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虽然名字一样,可到底不是自个的亲弟弟不是

    可当年周银死后找到村里来的官差却又让他如鲠在喉,此时便有一个机会让他,让老周家,甚至让整个七里村摆脱那个困境。

    村长在桌子底下轻轻地踢了老周头一下,提醒他道“金叔,官爷问你话呢。”

    老周头闷闷的应了一声,“这具保书要多少户主签字啊”

    “至少五户。”

    老周头想抽烟了。

    钱氏抹了抹眼角道“官爷,我当家的兄弟情深,这会子还有点儿缓不过劲儿来。对了,我家周喜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旱灾出去了,虽然路引上的样貌写的是我家周银,可那地方好像是商州”

    衙役喝了一口豆花后道“可不是商州吗梁州的衙门都查证过了,本来这些东西是已经发往商州了,但商州那边县衙的人说,这周银不是本地人士,是从我们绵州过去的,在当地娶了一个姓夏的娘子,夏家父母亡故后就带着家小搬走了,据说就是要回绵州来。”

    老周家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衙役一拍大腿道“结果也不知怎的,人去了梁州,一家三口还都遭了山匪毒手,要不是年前梁州剿匪,恐怕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死






第四百五十一章 怀疑
    


    人一走远,老周家立即把大门给关上了,周四郎往门外啐了一口,暗骂道“吃不死你”

    钱氏脸一沉,喊道“老四”

    “哎”周四郎立即满脸笑容的转身,“娘,您有啥吩咐”

    钱氏将满宝交给他,道“送满宝去白家和小公子们读书。”

    周四郎立即殷勤的上前提过满宝的书箱。

    满宝嘟了嘟嘴道“娘,我不想去。”

    “怎么不去”钱氏板着脸道“你才不是说刘奶奶回来了吗你也应了人家要过去请安问好的,不去岂不是失信又失礼”

    “去吧,太阳太大,午休也不必回家来,下午直接一块儿去先生那里上学,”钱氏道“如今家里乱糟糟的,我和你爹都还没一个章程,你留家里也没用。”

    满宝却觉得娘似乎是有事瞒着她,但她不能违背娘亲,便只能闷闷不乐的跟着周四郎走了。

    周四郎走在她的身侧,顶着大太阳给她遮阳,一路安慰她,“你是不是因为那个衙役很讨厌才不开心的”

    “没错”满宝道“还有,小叔死了。”

    小叔早死了。

    周四郎暗道,不过他还是做出一脸惋惜的样子,“这事其实爹娘和家里早有预料了,毕竟这么多年没消息。”

    “衙役说小叔都娶媳妇了,还有一个孩子,那些山匪也太可恶了,连孩子都杀。”

    周四郎连连点头,“不错,他们都是坏人”

    “那个衙役也不是好人,娘这么伤心,他还光顾着从我们家里捞东西。”

    周四郎就给她出主意,“满宝,你不是跟县太爷挺熟的吗下次去县城你去找县太爷告状,我刚才问过村长,知道了他的名字。”

    周四郎冷哼道“这样坏的差爷,继续在衙门里当差也是害人居多。”

    满宝狠狠地点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问道“四哥,他叫什么名字”

    兄妹俩边说边上桥,而此时,钱氏让冯氏把一众孩子拘在了小院儿,大院这边只留下了六个儿子和小钱氏。

    一大家子和村长坐在堂屋里开会,连说话的声音都特意压低了一些。

    村长将那张路引看了又看,心里还是很疑惑,“你们别说,这上头写的是很像小银叔啊。”

    “银叔就银叔,你还非得加个小,”老周头嘟囔了两句,道“样貌像有啥,反正这路引上的样貌来来回回不就那几句话吗什么五官周正,肤白,鼻子微挺奇怪的是,这个周银怎么也是我们罗江县人,还是从我们这儿过去商州娶媳妇的”

    村长忍不住问,“对了金叔,我记着小银婶就是姓夏吧”

    老周头闷闷的应了一声,“所以你说巧不巧”

    “巧”村长放下路引,脸色也有些沉重,“这也忒巧了,就是县城酒馆里说书的都不敢这么说啊。”

    屋子里一下沉默下来,都不知道要说啥。

    从满宝那儿听过各类故事的周五郎和周六郎左右看看,忍不住小声道“爹,娘,会不会小叔是得罪了什么人,但小叔也有朋友,这是小叔的朋友帮忙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家不要担惊受怕的”

    老周头生气道“那前几年怎么不来,非得等到现在”

    “或许是前几年没找到我们”周五郎猜测,“去年咱村不是出事了吗”

    周五郎的话没说完,村长和老周头的脸色同时一变,也想到了去年灾后的事。

    俩人竟然觉得周五郎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村长愁得不行,问道“小银叔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老周头气愤的道“他能是干什么的就是读了几年书,会种地,会做些小本买卖而已,难道你还真信那些官差说的他去打家劫舍了我家二郎是那样的人吗”

