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各个乡去年种了榛子树的农户,都在等着发放蚕种。
甘德强说,蚕种不能发太早,现在榛子树才刚长嫩叶,春蚕至少还要等半个月。
并没有等半个月,蚕种基地就迎来了一批浙省的客商,要采购蚕种。
甘德强一看,基本都是同行啊,以前开行业会议,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混了个脸熟。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这帮同行能找上门来,也都是消息灵通的了,大概都是被周教授和蒋教授的国际论文吸引来的。
你这里有好东西,也别藏着掖着了,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甘德强就为难了,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这事我做不了主,要向领导汇报一下。
甘德强将此事汇报给了孙晓琰。
孙晓琰:“能卖钱,好事啊,为啥不卖”
甘德强:“他们也都是搞蚕种培育的,买回去之后,再进行培育,培育成功了,再卖给蚕农,将来要抢我们生意的。”
孙晓琰:“那就不卖。”
甘德强:“迟早要卖的。”
孙晓琰:“什么意思难道还要强买强卖不成”
甘德强:“我们生产蚕种,不能总是自产自销吧。一旦对外出售,怎么区分谁是蚕农,谁是同行他们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了。委托蚕农来买,我们也不能不卖吧”
孙晓琰:“那你说咱么办”
甘德强:“我们卖是可以卖的,但不能便宜卖。这些人不是蚕农,引进新品种是有科研经费的,主动送上门来,不宰他们宰谁”
孙晓琰:“卖什么价
第257章:子弟学校(求月票)
数日之后,周道平回到通远,带回来民办学校的消息。
神龙县教育局对民办学校并不看好,最后只同意桃花仙公司试点开办一所“桃花仙子弟学校”,自筹资金,自购土地,自建校舍,自建师资,内部招生,还要接受教育局统一监管。
但周道平也带来一个好消息:神鸟县愿意支持桃花仙公司开办民办学校,可以面向社会招生,而且根据招生数量,给予适当义务教育补贴,并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教材。
听完汇报,李东文暗暗给神龙县记了一笔帐。你们神龙敢这么不配合,哥们是不是帮帮你们神龙,换个肯配合的人呢
“你通知一下孙运圣和肖天超,办学的事情,要抓紧了,争取秋季就能招生。还有,你通知何安江过来一趟。”李东文吩咐周道平。
没多大一会儿,何安江就匆匆赶来。
“你联系一下通远县教育局,就说咱们公司办学校,问问他们,有什么政策,有哪些要求,需要什么手续。”
何安江问:“老板,您是要办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或是职校”
办个学校还有这么多说法
李东文回了一句:“都问问吧。”
何安江领命而去。
打发走何安江,李东文默默想着,嗯,徽城和武安,好像也可以办学。一个学校,学生加老师,怎么也有上千人了吧,这五个学校,好歹也有五千多人呢。
这次他没叫周道平,直接电话联系了肖天超。
李东文哇啦哇啦地把办学的事情,跟肖天超讲了一通,最后要求,学校要好,速度要快,别怕花钱。
至于武安县,李东文决定亲自抓这件事,说不定就是一条拉人头的出路。
周道平开着车,吭哧吭哧开了十多个小时,才把李东文从通远送到武安县城。
第二天一早,两人又从县城赶往花园乡的林场。
此时的林场已经完成了大面积的播种,正在忙着道路两旁植树。
汪军把每个区小队又分成了十个工作组,每个组负责十几公里的一段,在中间搭建一个临时基地,建了毡房和厨房,供应一百多人的吃住。
饮水问题就地解决了,雪水化成湖水有的是,纯天然无污染,烧开了就能喝。
张红霞从徽城县化缘了一批煤球,长途跋涉近千公里,送到了林场,解决了烧柴的问题。
唯一的缺点,就是树苗不怎么够用,平均每亩只能栽种十来棵,显得有些稀稀拉拉。还好有些地方变成了湖泊,不用植树,节省了一些树苗下来,要不然连每亩十棵都摊不上。
十个区小队,一百个工作组,一万多人奋战在这片林场,李东文还是感觉没什么人的样子。
李东文找到张红霞的时候,她正在一个小组里帮着做午餐。
今天的午餐只有一菜一饭,菜是萝卜炖牛肉,饭是白面大馍馍。
“这饭菜是不是单调了点”李东文问。
张红霞一看老板来了,赶紧过来解释:“这是午餐,我们要送到工地上的,只能是一菜一饭了,每天都换着花样来的。早餐和晚餐都在基地吃,品种可以多做点。”
李东文一指道路两边的工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完工”
张红霞回答:“汪队长已经死命令,五一之前必须完工。”
李东文下了道路,向林场深处走去,周道平和张红霞赶紧跟上。
前期播撒的草籽和菜籽,有些已经开始发芽,冒出了一丝嫩绿。
张红霞在旁边介绍:“萝卜白菜韭菜茄子辣椒,都种了一些。”
李东文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张这个县长,可不能光顾着种菜,我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
李东文把公司办学的事,跟张红霞说了一遍。
张红霞说:“老板,这真是太好了!这里的孩子太苦了,
第267章:造城计划(前一章章节序号写错)
散会之后,李东文和张红霞就走了。
胡县长单独把吴书记留了下来。
“办公楼,酒店,家属楼,还有学校,这是要大干啊!”
