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插播一个当年的老段子:某自动化食品包装生产线,时不时出现空箱的情况,肉眼不好分辨出来,国外就开始技术攻关,终于研究出一套红外线扫描自动化系统,可以把空箱甄别出来,就想卖到国内来。
结果工程师到食品厂一看,傻眼了!人家在生产线旁边安装了一台大电风扇,空箱一过来,直接吹走了!
李东文一听,很是高兴:“多用人好啊,就这么干!”
郭丕夷说:“港岛的专利,我们委托张总他们帮我们申请吧。那个,我们纺织厂,还请老板去视察一下。”
既然来了吴州,那就去看看吧,怎么说也是自家产业。
纺织厂厂长刘颖,一上来就跟李东文讲困难:“我们这么好的丝绸,还只能当初级产品卖,就是卖不上好价格,太可惜了。”
郭丕夷赶紧说:“今年春季,我们也参加了几个展销会,那些畅销的产品,花色品种都非常漂亮,都是国际大牌设计师设计的图案,我们这个就显得有点土气了。”
李东文忽然想起机械厂专利的事,就说:“咱们不能模仿一下吗”
刘颖说:“技术上是可以的,我们的印染技术和染料完全能做到,就是有个时间差的问题。等我们模仿出来,人家又推出新的花色品种了,总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总是低人一等。”
李东文问:“咱们不能自己设计吗”
刘颖回答:“国内的设计师,就知道抄人家国际大牌的设计,我们自己的设计师,连国际大牌的都没得抄,只能抄袭国内的,一步迟,步步迟。”
李东文一听是这个原因,也直皱眉头。
“你们取一些样品来,国际的,国内的,包括我们自己的,我看看。”
李琳和胡楚月赶紧跑出去取来一批样品。李琳和胡楚月,都是郭丕夷从通远带过来的,
第273章:百鸟朝凤(求推荐)
众人只顾着对着画布欣赏,仿佛已经忘记了作画的人。
李东文也不理众人,扯了几张宣纸和一块绸布,在旁边继续作画。
大家很快就围了上来,看李东文画画。
李东文这次调的主要是青绿色,他画的是竹子。
同样是竹子,李东文画的不是那种竹节鲜明的老竹,而是带着嫩叶的新竹,绿得鲜艳,一丛一簇地,生机勃发。
画完竹子,李东文又换了画笔,勾勒出一湾山间溪水,从竹林中奔流而出,溪水也染成了淡绿色,明亮而清澈。
画完画,又提笔写下四个字:山涧新竹。
这幅画看似没有大场景,用色也是单色为主,但翠色盎然,看着舒爽,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充满遐思。
“这又是什么字”李琳这个好奇宝宝又问。
“山涧新竹。”李东文说着,提起画布,轻轻抖动了一下。
“哇,竹子活了,好像在生长嘢!”又是李琳在大呼小叫。
众人很是好奇,纷纷来抖动这幅画,果然竹子像活了一样,有不断勃发的感觉。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错觉,但依然是乐此不疲地试验着。
刘颖又拿李琳比划着:“这要是穿在身上,在街上一走,那还不把男人都逼成流氓犯!”
“刘姐,你要是穿上了,女人都能被你逼成流氓犯!”李琳也是个不甘示弱的。
郭丕夷说:“素质,注意素质,你们都快成女流氓了。老板,大神级作品啊,画的太神奇了,再画几幅吧,我们分期推出,一年推出一款两款,绝对引导流行趋势。”
“知道是大神,还不赶紧换画布!”李东文心情也不错。
李琳拿起画布,众人忽然发现,下面垫着的宣纸,又是一幅“山涧新竹”的画卷。
画作浸染了三张宣纸,色彩才淡了下来。
刘颖赶紧说:“这宣纸画也收起来,今后要放在咱们厂档案馆里。”
李东文心想,既然你们喜欢神的,那就给你们来点更神的。
李东文这次调了三种主色彩,红,黄,蓝,又调了几种配色,青色,紫色,橙色和翠色。
他先在一边画了一棵大树,火红色树干,顶天立地,树冠盈天。又在四周画了一些各色的飞鸟凌空,地面点缀数朵火红色的花朵,还有一些红色的草。
大家看着比较奇怪,怎么这草也是红色的
李东文接着双手各持一支画笔,落笔如飞,各种色彩都用上了。
很快,一只神鸟跃然而出!
