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而且这个刘贵一看就是凶巴巴的,他不喜欢。

    白善宝也反应过来,有些苦恼的皱着小眉头。

    刘贵笑着拒绝,道“白庄头小的也知道,他做庄头老实,且他是老夫人给少爷的,少爷怎能不通过老夫人就换了呢”

    白善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有些惋惜的看着刘贵和刘嬷嬷走远,“刘贵叔很厉害的,他什么都能做,我在陇州时被欺负,好多次都是他帮我找回场子的。”

    说罢瞥了一眼满宝,意思是,不用他你会后悔的。

    满宝却道“可白庄头也没做错事呀,你突然换下他,他多伤心,而且庄子里的长工不服管怎么办”

    她道“我家里的事,只要领头,我爹都是叫大哥,我娘都是叫大嫂。从不会让我二哥和二嫂他们越过大哥大嫂去,我娘说了,只有这样,我大哥大嫂才能指使得动家里的人。”

    白善宝惊奇,没想到他们家这么小还有这样的讲究。

    满宝却道“比如我四哥,他就不喜欢听我二哥的话,我五哥和六哥也不喜欢听四哥的话。”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去正院里拜见刘氏,刘氏稀罕的拉着三个孩子看了又看,然后道“你们先去休息,一会儿醒了吃些点心再去上课。下午下学了再来家里,我让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

    满宝先应下了,但其实下午






第四百五十四章 治丧(二)
    


    满宝想了想,应道“行吧,我问问他,爹,我们家小叔真的死了吗”

    老周头脸上的笑容就一僵,他悠长的叹了一口气,将后腰别着的烟杆抽出来,点头道“是啊,死了。”

    满宝转身跟他蹲在一起,双手撑着下巴,也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还没见过小叔呢。”

    刚把烟枪塞进嘴里的老周头眼眶一下就红了,烟一下就呛了上来,他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然后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

    老周头很不讲究的抹了一把,转头对惊讶的满宝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呛着了”

    眼泪却跟擦不干净似的。

    老周头一边抹眼睛,一边不太清楚的嘟囔,“这呛的也太厉害了”

    满宝就不知道为什么也跟着很伤心起来,她拍着胸部保证,“爹你放心,我一定让白善宝便宜些。”

    白善宝当然不可能便宜啦,因为他刚从堂伯那里知道,粮商们或许是没有收到粮食,所以麦子的收价又涨了,昨天重新涨回了三十文一斗,而今天就蹦到了三十二文一斗。

    听说粮铺里往外卖的麦子也涨了两文钱,显然老奸巨猾的粮商们并不愿意白白多付出收价。

    所以白善宝剩下的三袋麦子是不愁卖的,只要有粮商找来,三十二文,轻轻松松出手。

    要不是看满宝是熟人,眼眶还有些发红,一看就是刚哭过的情况下,他是怎么也不会三十文就卖给她的。

    满宝因为刚陪她爹呛了一下,眼睛还有些发红,和白善宝商量道“那你跟我爹说,你便宜卖我们了,缺的钱我给你补上好不好”

    白善宝挠了挠脑袋问,“干嘛这么麻烦,你直接告诉你爹你花钱跟我买了呗”

    “不要,麦子便宜我爹更高兴。”

    她花钱和老周头花钱,在老周头的心里都是一样的。

    “行吧,那我要和你爹说多少”

    “二十文”

    “你爹会信吗”

    满宝想了想,觉得可能不会。

    “那就说二十五文吧,”白善宝拍板道“回头你可要把缺的钱给我补上啊。”

    “没问题。”

    谈完了生意,两小孩儿就一起坐在大门不远处的石头上说话,“我看你家那边闹哄哄的,他们在干什么”

    “我爹要给我小叔治丧,还要去请道观里的道长们来招魂,以后逢年过节,我小叔一家人就可以回来跟我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了。”

    白善宝想了想道“我爹好像没有招魂,我要不要也给我爹招一招”

    “不用吧,”满宝也不太了解,因此有些犹豫,“你爹不是有尸首吗,我小叔一家人尸骨无存,所以才要招魂的。”

    “好吧,什么时候开始治丧,到时候我去送奠仪。”

    “可能后天吧,明儿我大哥他们要去买棺材。”

