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你想把这个责任推给德尔加多他只是一个预备军的士兵,平时在城外的种植园里劳作,战时才转换身份为军方效力,你想说他这样一个半职业的小兵,能够接触到军事机密并将其出卖给海汉人”格斯曼没等吉鲁将话说完,便直接打断他抢过了话头:“我听说派德尔加多出城突围求援这件事,也是你向洛佩斯上尉建议的想不到你的心机这么深,从一开始就已经布局要陷害德尔加多了!”

    “大人,就是这个德尔加多说城外有敌军首领活动,洛佩斯上尉才会出现在危险区域而被刺杀!他才应该对洛佩斯上尉的遇刺负责!”吉鲁见势不妙,赶紧要将责任推脱掉,勾结敌军出卖上司这个锅他可背不起。

    “理由编得不错,可惜太晚了一点。如果不是德尔加多见势不妙,溜出来找到我报信,你大概已经用这个罪名把他抓起来处死灭口了吧”格斯曼摇摇头道:“吉鲁,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吉鲁还待辩驳几句,格斯曼已经挥挥手道:“把这个家伙抓起来!我要把他送上马尼拉的军事法庭!”

    德尔加多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与格斯曼身边其他几名卫兵一拥而上,将仍然还没完全弄清楚形势的吉鲁按倒在地,先用破布塞了嘴,然后拿绳子五花大绑起来。而吉鲁手下的士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出面阻止德尔加多等人的行动。因为在格斯曼刚才这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控诉之后,他们也实在搞不清楚自己的上司到底是忠是奸了。要是站出来跟格斯曼唱反调,那大概立刻就会被当做吉鲁的同党给处置了。

    尽管当下并不是一个得瑟的好时机,但格斯曼却觉得心情非常好,在这一刻他甚至已经忘却了城外还有强敌环伺。能够让本地驻军的头目之一在自己面前吃瘪,格斯曼觉得现在这种掌控大局的舒畅感真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谁”格斯曼环视院中的人,眼里充满了血丝。他很想看清此时这些人脸上的表情,特别是那些平时当他如同透明一般的家伙,现在却根本不敢跟他对视了。

    “一群懦夫!难怪打不过城外的敌军!”格斯曼低声咕哝了两句,朝德尔加多招招手道:“你跟我一起进去。”

    德尔加多点点头,将吉鲁交给了自己的同伴。他摸了一下腰间的短刀,然后跟着格斯曼一起走进了用指挥部临时改造的急救所。

    从进门的地方开始,就能看到地面上已经干涸还没来得及擦掉的血迹,有一些被后来者踩得模糊一片,在浅色的石质地板上显得触目惊心。格斯曼不禁皱了皱眉头,因为他实在不喜欢空气中的血腥味。如果不是形势所




第八百一十七章 动机
    “这些耀武扬威的混蛋究竟想干什么!”阿尔卡拉索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放下,嘴里忍不住骂骂咧咧道:“该死的海汉人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在找荷兰人的麻烦才对吗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这里”

    对于阿尔卡拉索的问题,他收下的军官们也全都答不上来。虽然他们也知道海汉人在离此不远的澎湖岛上设立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军事基地,但从未想过对方竟然会采取这种直接的挑衅举动,派出舰队堵到自己门口来了。

    阿尔卡拉索当然也没有傻乎乎地让自家的船在港口待着,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下令本地仅有的三艘武装帆船离港出海。当然了,阿尔卡拉索并不是让它们出海逃命,而是就在附近海域活动,如果海汉人试图对社寮岛上的萨尔瓦多城发动攻击,那么这三艘武装帆船至少还能起到一些骚扰的作用。

    眼看天色已晚,海汉人的舰队却并没有准备离去的迹象,反倒是继续自西向东缓缓前行,最终选择了鸡笼港以西仅千米之遥的一处临海小港湾停靠,即后世的外木山鱼港。这个地方背山面海,倒是无需担心会有来自陆路的偷袭。舰队只留了两艘体积稍大的战船在港湾外继续游弋,看起来也并没有把近在咫尺的西班牙据点放在眼里。

    “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发信号,让我们的船靠近一点!”阿尔卡拉索气急败坏地下令道。

    “大人,要和海汉人开战吗”手下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开什么战你是不是傻你没看到海汉人来了多少船吗”阿尔卡拉索呵斥道:“他们没有直接动手,或许就是在等我们主动给他们提供这个借口!告诉我们的人,不要开火,先派人过去打听一下他们的来意。或许,他们只是路过这里……”

