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但像许氏名下这种配备了武装护卫的船队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通过这一海域的商船,还是得乖乖地纳贡保平安。就连目前为海汉从北方运回移民的一些商船,也同样难逃缴纳买路费的命运。据澎湖方面收集到的信息,从北方返回的移民船一般会按船只大小,缴纳一百到三百两银子不等的单次买路费,才会被允许通行。当然了,这笔额外的费用自然是被船主算入了运费成本当中,然后累加到了海汉人头上。这也就是说不管海汉是否乐意,实际上每个月都在被动地向舟山海域的海盗缴纳一笔过路费。
不管是执委会还是海汉军方,都不可能忍受这种待遇,虽说这点银子对于今时今日的海汉只是九牛一毛,但一向只有海汉收别人赎城费、赎身费,哪会有人胆敢在南海战斗力最强的太岁头上动土上一个试图做这种事的就是郑芝龙,现在已经跟他的手下们被赶到太平洋上去当渔夫去了。浙江沿海的海盗再怎么猖獗,实力上终究是比不过曾经拥有上万兵力的十八芝,想吸海汉的血的确是找错了对象。
军方是早就憋着劲要找机会教训一下这些不开眼的蟊贼,只是舟山群岛地势复杂,距离海汉的势力范围又太远,才会一直拖到现在都没动手。不过既然执委会已经定下了基调要往北发展,那么盘踞在舟山群岛的海盗团伙自然就被纳入了打击对象。但要漂亮地完成这个任务,仅仅只靠海汉自己的力量还有些麻烦,如果能够在福建这边找到一些助力,或者收集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情报,军方行动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了。
钱天敦建
第八百三十二章 谨慎的许心素
石迪文心道,我们现在就是想把武器往北边卖,只是担心流入海盗手里才暂时没开动而已。不过这话暂时还不便明说,他沉吟一阵才又开口问道:“照你这么说,那边除了海盗,就是跟海盗勾结的官员,那我们倒是不好下手啊!难道就没什么可以加以利用的人”
“这要视贵方想达到何种效果。”许裕拙解释道:“若贵方只是想扫清当地海域,震慑宵小,那其实很简单,发兵一路打过去就好,也没人拦得下你们。但若是想要获得浙江官府的认可,日后在当地落脚经商,那就比较麻烦。因为有太多人牵扯在里面,贵方要扫除当地的海盗,必定伤及某些人的利益,招人嫉恨也是难免。”
石迪文道:“许将军的意思,是当地官府高层都有份参与”
许裕拙犹豫了一下才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石迪文的这种说法。对于当地的实权人士来说,海盗这个工具真是再好用不过,上不了台面的活儿全都可以交给海盗去做,而自己只需在幕后操控,按时收银子就行了。偶尔有那么几个不合群的官员,也会很快被上上下下一起算计弄走,在当地肯定待不长。
石迪文道:“那就退而求其次,不需要大人物,有值得扶持的小人物也行。请许将军不要多心,当年我们找许大人合作的时候,也并不是因为看中了他当时的官位,只是我们认为他可以信赖,值得我们投入资源去扶持他。只要有合适的任选,我们也可以在浙江把这个过程复制一遍。”
海汉当初辗转联系到许心素的时候,他仅仅是一个刚刚花了几千两银子在福建水师中买了个把总军职的低级军官而已。如果海汉没有投入大力气扶持他,那早在1628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十八芝在战场上干掉了,根本就不会有后面一路爬升到福建总兵的机会。许心素有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势,的确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海汉数年来一直不断的军事援助,这一点海汉人清楚,许家的人也心里有数。
石迪文以许心素作为范例,的确有很强的说服力,既然海汉有能力把一个水师把总一路托举到一省总兵的位置上,那当然也可以尝试在浙江那边扶持一个或几个当地的代言人。大人物们或许会因为种种无法割舍的利益或人情,不愿与海汉这个对象合作,但下面的人却未必都是一条心,总会有人怀有野心或别的企图,冒风险搏上位。而海汉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找到类似这样的扶持对象。
许裕拙道:“在下所负责的只是军中事务,对浙江官场上的消息了解不多,若是要在下推荐人选,倒真是难了!”
