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能技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永誓不贰
不过他想错了,这七艘分别在几个位置抛锚了,炮弹不停地射过来。
“幸亏还是按照吩咐,升起了军旗,船上涂了醒目的标志,以此区别敌我两军,要不然对方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打”夏贵想到,开始他还很不乐意,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没有想到能起到这么大的效果。
当然火炮是往敌船多的那一边射击的,这样避免伤害友军。
“愣着干什么,快点火炮呀”夏贵的船处在中军,原本被保护得很好,不过原有的队形被打乱,一艘敌舰冲了进来,把他这艘船钩住。
船在水中打着转,情况十分危急,火炮也跟着船转,正对着敌船,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看到火炮旁的炮手还愣着,他冲过去,狠狠地踢他一脚一把抢过火把,点燃引线。
炮弹一下发射出去,正中敌舰船舱,这么近的距离下,直接把那艘船打成了两半。
脆木屑四散,那些刚才还得意洋洋的蒙古军士纷纷落入水中,等待他们的命运,要么是被俘,要么就是被杀。
夏贵像个老小孩那样,高兴得跳起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当了一回炮手,打的第一发就中了,一炮击毁敌船。
张世杰那边也没有停止进攻,夏贵发现那边船上的炮手对火炮要熟悉得多,命中数量比他这边高得多,而且对方的射击距离就在两里之外。
这让夏贵有点纳闷了,炮手与炮手差距咋这么大呢,打个炮莫非还有这么多技术含量吗
咳咳
渐渐地,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他们这边倾斜,就因为张世杰那七艘船,敌船落入下风,有几艘船开始调头,准备逃离战场。
他们要么被火炮压制得不敢动弹,要么被一号打得连船舱都不敢出,正待夏贵觉得今天有可能把这些蒙古舰船吞掉时。
他看到张世杰那边打起了旗语,最近军中流行的军语,好像又是那个宋晨编的,他也跟着了解了一下。
旗语大致意思是要求撤退,大好形势怎么要撤退呀,岂有此理,襄樊前线再急,也不至于到嘴的肉都要吐出来嘛。
夏贵很生气,他堂堂沿江制置使,却被一个小将命令。
“大帅,张都统的意思,下游正有一支强大水军赶来,是请求,请求赶紧撤退。”他旁边的亲兵比他懂旗语些,也善于察言观色,强调张世杰是请求不是命令。
“愣着干什么,给我望远镜”夏贵从亲兵手接过来,看向了后方,他看到十多里处,密密麻麻的蒙古舰船正在飞速地赶过来。
要是这股恐怖的力量赶到这里,那时火炮也不能阻止他们。
夏贵不再犹豫,下令往襄樊赶去。
虽然此时蒙古舰船处于劣势,但他们仍然紧紧咬住不放,争取拖住宋人,到时下游的援军过来,就可以全歼宋人的水师。
张世杰善于水战,这七艘船自觉地担负起断后的任务,现在每艘船都配有一门炮。
瞄准那些闹腾得凶的蒙古舰船,江面上水柱冲天,木屑四飞,终于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最后一艘宋船冲出了蒙古水师的拦截。
直到所有的友军都向上游驶去,他们还在坚守,他们要保证友军的绝对安全。
视野中那七艘船越来越小,逐渐变成七个小点,夏贵还很不领情,这群人疯了,全都是疯子,七艘船想阻挡数百艘巨舰,为了军功他们也是拼了。
在他眼里只有军功利益,好像没有责任和守护,其实这位老将这么想,也是暗含了不少嫉妒。
这群人越勇敢,就越衬托出他的胆小懦弱。
张世杰是这么安排他的战术的,三艘船对准同一个目标,一艘船自由射击,这样同时发射,总能击中一艘敌船。
炮弹的威力很大,前不久朱学霸又做了些许改进,威力又提升了一层。
只要被击中的船,即使没有沉没,也会受到不小的损伤,速度会慢下来。
这七艘船上的军士是张世杰统领水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是勇敢的,个个是好汉。
即使看到数百艘蒙古艨艟成片成片地冲了过来,也没有没有被吓倒,一点也没有后撤的迹象,再敌船距离三百步后。
“打”张世杰命令船上的数百枪手,向敌船打去,啪啪不少站在甲板上的蒙古军士应声而倒。
“撤”张世杰终于下了这个命令。
作为经验丰富的水军将领,他早就下令调转船头,并且把火炮移到船尾。
听到命令后,这群训练有素的军士,立刻升起帆。
下面船舱里的水手,蹬起了水轮,这七艘新式快船,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前冲去,把敌船抛在后面。
怪不得他们敢断后,原来这种新船速度居然这么快,不过是依仗这一点,夏贵心里平衡多了。
蒙古百户阿力也在这次战斗中,因为这一次征调了不少水军,经验丰富的军士远远不够,所以他才能以戴罪之身重新回到船上作战,继续带领一支舰船作战。
