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张辅与妻子李氏自从十年前他入京开始就夫妻二人一起住,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现下却突然多出来一个老父亲与两个已经成年的弟弟,生活习惯也差距很大——张辅在京城一直跟从皇帝引领起来的潮流,两个弟弟从前日子太苦时养成的坏习惯一时也改不掉——虽然才在一起住没几天,李氏已经私下里与他抱怨过一次了。

    张輗和张軏对此一无所觉,但张玉却看在眼里。他今年这么大了还能有几年好活若是让长子与二子、三子关系变坏,二子、三子以后可就彻底没了前途了。不如趁着还有情分的时候分开。

    他这也不全是自己琢磨的。从前朱




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
    


    “张警官,这上面写了什么”在一处街坊内派出所门前的‘布告栏’旁,几个穿着短衫的青年汉子围着警察刚刚贴上去的布告询问道。

    “和你们没多大关系。”被叫做张警官的青年警察张幕城嗤笑着说道:“这和做大买卖的商人有关,你们知不知道也没什么。要不是上头要求每个布告栏都必须贴上,分管中城的县尉还要下来检查,我才不贴这个。这纸多好,拿回去给儿子练字不比在布告栏上贴着强”

    “瞧张警官你说的,我们现在手上没几个钱做点儿小买卖,以后不兴做大买卖您就说说上面写了什么。”一个身材瘦高的人说道。

    “是啊张警官,您就说说,告诉我们呗!您又不是没空。”其他人也附和道。

    “行,那我就和你们说说。圣旨原话我也不说了,反正你们也听不懂。大概意思是,从下月初一开始,朝廷允许用宝钞兑换黄金,一枚金币兑换四十贯宝钞,允许所有大明百姓,不论良贱,在原本允许用宝钞兑换粮食的户部宝钞兑换司兑换金币。”

    “下边那张是京城栖霞寺等几个寺庙、道观的钱庄贴出来的,从下月初一开始也接受用宝钞兑换金币。”

    张幕城话音刚落,附近围观的人群就炸锅了。“能够用宝钞兑换钱了真是太好了!宝钞虽然不容易丢,但藏也不好藏,兑换成粮食吧家里也没那么大地方放,找当铺钱庄换成铜钱或银子吧,总要抽水,还特别狠,不值当的。这下子就可以直接从朝廷或者钱庄换了。我想想,一两金子能换四十贯宝钞,在京城大约五贯宝钞能换一贯钱。”刚才那身材瘦高的人计算起来。

    “还有三天就是下月初一了,得赶紧回家将藏着的宝钞都掏出来,三天后一大早就去换成铜钱!”还有人说道。

    “那以后还能不能用宝钞换粮食了”有人关心起了这个。

    “张警官,这能够用宝钞换钱的事情怎么和我们无关我们虽然买卖不大,但手里也是有几贯宝钞的!”另外有人高兴过后有些不满的对张幕城说道。

    “是啊张警官,这和我们也有关系,您怎么说和我们无关”另外几人也叫道。

    张幕城冷笑一声,正要说话,忽然微微转向,对着道路中间笑道:“唐老爷,早上好。”

    众人忙回头看去,就见到是这附近一家名叫山东面馆的饭馆的老板唐伯鹤,都行礼道:“见过唐老爷!”

    这个唐伯鹤虽然只是一个面馆的老板,但却了不得。据说当年当今陛下还没当皇太孙的时候曾经到他家的面馆吃饭,非常喜欢,亲笔题写了‘山东面馆’四个大字,至今被挂在饭馆内,当做镇店之宝;他家的儿子因聪明伶俐被陛下看中,送入上直卫当将领,后来出征安南的时候还立了功勋,升为实职千户。

    对于真正的大人物来说唐伯鹤算不上什么,但对于这条街上的人,哪怕是派出所的警察也是惹不起的人物,所以众人见了他态度都十分恭敬。

    “都好,都好。”唐伯鹤答应几句,问张幕城:“这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人围着看,还很激动”