眼见石迪文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许裕拙连忙又道:“不过家父麾下有专人负责这方面的事务,人选是肯定有的,只是此事还需上报至家父那里,由他做出决定。”
“这当然是应该的,许大人拿了主意,我们这些跑腿的人才好办事嘛!”石迪文点头应道。海汉要对浙江动手的打算,本来也会与许心素进行沟通,之所以先来找许裕拙,也是想先探探福建军方的态度。既然许裕拙已经代表自己的家族提出了要在其中分一杯羹的条件,那后续的细节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沟通商议了。
石迪文先前听许裕拙详述浙江那边的种种状况,其实就已经想到了他的家族,或者说福建军方,肯定有秘密的情报机关在进行相关运作,只是缺乏一个机会将这些搜集到手的情报信息利用起来。说不定许氏早就在浙江那边暗中培养了一些人,只是时机未到,不敢轻易张扬,亦或是他们自己也没想好应该在当地如何动作才能为福建这边争取到利益。
虽然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许心素的态度,但石迪文对此并不担心。他两年前就跟许心素打过交道,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隐藏不住的野心。如果有机会将势力向周边省份扩张,他相信许心素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何况这次还是海汉主动提出来的,根本不用他许心素直接出面,只需福建军方适当配合就行。
既然大的方向已经议定,石迪文也就不着急了,倒是许裕拙不想耽搁时间,当着石迪文的面修书一封,然后叫人立刻送回漳州。许裕拙认为石迪文到了澎湖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转道漳州,显然是海汉对于此事的态度比较急切,石迪文不说,但他不能装作不懂。
从中左所至漳州城的水路不到百里,许裕拙这边派出的信使乘船出发,第二天拂晓时分便赶到了漳州城外的码头。下船之后丝毫没有耽搁,直接用令牌调用了码头上的专门用于紧急事务的马车。到了城门前无需查验,城门的守军见车就打开城门放行。许心素一早起来到院子里健身的时候,信使便将许裕拙的书信送到了。
“海汉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啊!”许心素回到书房看完这封书信,心情一时大好。
作为一名官员,许心素再要升就只能往京城里去了,而他并不打算放手福建这边的事业,去兵部里当个泥塑菩萨,所以最近一年中兵部有人传信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都推说身体不适应北方气候,不愿调职去北方。毕竟在福建这边他可以做到言出法随,每年通过各种贸易进账的银子数以百万计,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实现,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
但许氏家族目前的海贸规模,却还远远没有达到许心素自己的目标。他认为自家的海贸生意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被限制得极为严重,除了直航海汉控制的海南岛之外,向南向北,临近区域的贸易环境都不够理想。
广东这边的海贸,绝大部分份额都被以“福瑞丰”为首的广东商会控制着,虽然许氏名下的商行也是“琼联发”十三家股东之一,与广东的大商家也算有一份同事之谊,但许氏在广东的海贸生意依然是受到诸多限制。当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广东商人到了福建,一样也得遵守许氏定下的各种规矩,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至于北边的江浙一带,状况甚至还远不如广东,至少广东这边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有海汉在中间主持局面,福广两省的海商
第八百三十四章 潜伏者
宁波府位于钱塘江出海口,杭州湾南岸,是浙江沿海历史最为悠久的人类聚居地之一,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唐开元年间在这里设立了明州州治,为之后千余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明洪武年间,沿海地区全部实行海禁,唯有明州一处例外,继续对外开放海上贸易。到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了避讳国号,便采纳了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更名为“宁波府”,而这个称呼也一直沿用到后世,直到穿越者们来到这里之前,这片地区依然使用这个明太祖所定下的地名。
