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祚高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冠正伦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天,职任南昌令的王允之才出面接见治中各家代表,言道:使君卧病,缠绵于榻,不能礼见诸位乡贤,实在抱歉。诸多匪踪跨境作乱,应是境外游食流窜于此,境中兵士久偃,未能及时追摄贼踪。使君已经分遣诸将奔行于外,集众备战,只是这些贼众行踪飘忽难定,一时未能建功。

    贼事发乎猝然,使人惊悸不定。府下群僚众将,只能倍以任劳,以补前疏。这些贼众何以能够悄无声息过境,令人思之凛然。诸贤群集于此,也是于事无补,徒增忧扰。不妨暂且归家安守,若使庭门之侧有贼迹显出,还请急报郡县,必疾驰剿之。若是仍然不能自安,唯有治中分遣兵伍入乡分据守境。

    如此一番回应,既没有交代匪事源头,也没有说明镇所具体的军事安排,自然不能让人满意。众人还待要争执喧闹,可是王允之已经不顾群情,洒然而出。

    刺史府内庭中,有高墙环绕,诸多兵卒游守,将喧闹隔绝在外,尚算安静。

    王舒并不是装病,他是真的抱恙在身,倒也不是什么急症,而是南渡以来便落下的病根。江东湿寒,气候迥异于徐州乡土,每逢春秋之交,便有风寒侵体令他关节痛楚难当,安坐不能,可谓苦不堪言。

    时下虽然回温渐暖,室内仍是炭火环置,颇有燥热。服过一剂散佐药散尽后,体内寒弊也有缓解,因而王舒精神显得不错,面色红润半卧榻上,正持笔批阅各方汇总而来的函文军情。而室内侍立的婢女们,却都已经是汗透衣裳,轻薄衣衫熨贴于身,不乏娇美姿态,但却只如物事闲置,不得主人丝毫旁顾把玩。

    父亲正宜安养,诸多事务自有儿并群下分劳,不宜强起劳神。

    王允之应付过治中各家代表之后,匆匆返回,看到父亲病卧理事,连忙上前说道。

    又不是老不堪用,闲极反而无聊。

    王舒闻言后,放下手中函文纸笔,笑吟吟望向儿子,示意王允之到榻前近坐,然后才问道:那些人家,可曾散去?

    仍在前庭喧闹,不满今次之答。

    王允之摇摇头,眼见父亲精神尚好,便吩咐婢女退下备羹。

    他们自然不会满意,各自深据于乡,于镇卫颇多怀怨,只道平安世道乃是天授!哼,这也不妨,且由得他们喧闹,不必深顾。

    对于治下这些豪宗人家,王舒也是怨望已久,江州民风较之三吴闭塞之处尤甚,这些豪宗们分散于乡野之间,各自高墙连栋,不敬王声,一个个俨然自绝于世道之外。对于自己这个刺史,都有诸多无视,不受统御,悖礼至极。

    一边说着,王舒一边将刚才处理过的函文递给儿子,诸事轻重缓急都有标注:这些事务,稍后分付各署。稍后你也前往鄱阳整军,不必久留镇内。为父此症旧患,过了这段日子也就无碍,不必我儿长侍。

    王允之点点头,将那些函文置在案上翻看片刻,其中有不理解的地方,便都仔细询问。

    王舒一边耐心回答着儿子,目中不乏欣慰。病中这段时间,镇内诸多事务他都委于儿子,一件件都处理的井然有序,已经颇具方面之才。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达不到如此的举重若轻,可谓后继有人。

    你此行鄱阳,余者都可略缓,重点还在整军。江州旧军,多与乡宗土豪勾连牵扯,陋师久弊,难足为用。趁此时机,广募游食,集练成军,如此才能少受宗贼掣肘!

    王舒到镇之后,原本也是打算与境中各家和平相处,可是那些人家实在过分得很,不畏王命,与他之间意趣也是相悖太远,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表面和气,终究还是渐如陌路,令州府诸多政令都难广行,让他受困不已。

    对于这些盘根错节的豪宗,王舒早就想动手,只是因为周遭强敌诸多,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最近州境外的钳制总算有所松缓,哪怕没有太保传信授意,他也准备动起来。