他又以为会是一次很轻松的战斗,毕竟他们的船多,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看到前面感觉像是飞起来了的宋船,蒙古百户阿力从来没有见这么快的船,看来这一次又什么也捞不着了。
这位蒙古百户正用军功飞了,船还在来安慰自己时,他带领的船几乎同时被两发炮弹击中,被打成了两段。
“老子怎么这么倒霉呀”阿力仰天长啸。
把4号高地所有的火炮都运到襄樊两城后,宋晨邱莹莹又开始运水泥,几乎一刻不停。
运人还是运水泥争论得很激烈,宋晨开始也很纠结,最后宋晨拍板决定运水泥。
热气球一回只能运几个人,要形成气候也要一个月之后了,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第203章 榷场
水泥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几百斤水泥就可以修补一段破损的城墙。
这种可以很快变得坚固的胶凝剂,在守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城墙上出现了大的缺口,直接把和好的水泥倒入里面就行了。
所以现在不论是樊城还是襄阳,城墙看起来都怪怪的,有的地方是砖块组成的,有的地方又是水泥,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不过好看不好看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这两座城池守住。
这两个地方太重要了,只要守住这里,长江防线就没有问题,大宋就有喘息的时间。
如果这两座城池失守,长江防线就会崩溃,打到临安是迟早的事情。
运了一趟水泥之后,天终于黑了,晚上不能用热气球,正好可以喘口气。
不过虽然入夜,蒙古人的攻势一点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城墙上的火炮几乎都没有停过的发射,可是那些蒙古军士就好像真是不怕死似的,不要命地往前冲。
可惜外边用水泥修筑的箭楼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蒙古人手中也有火枪了,现在派热气球过去作战,那就是去送人头的了。
宋晨、邱莹莹也拿起了一号,对准了城下的敌人,两人都几乎是一枪一个。
尚一刀的飞刀时不时要走一个敌军的性命,李如云的剑也很厉害,两人都战斗在最艰险的城墙段。
正是这两个高手的存在,才没有使得蒙古军士冲进来,就这样拉据了好久,耗费了最后一包水泥,终于把城墙堵上了。
情况很不妙,现在站在城墙上的就是所有的军力了,已经不足一千人了,要是援军今晚还不来的话,两城的失守是没有任何悬念。
宋晨觉得很讽刺,由于他这个穿越者的到来,没想到到头来还把局势给整恶化了。
原本的历史中,蒙古并没有把所有的力量用在南宋这个弱小的对手上,这回可能是他这只小蝴蝶给蒙古的压力太大了,让他们集中力量来对付它了。
来了一个五十度弯曲,躲过三支靠近的飞箭,要不是他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强化,现在宋晨早就成了一只刺猬了。
他看到远处有近百个光点,蒙古舰船还是友军,是友军,原本疲惫已极的宋晨,立刻来了精神。
“童姥,我们来打个赌,你都那些光点是宋船还是蒙古人的船”宋晨看着邱莹莹扔了一鞭,把一个要爬上城墙的军士给打下去,问道。
“来赌什么呢”从声音里听得出来,邱莹莹几乎也到了体力的极限了。
“赌你以后用好听的声音跟我说话吧”宋晨拿起一号,把一个蒙古军士给打得脑袋开花,一边无精打采地说着赌注。
这时响起了炮声,那二十艘封赌交通线的蒙古船,早早地就往上游驶去。
“是援军了,有千艘船,兄弟们守住了”宋晨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就是这么喊了起来,声音很大。
当然宋晨是夸张了的,最多只有一百多艘,作为一位领兵作战的将军,对待和下军士时,要懂得用夸张的手法,这是宋晨血战而得出的经验。
原本疲惫至极的樊城守军听到之后,立刻有了精神,他们望去,确实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宋船开了过来。
他们再支撑小半个时辰,就有上万援军进来了。
樊城有五千守军进入,襄阳一万生力军支援,当他们登上城墙时,下面的蒙古人害怕了,现在轮到他们绝望了。
他们也是人,连续不停地攻城,即使是是轮换着来的,也累了,特别是看到城头上来了密密麻麻的宋人时,顿时就泄气了。
这回轮到他们品尝到绝望是什么滋味了,这些守军跟传闻中的不一样,他们一点也不畏死,即使出现最危险的情况,他们也一步没有退缩。
在夜幕中,阿术看到这样的场景,心在滴血呀,没有想到呀,沿线的水军是干什么吃的,近千艘舰船怎么都没有拦住呀。
