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阿拉贡内斯抱怨了一阵,还是将话题转回到正事上来:“桑切斯,如果我们再这么等下去,迟早会被海汉人一点一点地挤出远东市场。如果没有了明国出产的各种好东西,我们在远东的努力也就没多大意义了。我们不能再坐等形势继续恶化下去了,得想个办法改变现在的不利局面才行!”

    桑切斯应道:“大人,如果您真打算动手,那么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阿拉贡内斯惊道:“你有什么根据”

    桑切斯沉声道:“海汉人的主力部队上半年前往大明江浙地区作战,完成任务之后就作为常驻军留在了当地。而这次南下搞军演的舰队也是从三亚出发,从其规模判断应该是海汉的主力舰队之一了。试想一下,如果海汉人把海陆两军的主力都派到远处执行任务,那么他们的大本营还有多少防御能力呢如果利用这个机会直接攻击三亚,或许能收到奇效。”

    “就这样”阿拉贡内斯盯着桑切斯的脸追问道。

    桑切斯也摸不准阿拉贡内斯的意图,只能点点头道:“虽然我们不太清楚海汉军队的具体部署状况,但按照他们近期的部队调动来看,情况应该大致如此。这段时间或许就是他们老窝的防御最为空虚的时候了。”

    阿拉贡内斯的脸色颇为失望:“桑切斯,我认为上次的事情之后,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应该会变得成熟一点,全面一点,但现在看来你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教训而有所改变。缺乏依据的冲动,这种性格迟早会害死你!”

    桑切斯面露不服之色,还待分辩几句,阿拉贡内斯已经抬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你这又是‘不太清楚’,又是‘或许’,就凭着一通证据不够充分的猜测,就准备发动一场战争桑切斯,这里不是自己家门口,而是距离我们的国家两万多海里之外的地区!整个远东的西班牙人全加在一起也才四五千人,你觉得我们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多少军队”

    说到激动处,阿拉贡内斯将杯子里剩下的酒一口倒进喉咙里,然后起身继续说道:“海汉人可不是我们在吕宋岛上杀过的土著,他们不但有枪有炮,而且很懂得作战的策略。在今年攻打淡水和鸡笼的时候,他们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果你想把他们当做土著一样等级的敌人来对付,那就大错特错了!”

    阿拉贡内斯走到挂在墙上的一幅南海地图前,指向琼州岛的位置说道:“你想过没有,如果海汉人是故意布置出大本营防御空虚的假象,以此来引诱敌人主动出手,那我们巴巴地赶过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桑切斯听得背上冷汗直冒,他倒是真没有想过阿拉贡内斯所说的这种可能,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海汉人的战略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桑切斯结结巴巴地说道:“或许……他们的本意没有这么……”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或许!”阿拉贡内斯怒吼着打断了桑切斯的话头:“当初就是你们这帮人跟我说或许会有大批明商南下来马尼拉!结果呢害我赔掉了一大笔,还失去了最好的应对时机!”

    其实阿拉贡内斯倒也未必真认为海汉的兵力调动是一个阴谋论,他纯粹只是因为之前犯下的大错,潜意识中不再愿意相信幕僚的判断而已。

    阿拉贡内斯见桑切斯不再争辩,情绪这才稍稍回复了一些:“我们现在需要更准确的情报,这个月的报告送回来了吗”

    桑切斯摇摇头道:“按照以往的时间,大概还需要等个十天左右。”

    “时间太长了……你想想办法,让我们的情报系统运作得高效一点,不要每次得到的消息都是一两个月之前发生的事!”阿拉贡内斯语气严厉地说道:“我不想知道海汉人在三亚新修了几栋房子,几个码头,我要知道他们的军队编制、武器标准、人事任命,正在对付谁还有准备对付谁!给我一点有用的信息,别总是拿些不痛不痒的二手消息回来敷衍!”

    桑切斯只能连连答应,心中却暗自不忿。情报工作其实并非是他的主业,只是以前负责这一块事务的哈维先生已经被下了大狱,所以阿拉贡内斯才将这一块的事务交给了他代为负责——当然这个负责就是连锅也得一起背起来的意思。

    马尼拉当局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派人到三亚潜伏下来,每个月定期通过商船的掩护传递情报回马尼拉。但由于在当地潜伏的人没能混入到海汉官僚体系当中,接触不到真正的核心圈子,所以很多情报信息也都是流于表面,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军政信息并不太多。每个月送回马尼拉的报告中,都只是些民生相关的杂事,当初海汉突袭台北据点,在三亚潜伏的人员就没能提前送回半点预警消息,阿拉贡内斯会在事后迁怒于负责情报收集的幕僚,其实倒也有情可原。

    阿拉




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
    哈桑从桑切斯的办公室出来之后,便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等在外面的随从凑趣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哈桑笑着向其展示了手里拿到的批文:“看看,这次我们拿到买铜锭的许可了,船上能装多少就买多少!桑切斯这个铁公鸡,这次终于被我抓着痛脚了!”