由于这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大明唯一一处对外贸易港口,因此在明朝早期就成为了大明东部最为繁华的海港城市。当然了,伴随商船和财富而来的,还有令大明朝廷头疼不已的海盗倭寇。巨大的利益作用之下,海盗团伙与贸易港口居然以一种畸形的关系伴生共存下来,并且成为了宁波府辖区内一块难以割除的毒瘤。
不过后来随着其他东南沿海港口或明或暗地开放了海上贸易,宁波府原本不可替代的优势也就失去了大半,广东、福建的港口也逐渐开始在区域内分流了原本只能去宁波府进行贸易的海商。到眼下这个时间,位于浙江的宁波府在海贸方面比起南边的漳州、泉州、广州、香港等地基本已经没有太大的优势,而海汉出现后给大明海贸所带来的交易量,也因为浙江这边的地方保护之风盛行,而没能对宁波府和浙江的其他州府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
不过相较于内陆地区的一些州县,拥有地理优势和百年积累的宁波府仍然算得上是相当富裕的地区,这里从事海贸的商人不比长江以北地区的江淮盐商们赚得少,“富可敌国”这四个字在宁波府至少有好几家大户符合。当然了,这些大户虽然也多少有些官方背景,但比起广东李继峰、福建许心素,实力还是略有差距,毕竟能拥有私人武装作为后盾的富商在大明仍然是异数,如果不是山高皇帝远,加上他们在地方上根基太深,这两个违禁无数的家伙估计也早就被锦衣卫打了无数小报告,已经关进天牢待秋后问斩了。
相较于这种无数双眼睛盯着的大富豪,民间还有许许多多不那么起眼的小富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直接经营海贸,但其从事的产业在本地的消费水平带动之下,也造就了这些人成为家财万贯的一方富商。
胥克便是宁波府众多小土豪中的一个,他所从事的行业倒也是靠海吃饭,做的便是海产买卖。胥克手底下有十来艘海船,每月至少例行出海一次进行捕捞作业,偶尔也顺带着帮其他商家从附近的岛屿上带些货物走私上岸,一年下来几万两银子的入账是能有保证的。
胥克自称是温州人,不过这些年里他倒是极少会回温州去探亲,因为据说他的家人绝大部分都在早年的一场瘟疫中丧生,存活下来却被乡间视为不祥之兆的胥克只能带着家中的两条渔船流落到了宁波落脚。胥克初到宁波的时候不过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晃数年过去,现在已经在宁波府成家立业,开枝散叶了。
胥克平时除了偶尔会亲自带队出海打渔之外,一般都待在象山的自家庄园中不太外出,甚至连去县城的时候都不多。而附近的乡民们对于胥克的印象也仅仅只是一个深居简出,行事低调的土豪,在乡间倒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遇到有修桥铺路之类的事情,胥克还会主动捐个千八百两银子出来,逢年过节还会给乡间老人派送一些生活物品,遇到灾荒年也会放些赈济粮出来帮助灾民,在地方上可算是名声不错的乡绅了。
这一日,胥家庄外来了几个生面孔,在庄子附近问了两次路之后才找到胥家不算太起眼的正门。为首的人敲开大门之后和看门人说了几句,然后这几人便进了庄子。
胥克将手中的信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之后,这才对来人道:“家主可有别的什么吩咐”
来人应道:“小人只是接了送信的差事,其他事情一律不知。家主要办的事情,都写在信中了。”
胥克点点头道:“好,那容我考虑一下如何回复家主。管家,带老家来的各位先去休息。”
胥克与来人口中说到的“家主”就是许心素,胥克只是个化名,他原名许克强,是许心素堂兄的二儿子,自小便是在海上长大,年纪轻轻就成了船上的一把好手。当年许心素安排人到浙江潜伏,挑中的人选中便有他一个。为了不让人怀疑他的身份,许心素专门对他的身世进行了包装,连姓名也都换过了,几乎相当于脱胎重生。
不过胥克能够在宁波站住脚跟,许家的确给了他不少的资助。在宁波买船、买地、招募人手,这些起步阶段的花销基本都是来自于福建方面所提供的资金。而他在宁波这边所需要的做的就是扮演好目前的身份,悄悄积蓄力量。如果某天福建老家那边需要他出力的时候,胥克就必须放下一切,尽力为自己的家族拼命了。
当然了,以许氏一族今时今日在福建的影响力,已经基本无人能够撼动,不再是几年前胥克离开福建时那种岌岌可危的状况了。胥克也已经从前几年的惴惴不安中慢慢稳定下来,不但娶妻生子,买地置产,而且已经在开始盘算什么时候向家主许心素申请重归许氏一族了。
