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当然了,陈一鑫更愿意相信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发生的这些事情也真的仅仅只是巧合而已。他实在没办法把这么一个清纯可人的小姑娘,跟套路颇深的心机婊联系到一起。要想验证这件事的实情,倒也不是什么难事,陈一鑫瞬间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办法可以达成目的。
“你们稍事休息,然后回去告诉孙排长,我明天还是会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马家庄跟马东强会面。”陈一鑫决定还是选择稳妥一点的处理方式,至少得先弄清这中间是否有人在耍花样。如果都是巧合还好说,但要是有人存心从中搞事,那他也不介意采取一些雷霆手段来进行处置。
打发走了孙真派回来送信的人,陈一鑫又对自己的随从低声吩咐几句,然后回到屋内,坐回原位继续听宣传干事读报。他状若无意地侧头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马玉玲,却见她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也正盯着自己,当下勉强挤出一点笑意,赶紧将眼神转开。
马玉玲其实很想问问陈一鑫,那宣传干事念出来的那些地方到底在哪里,距离福山县有多远。对她而言,登州之外的世界都是一片混沌,而这个海汉国的疆域却似乎很大很大。她从听到的内容来判断,海汉有包括大明在内的许多邻国,驻扎在登州的这支海汉军队,不过只是其众多驻外部队中的一支罢了,听起来这海汉国对外发动过的战争应该着实不少。
此事宣传干事已经读完了头版的内容,开始读海汉国内新闻部分:“……海口市市长邱元出席海口港三期工程奠基仪式,据悉三期工程完成之后,海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一倍,有望取代儋州港的地位,成为琼北地区第一大港。”
“……昌化钢铁基地四号高炉顺利投产运行,工业部部长白克思亲临现场,指导监督钢铁工人炼出了第一炉铁水。据悉四号高炉投产之后,将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钢铁产能严重不足的现状。”
“……民政部本年移民统计数据出炉,年内引入移民人数和获批入籍国民人数将双双创历史新高,来自江浙、华北地区的新移民数目增长幅度最大,预计来年南海殖民区汉人国民比例将稳步增长。执委会委员宁崎对本报记者表示,来年还将继续加大从辽东地区救助战争难民的力度,预计将有数万辽东难民运往国内各地进行安置。”
“……三亚造船厂近日下水第一艘重载干散货帆船,据悉这种被命名为‘愚公级’的货船将首先投放到海南岛与黑土港之间的货运航线,承担以煤炭、粮食为主的干散货运输任务。”
对于这些发生在海汉国内的新闻,其实普通士兵也只能听个一知半解,毕竟他们入伍之前多半都是农夫、渔民、小手工业者之类的社会底层出身,见识和眼光也都很有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项目的推进对自己国家的积极意义,但这些新闻写得还算直白,至少能做到让人不明觉厉,听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马玉玲更是听得茫然,她原本还以为这宣讲会是跟说书差不多,宣传干事在台上讲讲故事,大家在台下听个乐呵,却没想到这台上讲的虽然每一句都能听懂,但说的什么意思却完全不明白。但她也能听出这大概是海汉国朝廷施政的内容,只是这些听起来与军事无关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特地花时间宣讲给士兵听。她很想问问身边的陈一鑫,只是当她转过头去,却见陈一鑫神情十分专注,而且拿着一支笔边听边在做记录,当下便不敢开口打扰他了。
陈一鑫已经远离海汉权力中心很久了,上次回到海南岛也只是在三亚待的时间长一点,其他地方的建设成果根本就没机会去实地见证。对于国家的发展状况,也只能通过类似《海汉时报》这类的官方媒体来进行大致的了解。他虽然是军中将领,但也明白海汉国力的增强可不仅仅表现在对外征战这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基建项目的完善,海外贸易线的拓展,都是这个国家逐步走向强盛的标志,也是海汉军力能够继续提升的保障。
工农业的发展会让军队有更好的装备和后勤供应,人口的增长代表着更丰富的兵源,也会随之带来海汉军的兵力增长,关注这些看起来与己无关的消息,其实也是在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相比之下,马家的事情只能算是鸡毛蒜皮,陈一鑫的注意力当前都放在了消化报上的信息,并没有关注旁边这位听众的感受。
读报宣讲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散场,原本宣传干事还想请陈一鑫上台训话,但陈一鑫摆了摆手,示意他宣布解散。
马玉玲见众人都开始起身往外走,便也跟着站起来,正待向陈一鑫告辞时,对方却先开口道:“林姑娘,你先坐下,我还有话说。”
马玉玲不明其意,但还是乖乖听话坐回了原位。陈一鑫却坐着没有出声,看样子竟似要等屋内的人全部走完了之后再开口。
最后陈一鑫将自己的几名贴身侍卫也都差到门外等候,这才开口道:“事情是这样,明天我要出去执行任务,或许要一两天之后才能回来。”
“啊是出去打仗吗那陈大哥可得小心一些!”马玉玲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忧虑。
“不是打仗。”陈一鑫盯着马玉玲的脸,试图将她脸上最细微的表情变化也一丝不漏地收入眼中:“是要去见一位姓马的姑娘!”