“哇,凤凰!这一定是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几个女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这头凤凰,李东文留了一双凤眼,没有着笔。
他又在右上方画了一轮红日,周围又画了几抹彩云。
红日一现,整幅画卷仿佛立刻熠熠生辉起来。
“好像太阳真的亮了嘢!”
唉!李东文心中哀叹一声。这哪是什么太阳,这是大日金乌好吗
李东文接着蘸了一抹朱红,双手执画笔点了几笔凤凰的眼睛。
这头凤凰的眼中,隐约闪过一抹红芒,又迅速消失了。
众人感觉眼睛好像一花,难道是凤凰显灵了
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但是画凤点睛,还是头一次见识。
李东文提笔写下四个字,就放下了画笔。
这时候众人盯着画面,异常安静,李琳也不再问写的是什么字了。
这只凤凰跟平常画上见到并不一样,与常见的彩凤相比,这只凤凰明显红色偏多,单侧生双目,眉心生一竖目。
难道说凤凰有五只眼睛是不是画错了
众人望着凤凰,好像这神鸟自带威仪,让观者自然而然地就站直了身体,尤其是它对视,不自觉就感到了一丝卑微,总感觉眼睛里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好像它在俯瞰众生,雄视天下。
“百鸟朝凤。”李东文轻轻吐出四个字来。
&
第274章:鲲鹏万里(求月票)
李东文一说出这四个字,大家就觉得很有气势。
不但有气势,意头也好。
李东文先以蓝色为主基调,勾画出湛蓝的天空和湛蓝的大海。
蓝天之上,画了一只身生五翼的赤金色大鸟,头冠五支金羽,翼展盈天,傲视苍穹。
海中倒影,紫金色,似大鸟又似大鱼,翱翔海中,与苍穹之上的大鸟遥相呼应。
整幅画面,鸟和倒影所占面积并不大,十不足一,但这视觉冲击感,仿佛天海之间,再无其他,任我逍遥。
在场观看的人,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自己好像化身这只大鸟,在海天之间,肆意遨游。
我是一只自由的鸟……
李东文挥笔写下四个篆字:鲲鹏万里!
“我要飞翔!”李琳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
郭丕夷又蹦出来煞风景,瞪了她一眼,“你是要翻天,还是想跳海地球都装不下你了吧”
李琳悻悻地哼了一声,一下子就回到了现实,还是一个小助理。
李东文望着大家期待的眼神,也丢出一句煞风景的话:“就这些吧。你们抓紧生产,把产品做出来,卖出去,才是硬道理。”
刘颖看了大家一眼,说:“今天这个事情,是纺织厂的核心商业机密,任何人不准外传和泄密,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我们要一炮而红!”
李东文解决完吴州的事情,正要准备回凉州,徽城又传来了求援的消息。
徽城电厂开始投产,煤炭供应日趋紧张,州里想要停了煤球生产,把煤炭专供电厂。
偏偏这电厂还没钱付账,想要赊销,货款三个月一结。
这是典型的强买强卖啊!
李东文哪受得了这个,立刻就杀到了徽城。
马立雄汇报:“现在煤炭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坑口价已经涨到两百块钱一吨了。我们的蜂窝煤,也被迫涨了点价,现在一毛二一块了。”
肖天超汇报:“现在不光电厂在抢煤,钢铁厂和水泥厂也在抢煤,好像突然之间,煤炭就不够用了。听说东洋鬼子也在加快储备煤炭,出口价已经涨到二十多美金一吨了。”
李东文一听,微微一笑,心里暗爽。嘿嘿,小鬼子储煤,那都帮咱们储存的!
