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先声夺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吹个大气球9
可运气这东西,一旦走背字,确实是躲都躲不开。
被调回报社的何胜明,因为报社人满为患,根本无法安排岗位,所以报社领导商量了一下,干脆把何胜明又改调进了报社下属的出版社。工资待遇倒是没变,可问题是编制成分,却从全额事业,一下子成了国有企业职工。
在拿到调职通知的那一刻,何胜明的内心是复杂的。
最多不过杀人放火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转动了足有三天。
可最终,好在他还是怂了。
何胜明花了足足一个星期,才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而莫名其妙就当了何胜明的领导的鲁建波,见何胜明有工作情绪,也便没给他安排什么具体的活,直到今天早上老林的新书上架,才让何胜明去书店看看情况——也仅仅只是看一下而已,连新闻稿都用不着他写,纯粹就当给何胜明放半天假。
但何胜明心里,对这种无聊的安排,明显并不领情。
何胜明一路臭着脸,走到离单位最近的新华书店。
刚开门没一会儿的书店门庭冷落,但门前已经摆上了宣传用的木板。木板上贴着老林手捧新书的巨幅照片,照片旁写着加大加粗的书名——《问道:林国荣的文学观和文学教育观》。
何胜明撇了下嘴,脸上不屑,心里嫉妒。
他走进店门,老林的书就摆在正对门的书柜上,足足叠了三摞,目测至少也有百本。
“这么多……”何胜明嘀咕了一句。
正在一旁做打扫的店员听到,笑着说道:“仓库里还有更多呢,这本书我们一家店就进了两千本,还不知道够不够卖。”
何胜明拿起一本书,封面封底翻了翻,怀疑道:“有这么火”
店员笑道:“林老师上次在另一家店做签售,几千人跑去看,还有个女的,硬生生被人挤得屎都出来了,你说火不火”
何胜明无言以对。
《僦居发微》卖到现象级的数量,他是知道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包
“老林,卖书这个事呢,讲的是细水长流。你一口气赚一百万,不如一辈子赚两百万。宣传这个东西啊,当然也有用,不过用处肯定有限。一阵风的搞法,过去也就过去了,没太大意义,能卖出多少,最终还是要看口碑能不能维持得住,这样不管十年、二十年过去,总会有人买账。你现在的情况,是人比书红,要宣传,什么时候宣传都可以,用不着急于一时。”
丁少仪办公室里,老丁和老林侃侃而谈。
老林今天原本是来跟丁少仪谈一笔新买卖,可刚好丁少仪说可以试一试的年轻人出了门,老林闲着没事,便一边等人,一边和老丁聊起《问道》的钱景来。
丁少仪给老林打了个预防针,跟老林说《问道》可能不好卖,不过成绩也不至于会太差,1000万册想都不用想,做梦也别想,不过只要老林能多坚持几年,努力让自己名气不倒,这本书卖到两三百万册,应该还是有希望的。至于拿林淼即将勇夺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大奖的噱头,那就真没有拿出来炒作的必要。
老林这人虽然文化水平不好,不过好在明白听人劝吃饱饭的道理。毕竟丁少仪现在和他在一个碗里吃饭,真要是条赚钱的路子,肯定支持还来不及,完全没理由反对。本就不希望林淼抛头露面的老林,于是欣然接受了丁少仪的想法,然后无关痛痒的新书运营问题揭过,老林又随口一提小舅子江洋想要提前退伍的事。丁少仪人脉广,当即就表示可以找东瓯市军分区的领导问问,想来应该能有解决的办法。
林淼坐在一旁,吃着肉包喝着牛奶,全程静听老丁和老林谈话。
然后越听越觉得,资源这东西,真是滚雪球滚得可怕。
不客气的说,老林能到现在的高度,九成九应该感谢林淼。但就算是林淼自己,也完全没能预估到,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他竟能围绕着老林这个点,织出一张那么巨大的网来。
基层权力、国家资本、行业话语权,普通人哪怕能触碰到其中一点,就可以一辈子不必再为生活犯愁。而老林,现在全都摸到了——甚至在肉眼可见的当下,不出意料的,老林所能触碰到的这些顶级资源,以后肯定还会触及得更深、更多,直到某一天,在某个有可能侵犯他人利益的节点上,才会被人拦停下来。
砰砰。
办公室的门,被人轻轻敲了两下。
“进来!”丁少仪响亮但并不生硬地喊道。
房门被推开,鲁建波带着何胜明走进办公室。
“丁主任,小何来了。”鲁建波一脸堆笑,又朝老林看了眼。
老林微笑着一点头。
丁少仪淡淡道“你先出去吧,我们跟小何谈谈。”
“诶,好。”鲁建波连眼神都不和何胜明多接触一下,就识趣地赶紧离开。
房门一关,何胜明一脸紧张,忙跟老丁和老林问好“丁主任,林老师,有什么事吗”
“先坐。”丁少仪指了下沙发。
何胜明脚下发紧,快步走到丁少仪和老林面前坐下。
直到坐下来,他才发现还有林淼在场,不禁脸色一变。
自己千方百计想从报社调离的原因,不就是这货吗……
今天要是没看到林淼出现在这里,他几乎都快忘了,这小子就是林国荣的儿子啊!