    村长没说话。

    老周头愤愤道“他回来时你也看到了,就他得意的那样子,他像是说谎的吗而且那些来村的官差自己就很不对劲儿,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到后面,老周头的声音越来越小,虽然一直坚信周银不会做坏事,但这么多年来,他还是有些心虚的。

    当时周银在家的日子太短了,他虽然说了那些年他的经历,可更详细的他们都还没来得及问,而且也没人能证实他说的是真话。

    这些年也就靠着他早年





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排
    


    钱氏拿出一吊钱,和小钱氏一起把这一千个铜板给分成了十串,一串一百。

    村长忍不住看了又看,见婆媳两个数得飞快,忍不住沉思,村子里很少能有人数数这么快的,哪怕是数钱。

    好像自从满宝念书以后,老周家的人数数就特别厉害了,有时候在村子里都能听到老周家的孩子一二三四的数着。

    这桩事压在心头这么多年了,老周头自然也等不住,将衙役带来的包袱抖了一下,把里面的两身破衣裳和鞋子抖出来,将钱放进去,还有衙门给的告示单,然后就和村长一起往外走。

    站在门口,村长问,“你想找谁家”

    “先去找来叔,看看他愿不愿意”老周头已经想好了顺序,都是照着跟他家的关系亲疏来的。

    村长也没意见,点了点头道“周虎家应该也没问题,还有大亮他爹那儿”

    村长自然也想了一下,知道这几家跟老周家关系都挺不错,而且多少都受过周银照顾。

    老周头点头,顶着大太阳便先往来叔家去。

    而此时,满宝正有些闷闷不乐的低头吃奶酪,因为是冰过的,凉丝丝的,吃了好几口她的心情才算好起来。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都坐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

    刘氏站在窗外看了一眼,转身走了。大吉沉默的跟在了后面。

    刘嬷嬷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到了正院,刘嬷嬷站在了屋檐底下,让丫头们跑泡茶,或是去拿冰盆,院子里的人一下就被她指使走了。

    大吉跟着刘氏入内,垂着手站在一旁。

    刘氏将手放到了桌子上,一封信被她按下,她拿过茶碗喝了一口,问道“满宝有说什么吗”

    “说衙役来报丧了,周家的人已经接了告示单,”大吉顿了顿后道“满小姐抱怨来的衙役太贪,在周家又吃又拿,还言语不逊,她有些生气。”

    刘氏笑了笑道“孩子嘛,有意气才是正常的,看来魏大人也只是在梁州做了布置而已。”

    大吉低着头没说话。

    初三那天,正是家里乱糟糟的在做生意的时候,一封信送到了他的手中,他一看那信的落款便知道是京城送来的,本来还犹豫着是不是要立即送到益州去,但见没有加急的字样才按捺下了。

    今儿上午刘氏刚回到家坐下,应付完了儿媳回到院子,大吉就悄悄的从学堂那里回来了,把一直随身带着的信交给刘氏。

    信是魏知派人送来的,里面有益州一事的最新消息。

    去年犍尾堰决堤的案子年前就判了一半,益州刺史闫大人被判了斩立决,抄家,三族之内流放而底下还牵连出了无数的官吏,也都是砍的砍,流放的流放。

    而益州节度使和益州王的判决一直未下,朝廷为了这事前前后后吵了快一年,益州节度使黄大人一直被收押,而益州王则是被留在了京城,除了不能出京以外,他都人身自由。

    四月,皇帝终于判了,黄大人被流放,而益州王则是被训斥一顿,同时被收回了一个县的封地以做惩戒。

    魏知告诉刘氏,六月是皇太后千秋,皇帝是不可能砍益州王的,别说他们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犍尾堰的决堤和益州王有关,就是有

    在没有叛乱的情况下,皇帝也不可能砍了益州王。

    刘氏捏紧了手中的信,半天才压抑住情绪继续往下看,信的最后,魏知告诉刘氏,他已经为周银安排好了新的来历,可以确保周家脱离这一事。

    但刘氏得保证周家的人要接衙门送去的文书才好,县衙认准了梁州死的是周银,那也要周家认下来才行。

    不然周家一口咬定那不是自家的人,县衙便只能再查,不可能强迫他们认下。

    可其实,七里村这里的情况反倒是最好把握的,周家人的心态,甚至整个七里村村民的心态都很好把握,只要抓住了他们想在这件事中想要的,想要达成目标就很简单了。

    而他们想要的也极简单。

    就是安全

    果然,周家都没多犹豫就顺势应下了这件事。

    刘氏喝了茶,心情这才略微好一些,她将桌上的信收起来,打算藏好。

    这些东西,将来若是翻案都是证据。

    她安慰自己道虽然前路依然渺茫,但她好歹知道了当年那对伸手帮她儿子的





第四百五十三章 治丧(一)
    


    刘氏小心翼翼的用着每一个人,甚至都不敢让他们彼此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尽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干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叹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舍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白善宝的衣角,白二郎也不太乐意,他跟白庄头玩得还挺好的,才不想换人呢。
1...124125126127128...1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