是相当丰盛,保持了海汉官方宴会的一贯水准。虽然这一路北上吃到的都是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调出的菜肴,不过北方海域自有这一地区才有的特产,如渤海出产的海参、梭子蟹、对虾、小黄鱼、鲅鱼,黄海出产的鲽鱼、鳗鱼、面条鱼、竹荚鱼、牡蛎等等,这些都与东海和南海出产的海获有所差别。
刘尚原本对于海鲜食材并无太深的研究,也是在之前的环岛巡视行程中,不断在各地官府举办的宴席上听大人物们交流美食见闻,才慢慢了解到各地海域出产的特色鱼虾蟹贝。也大概只有海汉这种专注于海上发展的国家,才会培养出大量精于此道的老饕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相较于海汉本土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芝罘岛和福山县这边的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只能算是百业待兴的的水准,很多职能都是由军方代管,要等这一批干部抵达山东之后才逐步开始交接工作。换句话说,本地的民政事务管理在目前仍处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中,这批北上援建干部要从军方这边接手工作,所要处理的事务也十分繁杂,并不会是刘尚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在进行了简短而热情的讲话之后,摩根便让手下安排干部们前往驻地安顿。他们的行李倒也不用自己动手,军方已经提前安排了几辆车来负责运送。
尽管本地进行中的基建工程众多,劳动力捉襟见肘,但军方还是很贴心地提前在芝罘岛修建了专供这批干部居住的临时居所。这里的居住环境自然是比不了在海南岛的时候,就算是干部也只能住个很普通的瓦房而已,每两人一间,屋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桌椅床柜都是用本地砍伐的木材制作的原木家具。
刘尚一路上与苏峮相谈甚欢,早就约好了到山东之后要一起住,于是两人便主动申请,将行李搬进了同一个房间里。这屋里明显要比外面暖和许多,刘尚查看一番之后,发现热源是来自其中一面墙壁,手摸上去并无凉意,反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想来是夹层中有加热的空气流动所致。来时便有人告诉他们,住处会有统一供暖设施,看来便是这夹壁墙了。
刘尚虽然畏寒,但屋里的温度的确已经不算冷了,看样子在山东的生活至少不用挨饿受冻,这也让他的心情又平静了不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海汉人一向都讲究生活细节的享受,注重环境的舒适性,怎么可能会放着这种问题不解决。就算这里的生活环境还比较朴素,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肯定会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算是海汉开发海外殖民地约定俗成的规矩之一了。
在众人安顿完不久,便有军官来邀请他们前往岛上的多功能大厅赴宴,由摩根和刚从福山县回来的陈一鑫为众人接风洗尘。从舟山出来之后这几天,在船上吃到的伙食的确水平有限,刘尚肚子里的馋虫早就
第1377章 大麻烦
苏峮的脸色依然没有什么缓和,摇摇头道:“这不是假不假设的问题,刘兄,你是对这个行当的接触不够深,不知道这里边的利害关系牵扯有多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