林淼发现丁少仪推荐的人居然是何胜明,不禁也有些意外。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对视三秒,林淼突然咧嘴一笑。
何胜明心头陡然一慌。
“叔叔……”
“干嘛!”
何胜明不等林淼说出话,就大喝一声。
反应稍微有点大,吓了丁少仪一跳。
“怎么了”丁少仪面带奇怪,问何胜明道。
何胜明露出比哭还难看的尬笑,真是每次一碰上这个小屁孩就没什么好事……
“林老师家的小神童,我采访过他两次……”何胜明勉强解释。
丁少仪看看林淼。
林淼点头道“嗯,对,叔叔采访过我,他还跟我说他肾不好。”
老林和丁少仪双双望向何胜明。
何胜明顿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俏丽马啊,狗日的林国荣,谈公事为什么要带儿子过来
“不是,不是,就是,就是采访的时候……一个比喻!”何胜明强行解释。
丁少仪却笑着打断“行了,淼淼这孩子有点小调皮,我是知道的。先说正事吧。”
何胜明总算松了口气。
林淼也不想浪费时间,没再调戏小何同志。
丁少仪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份手写的稿子,递给何胜明,淡淡道“你先看看这个。”
何胜明接过稿子,读了几句,抬头奇怪道“这是……”
“大纲。”老林接道,“你先看,看完我再跟你说。”
“哦……好。”何胜明不再说话,赶紧加快阅读速度。
“武校毕业生王坚嫉恶如仇,在一次帮警察抓小偷的过程中,失手将小偷打残,招致小偷团伙报复,家中房子被烧,父母惨死,王坚也因此被烧得面目全非,只有在外求学的妹妹逃过一劫。两年后,王坚靠毅力恢复健康,却终日只能戴面具出门。为给父母报仇,王坚不惜加入小偷团伙,暗中搜集他们更大的犯罪证据,在将证据交给警方后,却又当着警方的面,虐杀数个小偷。就在王坚即将杀掉最后一个小偷时,警方埋伏的狙击手将王坚击伤。
王坚髌骨中弹,一条腿彻底残废,被捕后不日被宣判死刑。受刑之前,小偷团伙的人依靠关系向王坚传话,告诉王坚他们不会放过王坚的妹妹。而犯罪的小偷团伙等人,已经因证据不足,被警方释放。王坚被激怒后,单腿打伤传话的人,自己却也被狱中小偷团伙的人打成重伤。行刑日不日到来,王坚心若死灰,不料警车却在押解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卖命者
西城街道办事处大楼楼顶装修了一整个夏天的食堂,终于赶在暑假的末尾完工开张。
装修过后的食堂焕然一新。向阳面的墙壁挨了两下价值八十的大锤,多开出两扇窗户,光线好了许多。原本的后厨和点餐台被打通,点餐台前被安上了一排玻璃墙,炒菜和打菜的地方连成一处,新开的五个打菜窗口,宽敞得足以应付那些一到中午饭点就忘掉排队是什么意思的饿死鬼们。就连电视机,都从原来的21寸黑白电视,换成了40寸的大彩电。
唯一不变的,只有那间专供领导使用的小房间。
名义上负责装修事宜的党政办主任林国荣同志,忙里偷闲花三分钟向狗腿严晓海同志下了死命令,除了更换桌椅外,领导包间的布置不许动一分一毫,尤其是那一大水缸的金鱼,但凡死掉一条——那就赶紧补两条回去,省得董希伯说破坏风水。严晓海当时一本正经,说如果金鱼死了,自己提头来见,然后转头就拿着老林拨给他的十万块装修费,抽出其中五万外包给了自己的表弟。严晓海的表弟又找了个熟人施工队,阔绰地给了两万。
施工队拿着两万块钱,忙里忙外精打细算两个月,最终将预算控制在一万二之内。
包工头为人仗义,挣到手的八千多块自己只拿了四千,剩下四千多分给底下五个工人和学徒,两个干活最多的学徒,一个人拿到两百块的辛苦费,其余三个老师傅把最后不到四千的钱一分,相当于一个月拿了六百多块的工钱,比在老家种地好得多,全都由衷感激政府好政策。
转完这么一大圈,严晓海带着人民群众的感恩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抽空又去林淼家走了一趟,给老林同志送去了三万大洋的指导费。老林推却再三,但在严晓海的坚持下,还是勉为其难地当着林淼和许风帆的面收下来,嘴上直说不能占公家便宜。
不料许风帆这二五仔辜负老林对他的信任,当天晚上在林淼家吃得满嘴油,结果一跑回家就把老林收好处费的事告诉了许佳昌。许佳昌这个分管组织纪律的副主任当时听完就气得差点脑溢血,但好在总归是高智商人才,心知根本干不过现在的老林,暗暗记下一笔后,次日就一身正气不跟蛀虫同流合污地给组织提交了调岗申请,老董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下来。
劝完之后,就找来老林掏心挖肺地说了一通——
操|你|妈|逼|贪污也收敛着点啊!