目前作为许氏一族盟友和支持者的海汉人,胥克在宁波这边也是有所耳闻的。市面上从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海汉产的各种玻璃器,就连胥克自己也忍不住买了一些放在家中作为收藏品。不过对于海汉人的军事实力,胥克并没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只是定期从福建送来的家书当中,每每都会提及海汉人又在何处作战,攻城略地从无败绩。到去年的时候,就连当初几乎逼得许氏一族走投无路的十八芝,也已经被海汉人逐出了福建海峡。而这次福建老家专门派信使送来的许心素亲笔信当中,还特地说明了海汉人已经让台湾岛上的红毛人和佛郎机人都服服帖帖,下一步大概就会朝浙江进发——宁波府附近的舟山群岛就是首要目标。
但海汉人想进舟山群岛,就必须面对
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动计划
以海汉军的现有实力,别说这些装备原始,实力作战能力和经验都相当匮乏的东海海盗,就算是荷兰、西班牙这些在本时代进行全球殖民的西方豪强,也都已经在海汉民团面前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投降这种事,葡萄牙人做过,荷兰人做过,西班牙人最近还连着降了两次,对海汉来说着实不算什么稀奇事情。
按照胥克和另一名潜伏者在密信中的描述,舟山群岛一带的海盗比海汉这边之前预计的实力水平可能还要更弱一点。这些海盗虽然能够凭借与地方官府、豪强大户各种暗戳戳的利益关系而存活下来,但他们与早几年福建这边猖獗一时的十八芝有所不同,多数时候只是某些实权人物达成个人目的的工具,而非十八芝这样实力强横,足以影响一方局势的武装力量。为了不让这些“工具”出现尾大不掉,难以掌控的局面,舟山群岛海盗团伙的武装水平一直受到有意识的操纵和控制。
钱天敦口气虽大,但了解情况的许心素也不会认为他这种说法有什么不妥,只要海汉一开始能以雷霆扫穴之势拔掉一两个有实力的海盗窝点,其他的海盗团伙真的有可能会闻风而降。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当然是最理想不过,海汉军方一直走的精兵路线就是要以有限的兵力来完成各种作战任务,能够少投入一些兵力,节约下来的军费开支就可以运用到其他的方面——比如给陆军换装最新式的野战火炮,或是给海军增加一两艘战舰的建造费用。
许心素也知道钱天敦这种表态并不是耍大牌,而是海汉军一向都会将出动的兵力控制得较为精准,于是他又试探着问道:“那本官就以贵军出动三千人为基础,准备好一个月作战所需的粮草物资,钱将军认为如何”
三千人作战一个月所需消耗的粮草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这些物资还得从福建运往浙江,无形中又会提升成本。而许心素的这个表态,无疑是代表福建官府,或者说许氏一族,将这个事情揽了下来,诚意还是相当足的。钱天敦明白许心素的意思,当下便应道:“许大人真是客气了!我看不如这样,这三千人的编制,我方出两千人,许大人再派千人加入,如何”
钱天敦知道许心素愿意掏钱为海汉军准备粮草补给,负责后勤供应,也并非毫无目的,索性便主动帮他说了出来。
许心素假意推辞道:“若是影响了贵军的作战计划,岂不是罪过了!”
钱天敦笑道:“许大人就不要客气了,贵军以前也与我军有过多次合作,一向配合都很默契,对于贵军的实力我是很放心的。”
虽然海汉军方很重视舟山群岛的海盗问题,但考虑到对方的实力有限,不打算派出大量军队去执行清剿任务,两千人是钱天敦和石迪文、陈一鑫、高桥南等人一起商量后得出的结论。既然现在许心素主动卖好,那钱天敦也就做个顺水人情,让许心素的人能够参与到接下来在浙江实施的军事行动当中。
石迪文倒是不忘提醒了一句:“许大人的部下参加行动肯定没问题,不过这身份大概还需要掩饰一下才行,免得节外生枝,给许大人带来不方便。”
虽然许心素是福建总兵,但在没有知会浙江官府并得到兵部同意的情况下,调派军队到浙江海域实施军事行动,显然是不合规矩的。到时候浙江这边向朝廷参上一本,管你许心素是不是去打海盗的,道理都不在许心素一方,虽说朝廷和兵部也未必能拿许心素这个土霸王有什么办法,可要下个文斥责一下许心素,那对他而言也是非常掉面子的事情。何况许心素也不想在明里把浙江官场给得罪个遍,毕竟以后还想把生意做进这一地区,吃相太难看到后面也不好收场。
许心素谢道:“石将军言之有理,届时老夫的人马就暂时先扮作贵军如何至于战场指挥,自然也就有劳各位将军了!”
只要逮着能与海汉民团协同作战的机会,许心素总会想方设法地将自己属下最精锐的部队送去参与行动。不过并不是每次都能捞着一线作战的机会,多数时候只能分到协防甚至是掩护后勤辎重的任务,加上海汉民团的作战速度又快,往往两三天之内就会解决战斗,许心素派出的参战部队有时候根本没有等来上场机会,战争就结束了,所能起到的练兵作用并不是很大。
而这次海汉人决定要在舟山动手,许心素认为这倒是一个练兵的好机会。海汉目前最北端的驻扎地是台北的鸡笼港,但主力部队依然是驻扎在澎湖,许心素对海汉驻军的大致规模也是有数的,对其所能派遣的作战部队数量有所预计,所有才提出了补助三千人作战所需的粮草物资,算计的就是海汉派不出这么多的兵力前往浙江作战,空缺的兵力就可由福建明军顺理成章地补上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