李东文问:“那个电厂是怎么回事”
肖天超:“成州电厂现在怕是穷疯了,听说上了两台30万千瓦的机组,花了几十个亿,现在到处欠钱,欠设备商的钱,欠施工方的钱,欠银行的钱。他们建厂的钱,主要是靠各处贷款,都指望着发电还钱呢。”
李东文说:“咱们的煤,总还是要卖的。你们约一下电厂,明天我来跟他们谈。”
马立雄问:“那咱们的煤球厂,停产吗”
李东文:“停什么产!咱们有矿,加大开采就是了。”
刘涛在一旁插话说:“对的。挖完煤的地方,平整出来,就是良田,今年我们就栽种了不少枸杞。”
第二天的会谈,在桃花仙公司的主场,桃花仙酒店会议室举行。
电厂方面也是拼了,不但请来了徽城县的书记郭小木和县长李军,还请来了成州的州长张韬出席。
成州电厂的厂长张恒,首先介绍了一位“重量级人物”,甘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耿树江。这位“重量级人物”是一位体重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头大脸大嘴大耳大鼻子大,腿粗腰粗脖子粗,整个就是一个五大三粗。
耿树江一上来就开始诉苦,说我们地电(地方电力)啊,刚刚组建不久,底子很薄啊,不但总受国电(国家电力)欺负,还受国网(国家电网)欺负,现在终于能发电了,不容易啊,现在煤价又涨了,我们很艰难啊,我们电厂是服务地方的,希望各位多多支持啊……
其实,这电厂也够倒霉的,三年前建厂的时候,煤价不到一百块一吨,现在开始发电了,结果煤价上涨了一倍。
原来测算的投资回报,收回投资周期,统统被打乱。上涨
第275章:生态保护区(求月票)
今天的会谈,郭小木和李军两位县官,几乎一言未发,充当了一回吃瓜群众。不过两人吃的瓜很甜,徽城县未来的用电问题彻底解决,沾了桃花仙公司的光。
送走了客人,李东文发现公司的几个人并不是很兴奋。
老板亲自出面,也就是把三个月的账期谈成了两个月,好像没啥值得骄傲的。
还是信息不对称啊!
李东文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已经初现端倪,而且会愈演愈烈,甚至会成为持续高速发展的制约,你们根本没意识到电力供应的重要性。
李东文交待了几句,确保煤炭供应,就准备回凉州了。
这时候,神鸟又发生了紧急变故,木材厂紧急求援。
神鸟县忽然规划出一片巨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而且把保护区升级到了最高级,实行了几乎军事化管理。
桃花仙公司的茶园,桃园,养生堂和木材厂,都被划在保护区的范围,严禁砍伐木材,哪怕一棵小树毛,也不许动了。
木材厂断炊了,彻底失去了木材的来源。不要说做木箱了,就连种植木耳的木材,都没处弄了,保护区的物资进出受到了严格管控。
这又是闹什么幺蛾子
李东文又被迫从徽城杀到了神鸟。
孙运圣和华贵林亲自到机场接的机,直接把李东文和周道平先安置在桃花仙酒店。
“为什么不去养生堂”李东文问。
孙运圣说:“现在进保护区,需要通行证。您和周秘书,需要先办个证,才能上山。”
李东文:“办证是个什么情况”
孙运圣:“这个保护区,据说是老干局疗养院那边搞出来的,县里和州里都只能被动接受。山下已经设了关卡,在保护区工作的人,都需要办理通行证。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办了……”
周道平也是神鸟人,他问:“那山里的村民呢怎么办”
孙运圣:“出了政策,鼓励搬迁,每人补贴2万元,还在镇上补贴一套安居房,转为城镇户口,安置推荐工作,可以到乡镇企业去上班。”
周道平:“政策不错嘛,条件很好啊。”
孙运圣:“是啊,村民基本都同意下山了。”
李东文:“公司采茶,有影响吗”
孙运圣:“采茶倒是没啥影响,临时工都办理了临时通勤证。”
华贵林说:“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严禁砍伐,木材断供了,外面的木材也不让运进来。”
李东文:“官府怎么个说法”
华贵林:“官方说法,政策统一,如果我们同意搬迁,也是每人补贴两万,至于安置房,县里出地,帮我们盖一栋安置楼。但是,咱们的厂区和木耳种植基地,都要收缴。”
李东文:“想得美!不搬迁!”
华贵林:“我们厂现在两千多号人呢,不搬迁,那就都失业了……”
李东文琢磨着,这两千多号人,还是要找个出路。
“你们那现在有多大个地方”李东文问。
华贵林:“木材厂和木耳种植基地,加起来有三千多亩。”
李东文:“留下几百人,做为苗木生产基地,负责种植树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