    白善宝好奇的问“你去吗”

    满宝摇头,“小孩儿不可以去。”

    其实棺材一般都是自己出木料请棺材铺里的木匠打造的,但总有横死来不及准备的,这时候就需要去棺材铺里买现成的棺材。

    有时候棺材铺里没有剩余的,还要跟人借,或是直接挪用铺子里人家打造好的,这里头麻烦的事太多,满宝这种小孩儿本来就应该远离这些阴事,钱氏怎么会让她跟着去

    满宝带着好消息回家,老周头亲自带着两个儿子去把那三袋麦子给买了回来,当然,着重要感谢一下白善宝。

    再顺路找一趟白老爷,告诉了他周银的事,暗示他周银的事到这儿应该就算了了,再顺便请他有空去上一炷香,他们一家还要好好感激感激白老爷呢。

    白老爷已经从婶娘那里知道了此事的经过,知道这是京城那位魏大人的手笔,于是欣然应允。

    老周头把粮食运回家,对周三郎道“我估摸着来的人不少,偏这会儿各家家里都不富裕,所以我们得多弄些面粉出来,免得到时候不够吃就难看了。”

    周三郎点头。

    “把三袋都脱壳了吧,把麦麸收好,三袋的麦子留下一袋的麦麸,磨碎了掺到面粉里去。”

    周三郎“爹,这样会不会不好看”

    “不好看,但实惠,”老周头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就算今年咱村子里收了不少麦子,但也没有放开肚皮吃白面的,你也不看看全村





第四百五十五章 治丧(三)
    


    周大郎退到一边,周二郎才上前。

    钱氏依然给了他一吊钱,想了想,又加了一吊,“当初给老四办酒的时候才用了一吊出头,但这会儿不同之前,这次远的不说,全村老幼肯定都要请到,加上现在肉也贵,你多买一些,有备无患。”

    周二郎接了钱应下。

    “要是不够,先把东西赊回来,等过了后天再去把钱还了。”

    冯氏则去菜园里逛了一圈,回来道“娘,菜园里的菜恐怕缺一些儿。”

    他们家种的菜虽然多,但周二郎几乎每天都去县城卖菜,一下子要供应这么多人吃菜也困难。

    钱氏想了想便起身道“我出去走一圈,家里你们多看着些,让大头大丫把几个小的看住了,不许他们到处乱跑。”

    “是。”

    此时正是一年菜蔬最多的时候,万物生长到了最快速的时候,地里的菜两三天就能长出一茬来,所以只要家里不是懒人,基本上就不会少菜吃。

    而在七里村,家家户户之间并没有买菜的习惯,这家看上了那家的菜,就说一声,去掐一把回去尝一尝。

    老周家的菜就经常被人问到掐一把。

    因为他们家的菜不仅种得多,种得好,种类也多。

    既有往,自然要有来了,钱氏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就将明后天要用到的菜蔬都凑齐了。

    这些事情好像和年纪小的孩子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周五郎和周六郎,他们都只能在家里打下手,基本上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们并没有具体负责东西。

    而周四郎则带着村子里的一些青年往亲戚家送信,算是告诉他们一声,至于来不来,则看各家。

    但老周头并不想请太多的人家,除了现在的亲家是必须要请的,也就多请了他外祖家。

    毕竟从周银那里论,最亲近的除了宗族这边的外,就是外家那边的亲戚了。

    这些事情满宝一无所知,她只是被要求照常吃饭,照常去上课,再从学堂里回来时,家里便摆了一具不小的棺材。

    钱氏给她的解释是,“只是做衣冠冢,就让他们在一块儿,到时候你记着给你小叔小婶儿磕头就行。”

    “还有他们的孩子,娘,衙役有说是弟弟或者是妹妹吗”

    钱氏一愣,半响才道“没说,他年纪小,不用特别设祭,满宝,你拜的时候别乱说话,知道吗”

    满宝疑惑的点头。

    钱氏忧心忡忡,看来还得跟道士们说一声,招魂的时候只招周银的夫妻就行,可别连孩子的都招。

    “你跟先生请假了吗”

    “请了,明儿我不用去上学了。”

    “嗯,”钱氏道“不用上学也要早点儿睡,明天你要哭灵的。”