    “唐老爷,即使您不问,我也会专门去您家里和您说。是朝廷又下了旨意,从下月初一开始,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金币。不仅是朝廷,京城所有寺庙、道观开设的钱庄也都可以兑换。”

    “不过,唐老爷,这可不是允许大家随意兑换。圣旨上写的很清楚,是允许用宝钞兑换金币,没说能够用宝钞兑换银币或者铜钱,而朝廷的金币、银币又都是不允许私自剪开的,剪开后朝廷不认,商户收的时候也会打个折扣,所以只是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金币,最低兑换一枚,也就是四十贯宝钞。”

    “所以,”他忽然转过头来对其他人说道:“我一开始说与你们没关系!你们谁能把四十贯宝钞换成金币就在家藏着至于进货或者买东西的时候,你掏出一枚金币来付账”

    听到这话,在场的其他人都叫道:“这什么规矩,允许换钱了,竟然还只能兑换金币什么破规矩还他妈不如没有呢!”

    “就是,只能换金币有个几把用!”“就是就是!”

    “你们敢非议圣旨信不信我把你们都抓起来关到监狱里面吃牢饭”张幕城对他们叫道:“还不快去做买卖既然知道和自己无关了还在这里待着做什么”

    听到张幕城的话,众人不敢再大声议论,虽然仍小声嘀咕,但确实也该去做买卖了。纷纷散去。

    遣散了众人,张幕城又转过头来看向唐伯鹤,等待他的询问。

    唐伯鹤又问道:“那以后宝钞还能不能换粮食”

    “可以,当然可以,而且宝钞兑换司兑换粮食的地方不变,就是加了兑换金币而已。”张幕城忙回答。

    “那下这道圣旨的用处是什么”唐伯鹤也不太理解。

    &nbs



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
    


    杨荣讲的第二个好处,是他们的特许经营权。既然杨荣说了朝廷要对钱庄、当铺这一行当进行整顿,就绝对不会是说说而已,朝廷一定会出手;而且整顿这一行当不论对朝廷,还是经手的官员都很有好处,他们也有出手的动力,所以肯定会整顿。如果没有杨荣这番话,他们开的钱庄、当铺有可能允许继续开设,也有可能被查封,这是没准的事情,但有了这番话他们就一定能继续经营。

    这可是很大的好处!现在京城的钱庄、当铺总有三四十家,虽然其他店铺的生意不如他们开的,但总也能抢走一部分客人,若是都被取缔了,他们的生意翻倍都不止,即使给朝廷交现在的所有利润,也是赚的。

    既然不仅有威胁,还有好处,在场的这些教派的掌门人岂会不答应

    陈迪此时听到允充满自信的话,虽然仍有些不相信,但也不能继续质疑,只能说道:“陛下,即使如此,恐怕许多人家也更为愿意到衙门来换金币。既然如此,臣命宝钞兑换司先预备下许多金币。”

    “也好,稳妥些也好,不过刚刚允许兑换的这几日或许会有许多人来换,但之后不会有太多人。即使一枚金币值四十贯宝钞,但做大买卖的商户出外做生意也需带着许多金币,远不如宝钞携带方便;朕又只许兑换金币不许兑换银币或铜钱,小商人与普通百姓也兑换不起,至多只有官宦人家会兑换许多放在家里,所以不会有太多人来换,以后不必预备许多。”

    陈迪咳嗽一声。他听了允的话后就打算派家人将家里的宝钞都兑换成金币。虽然他们的俸禄都是用银币发放,但平时府里买东西,也不可避免的会收到宝钞零钱,积攒起来也不少,都会去换了。此时听到允的话有些心虚。

    不过他毕竟身为朝廷重臣,脸皮早就磨练出来了,咳嗽一声也就罢了,继续与允谈论这次的宝钞兑换事宜。

    “陛下,臣有一事不解。为何陛下您只是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金币,而不允许用宝钞兑换银币”陈迪又问道。

