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在这种形势下,那些指望依靠小股武装继续反抗海汉的顽固分子,郑芝龙只会将其视作自寻死路了。人各有命,能够从海汉手中保下大多数人,他也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这些人既然一心赴死,郑芝龙也不想再费心去挽回他们了,到时候自会有海汉民团出手教他们做人。
翌日,已经被压缩到宫古岛南部的十八芝余党在各路头目的组织下,离开据点集中到一起,然后向预定的受降地点进发。虽然经过前几日的大战之后,十八芝已经有不少人在战斗中被俘被杀,但此番组织起来集体投降的人员仍然超过了三千人。当然这些人并不都是作战人员,其中一多半只是妇孺老幼而已。十八芝真正有战斗力的组成部分,至少有一半在去年的交战中被留在了福建海峡,没能撤到宫古岛来。即便郑芝龙不降,靠剩下这点力量也顶不住海汉太长的时间了。
受降地点是在岛南平原的一大片空旷的田地上。今年夏天收割了一季水稻之后,这片地区便空着没有进行耕种,面积足有四五百亩之大。海汉军在昨天便派出了部分武装人员部署在这里,今天更是加上了数门火炮,而且都是布置在十分显眼的地方,以确保来这里投降的人都能看到其存在,避免有些人事到临头还想搞点小动作。
海汉民团一营参加过多次海外作战和大规模行动,对于处理战事进程中数量庞大的战俘群体有着比较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此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锁链、绳索、扎带等工具,并预先划分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十八芝的人群抵达这里之后,首先便按照青壮和老弱妇孺进行了区分,让其进入划定的范围中等待下一步安排。
这两处区域之间还用两道路障和铁丝网隔离开来,中间相隔数丈之遥。这样做的原因是海汉军中没有足够多的女兵来对投降的妇孺一一搜身,为了避免十八芝利用妇孺将武器携带到战俘营中,就将其与临时羁押青壮俘虏的区域隔离开来,稍后再慢慢处理。而这种布置也能让俘虏们能够实时看到自己家人的状况,避免他们因为担心家人的人身安全而出现某些过激的反应。
海汉对付青壮俘虏的方式就没这么友好了,所有人必须先排队接受搜身,然后进入等候区,在那里有另一队士兵专门负责给俘虏们带上链式镣铐,每十人串成一队,以限制其行动能力。而小头目和各级头领则是单独收押,有专人将其押送往下一个地点。这些青壮俘虏会在稍后装船,然后运往千里之外的不同服刑地。而老弱妇孺则会在鉴别身份之后,拆分送去海汉的各个海外殖民地安置。
十八芝这些人的身份虽然不怎么干净,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对于海汉在海外特别是南洋地区的殖民地来说,这些人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至少比那些从南洋甚至更遥远的中东和黑非洲运来的奴隶好使多了,也更符合执委会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殖民地构想。不过这些人因为出身比较特殊,日后想要转化身份加入归化籍,可能所需的考察时间更长,考核条件也更为苛刻,或许其中一部分人永远都不会有获得海汉籍的机会。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十八芝被赶到宫古岛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在这里自然无法再像以前在福建海峡那样便捷地获得各种补给,岛上的猪牛羊养得不多,平时就连郑芝龙自己都舍不得杀来吃,留着以备不时只需。不过此时十八芝已经定下了第二天便向海汉人投降,这些补
915.第915章 第一桶金
海汉民团每次在海外完成作战之后,就轮到临时雇佣和征用的民船登场了。 大量的物资和人员需要在短期内运回海汉控制区,光靠海军的舰船是远远不够的,而为了保证事前不会走漏风声,这些民船往往都是在开战后才在就近的港口征集。因为海汉军方对于战时征用的船只和人员一向都会给出不错的报酬,而且是按天计费,因此民间也会有嗅觉灵敏的人,在开战之前就将自己名下的船集中到战区附近的港口,等着海军来征用,以此来获取丰厚的短期收益。
台北鸡笼港的李毛仔、刘七爷、齐船匠等人,便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在开战之前从福州组织了几艘福船,并在当地招募了一些移民运到鸡笼港,抵达之后便正好赶上了王汤姆率领的舰队到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被临时征用的对象。不过李毛仔和齐船匠在鸡笼港都有公职在身,并不能参与到船队的运作中,一切都只有交给海商刘七爷来操办。