    首先便是从军事入手,他要甩开江州旧军那些枝枝蔓蔓的牵绊,新建一支完全由州府掌握的军队。江州境内颇多难民游食,其中不乏壮力丁勇,稍加整编,便能成军。成军之后顺势扫荡鄱阳等地为患已久的山越等蛮部,一取练兵,一取安境,清扫出来的区域足以安置流民大肆屯垦。待到州府直接掌握的丁户田亩和军力都有增长,那些豪宗钳制也就不足为患。

    这一整套计划,王舒酝酿良久,至今总算得以实施,可谓得偿所愿:彭泽所处,鱼米之盛不逊三吴,正宜深耕而养息。这不只是今世之功,更能收长久余泽。你父为你勾划框建,来日长执此方功业之基,可以不惧忧扰。

    客居南乡,究竟该要落根何处,这是侨人们在南渡伊始便面对的一个选择。第一良选自然是三吴,虽然是南乡僻壤,但若能长久经营起来,未必就逊于乡土,而且地近京畿,对于把控时局也有极大的便利。

    但是诸多因缘巧合致使错失吴土,在王舒看来,江州未尝不是一个良选。但却有一点不美,就是距离京畿太远,偏处一隅。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远离京畿中枢,左右时局的能力终究稍逊,好处则是能够回避都中相当一部分波诡云谲的政斗,沉浸下去把控经营,可得一个长功的休养地。

    所以,王舒是真的打算在江州长久经营下去。过往一应事迹表明,青徐乡党在中枢太过执著,而在地方上的经营却略逊,如今已经渐被后继者赶超,一家独大之势再不存在。如果还不能获取一个根基之地,必有长忧后衰。

    可是他这想法,认同的人却不多。诸多乡人对于偏处西南的江州没有太大兴趣,像是眼下职任豫章太守的羊聃,诸多巧取豪夺,根本就没有长治此乡的打算,只想着捞一笔就走。如此贪鄙之人,若非看在通家旧好的情分上,王舒早就将之驱逐出境了。

    想要彻底压制住此乡土宗,单凭自己是不够的,所以王舒也一直希望能够招引北宗至此共同经营。可是收效却实在甚微,除了一些贪图大郡名位者,便是一些不得志者穷途奔此,比如前不久来投靠他的陈郡殷融叔侄。

    包括太保在内,对于江州的巨大潜力其实都有忽视,今次给他的指示也只是希望他能尽快掌握一个浅局,着眼点只在于江州对其余方镇的钳制之能。

    王舒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傒狗年迈,逐北索功,想要遗泽于后,实在奢念。庾叔豫庸质之徒,或能一时之苟存,实无长远之抱负,较之其兄远甚。沈氏宗贼盘曲乡土,看似势大,实则已成僵局。来日无论何人秉政,此乡宗毒瘤都将倍受攻讦,若还不知自晦,破家未远。

    我家若能长传此西土根基,自能岿然于此世。太保其人,生而冠盖,居则荣处,所见其实已经偏悖此世。王道崩毁,华夷士庶俱都竟勇当时,命争前途,岂容一二虚伪之和气!其人斡旋于内,或欲从善求稳于众,实则大悖,怯战懦行,家室尚不能靖,又怎么能威慑于外?

    讲到这里,王舒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他是希望自家能够长留此镇,不愿再轻涉中枢,给他家在江州经营一块生息之地,不再将所有希望都寄于中枢。这与当年王司空所谓之狡兔三窟,也是有异曲同工之意。

    若要长治此乡,应该还要对那些乡宗善加安抚吧?类似郭默凶横之徒,杀戮实在太甚

    王允之皱眉道,他是知道郭默近来假命横行于外,所过之处简直惨不忍睹,简直就是十足的流寇凶徒。

    时不我待,眼下机会难得,或是稍纵即逝。此类凶徒,正该此用,久养成患

    王舒讲到这里,杀意一闪即逝,他对郭默这样的流民帅向来乏甚好感,若非迫不得已,实在不愿大用。不过此番为了争抢时间,短期内要收大功,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来用。

    恶名你父担之,儿辈勿为此忧。去罢。

    说完后,王舒便摆摆手,让王允之下去准备动身起行。




0596 冷落师君
    京府卢师君抵达建康,在整个建康城中激起的回响不可谓不大。

    时下士庶多有信道,而在时下天师道内几个名著当时的师君中,卢师君又以谶纬之术欲断吉凶而著称。在如今这个动荡之世,大到家国社稷,小到个人命运,前途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说每个人心内都充满了焦虑感。