    他能够理解不允许百姓用宝钞兑换铜钱。毕竟铜钱太零碎了,若是允许兑换铜钱,宝钞兑换司的人会累死的,半个京城的人没准都会去兑换,根本不可能有空闲的时候;由此也会引发账目太多、不易清点的问题,管事的官员贪污起来很容易。之前兑换粮食,也是最少兑换半石,更少朝廷不换。

    但不允许兑换银币他就不太能理解了。按照兑换章程,一枚金币兑换四十贯宝钞,按照此时京城的市价就是五枚银币,普通小老百姓一年能攒值几个银币的宝钞兑换量不会很大,造成的麻烦也不大,能够克服。

    看着陈迪望向他的眼睛,允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这个问题他没法对陈迪解释。他之所以只允许用宝钞兑换金币,一是为了省事,二则是为了实行金本位。

    允忽然允许用宝钞兑换金币,并非是心血来潮。当初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宝钞制度已经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当时为了挽救宝钞的信用,允只能将宝钞与粮食挂钩,稳定币值。

    他当时的做法成功了。能够大量囤积粮食的乡下地主本来就不会使用宝钞,而使用宝钞的商人和城市百姓家里没那么大地方存放太多粮食,而且存放粮食也不是没有成本的,存放的不好还可能发霉变质,所以他们在确定宝钞确实能够换粮食后就不着急兑换了,继续放在手里流通。

    但这一制度实行十多年以后,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因为它只能兑换粮食,而粮食的价格在一年不同季节是不一样的,导致宝钞的币值也不稳定,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其二,为了防止贪污,兑换宝钞的地点只在京城、省城、行都司所在地、两个市舶司和少数府城有,不要说偏僻的地方,就连大多数府城都没有,这就限制了宝钞的流通范围。

    为了宝钞进一步推广,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让宝钞与价值稳定的东西挂钩,第二是让他的兑换点更多些,不说遍布全国每个县都有,至少每个府城都要有。

    针对第二点,允的办法就是软硬兼施,让各地寺庙、道观开设的钱庄、当铺负责兑换。这种事情是不能交给官府的,若是交给官府,必定会产生大规模的贪污行为,靠监管体系根本没用。因为涉及的地方太多,又不像是税收有比较固定的额度,何况就连有固定额度的税收还有无数人伸手,根本监管不过来。

    所以必须让私人来做这件事情。允想来想去,最后选定了寺庙、道观。首先,寺庙、道观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不会跑路,



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兑换
    


    六月初一。

    这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城北宝钞兑换司的衙门前就已经挤满了人。三日前允许兑换金币的榜文贴满了整个京城,无数人因为这道简单的圣旨被惊动。虽然大多数小商人都不富裕,但还是咬着牙,冒着资金紧张的风险将手头的宝钞都整理出来,解除宵禁后就赶来排队。‘要是到时候钱真的不够了,大不了再将金币换成碎银子或宝钞。’许多人都这样想着。

    等到了衙门要开门的时候,赶来上值的官员饶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被这架势吓了一跳。他们忙走进衙门,整了整官服,又将昨日领来的金币重新清点一遍,等时候到了下令开门。

    随着大门打开的声音响起,堆在外面的人赶忙向里涌去,负责维护秩序的差役一边挥舞着大棒子一边喊道:“都别挤都别挤,人人有份,这又不是下午怕排不到,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排不上哎我说了别挤怎么还挤找打是不是!”

    随着木棒挥舞的声音响起,人群总算恢复了秩序,在门内排成六路纵队等着换金币。虽然仍有人试图插队,但宝钞兑换司差役手里的棒子可不认人,被打了几下后也就知道怎么做了,老老实实在后面排队。

    随着天越来越亮,来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都是大商户或官员家的仆人。他们对于排的这么靠后十分不高兴,但也不敢今日在这个地方闹事,想了想掉头离开去别的地方兑换去了。前几日的消息不是说了,京城里所有寺庙、道观开设的钱庄也能兑换何必在这里挤着可大多数人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仍然只在这里排,队伍也越来越长。这么多人排队,总有熟识的,差役又不管他们说什么只要不张嘴开骂就成,大家纷纷闲聊起来。