对于身在体制内,但却心向经商的李毛仔等人来说,这大概就是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最佳时机了。这交战期短短的数天中,他们组织的船队在鸡笼港与宫古岛之间跑了两个来回,交战结束之后,岛上的诸多人员和物资还需要他们的船队至少参与三次到四次的运输才行。
虽然还没有与海汉海运部结算最终的费用,但刘七爷和齐船匠都是相关从业人员,对这种战时征调民船的报酬标准也比较清楚。根据他们所计算出来的收入,这段时间跑下来的收入分到每个合伙人头上,大概还能有两三千元之多。以齐船匠和李毛仔目前的年收入水平来衡量,这约莫要相当于他们五六年的收入了。
趁着刘七爷返回鸡笼港卸货补给的时间,三人约了在港区的小饭馆碰头吃饭,商量一下后续的事宜。不过由于近期大量苦役和移民到港,李毛仔除了自己本身在及建设部的公职之外,又被移民部借调去帮忙处理劳力分配的事宜,而齐船匠更是忙于给宫古岛返回的战船做维护维修,两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刘七爷在小饭馆一直等到天黑之后,这两人才收工赶到饭馆与他碰头。
“抱歉抱歉,两位久等!”李毛仔是最后到场的人,没坐下来便连声道歉。
“坐坐坐,忙到这个时候,应该还没吃上晚饭吧”刘七爷倒是很理解李毛仔的状况,当下叫了小二过来,又点了几道热菜。
“没办法,眼看着要放工了,码头上又拉回来一船人,只能帮干部把人员清点完了才撤。”李毛仔叹了口气道:“开战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加班,早出晚归的,想请个假也请不到,劳烦两位久候了。”
刘七爷道:“大部队还在后面呢!那宫古岛上起码还有两三千人要运,你这段时间有得忙了!”
李毛仔笑道:“忙点好啊,忙点大家都有钱赚!”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海汉民团每次在海外完成作战之后,就轮到临时雇佣和征用的民船登场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需要在短期内运回海汉控制区,光靠海军的舰船是远远不够的,而为了保证事前不会走漏风声,这些民船往往都是在开战后才在就近的港口征集。因为海汉军方对于战时征用的船只和人员一向都会给出不错的报酬,而且是按天计费,因此民间也会有嗅觉灵敏的人,在开战之前就将自己名下的船集中到战区附近的港口,等着海军来征用,以此来获取丰厚的短期收益。
台北鸡笼港的李毛仔、刘七爷、齐船匠等人,便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在开战之前从福州组织了几艘福船,并在当地招募了一些移民运到鸡笼港,抵达之后便正好赶上了王汤姆率领的舰队到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被临时征用的对象。不过李毛仔和齐船匠在鸡笼港都有公职在身,并不能参与到船队的运作中,一切都只有交给海商刘七爷来操办。
对于身在体制内,但却心向经商的李毛仔等人来说,这大概就是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最佳时机了。这交战期短短的数天中,他们组织的船队在鸡笼港与宫古岛之间跑了两个来回,交战结束之后,岛上的诸多人员和物资还需要他们的船队至少参与三次到四次的运输才行。
虽然还没有与海汉海运部结算最终的费用,但刘七爷和齐船匠都是相关从业人员,对这种战时征调民船的报酬标准也比较清楚。根据他们所计算出来的收入,这段时间跑下来的收入分到每个合伙人头上,大概还能有两三千元之多。以齐船匠和李毛仔目前的年收入水平来衡量,这约莫要相当于他们五六年的收入了。
趁着刘七爷返回鸡笼港卸货补给的时间,三人约了在港区的小饭馆碰头吃饭,商量一下后续的事宜。不过由于近期大量苦役和移民到港,李毛仔除了自己本身在及建设部的公职之外,又被移民部借调去帮忙处理劳力分配的事宜,而齐船匠更是忙于给宫古岛返回的战船做维护维修,两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刘七爷在小饭馆一直等到天黑之后,这两人才收工赶到饭馆与他碰头。
“抱歉抱歉,两位久等!”李毛仔是最后到场的人,没坐下来便连声道歉。
“坐坐坐,忙到这个时候,应该还没吃上晚饭吧”刘七爷倒是很理解李毛仔的状况,当下叫了小二过来,又点了几道热菜。
“没办法,眼看着要放工了,码头上又拉回来一船人,只能帮干部把人员清点完了才撤。”李毛仔叹了口气道:“开战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加班,早出晚归的,想请个假也请不到,劳烦两位久候了。”
刘七爷道:“大部队还在后面呢!那宫古岛上起码还有两三千人要运,你这段时间有得忙了!”