    说罢让她下去洗澡,早睡才能早起。

    今晚老周家,甚至村子里的孩子都睡得格外的早,天才黑,各处的声音就渐渐的小了下来,等月上半天时,全村就只有虫鸣声了。

    老周头穿好了衣服出去,周大郎带着五个弟弟都绑好了白布,悄悄地将棺材抬了起来。

    钱氏和小钱氏举着火把走在一旁,才往前走了一段,隔壁一家开了门,有个人举着火把扛着锄头也跟着出来了

    等到了村外头的墓地里,围在他们四周的火把已有了不老少。

    老周头也不问都有谁来了,大晚上的喧哗不好。

    到了坟地,大家开始便开始挖。

    将坟堆扒了,再往下挖三米左右便碰到了腐烂的棉被。

    大家的动作就放轻了,开始用手将覆盖在上面的泥土扒开,再轻轻将那已经腐烂变形的棉被给掀开,下面两具依偎在一起的尸骨便显了出来。

    他们身上的衣服还好,只是黑乎乎的混着原来的颜色显得很难看,除了头顶的头发外,血肉都化成了乌有。

    周大郎道“左边这是我小叔,右边这是我小婶儿,你们可别捡错了,来来来,捡尸骨的,左边的给我,右边的给我家老二。”

    “得擦过吧。”

    钱氏和小钱氏立即把两块大大的棉布拿出来道“我们把布带来了。”

    老周头就一脚踹在老四老五老六的屁股上,对瑟瑟发抖的三人道“怕啥,还不快去擦,仔细些,可别丢了骨头。”

    头发其实也脱离了头骨,轻轻地一扯,它们就落下了,四五六他们哪见过这





第四百五十六章 治丧(四)
    


    棺材的两边铺了席子,此时周家兄弟姐妹都在,满宝左右看看,想坐到大姐那边去,却被周大郎扯住了,低声道“就坐这儿陪着大哥吧,一会儿客人来祭奠时记得回礼,知道怎么回礼吗”

    满宝犹豫着点头。

    老周家是没办过丧事,但村里其他家却是办过的,满宝也跟着去过,知道守在两边的孝子要弯腰低头回礼的。

    天才刚刚亮,便有客人拿着奠仪上门来了,最先到的竟然是钱家人,然后是村里的一些人家。

    老周头家和村里不少人家都借了桌椅板凳,因为知道吃饭的人多,他们很干脆的沿着老周家门前的路摆到了村口的大榕树底下。

    饭菜也分到了左邻右舍家里煮,每家负责十桌这样,剁好的肉分到了一家家,还有一袋袋掺了麦麸的面粉

    没人觉得这样不对,请这么多人,又不是大户人家,谁家办席还能全白面白米饭

    何况,这还是灾后的第一年。

    等真正的丧事办起来时,老周头和钱氏却全然不管了,甚至老周家的儿子女儿们都没去插手,外头全程是小钱氏领着几个妯娌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办下来的。

    老周头扶着钱氏出来,俩人也坐在了棺材的一旁,却没有着麻衣,只是在腰间绑了一条白麻布。

    俩人时不时的给火盆丢一些黍稷节,眼眶有些红。

    凡是来拜祭的村里人,夫妻两个都郑重的跟着回了一礼。

    章家的人到时看到的就是老周头和钱氏正弯腰和才上香的人道谢,一抬头,双方就对上了眼。

    老周头便按了按老妻的手,穿了鞋子走出去,“表哥,表弟,你们来了”

    章老大皱眉,“你是做哥哥的,怎么也坐那儿”

    章老二左右看了看道“大哥你管他呢,还不兴表哥心里愧疚啊,对了表哥,我们坐哪儿”

    一个青年见缝插针的上来道“是章家的表叔吧,来来来,你们的桌子就在院子里,我领你们去。”

    章老二把带来的小袋子交给门口收奠仪的人,都不记名,直接背着手走过去看了一眼桌子道“这一桌不够呀。”

    话音才落,章家落在后头的人终于到了,呼啦啦的进来了一大堆人,男人,女人,孩子挤成了一堆,有一个甚至还抱在了怀里,看着只有七八个月大的样子。

    别说一桌了,三桌都不一定能坐下。
1...125126127128129...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