马玉玲果然听得脸色微微一变,但并没有立刻作声,静静等地陈一鑫把话继续说下去。
陈一鑫一边观察马玉玲的表情,一边慢慢地说道:“这位马姑娘的家人,打算要通过联姻的方式和我们海汉结盟,而我们也准备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本地扶持一些合作对象,马家本来也是候选者之一。所以这件事不管是对海汉还是
第1167章 缘分使然
虽然前几天两人在营地里碰面的时候着实不少,昨晚临别前还交谈过一阵,但从未像眼下的气氛这样尴尬。陈一鑫见马玉玲也已经看破自己身份,当下也就不再作戏了:“前几天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向马小姐做自我介绍,本人就是陈一鑫。”
“那你……早就知道小女子是谁了”马玉玲又气又羞,她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想要避开陈一鑫,但没想到自己竟然自投罗网,跑去对方身边还不自知。她想起对方昨晚还说什么“抄家拿人、全部治罪”的话来恐吓自己,顿时就觉得他后来派人护送自己连夜回马家庄也是算计好的手段。
陈一鑫自然是要为自己澄清一下:“我要是一开始就知道你的身份,那就不会让你留下来了。其实是昨天我们的人到了马家庄之后,才听说你离家出走的事,然后送了消息回来通知我。我虽然有点怀疑你的身份,但也不敢确定,所以只能拿话试探你。如果有得罪到你的地方,那我向你道歉。”
马玉玲对陈一鑫的解释将信将疑,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她认为对方并不是一个坏人,跟她想象中五大三粗的军汉形象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件事前前后后的巧合太多,让她不免对陈一鑫言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而且想想自己昨天临别时的小儿女姿态,还送了对方一件信物,马玉玲简直恨不得立刻找条地缝钻进去。
陈一鑫见马玉玲闭口不语,认为她大概是并不相信自己所说,当下只能苦笑道:“马小姐,我对你没有任何的坏心思,也已经下了封口令,不准任何人再提及这几天里关于你的行踪下落,所以只要你自己不说,今后也不会有人知道你这几天的去向。还有,关于联姻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你家里单方面的主张,我从来都没有松口答应,所以你也不要有任何压力,回头我会跟令尊说清楚,让他主动放弃联姻这个想法。”
“你……你可是嫌弃小女子容貌不佳”马玉玲听了陈一鑫这番安慰之后,反而是鬼使神差地问起了原因。
陈一鑫连忙否认道:“那当然不是,马小姐天生丽质,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了。”
“那便是嫌弃小女子擅自离家出走,胆大妄为了。”
陈一鑫苦笑道:“马小姐小小年纪就敢作敢为,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是非常佩服的。我在你这岁数的时候,还没有试过离家出走是什么滋味。”
“那就是觉得小女子抛弃家人,无情无义了”
陈一鑫道:“马小姐虽然离家出走,但也是事出有因,而且昨天你听说家人可能会受到牵连,立刻就自曝了身份,要赶回马家庄。这怎么能说无情无义明知家人安排的婚事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但为了家人还是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我觉得马小姐是一个非常明事理的人,也很敬佩你作出的这种选择。对于马小姐,我自认是做到了尊重有加,自始至终没有嫌弃马小姐的想法。”
马玉玲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为何要让我爹放弃……联姻……”她声音越说越小,到了最后已经细不可闻,不但脸蛋,连脖颈处的皮肤都红了,想来这几句话也是她鼓足了勇气才敢说出口。
“啊”陈一鑫吃惊地应了一声,他再怎么迟钝,当然也能察觉到对方的意思。原本是想着跟马玉玲解释清楚,然后让马东强打消联姻的念头,这事也就算是了结了,但现在看来事情只怕是跟他的预计有所偏差,这位马小姐似乎已经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陈一鑫舔舔有些干涩的嘴唇道:“马小姐,我记得你直到离开营地之前,都一直不愿接受你家里的安排,怎么才回来一晚就改主意了……不会是你家里人逼迫你这么说的吧”
马玉玲终究只是十多岁小姑娘,不可能直白地说出“见你年轻英武温柔体贴所以动了心”这样的话,当下也是又羞又急,扭头便往屋里走:“你若真没那心思,走的时候把小女子昨天送你扇子留下便是!”