    阿尔卡拉索自己都不相信这样的理由,仅仅只是路过的话,需要炮窗全开展示武力吗不打招呼就在这么敏感的地区停靠过夜,这与其说是挑衅,阿尔卡拉索倒认为更像是开战之前的调整准备。

    虽然萨尔瓦多城海陆两军齐备,但阿尔卡拉索很清楚这里的驻军实力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强。对付附近山里的原始土著或许是够用了,但要与势均力敌的对手打一场全面战争,萨尔瓦多城却很难支撑太久。这里的作战物资几乎悉数都来自马尼拉的不定期补给,库存不多,而且有不少还被阿尔卡拉索和手下的军官们以训练消耗的名义克扣下来,悄悄卖到了琉球、日本等地以谋取私利。如果真打起来,那顶多两三天守军就会弹尽粮绝了。

    另外本地负责维护武器装备的铁匠也在此前神秘失踪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影响到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原本驻防本地有五艘武装帆船,但其中两艘在近期返回了马尼拉的船厂进行修理维护,海上的作战能力也随之大大降低。虽然很难将这些事与眼下出现的外敌联系到一起,但阿尔卡拉索心中对此仍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认为海汉舰队出现的时机也实在太凑巧了一点。不过没等阿尔卡拉索把这其中的曲曲拐拐琢磨明白,他便听到了另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消息。

    圣多明哥城长官格斯曼连同当地的驻军和移民百姓共数百人,正在通过陆路朝鸡笼港行进中,预计今晚午夜前就会到达。格斯曼希望阿尔卡拉索能提前准备好船只和食物,以便能让这支在野外徒步行进了两天的队伍在抵达目的地之后尽快得到休整。

    根据信使所说,这支逃难队伍被迫放弃圣多明哥城的原因,就是海汉人向当地发动了“难以抵抗”的攻势。驻圣多明哥城最高指挥官洛佩斯上尉,也在与敌人交战的过程中战死。淡水长官格斯曼为了保全城内西班牙人的性命,最后选择了与海汉进行和谈,以撤离当地为条件,让海汉人网开一面放走了他们。当然了,在格斯曼的授意之下,信使绝对不会主动提及这几天当中城内所发生的种种诡异事件。特别是与德尔加多有关的事,更已经成为了不可描述的禁忌内容。

    阿尔卡拉索细问之下,才知道海汉人在几天之前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圣多明哥城,随后便发动了连日炮击,仅仅用时三天,便让城内守军难以招架,只能议和弃城。很显然海汉人在夺取了圣多明哥城之后并没有满足,而是立刻便将炮口转向了鸡笼港的萨尔瓦多城。从信使所说的时间来推断,海汉人甚至还有余力在当地进行了一天的休整,才出发前来鸡笼港,正好与从淡水河撤回的队伍一前一后到达。

    “时间算得真准啊!”阿尔卡拉索不禁感叹道。在他看来,这无疑是海汉人处心积虑,经过精细策划之后才动手的一种表现。

    其实高桥南放走格斯曼等人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要掐着时间进攻鸡笼港,即便格斯曼能先一步把消息送回鸡笼港,让这边能提前有所防备,也不会对海汉的进攻计划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前一后的到达时间,的确也有一些巧合的成份在里面。当然了,这种解释肯定是无法让阿尔卡拉索相信的。

    好在鸡笼港海岸距离社寮岛非常近,连一里地都不到,即便是用小船摆渡,圣多明哥城这几百人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回到岛上,对于阿尔卡拉索而言不难进行安排。

    不过格斯曼的队伍还没到,派去跟海汉人进行交涉的代表倒是先回来了。执行这一任务的是阿尔卡拉索的远房表弟费尔南德斯,他同时也担任了本地的海上武装指挥官。

    费尔南德斯带回的消息很是让人沮丧,海汉人很明确地表明了态度——他们是来此收复属于海汉的领土,而占据了这一地区的西班牙人必须尽快投降并撤离此地,否则就将会面临战争。

    “这怎么会是属于海汉的土地!是我们,是西班牙王国的航海家最早发现了这里!这帮无耻之徒,竟然想用这么拙劣的借口赶走我们!”阿尔卡拉索的反应与当初格斯曼听到高桥南说出这番理论时的反应差不多,都是感到无法接受。

    “他们有大概八到十艘武装帆船,装备的火炮数目比我们的船多得多,如果开战的话



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报情况
    相比步枪,真正难以仿制的还是技术含量更高的重型火炮和海汉战船。重型火炮的材料处理和铸造技术,对于大明的军工匠人们都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就算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定量火药包和拉火管,大明这边做出来的仿制品也一直达不到正品的使用效果。如果许甲齐能有幸看到海汉军在台北两处西班牙城堡外展开的炮战,他就会进一步意识到,双方所装备的火炮虽然看起来一样,但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性能也如同步枪一样,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代差。