“据说,在通远和徽城,他们也是这么干的,只是没听说建学校。”
“我们有些坐井观天了,看来要多出去考察一下……”
“是啊,年初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还记得吧,通远县和徽城县都快美上天了,三位数的经济增长啊,在全省放了卫星啊!”
“通远已经是连续两年三位数的增长,别说全省了,全国都没见过吧。”
“咱们武安,也算是中了头彩了,能被桃花仙这个财神爷看中,幸运啊!”
“盯紧这位财神,做好后勤服务,这些投资如果都能落地,咱们也能来一个三位数的增长。”
“听说他们在通远的种花生,种枸杞,种山楂,种油菜,种玉米,种桃树,养蚕,养鱼,养羊,在徽城开了煤矿,都开始赚钱了,但是武安,怎么看不出来,他们靠什么赚钱呢”
“现在不是正在植树造林吗听说把凉州周边的树苗都买光了,不论什么品种,统统都要。”
“瞧这花钱的架势,光靠上面给的一个亿,怕是不够用的。”
“拭目以待吧……”
李东文离开后,立刻召集汪军回来开会。
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周道平,汪军,张红霞,李东文感到严重的人才匮乏,缺人啊!
李东文把自己的宏伟蓝图又描绘了一遍。办公楼,酒店,家属楼,这些以前都有经验,参照着弄就是了,唯独学校是第一次做,没有什么参考。
“小周,你通知一下张俊茹,让她派一个工作组过来。”李东文还是比较信任这个外援。
汪军说:“建学校,我认为地方够大就可以了,让孩子们能耍的开,操场,球场,多弄一些就可以,反正咱们有的是地方。”
张红霞反对:“建的越大,花钱越多,还不知道能收多少学费呢。”
周道平刚从校园出来不久,对学校还是有些了解:“咱们把学校建在乡里,学生通勤是个大问题,基本上要全部住校,这样就要配套学生宿舍和食堂。”
张红霞补充说:“老师也要住校,要建教师宿舍。”
汪军说:“教师算公司职工,直接住员工家属楼好了,咱们把家属楼建在学校边上。”
张红霞说:“也对。然后职工家属楼再挨着办公楼,办公楼旁边建酒店。”
李东文抬手打断了三人的讨论:“酒店,办公楼,家属楼,赶紧找设计公司设计,这些常规的项目,一般设计公司都能做。至于学校的规划,要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咱们至少按照一万人的标准来规划,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我们全部都要有。”
三天之后,张俊茹的工作小组抵达了武安,还带来了一家设计公司的勘测小组,主要是设计学校的。
张红霞也从省城请来了三家设计公司,分别设计酒店,办公楼和家属楼。
李东文亲自带领四家设计公司,进行现场考察。
汽车开出县城,直奔北边的沙漠行进。一下车,四家公司的人都感到奇怪,有在沙漠里盖楼的吗
来到了两乡交界的地带,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毡房,这就是花园乡和北山乡迁出来的农户,现在俨然形成了一个小村落,连临时课堂都有了。
李东文指着这片毡房说道:“这些家都是我们的员工,将来要住进家属楼的,还有那些孩子,将来也要住进学校的,你们要多费心了。”
毡房修建的地势较高,毡房的北面,就是一片洼地,现在已经成了一片湖泊。
这四家设计公司的人,围着这片湖泊转了几圈,纷纷拿出相机,在周围一通狂拍。
其实也没什么好拍的,除了一片湖,周围都是沙漠,空旷得很,根本没什么遮
第268章:自建电厂(求推荐)