    卢师君有此一能,所受到的追捧可想而知。所以一俟入都,达官勋贵求告者便如过江之鲫,甚至于影响到都内清议一时间都争论稍止,人人前往趋拜,只求能得一言相赠预知祸福。甚至于就连苑内的皇太后,都使人以束帛之礼咨问社稷前程。

    身受如此礼敬,卢师君却并未恃此而自傲,拒绝了苑中让其入住建平园的安排,而是住进了位于秦淮河南岸其坛下信众所提供的园墅中。而这个信众也不是寻常人,乃是当下宗室中硕果仅存的长者,彭城王司马纮。

    入住宗王别业后,卢师君便深居简出,并不热衷于参加时下都内正热的各类清议集会。这不免让时人求见一面更加艰难,外间甚至吵闹起若能得助引见卢师君一面,愿以百金重酬。

    这一天,在完成日常的斋仪之后,卢铖洗去面目上涂抹的粉彩,换了时服,而后便接见了几名求告良久的都内贵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于是他便让门徒闭门谢客,就连此间主人彭城王入内请安都避而不见。

    沈氏驸马那里,可有回信传来?

    吃过晚饭后,卢铖将座下负责与外间联络的信徒传唤到面前来问道。

    那信徒下拜答道:弟子屡次遣人暗告,沈氏那家令任球却都不见,似是刻意回避

    卢铖听到这话,眉头已经微微蹙起,略作沉吟脸色渐渐转为不善:我知你素来享受敬奉,难免会生倨傲之心。那沈氏虽是南宗人家,但却非是俗等,不可轻视。是否你言辞作态有偏失之处,见恶于人还不自知?

    弟子怎敢!弟子根本就未见到那沈氏家奴,使人传信也都备礼殷厚,不敢疏礼,实在是对方闻而不应啊!

    那信徒听到师君怪罪,忙不迭自辩道。

    见这弟子神态不似作伪,卢铖便皱起了眉头,喃喃低语道:既如此,那就怪了。我与他家,素无旧隙,也未有为难之意,他为何要避见我?莫非先前所悉有所偏差?

    卢铖之所以急着要见沈哲子一面,也是自有其苦衷。他今次入都,回响看似热烈,但其实遍集于外那些求告者真正有助于他的并不多。类似司马纮这样的闲散宗王,不过富贵闲人而已,即便往来再密切,对于他自己在道内的地位都没有太大的助益。

    在天师道内部,自有评价师君地位高低的一套标准,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便是其人所持受箓教众名籍的多寡。道内师君名声再高,但是坛下受箓教众却是寥寥,不过一时之煊赫而已,不能持久。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早前没于战乱的严穆,严穆也是道内名气颇著的一个师君,较之如今的卢铖都不遑多让。可是因为懒于传箓招揽教众,一旦大难临头,便没了助力,其人在战乱中失踪,至今生死不知,那时整个江东都动荡不安,甚至没有激起一点骚动。到如今,严穆之名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卢铖自己虽有谶纬之能,但却深知所谓的趋吉避凶,乃是要在凶险到来前便有妥善得宜的布置,余者一切都是妄言。而且他这自我标榜的谶纬之能,噱头大过了实际,能够应验才是谶语,否则便是谣言。可他又不是真正的神仙,怎么可能每卜必中,因此只能尽量减少谶断,以免砸了口碑。

    因为要保持这种神秘感和卜筮的准确性,卢铖便不能频繁的接触那些教众,因而在传教方面是不怎么占优的。早年能够立足于广陵甚至渗透到大江南岸的京府,那是因为高平郗氏的支持。可是在别的地方,他这个招牌其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之所以要急着见沈哲子一面,是因为他在京府厮混这几年,深知沈氏在吴人当中所拥有的号召力,当世不作第二家之想。若能得沈氏鼎力支持,他在吴中传道将事半功倍,甚至于整合南北,道统合一都有可能!

    对于沈氏,他也调查良久。其家乃是忠实的信众人家,虽然所奉并非他这一支,但是卢铖却知沈哲子本人对于他家所奉师君陆陌并不怎么亲近,似乎彼此间存在一些龃龉。而沈哲子又因一时失言,处境变得有些危险。

    沈氏以南人而幸帝宗,得显当时,核心便在于这位驸马。如果能够趁这机会与沈哲子达成共识,卢铖便敢南下与吴中陆陌进行较量,决一胜负!

    那貉子应知我无恶意,但却避而不见,如此倨傲,难道还有所恃?