“老林得亏是提干晚啊,不然搞不好等到十八大结束就该枪毙了……”林淼坐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里心里默默念着,然后一边低着头吸溜久违的食堂招牌面条,一边瞥了眼坐在自己对面那个毫无半点愧疚之心吃得极其欢腾的死叛徒。
许风帆端着碗,呼呼几下仰头就干下一碗粥,吃完一抹嘴,又起身去另一个窗口拿了两个肉包和两个煎蛋回来。这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暑假,林淼无比嫉妒地眼看着这个死竹竿,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拔高了七八公分,现在差不多应该有一米七了……
反观林淼自己,每天吃得多,但消耗更大,营养这玩意儿,似乎一点都没在他身上留存住。暑假前坐公交不用买票,暑假后照样享受幼儿级特权。
枉费他整天那么虐待自己的胃,简直日了狗。
“晓晓,吃个蛋。”许风帆夹起蛋黄流油的荷包蛋,放进晓晓的碗里。
晓晓早就撑得两眼发直,低头直勾勾看着那个又大又圆的蛋,为难地转头看看林淼。
林淼望向许风帆,语气不善“拿走,不吃。”
“淼哥,别生气了嘛,我是说漏嘴啊。你看我爸都说不要和你一起玩了,我不还是过来找你了,再有下次你弄死我好不好”许风帆越来越二皮脸。
林淼看着这逼,心说许佳昌真是家门不幸。
以许风帆的智商加脸皮,将来要是当了官,对社会的危害绝逼要比老林不知大多少倍啊!
“滚开,寡人不跟到处告密的小人为伍。”
“大王,微臣对你忠心耿耿啊!”
晓晓被许风帆的不要脸逗得扑哧一笑,喷出来的面汤溅了一桌。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考不到一块
“哇……瓯城湖怎么被填了叫瓯城河还差不多吧!两个月不过来就面目全非成这个鬼样子了,要不要这么夸张啊……”蛟龙巷和湖滨路交界处的石桥上,张雪茹一脸惊讶地看着在社会主义的挖掘机下彻底改头换面的湖滨路,嘴巴张得老大。
眼前原本湖面宽广的瓯城湖,被足足填掉了三分之一。填出的土地上,建起了一整排的沿街商铺。此时商铺都还空着,放眼望去全都是没装修的毛坯房,不过大部分门梁上,都已挂好了招牌,“梅花居”、“占龙卦”、“点仙台”之类玄乎又土逼的名字不一而足,一群算命、看相、兜售香烛纸钱的货,文化水平的天花板估计也就止于这个高度了。
瓯城区传统文化产业园的二期工程已经收工,现在只等商铺入驻,完成最后的软装。最多两个月内,这个号称东瓯市本年度最具特色的市重点文化项目,就能开张营业。
“以后这里就热闹了,说不定还要改成步行街呢。”张雪茹的母亲廖芳华,带着些许期待的口吻说道,然后转过身,看了眼石桥斜对面不远处的小楼。
新盖的二层小楼院墙外,挂着两块显眼的衙门招牌——瓯城区湖滨传统文化产业园工程项目指挥部,瓯城区湖滨传统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筹)。
湖滨路的项目还没完成最后的验收,市里和区里的领导就已经不知道夸了多少次。
三百个园区商铺,每个商铺的年使用费是两万,商户们还没进来,六百万的财政款就已经先进了市里的口袋。市里对这个项目的1000万投资,一下就收回了大半——这还不算后续的税收。当然,站在大领导的角度来看,这点小钱还是极其其次的。
湖滨路项目到目前为止的最大成绩,是省里某位排名靠前的高官特地作了批示,让东瓯市好好规划,争取搞出一套新的产业模式,打造一张东瓯市的新名片,向全国推广经验。
据说直接负责湖滨路项目的副市长罗万洲,兴奋之余当天就一通电话打到瓯城区组织部,要把项目的发起人林国荣调到市府办秘书处去,理由是充分对接项目。
不想区组织部十年一遇地胆子长毛跟上头顶了一次牛,坚决不同意放人。两方争执不下,甚至吵到东瓯市的长老会上。瓯城区的大佬资格老、脾气大,会上当场就拍了桌子,直截了当质问罗万洲,如果老林调到市里去,今后项目出了成绩,头功到底是算他老罗万洲的,还是算全市班子的,还是算瓯城区的罗万洲一个空降下来的外来户,在东瓯市毫无根基,得不到市里其他领导的支持,遇上这么个地头蛇,当然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件事这才作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