李毛仔笑道:“忙点好啊,忙点大家都有钱赚!”海汉民团每次在海外完成作战之后,就轮到临时雇佣和征用的民船登场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需要在短期内运回海汉控制区,光靠海军的舰船是远远不够的,而为了保证事前不会走漏风声,这些民船往往都是在开战后才在就近的港口征集。因为海汉军方对于战时征用的船只和人员一向都会给出不错的报酬,而且是按天计费,因此民间也会有嗅觉灵敏的人,在开战之前就将自己名下的船集中到战区附近的港口,
916.第916章 合作的内幕
李毛仔等人摩拳擦掌准备要在台湾鸡笼港开办民营造船厂的同时,千里之外的安南岘港,颜楚杰正与安南实际掌权者郑梉的大儿子郑柞一起视察当地一间由双方合办的造船厂。 安南目前在台面上当皇帝的是黎神宗,但这个皇帝仅仅只是郑梉手中的傀儡而已。而郑柞在安南国内的实际地位,就与大太子无异了。这次颜楚杰与郑柞的碰面虽然是打着“联合军演”的旗号,但除了军事演习之外,双方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合作项目需要商谈,其中也包括对之前一些合作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这岘港的造船厂便是其中之一。
岘港这地方早在1629年安南内战结束之后,就已经被安南朝廷划给了海汉作为“永久租界”使用,实际上也就成为了海汉所控制的海外飞地之一。而这种性质的“租界”,在安南南部除了岘港之外,还有归仁、金兰、头顿三处海港,自北向南次第分布在中南半岛的海岸线上。这四个租界港口过去都是南越政权治下的地盘,岘港在其中并不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处,但因其最早被海汉实际占领,所以开发建设进度和配套设施的完成度也是四个港口中最高的,其中也包括了一间大型船厂在内。
海汉与安南朝廷的合作协议当中,也有海汉提供技术,援助安南发展海军和海上贸易的内容,而造船厂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岘港船厂的建设资金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由安南提供,因此这座船厂建成之后,除了要为安南军方打造战船之外,同时也担负了为安南培训船匠的使命。安南方面每年都会挑选一批人员,到这里来一边做工一边学习造船技术。
当然了,海汉的造船技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照搬的,很多涉及到船舶设计、建造方面的技术关键,对缺乏系统知识的安南船匠来说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学会按部就班地造船,但想要自己从头设计、建造海汉式的战船,暂时仍难以办到。此外船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比如舵轮传动系统的制造技术,就是海汉方面一直秘而不宣的技术壁垒。
岘港船厂共有十个船台,其中有四个是可以用于建造千吨大船的大型船台,不过目前这里所建造的军用船只,仅仅只有为安南军方提供的中小型战船,海汉自家的战船因为技术标准与外销型有所差异,并不会在这里建造。这次双方高层来岘港船厂期间,正值岘港船厂为安南军方建造的第十二艘“探险级”战船建成下水。虽然还有一部分舾装工程没有完全完成,但郑柞还是十分高兴地参加了船厂为此举行的下水仪式。
未来负责指挥这艘船的船长、大副、水手长,在半年前便已经选拔出来,由安南兵部公派到三亚,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这些军官所学到的航海知识、战船操作方式、海战战术等等,全部都是按照海汉海军的标准进行传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保证安南军方能够在接收战船后顺利列装投入使用,另外也是为了确保安南海军能够与盟友海汉在战时无缝对接,加入海汉的作战体系内协同行动。这几年下来,海汉已经先后为安南海军培训了数十名军官,目前在安南海军一线服役的军官中,超过八成的人员都曾在海汉军校中接受过培训。
虽然这一些都是打着军事援助的名义进行,但实际上相关的人员培训费用仍然是由安南朝廷支出。为了建设一支能够守卫安南漫长海岸线的水面武装,这几年安南朝廷前前后后投入的银子已经达到了百万两之巨。当然巨大投入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目前安南已经有了两支完全使用海汉式战船的小型舰队,分别驻守在北部湾的涂山军港,以及南方的顺化。而至于顺化以南的海岸线,由于安南海军自身实力有限,而海汉在这一地区有四处港口,所以基本是由海汉这个盟友在负责海防安全。