刘整、阿里海牙两人都劝他要收兵,至少今晚破城的希望为零了,唉,只离破城差那么一小步,没有想到宋廷的援军来了。
“鸣金收兵”阿术最终还是宣布了撤军。
“大帅,还有机会,还可以明日再战”阿里海牙和阿术的关系要亲密些,所以还想着安慰一下这位失利的大帅。
“机会,还有什么机会呀,我军至少也损失了两万人,还有六千是本部兵马呀,我回去怎么见大汗呀”阿术几乎是用哭丧的声音说的,他又一次口误,按理是应该称忽必烈为皇上的。
“这回阴狼的密报上说,现在宋人又有了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了,不知是不是真的,还好没有挂在墙头”刘整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他倒不介意往这位蒙古元帅伤口上撒点盐。
阿里海牙狠狠地瞪了刘整一眼,在个时候,战斗基本停止了,又恢复了夜的寂静。
突然刘整话还没有说完多久,他们就隐约中听到轰隆隆的回声,那是襄阳那边,懂行的人立刻明白了,这炮不一样。
之前的10口径的火炮声传过来,不可能这么大的,又是一声,这些人仿佛感觉到大地都在摇晃。
莫非襄阳那边,仍然在攻城吗,张弘范应该不会这么冒失吧,援助襄阳的宋人肯定比樊城更多。
再说对岸的喊杀声,比他们停得还早些,怎么这时还有炮声了。
小半个时辰后,例行负责与张弘范联络的亲兵,确认了这一消息,当发现那两百艘宋船时,张弘范就当机立断撤军了。”
阿术脸色很复杂,他现在倒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十有是宋人正用新铸成的火炮对对付那边的榷场
张弘范作为攻襄的主帅,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争权,是他的对手,可是也不想看到他完全地处于被动的境地,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他全猜对了,张弘范不但处于被动的境地,还处于险地。
襄阳城外榷场,是蒙古人欺骗吕文德,在他眼皮子底下修建的一个双方做买卖的地方,结果最后被蒙古人用来做为对付襄阳的桥头堡。
第204章 互不侵犯协议
这个面积不大的榷场,就像一根针一样刺入襄阳的心脏,只要城内的守军想动一下,就会被这根尖针刺得血流满地。
此处成了蒙古军队的驻地,这里修建了许多间营房,其中最高最大的一幢,就是主帅张弘范的住所,同样这里也是蒙古军队的指挥中枢。
站在这栋房子的最高处,视野开阔,整个战场一览无余,他就是在这里指挥各个军队的调动。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简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瞬间张弘范感到一阵地动山摇,屋顶出现裂缝,不断有沙子往下掉。
紧接着又是一声,一块横梁掉了下来,他的亲兵反应很快,连忙把他推开。
反应过来的张弘范一身虚汗,他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南人的火炮能打三里了。
他看到整个榷场简直乱成一锅粥了,军士们像没头的苍蝇那样在里面乱串。
炮弹就没有停下来过,他的营帐是被盯上了,跑出后他回头看了一下,整个屋顶都塌了。
榷场里的军士本来是在休整的,蒙古攻城实行的是车轮战,一队攻城一队休整,此刻显然他们是睡不成觉了。
张弘范立刻令手下将领维持秩序,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先把武器等贵重物品,及易燃物搬走,手下一队传令兵立刻四散而去。
别说蒙古军队真是训练有素,很快就恢复了秩序,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撤离。
宋晨拿出单筒望远镜,在皎洁的月光和榷场的火光下,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清楚,没想到没用多久蒙古军队就恢复了秩序。
不能不佩服领头的这个家伙,张弘范,那个在崖山上刻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家伙,一个充满了童趣的成年人,真是一个大能人。
明白了榷场在宋人火炮射程之内时,就果断下令撤走,本来宋晨以为如果蒙古人慌了的话,派些人过去捡便宜,看来又不行了。
现在有三门20口径的重炮,宋晨并没有什么纠结,全部安置在了襄阳,因为这里有一根钉子,这三门炮放到这里,更能发挥出效果来。
不管怎样,榷场这颗钉子基本被拔出了。
现在时值隆冬,房间里的人却光着膀子,固定石桶里装着铁水,浇铸在那模子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
现在这样的生产线,足足有六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