陈一鑫目瞪口呆看着她走进屋里反手关上房门,良久才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对这马小姐也不是全无好感,至少对方长相和性格都还是挺对他胃口,也受过基础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沟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如果不是顾及到对方的家庭背景,陈一鑫倒也不介意跟这位马小姐相处一段时间慢慢来培养感情。不过这马东强在地方上也算是有名有号的人物,自然不会在没有婚约之前就把女儿交给他,他所期望的那种“自由恋爱”的过程很难得以实现。
到底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恋爱婚姻观,还是先把握住眼前这个看起来还算不错的机会,这让陈一鑫一时间竟然有些难以作出决断。从刚才这马小姐的言语表现来看,只要自己这边在马东强面前松一松口,她多半是不会再反对这桩联姻婚事了。
至于马玉玲刚才说到那件信物,陈一鑫就只能报以苦笑了,因为他今天根本就没把那玩意儿带过来,谁能料到马玉玲会把这檀香扇当作了让他表态的道具呢当然也有可能是小妮子就笃定他没把东西带在身边,才故意拿这话来怼他。
不过马玉玲说这话是有意还是无意那都不重要了,陈一鑫毕竟是军人,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儿女私情,所以他很快就作出了决定,返身离开了这处院子。
马东强见陈一鑫回来,当下也不急于问他是否满意,而是先吩咐下人开席。马氏宗族里的头面人物基本都已经到场,整整三桌人,就等着与陈一鑫共进午宴了。海汉这边没有别的陪客,陈一鑫便拉了孙真坐在自己旁边,顺便也可让他帮自己挡一挡酒。
马东强见陈一鑫脸上也没什么明显的表情,也拿不准他的想法,在席间便没有主动提及联姻的事情。事实上除了联姻这件私事之外,他今天已经与陈一鑫谈定了不少合作项目,如今是可以拿出来向宗族长辈们表功了。
除了上次会面时就已经谈得七七八八的矿工劳务合作之外,海汉还将在今后三年内向马家庄大量采购本地出产的粮食和蔬菜,价格将略高于登州粮商过去的收购价
第1168章 为国联姻
马东强当然不是真的指望女儿能从海汉那里学到什么当官发财的本事,只是想制造一个理由让这两人多多见面而已。他自认女儿马玉玲不管是长相还是学识,在十里八乡之内绝对算是同龄女子中的佼佼者了,而陈一鑫在见过女儿之后的态度迅速转变,似乎也恰好证实了他的这种观点。这个时候来个趁热打铁,必定能大大提升这桩联姻的成功可能。
陈一鑫也没有刻意反对马东强的提议,矿场营地的人员管制远不似芝罘岛基地那么严格,如果马玉玲想要时不时过来走动一下,倒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至于说马东强提及的“上课”,陈一鑫倒是真的有兴趣找机会给这位马小姐提升一下文化水平,至少在常识方面让其能够接近到海汉国民的平均水准,否则以后两人连共同语言都很难找到几句。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对待跨国联姻都像陈一鑫这么纠结,兜上一大个圈子又回到起点,比如在浙江舟山值守的海军将领石迪文,近期便要举办婚事,迎娶宁波知府曲余同的侄女。
虽然在此之前穿越集团中也有成员与大明官员联姻的先例,不过大多停留在官职比较低的层次,影响力也比较有限,这知府级别的联姻还真是有史以来第一桩。尽管嫁给石迪文的只是曲知府的侄女而不是亲女儿,嫁过门之后也不是大房而是小妾,但其政治意义却不容忽视。
王汤姆是在率舰队从芝罘岛离开之后收到舟山发来的电报,才知道石迪文在浙江不声不响地搞出这么大的事情。虽然不知道石迪文是如何做到的,但也不禁大为佩服他的手段和魄力。有了这层关系,今后海汉在浙江采取动作无疑要容易得多,而执委会也势必会延长石迪文在浙江的驻扎时间,以充分利用他手上这份现成的关系。
石迪文这桩婚事所定下的婚期,王汤姆算算日子正好能从山东赶回去参加,于是南下途中也就没有再作停留,一路从胶东半岛直奔舟山定海港。
北上舰队抵达舟山当天,正好是海汉历跨年的日子,虽然远离三亚,但舟山管委会也仍是组织了庆祝活动,码头上张灯结彩,很是热闹。石迪文早早便到了码头上,迎接北上舰队的归来。两人时隔五个月再次相见,也不免有很多唏嘘。
石迪文已经提前设下宴席,替王汤姆一行人接风洗尘。席间王汤姆找到机会,便问起石迪文这桩跨国婚事的由来:“我才走了几个月,你这边就把知府家的小姑娘拿下了,动作倒是够快啊!赶紧说说,这中间怎么操作的改天有机会我也实践实践!”