李东文挂了电话,就召过来张俊茹的工作组。张俊茹本人,正带着队伍在忙着几家公司的上市运作,没空来凉州,派了几个小年轻的过来。
李东文交代了一下办电厂的事,“你们仔细研究一下大陆的律法和政策,咱们怎么才能把电厂建起来,尽快拿出方案。”
大客户又安排了新任务,工作组的人立刻就行动起来。
对于发电这个东西,官府还是讲一些道理的。比如自备电源,是允许的,大型酒店和商场,都有备用的发电机组,烧柴油的,成本太高,只能是应急用的,长期谁也用不起。
这类发电机,已经市场化了,是可以公开销售的。
还有新能源发电,官府也是鼓励的,比如风电,比如太阳能发电。你家里在房顶上装一排太阳能光伏电路板,自己发电自己用,也是可以的。
大企业,自备电厂,原来也是有的,现在渐渐少见了,主要是不经济,成本高,污染大。
尤其是对于火电,官府还是有明确要求的,大厂可以建,小火电厂不许建,而且正在逐步取缔。
李东文这几天也没闲着,他忙着“改建”两个乡的湖泊。
一场大雪下来,留下来的湖泊,大大小小几百个。最小的只有篮球场大小,一米来深,一眼就能望见底,最大的有四五千米方圆,几十米深。
李东文对张红霞种的萝卜白菜之类的,也不是很满意,就从洞天里搜罗了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子,洒了一些在地里。
这一天,李东文刚从工地上回来,就看见谢安平来了武安,还带了一个人来。
谢安平来武安,是为了桃花仙公司办电厂的事。前几天李东文在电话里,把话说了一半,就挂了,让谢安平有些揪心。
他虽然给桃花仙建电厂泼了冷水,但还是担心李东文不死心,要蛮干,就亲自跑了过来。
“这位是三秦省电力公司的曹工,办电厂的事,他是行家。”谢安平介绍。
李东文跟这位曹工握了握手,说道:“里面请,进来坐。”
曹工斯斯文文的,戴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进屋落座之后,谢安平就说:“曹工是省电力公司的总工,下辖两家电厂,现在正筹建第三家,是用煤大户,我们的财神爷。你建电厂,让曹工帮你参谋参谋。”
李东文:“麻烦曹工了,我先行谢过。”
曹工推了推眼镜,说:“不用客气。我听谢老板说,您要建一个电厂,自家用是吧”
李东文点了点头。
曹工继续说:“只是自家用,是没问题的。但是国家有规定,火电厂,单机低于10万千瓦的机组,不再批了,而且电厂要求至少是双机组,也就是说,最少要建设一个20万千瓦的发电厂。”
曹工又推了一下眼镜,接着说:“20万千瓦的电厂,足够整个武安县使用了,甚至还用不完。但是电这个东西,不像其它产品,可以储存,你们电厂生产出来的电,很难储存下来,自己用不完,卖出去却非常麻烦。”
李东文问:“怎么个麻烦法”
曹工说:“现在的电力供应,采用的是厂网分离,产销分离。我们电厂生产出来的电,也要卖给供电局,也就是电网,现在电网又分了两家,一家北网,一家南网。几乎全国所有的输变电线路设备和供电线路,都掌握在这两家公司手上。”
“这两家公司如果不买你的电,你的电就会白白浪费掉。他们是垄断企业,给你的价格会很低,连我们省电,也在遭受他们的盘剥,就不用说民营电厂了。”
李东文问:“他们这么霸道,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建电网”
曹工看了李东文一眼,说道:“建电网,谈何容易!费用太高了……”
李东文问:“除了卖给
第269章:柳暗花明(求月票)
三天之后,张俊茹的工作小组,叫来一份《关于投资兴建电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