    “见过唐老爷,唐老爷好!”前几日围着张幕城询问的那个瘦高的人对身后之人说道。

    “好好!”唐伯鹤随意答应一句。

    “唐老爷,您派个下人过来排队兑换金币就成,怎么也亲自来了”那人说道。

    “老张,我家也没几个下人,都有活计,抽不出空来;正好今日上午我也没什么事,就过来排队了。老张,你怎么也这么晚才来”唐伯鹤问道。他现在只经营自家的山东面馆,虽然生意火爆但上午也没多少人,自家婆娘看着足够了;可被他称为老张、大名叫做张石泉的人经营的买卖上午可正是忙的时候,在这排队得耽误多少生意

    “哎,别提了,昨晚上因为孩子读书不成又发了一通火,晚上也没睡好,早上就醒的迟了些。”张石泉一脸懊悔之色。他这一上午得耽误少挣多少钱。

    “怎么不去寺庙、道观开的钱庄换前几日朝廷的榜文不写了么,寺庙、道观开的钱庄、当铺也能兑换金币。”唐伯鹤问道。

    “总觉得不放心。虽然都是京城左近的大庙、大观开的,但铺子里的人不是和尚和道士啊,万一不用朝廷发行的金币,而是自己私下里铸造的成色不够的金币怎么办官府毕竟是官府,前几年兑换粮食也没出过岔子。”张石泉说道。他还是觉得官府更值得信任一点。

    “寺庙、道观怎么会做这样砸招牌的事情”

    “这可说不准。”

    “可排队的人也太多了。”唐伯鹤抬起头向前看了一眼,见前面排的队伍至少得有几百人,要是继续排着说不准得在这里待半天,他虽然有空闲,但也不愿意在日头底下排这么长时间。

    “算了,你在这里排着吧,我去找钱庄换了。”唐伯鹤又瞅了几眼,见队伍前进的速度缓慢,越发肯定自己刚才的猜测,虽然他也觉得官府更加值得信任,但也不愿继续排下去了。

    “这,”张石泉犹豫起来。他不信寺庙、道观开的钱庄,但自己在这里排着太耽误买卖了。

    “行了,”唐伯鹤也看出了他的犹豫,又劝道:“就算寺庙、道观要骗人,也不会在一开始就骗。”

    “好,我也去钱庄兑换。”听到这句话,张石泉下定决心和他一起去找一家钱庄兑换。

    二人随即一起离开这里,向最近的钱庄走去。

    “前边,一过拐角就有一家正通钱庄,不过不是寺庙、道观开的,应该不能兑换金币。拐过去再走一个街口,就是能兑换金币的合生钱庄,栖霞寺开的。”一边走着,唐伯鹤一边介绍道。

    “唐老爷,您这还挺熟的。”张石泉笑道。

    “我家做这种买卖的,经常要和钱庄打交道。所以熟悉。”唐伯鹤笑道。

    ‘恐怕是您家这样买卖做的大的人家才需要与钱庄打交道吧。’张石泉闻言没有说话,但在心里这样想着。唐伯鹤家因为进货量大,已经不从农户手里直接买了,都是从‘市牙’手里买,即使宝钞也显得有些不太方便,都是使用某一家钱庄发行的银票交易。这个时候的银票还算不上货币,相当于后世的大额支票,因此只有买卖做得很大的才用得着,



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鹤的意见
    


    “这算什么人才!”跟在这人身旁的另外一人有些气愤的说道:“这不就是从商户身上要钱么!”这套把戏他马上就看明白了。

    “但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与朕最近命刑部制定下发的,就算让最刚正不阿的大臣来评判此事,只要论迹不论心,也找不出丝毫错处。”刚才轻笑了一声的人说道。

    “可官,孙公子,这人德行有亏。”

    “如何评定一人的德行你只是认为这人德行有亏而已,但或许这个所正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公心。”

    “这,”说话这人不知如何辩驳。他说这个所正德行有亏也只是判断,没有证据。
1...308309310311312...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