这种分工一度在安南朝堂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的确没有哪个国家会将自己的边疆交给外**队来守卫,哪怕是自己的盟友也着实太别扭了一点。但持反对意见的人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因为安南海军在目前的确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船只部署到遥远的南方,去接替海汉海军的驻防职能。而海汉海军在驻防到南方港口之后,当地饱受西方殖民者骚扰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可是安南海军所无法达成的效果。
海汉对于海上防务的分工倒是没有太多的忌惮,双方的海上武装在实力上的差距太大,不是海汉帮助他们打造几支舰队就能改变的。而且安南军方对于海汉提供的军备有着极高的依赖性,如果失去海汉的支持,安南官军的战斗力很难持续太久。说白了安南海军能有多少战斗力,其命脉还是掌握在海汉手中,海汉不支持的话,安南永远都别想在南部驻扎海军。不过这个道理只有当事者明白,那些只混迹于朝堂之上的文官却根本不知道其中这些猫腻。
而这种依赖性极大的军事合作方式给安南带来的“好处”可不仅仅是节约兵力和军费,安南军方上上下下,只要跟军事合作相关的人员,多少都从其中得到了很实际的好处,甚至连来此视察的郑柞,也是既得利益者名单中的一员。
海汉与安南官方高层最初的接触便是由郑柞出面,之后的各种协议和合作事宜,也几乎都有郑柞的参与。由于海汉介入安南的时机正好是其内战期,双方的官方关系基本都是建立在军事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军备采购的丰厚利润也为海汉给郑柞这样的经手人和决策者奉上“回馈”提供了不少方便。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李毛仔等人摩拳擦掌准备要在台湾鸡笼港开办民营造船厂的同时,千里之外的安南岘港,颜楚杰正与安南实际掌权者郑梉的大儿子郑柞一起视察当地一间由双方合办的造船厂。安南目前在台面上
第917章 军演部署
打仗这种事究竟是劳民伤财还是大横财,终究还是要看实力的。最新最快更新比如海汉在海南岛立足以来,对外战事连年不断,这本应是极大的消耗,但海汉却靠着战争手段不断地扩充人口和控制区,反而成了快增长实力的一条捷径。早期执委会对这种对外战事还会有反对的声音,但时间一长,大家都体会到战争带来的巨大收益,对于军方的各种行动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过去海汉民团每年自家的例行军演基本都只安排在海南岛进行,与安南的联合军演年年都是在北部湾的吉婆岛训练基地,规模也控制在千人左右。但军方这两年靠着征战收益颇多,军演规模也随之加大,今年所计划的这次南海巡航军演将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舰队往返航程过两千海里。安南的海军没有许心素那样的财力,也不可能派出整支舰队跟着海汉完成这趟军演之旅,只能在中南半岛海域配合一下,至于离开中南半岛南下安不纳群岛的这段行程,安南方面就只有郑柞率领的观察团随行了。
安南海军的军费大部分都花在了购买舰船装备和维持日常运作上,连参加演习的开支都不太够,就更勿论打仗了,颜楚杰劝其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举动,这话虽然说得有点不客气,但倒也并非虚言。以目前安南的国力来说,想要动另一场灭国之战,的确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压力,安南执政者并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才会来求助海汉。
郑柞心中虽然有些不快,但他身为安南未来大统的继承人,城府和修养还是有的,不会肤浅地在脸上表现出来。既然颜楚杰不想深谈这件事,郑柞便主动将话题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兵部打算在年内再追加四艘探索级战船的订单,颜将军觉得如何”
“四艘”颜楚杰心头盘算了一下,点点头道:“岘港船厂这边应该能腾出至少两个船台,三亚造船厂再分两艘订单,应当可以满足贵国兵部的要求。至于价钱和工期,就还是按老规矩办好了。”
“那贵方今年可否开放蒸汽船的订购”郑柞这才抛出了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只要颜将军松口,价钱好商量。”
“这个恐怕有难度。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颜楚杰面露为难之色道:“这倒不是卖不卖的问题,而是这蒸汽机产量极低,我们这边每年也只能制造几台而已。小王爷大概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战船也并不是每艘船都能装备蒸汽机,确实拿不出多余的蒸汽机用于外销。”
海汉海军中装备了蒸汽机的现役战船,目前也不过才十来艘,这一方面是因为船用蒸汽机的产量的确不高,另一方面还因为现有的风帆战船要加装蒸汽动力系统,所需的工序比较复杂,工期也很长,而且能完成这种改装的高级技工并不多,只能集中在三亚造船厂完成。
本书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