    入都以来备受追捧,唯独在沈哲子那里备受冷遇,乃至于被无视,虽然对沈哲子不乏重视,但卢铖心内仍是不乏怨气。

    少年得显,难免气骄,他是以为无求于我,便可视而不见?哼,看来是要教一教他,该要如何礼敬贤长!前日蔡侍中言下颇有隐意,你去传信,请蔡侍中明日至此,替我安排几场清议,我要让那貉子见识一下贤者手段!

    得了师君的吩咐,弟子当即便领命退下,然后便将师君的意思传递给蔡谟。

    蔡谟早就困于言攻沈哲子的事情迟迟没有进展,得到卢师君的传信后,也是高兴得很。按照卢师君眼下在都内所具有的影响力,一旦由其人出面将话题引到沈哲子身上,对方再想逃遁于物议之外,那是绝无可能!

    对于卢铖的心思,蔡谟也能把握些许。不过对此,他也只能感叹卢铖此人终究不是深涉时局之人,所思不免太过天真,一旦引导非议开始,岂是他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届时彼此互相攻讦自辩,仇隙只会越积越深,再没有转圜余地。这卢铖即便再有什么别的想法,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

    所以,一俟得信之后,为防卢铖中途再有变卦,蔡谟也是竭尽所能的为其张罗造势,甚至于将驸马沈哲子冷慢卢师君的事情都借机扩散出去,让卢铖骑虎难下。

    对于蔡谟的热心,卢铖也隐隐感觉有些不妙,但转念一想那沈哲子的倨傲可恶,这番造势也是他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若那小子知难识趣,就该尽早主动前来拜见,届时他再考虑是否放过这个小子!

    可是在园墅中又等了足足数日,沈哲子依然没有露面,卢铖不免怒不可遏。他自担任天师道师君名显于外以来,还未遭受如此冷落!

    所以,当集会之日蔡谟亲自赶来园墅迎接时,卢铖也是斗志饱满,决意要给这狂妄自大的貉子一个毕生难忘的教训!

    得知卢师君将要法驾亲临,都内可谓群贤雀跃,人人都愿与席,以能与卢师君共论时议而为至幸!正因群情踊跃,所以迟迟未能安排得宜,几番迁选会场,才总算确定国子监内毕集群贤,共迎师君!

    听到蔡谟不乏激昂的讲述,卢铖近来饱受冷落而有所羞恼的心境才渐渐有所好转,貉子浅见庸识,不见真贤,但此世却非尽是盲目而骄狂者,知道何人才是当世真正的名流!

    待到车驾渐渐靠近国子监,看到周遭宿卫林立,维持秩序,卢铖忍不住叹息道:我不过山林一野士,竟得世道群贤如此礼厚,虽是道心沉寂,也难免波澜微生啊!

    卢师君实在太自谦了,当世但凡能有一二所识,谁不愿奉承座下聆听贤音!师君神仙体态,悠然当时,我能有幸出入随行,已经深感受教良多了。

    两人口中笑语着,车驾已经行入国子监内。可是当下了车看到空寂的会场时,彼此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其实会场内人数并不少,眼见卢铖下车,纷纷都凑上来礼见,足足有数百之数。可是蔡谟所准备的这个会场实在太大,容纳数千人都有余,大量空旷之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些人数难免要显得寒伧可怜。

    怎么会如此?

    蔡谟近来造势发力良多,甚至于暗假公器,加上卢铖近来在都内一时无两的声势,可以想见参与者必定是云集。然而现实与想象实在差距太大,诚然几百人一场的集会规模也算不小,但却实在不匹配他心中预期,而且出席者多是青徐乡音,南人几乎不见!

    就在一个多时辰前,都南有信传来,吴中陆陌陆师君今日抵都。驸马沈侯等一众都中勋贵,俱都前往迎接。原本到场者已是极多,可是得悉此讯后,俱都纷纷离场前往迎接

    听到众人七嘴八舌的汇报,蔡谟心内已是凌乱起来,阴谋!这肯定是早就准备好了的阴谋,否则怎么可能会这么巧!

    而站在蔡谟身后,原本一脸雍容姿态的卢铖已是脸色铁青,甚至两臂都不受控制的颤栗起来。被陆陌那老对头抢了人气倒也罢了,可是早前几日蔡谟帮忙造势,已经泄露出去他因沈哲子礼慢不见而有所不满。可是现在,那位驸马居然亲自前往迎接陆陌却仍不见他,这已经是**裸的羞辱!
1...337338339340341...8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