    哈桑对于自己靠着巧舌如簧取得的成果很是得意,不过他也知道这种尝试不可能回回都能成功,这次是机缘巧合遇到西班牙人对自己有事相求,下次再跟桑切斯耍花样就未必管用了。作为一个常年往返于南海各大贸易港的商人,哈桑其实已经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西班牙人的反应中解读出一些更深层的信息,多少也能理解桑切斯为何如此着急需要自己赶紧跑一趟三亚。

    哈桑在南边的爪哇岛、婆罗洲所见所闻,远比在马尼拉道听途说的西班牙人更为详细,阿拉贡内斯等人只能连蒙带猜地推测海汉人的真正意图,但哈桑却知道海汉人邀请各国派人赴会并不是为了搞什么军事联盟,而是跟这一地区的跨国海上贸易有关。这是因为海汉舰队在抵达东爪哇的泗水港之后与当地长官阿蓬度进行了会谈,而哈桑恰好与阿蓬度的一名手下关系不错,在私下打听到了一些双方会谈的内幕。

    不过出于商人特有的狡黠,哈桑在到达马尼拉之后故意没有将这一段说与桑切斯知道,就指望着以此扰乱西班牙人的阵脚来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果不其然西班牙人还真是瞎猜一通自己吓唬自己,让他得到了小发一笔横财的机会。

    不过哈桑倒也没有因此而瞧不起西班牙人,他知道如果桑切斯自己去到三亚看过当地的状况,只怕会比现在更慌乱。抛开军事上的实力不提,光是在基础建设、国际贸易方面的成就,哈桑认为海汉就远超西班牙这个前辈,那胜利港、三亚港里鳞次栉比停靠的各国商船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像哈桑这样的外国商人已经放弃了去广州、漳州乃至江浙这些地方采购,而直接选择了去三亚——那里几乎可以一站采购完外国商人能在大明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有一部分因为关税问题,在三亚的价格甚至比原产地还要便宜。

    西班牙人还以为马尼拉的日渐衰落是因为大明的海贸被海汉逐步垄断的后果,哈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西班牙人根本没有弄明白海汉跟大明的关系。别的不说,单说人种,海汉就比这深目高鼻的西方人更容易让明人感觉亲近,语言文字都没有任何的障碍,大明商人自然愿意跟同样出得起钱又讲信用的海汉人做生意。

    尽管海汉人侵占了大明的领土,但管理这些地方的大明官员也几乎都已经投靠了海汉,所以并不会发生西班牙人料想过的冲突。恰恰相反的是,哈桑知道大明东南地区还有不少地方官员希望海汉人前去圈地开埠,因为海汉人现在就是财神爷一样的存在,走到哪里就带财运到哪里,就算是荒山野岭,海中孤岛,海汉人也能将其变为繁华的城镇港口,让地方官员多出一笔不菲的稳定收入。

    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员都会吃下海汉的糖衣炮弹,不过据哈桑所知,那些所谓“有骨气”的官员,挺到最后大多只落个调职或者干脆丟官的下场,时间一长了,自然也就没多少地方官员愿意跟海汉公开对着干了。干脆拿了钱,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反正海汉人又不会干什么扰乱地方的事情,倒是会帮着维护地方治安,收点好处给点方便,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班牙人对海汉治下的状况几乎就来自于商人水手的口耳相传,以及他们手下潜伏在三亚的个别人手一个月左右发回一次的报告。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虽然也可以拼凑出一部分事实,但却无法达到直观的效果,哈桑也认为西班牙人的间谍手段纯粹是瞎折腾——要是发回的报告既客观又全面,那西班牙人早就应该明智地放弃跟海汉人作对了。

    哈桑唯恐事情有变,当下便带着人去马尼拉城外的仓库提货,同时命人回码头传令,将船上的压舱物全部都撤下来,给装运铜锭腾出空间。他并不担心运过去之后会在销售上遇到麻烦,海汉人早就宣布过,铜是有多少收多少,这一趟下来肯定比运牛羊皮赚得多了。

    第二天清晨,桑切斯亲自将一封火漆封印的信件带到码头上交给即将离港的哈桑:“别忘了把他的回信带到马尼拉来!”