    至于战船反而比火枪火炮的仿制难度更小一点,经验丰富的老船匠可以花时间摸清船体的构造,并且反推出大致的造船方法。不过海汉战船在船肋部使用的大量用于加固船体的金属结构件,以及海汉所独有的钢芯桅杆,却是大明造船厂难以打造的部件。此外在海汉战船上广为应用,原本应该在下个世纪才会被荷兰人发明出来的舵轮系统有专门的防拆卸装置,只要硬拆就会破坏里面的齿轮传动系统,因此仿制也顶多只能仿其形,而对于这些超越时代的黑科技,大明船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该如何复制出来。

    既然无法仿制出来,那最终的解决方式还是只能花银子买。福建明军的军购合同一向是由许心素亲自操持,采购的军备内容和价格都是直接跟海汉高层商议,其他人插不了手。不过这验货、交接的事宜,却是由他手底下的亲信将领负责。以前双方交接军备一般是在三亚或者漳州,视合同中如何处理运费而定。海汉人占领了澎湖之后,便主动将交易地点改在澎湖,而明军负责收货的人,自然也就轮到了驻扎在这里的军事观察员。

    对许甲齐来说,这真是一个油水颇丰的肥差,每次有军备交接,他都会在私下收到来自海汉的红包——崭新的海汉银行不记名银票,数额视交接货物的价值而定,但自许甲齐接手这个事情以来,红包从未少于过一千两。这可要比在军中吃空饷喝兵血来得容易多了,年初一批价值三十多万两银子的海汉火炮和两艘海汉战船在这里交付,海汉人直接就封了一个五千两银子的红包给许甲齐,出手极为大方。

    许甲齐拿了银子,自然是心领神会地很快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收货,让漳州那边付钱给海汉银行——其实银子早就存进去了,也只是走个形式划个账而已。但对于海汉来说,交货所花费的时间越快,节外生枝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也越少,在这个环节中付出一定数额的费用来换取一个顺利交接的结果,对海汉而言也说不上吃亏。

    许甲齐在这边日子过得安安稳稳,银子收得妥妥当当,时间一长混熟了还能跟钱天敦等海汉高级军官称兄道弟一番,同时又在给自己的从军履历镀金,这军事观察员着实是美差一件。

    在一起时间长了,许甲齐也能感觉到海汉人的确对大明没有什么敌意,但他们看待大明的眼光也没什么敬畏的成分,甚至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钱天敦就不止一次在类似酒桌这样的非正式场合发表过看法,认为大明充斥着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便是在大明的政体上。

    对于类似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许甲齐就算喝多了也不会作任何的反应或评价,因为他能感觉到海汉人虽然对大明的种种问题看不过眼,但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协助大明解决问题。赶走十八芝,接纳北方难民,出售军火并为福建明军培训军官,海汉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但也的确帮助大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南海疆的军事压力和北方内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当然出于职责考虑,许甲齐还是会定期将海汉人的态度和看法回报给叔父许心素,以便让他能够安心地照顾打理许氏家族名下的诸多生意。许心素虽然挂着福建总兵的官衔,但他主要是在关键时候负责拍板决策,军队中具体的事情基本都是交给亲信军官处理。许心素只需要了解海汉在福建附近驻军的大致状况和动向,确定他们对大明不会造成危害就行了。至于说每年向海汉大量采购军备,过去的确是有扩充实力抵抗十八芝的实际需求,但海汉赶跑十八芝,镇压了荷兰人之后,福建沿海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极大的防御压力,这样的交易也变得更像是福建明军向海汉定期缴纳的保护费。

    不过对于许心素名下的商业帝国来说,这笔开销虽然不是小数目,但也还不至于让他感到肉疼。再说这笔钱花出去也不是白花,福建明军的确也因此而充实了战力,而海汉人也会继续维持在澎湖的军事基地,为福建沿海提供一定强度的庇护。当然最主要的是由军贸所带来的双边贸易,足以让福建方面把花在海汉的这笔钱从大明境内其他地方以成倍的数目赚回来。只要这个贸易体系能够运转良好,持续为许心素的商业帝国带来收益,那么花钱维持目前的两军关系,他也认为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大的背景框架之下,类似许甲齐这种经手人从军贸活动中获取一些个人利益,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即便许心素知道了,肯定也会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与海汉军方的关系,要是为了点蝇头小利撤换现有人员另行找人替代,有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到双方的关系,这要放在许心素心中天平上衡量,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多的银子都已经砸出去了,还在乎这点