石迪文苦笑道:“哪有你想的那么好!我这叫侠之大者,为国联姻!你以为我想啊”
王汤姆皱眉道:“这话怎么说”
石迪文摇摇头道:“现在说话不太方便,等会散了席再慢慢跟你说。”
在场作陪的有双方手下的高级军官和舟山本地各个部门的干部,还有正在定海港贸易的几名浙江商人,的确是人多眼杂,不宜这样的公众场合谈及私人秘密。
待散席之后,石迪文将王汤姆带到自己办公的地方,让人上了热茶,又传令下去暂时停止会客,这才跟石迪文说起了其中缘由。
“曲余同这个家伙,心思很深沉的。”石迪文喝了一口茶水,缓缓说道:“他一方面想借助我们的势力捞钱,同时巩固他在浙江官场的位置,另一方面又一直提防着我们,害怕我们突然对宁波发动偷袭,牵连他丢官。你带着舰队北上之后,曲余同就慌了,他以为我们是要放弃舟山这地方走人,跟他解释这是去北方开辟新港口,他又认为我们可能是要入侵山东。但我们现在在浙江的各种活动,也没法绕过宁波,所以后来就问他有什么重新建立互信的好提议,结果这家伙居然提出联姻……嘿嘿,想把他的前途跟我们绑在一起,倒是好算计啊!”
王汤姆北上之前也在浙江待了一段时间,对本地的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听他这么一讲,便已经能脑补出大致的情况了。
宁波知府曲余同毫无疑问是一个投机主义者,海汉在进驻浙江舟山群岛期间先行清剿了本地几乎所有的民间武装势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战争实力。所以浙江官场上对海汉抱有强烈敌意的人几乎全是在距离舟山四百里的杭州府,而近在咫尺的宁波府可没什么人敢跳出来公开跟海汉唱反调。在收到海汉主动送去的各种好处之后,曲余同几乎是没有什么犹豫就默许了海汉在舟山的各种动作,并且后来还配合海汉从浙江内陆为其提供商业和移民资源。
不过海汉在六月间突然出手,在杭州城里拔了于平风、郭正、廖训这三颗钉子,在浙江官场上掀起的风波着实不少。虽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能将这三人的失踪跟海汉联系到一起,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三人算是浙江官场上反海汉的主导人物,要说三人的失踪与海汉毫无关系,恐怕也不会有几个人能信。
事情传开之后,曲余同自然也设法向海汉打听过相关消息,但这对海汉而言是不可对外透露的绝密行动,知情人全都对此讳莫如深,也一致坚决否认了与其相关。但这样苍白的辩解并无实证,也很难让曲余同彻底打消对海汉抱有的疑心。便正好是在他疑神疑鬼的时候,海汉舰队从舟山港北上,而这支规模达到上百条船的庞大船队出行,就不免会让曲余同生出了误解。
其实到这个时候的形势发展都还是在海汉的预计之中,海汉也计划好了用更多的实际好处来稳定宁波府官场的人心。但曲余同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示要跟海汉划清界限,并将限制海汉在宁波府境内的各种活动。
尽管明知对方的态度可能只是一种讨价还价,以退为进的手段,但为了不妨碍大局,石迪文还是很主动地向曲余同表示“一切都可以商量”。于是曲余同那边就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激进的方案,即双方通过家族联姻的方式来巩固现有的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