    “好的,等我回来的时候,也别忘了再付给我五十枚银币的送信费。”哈桑接过信之后便顺手揣进了怀中:“那么再会了,桑切斯大人。”

    桑切斯哼了一声,却没有说什么“一路顺风”之类的告别话语,很显然他对于哈桑的不满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是目前还暂时不便发作而已。不过他确信自己这是最后一次看到哈桑了,因为在这封交给哈桑的密信中,他已经下令当地的潜伏人员设法除掉哈桑这个不安定的隐患。

    阿拉伯商人哈桑并非马尼拉当局在编的情报人员,纯粹只是一个收钱办事的信使而已。不过这个信使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现在表现出来的立场也明显不够稳定,已经给西班牙的情报系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桑切斯实在拿不准这个家伙什么时候会因为金钱而卖了自己的下属,而他所能想到最为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哈桑从这世界上消失。

    这样做当然也会让三亚当地的潜伏人员面临暴露身份的风险,但桑切斯认为这总比被哈桑出卖之后让海汉人来个连锅端要好,只要能干干净净地除掉哈桑,那么西班牙在当地的情报体系至少还可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维持正常的运转。至于说这个信使的今后要交给谁来做,桑切斯认为这并非当务之急,可以慢慢再设法解决。要知道马尼拉可是有上万的华人,其中也不乏为西班牙卖命卖了几代人的死忠,要选拔一些人手重新架设情报渠道应该不至于特别困难。

    哈桑的船是他早年向马尼拉的西



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头
    哈桑的船靠岸之后,立刻便有码头的工作人员主动登船,让哈桑集合船员,然后对船主、船上人员、来港目的等等进行了登记,并且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当场对船上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简单的查验。像哈桑这样的外国商人抵港之后倒是无需像新移民一样进行隔离观察以杜绝疫病入境,但卫生部门还是会在船只靠港第一时间就进行检疫,而安全部门也会趁此机会检查一下抵港人员中有没有可疑分子。

    此外这些人员在本地的活动范围也仍会受到限制,普通水手船员的活动区域只能在港务局所指定的范围内,而商人的尺度稍稍大一些,可以在三亚港、胜利港两处地方的贸易区自由行动,但想要去到鹿回头半岛、田独工业区、胜利堡或者胜利港东岸的军事区这些敏感地带,仍需单独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应的手续才行。

    哈桑属于跑单帮的商人,也没什么商行或者其他的资本背景,所以不像其他一些“有组织”的商人,在三亚本地有专门的商栈可以落脚,只能住在码头附近指定的旅馆里。凭良心说三亚本地这些旅馆的价钱贵是贵点,但条件还是不错的,既有供水手船员居住的平价八人间,也有哈桑以往习惯租住的单人间,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寝具定期更换,各种生活工具也很齐全。如果是出得起钱的大老板,也可在本地包租一处院落甚至是别墅,身份再高一点的还可以入住胜利港那边的迎宾馆,各种档次的住宿场所一应俱全。

    大概是因为哈桑在登记货物时所声称的铜锭数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很快港务中心就派了专人到哈桑入住的旅馆,向他印证此次运来的货物种类和数量。

    “没错,登记的这些铜锭现在就在船上,随时可以查验。如果贵方要赶着交易,那也可以的。”哈桑笑眯眯地对港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这次从马尼拉弄来这批铜锭,小人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希望贵方能体谅小人办事不易,今后多多给予一点照顾。”

    哈桑自从开始跑三亚,就很自觉地学起了汉语,加上他船上的船员中也有华人,时间一长倒也能把汉语说得很溜了。只是他能说不能认,除了自己的名字能歪歪扭扭地涂鸦之外,其他基本上算是大字不识一筐的水平。

    这工作人员以前跟他打过交道,倒也认得哈桑,闻言笑道:“这个好办,回头替你申请一下交易权限升级好了。有船上实打实的东西作凭证,估计两三天之内就能把手续办好,这一趟就来得及享受高一级的待遇了。”

    按照商务部的规定,外国商人与海汉的贸易受到交易权限等级划分的限制,初级权限就只能购销基本的生活用品、农林产品,而类似军用物资、武器、航海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等等,就必须得要比较高的交易权限才能获得下单的机会。此外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其采购限额也会随着交易权限的提升而增加,对外国商人而言是十分实惠的一种分级制度。