    当然这种清闲的生活状态偶尔也会有被突然打乱的时候,比如这天许甲齐刚刚才起来还没吃过早饭,便接到了钱天敦送来的消息,邀请他到基地指挥部一叙。

    通常大明的军事观察员受邀去指挥部碰面,都是比较正式的事情需要沟通。而像这样没有提前预约过的临时会晤,可能就是有突发事件出现了。许甲齐也不敢摆什么架子,赶紧收拾整齐,带了几名亲卫就赶去海汉指挥部。

    “钱将军一大早便派人招末将过来,莫非是有紧急军情”见到钱天敦之后,许甲齐便开门见山地



第八百二十七章 眼光向北
    说到跟海汉人一起合作做生意,特别是投资某个尚未开发的地区,福建这边的商人,特别是许氏一族,早就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以至于海汉在高雄港开始招商的时候,福建商会因为晚于广东同行入场,还生出了不小的怨气。不过高雄附近可开发地区的面积着实不小,三五年之内还未必能开发完,因此福建方面在了解情况之后,倒也没有再催促海汉这边另外开辟新地区。

    但海汉显然并不满足于台南的这片开发区,许甲齐听钱天敦这个口气,很显然是打算在台湾岛上其他地区复制高雄的开发模式,而这次可是不能再让广东佬抢先了。

    “钱将军,上次在高雄让广东人占了先,这次可不能再偏袒他们了!”许甲齐提醒道:“广东那边出多少银子,我们也可以照着来。”

    钱天敦摆摆手道:“这事你光跟我说没用,要去找商务部的人。我也就是知会你一声,该怎么沟通联络,你们自行跟商务部谈,我们军方不会参与进去。”

    “是是是,在下明白,明白!”许甲齐见钱天敦有意撇开干系,便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放。他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也知道海汉军方对于军人涉商是比较忌讳的,就算是军火贸易,也一向是海汉商务部的人唱主角,而军方则只是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明军使用,并不会直接参与交易过程。开发种植园的项目也是如此,军方只提供安全保障,但具体的项目操作则是由海汉商务部和农业部等部门来实施。

    送走了满脸喜色的许甲齐之后,钱天敦又召见了民政部驻澎湖的负责人,并向他传达了执委会决定在台北的淡水河口和鸡笼港新建两处移民接收站的决定。今后从北方地区引入的移民,将会从中拿出一部分分配到台北地区进行安置。特别是接下来要进行大量基建工程的鸡笼港地区,所需的劳力数以千计,其中的绝大部分肯定要考虑就近解决,截留从北方输入的移民无疑可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当然了,这同时也要求民政部要想办法提升从大明北部引进移民的效率,否则每个月引入移民的数量可能还不够台湾地区的开发所需,那样根本就没法向海南岛输送人口了。而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海南岛来说,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其实要远远大于刚刚开始起步的台湾岛。只不过台湾岛正好位于北上航路的重要节点,又那么巧是一块“无主之地”,执委会本来就有意要将其占领下来之后打造为海汉的第二重镇,因此才会不遗余力地在当地投入了军队和各种资源。

    但对于钱天敦来说,驱逐了台湾岛上的西方殖民者仅仅只是特战营完成了一项既定作战任务而已,而且这个任务的实施难度比预计的小得多,两场仗打下来,特战营的伤亡数字只是堪堪突破两位数,攻城战能够保持这种战损水平绝对算是低到不能再低了。不管是人员损耗还是实际的军费开支,其实都要比钱天敦在战前的心理预期低得多。

    军委对这次作战的战功核定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能不能赶得上下个月周年庆期间一年一度的公开嘉奖仪式都难说,但钱天敦倒不是很在意这些官面上的仪式,反正该加官进爵的时候肯定少不了自己的一份。他现在已经开始在策划完成对台湾岛的军事占领之后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了。

    在军方将台湾作为目标之前,执委会是将北扩的方向定在了浙江沿海,以便能够加速从北方引进移民,但后来出于种种客观原因,最终还是由军方做主修改了原本的发展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军方的一力主张的确是对的,海汉并没有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拿下了台湾岛的控制权,而反对派所担心的攻台部队可能会因为攻城乏力而陷入长期战争的状况并没有发生,仅有的两场攻城战波澜不惊,基本都是单方面吊打对方。
1...361362363364365...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