    而要获得交易权限的提升,除了通过日常贸易来获得信用累积之外,最快的升级途径就是提供海汉所急需的各种物资和资源了。各港务局定期都会公布一批需求清单,商人只要按图索骥把清单上所列的物品贩运到海汉港口即可。而铜这种战略物资,一直都位于海汉官方采购清单中的靠前位置,而哈桑这次运到三亚港的铜几乎相当于石碌矿场目前一个月的产量,自然在申报之后就立即引起了港务中心的重视。

    哈桑的目标是跟海汉人打长远交道,自然对其制定的游戏规则十分重视,来此之前打算的就是趁着这次能够敲诈西班牙人的机会把自己的贸易权限等级升一升,以便今后能够从海汉港口多买到一些限购的特殊商品。

    如果有可能的话,哈桑甚至还想在海汉的造船厂定制一艘快速帆船,虽然他也知道这种性能优异的新式帆船价格不菲,而且还得等船厂的船坞排期,但海汉帆船多拉快跑的能力远胜他目前这艘船,而且其独特的帆索系统也会让帆船的操控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限于洋流和风向,以前在每年特定时段才能跑的航线,有了这种船之后就简单多了。一年多跑两趟三亚,顶多两年就能把这买船的投入挣回来了。

    哈桑美滋滋地送走了海汉工作人员,让自己的副手看顾好船员和货物,自己便一个人出门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轻车熟路地到了火车站,然后买票进站上车前往胜利堡方向。

    在胜利堡车站下车之后,哈桑径直便去了胜利港景观大道。如今这地方是本地零售业和服务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员,都喜欢到这里来逛逛看看,吃吃喝喝,享受一下海汉式的新生活。

    大约两丈宽的水泥路面从胜利堡一直延伸到港区码头,大道两边全是成排的商铺、酒楼、饭店、医馆、布行、米行等等,街上熙来攘往,好不热闹。不时还能看到五人一组的黑衣警察,腰间插着尺半长的硬木警棍,胸前挂着铜哨,呈一列纵队招摇过市。后面还会有一些小屁孩,有样学样地排着队跟在后面走。

    哈桑以前来这里的时候看到过有人在街市上闹事,很快便有警察赶到进行处置,如果五人还对付不了状况,便会有人吹响铜哨,这样很快远处的巡逻警队也会赶来增援。虽然这些警察配备的只是木制警棍,但其处置突发事件时倒是非常勇猛果断,这大概也跟其人员有大部分是来自民团军退伍士兵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哈桑上次来的时候,已经注意到每队巡警的队长腰间都佩戴了一种短小的火铳,其威力倒未必能直接把人当场打死,但被其击中的话就别想逃远了。

    北边的胜利堡大门外还有两处砖石碉堡,那里驻扎着一个排的民团兵,护卫着进出胜利堡的吊桥。哈桑倒是一次都没有进过胜利堡,因为外人进那地方必须得办理相应的申请手续,而哈桑来这里只是做做买卖为主,倒也没什么理由去胜利堡里和海汉人直接打交道。

    哈桑远远地看了看胜利堡上飘扬的海汉双色旗,心道这次只怕得去里面走一遭才行了。他打算在离港之前,就去秘密揭发西班牙人在本地部署的情报人员,好让自己能够顺利洗白上岸,以后老老实实当个商人。

    哈桑打算先与对方完成接头,把桑切斯的密信先交付给对方,等过两天拿到对方回信,再去进行揭发。这样即便对方侥幸走脱,也未必能把事情联想到他身上,毕竟为西班牙人传送情报的



第九百五十六章 先下手为强
    虽然哈桑也清楚自己大概没机会再从马尼拉贩运铜矿来三亚赚这份快钱了,但还是满脸笑意地表示一定会为海汉好好效力。在拿到实证向海汉官府揭发西班牙奸细之前,他可是一点破绽都不想暴露出来。

    收了海汉商务部开出来的现银支票之后,哈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展开采购活动,而是待在旅馆房间里仔细筹划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他所顾忌的有两点,一是不能让对方在与自己的接触中察觉到有什么异常,以免打草惊蛇;二是事后向官府揭发的时候要小心措辞,不能把自己给绕进去。

    根据哈桑过去与对方接触的经验,他知道对方是一个极其小心谨慎的人,要是发现有什么不对来个就地消失,别说哈桑,连帮忙带话的苏掌柜也找不到人。而且拿到对方的回信之后,他还得想办法掌握住对方的行踪,这样去报官之后才能保证顺利把人抓到,替自己洗脱罪名。

    至于自己的安全问题,哈桑倒是不怎么担心,他每次与对方见面都是在公众场合,以海汉对治安的掌控程度,想来那人也不敢在这种环境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
1...343344345346347...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