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这俩货,吃鱼还有些经验,养鱼,那是一窍不通。

    再说了,那片都是开放的海域,能养什么鱼那还不都跑光了

    李东文打发走了张春来和李清海,就回房间“休息”了。

    李东文“休息”的这一个晚上,忙得脚不沾地。

    他先去了一趟三更镇,把农场改造了一下,都种了一遍灵石,这里就算齐活了,剩下来的就是自由生长了。

    然后就直奔牛角岭,在山腹中挖了一个巨大的山洞,用万载玄冰,布置了一个冰洞,又布置了几个小阵法,调试了一下温度,感受了一下,基本控制在零下十度左右的恒温。

    这个码头,当然也要整修一下。李东文悄悄处理了附近水下的暗礁,又把




第222章:鬼斧神工(3更求票)
    李东文装模作样来到洞口,感受了一下。

    “这就是冷空气。让人把洞口再扩大一下,观察观察。”李东文吩咐李清海继续开工干活。

    “干活的,穿点厚衣服,别着凉。”

    工头有些抓瞎,这大夏天的,哪里有厚衣服啊。

    找了好半天,才找来几套长袖的工作服。几个胆大的工人,换上了长袖衣服,抄起挖掘钻头,就开始扩展洞口。

    其他人拿着铁锹和镐头,帮忙往外运土石方,很快就展开了十几米宽的作业面。

    洞口被扩展到七八米宽,两边都到了山壁,就无法再拓宽。里面依旧黑咕隆咚地往外冒白烟,这个洞具体有多深多大,还看不清楚。

    工头找来了几把手电,向洞里照射,感觉里面空间很大,仿佛是几个洞连着的,照不到尽头。

    手电向下面照,倒是不深,一米来深的样子,就到底了,白气仿佛从地底升起,有点像舞台的特技。

    李东文也站在洞口边上,拿着一只手电晃了晃,然后吩咐工头

    “把这个洞口外面,也向下再挖一米,跟里面平齐。今天先不要进洞了,明天带上探险设备和工具,再进去。”

    小道消息传播的速度,异常地快。

    最先赶来看热闹的是万州的记者们,手持长枪短炮,不停地拍摄。

    万州电视台甚至请来了地质专家,现场播报。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们现在正在万州礼记镇的牛角岭,为您做现场直播。大家看到的这个冒白烟的洞口,就在牛角岭的山脚下,是一个施工队今天在挖掘仓库的时候发现的……”

    “我们现场请来了万州地矿局专家,杨甫先教授,为大家现场解密。”

    电视台的美女记者,一通哇啦哇啦地白话。

    “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地下冰洞奇观。洞内的温度低,洞外温度高,热空气进去,冷空气出来,冷热交替,就形成了白烟。”杨专家貌似很懂的样子。

    “这种冰洞很常见吗”

    “不能说很常见,但也不是没有。桂省就发现过不少溶洞,洞内的气温都很低,有的甚至都结冰了。”

    “人能进去吗冰洞里面会有危险吗”

    “有危险,主要是空气不流通,最好等空气流通以后,再进入。有些溶洞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含量不足,容易造成窒息。”

    “冰洞有什么用处吗”

    “如果够大,可以当成万州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桂省和黔省,就有很多溶洞,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冰洞周围被重新拉起了警戒线,这次是警方拉的警戒线。

    当天晚上,李清海安排了一组人在这里值班。

    第二天早上,张春来也赶了过来,还带了十个人,全副武装的探险装备,甚至还有防毒面具。

    李东文来到现场的时候,正碰上另一伙探险人员,在和张春来李海清交涉。

    这一伙人是州里组成的临时探险小队,比张春来的草台班子要专业得多,设备也高级不少,疝气探照灯,红外线探测器,防护服,手套,登山靴,红外摄像机,还有成套的绳索。

    两伙人争执的焦点,是哪一方有权进去探险。

    张春来说“地是我们公司买下来的,冰洞也是我们发现的,你们凭什么不让进去!”

    州里的人说“土地是国家的,只是租给你们用的,不包括地下矿产资源,再说里面有什么危险,还不清楚,你们也不专业,这事还是让我们专业的来。”

    张春来说“你现在脚下踩着的土地,都是我们公司的,没有我们允许,你们就是私闯民宅!我要报警!”

    州里的人说“警察就在这里,你问一下,是让你们进,还是让我们进!”

    这里的警察,只是礼记镇的民警,



第223章:我行我素(求推荐)
    李东文心里腻歪,我就挖个冷库,你们也瞎惦记。

    李东文抓起电话,就给张俊茹打了过去。

    “关于冰洞的事,你去万州官府处理一下。那就是公司挖的一个冷库,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开发。”李东文坐镇万州,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渔业。

    李东文不打算给州长面子,你让我去我就去,你以为你是谁

    他召过来周道平“走,出去转转。”

    周道平不知道老板要去哪里,赶紧召来一辆出租车候着。万州人生地不熟的,出去转,还是出租车靠谱。

    周道平打开后排车门,让李东文先上车,他关好车门,坐在副驾驶上。

    “老板去哪里”出租车师傅问。

    周道平回头望向李东文,那意思是,后面才是老板。

    “去……码头吧,卖鱼的那种。”

    “得咧。”

    出租车沿着滨海路,一路向东开,一直开出了礼记镇,来到了澳头镇。

    “早上天不亮,码头就开始上人了,那些大酒楼的采买,都是清晨来抢第一波渔获的。还有菜市场的鱼贩子,也是早上来的。”

    “现在这个点,就是附近的市民,图实惠,来捡点尾货的。也有外地客,来这里上鱼的。今年刚开渔,新鲜货应该不少。”

    “无钱无米海里取,出海一网半年粮。今年刚刚开渔,肥美得很。”

    “第一鲳,第二公式,第三马鲛郎。最鲜美的是金昌鱼,第二是公式鱼,第三是马鲛鱼。”

    一路上,出租车师傅都在给李东文和周道平普及渔获码头的常识。

    下了滨海路,拐上了一个渔获码头。

    “这是万州最大的渔获码头。”司机停车,指向前方。

    周道平先把李东文请下车,然后付了车费,陪着李东文向码头行来。

    李东文渐渐习惯了有秘书的日子,尽管秘书有时候是个累赘,影响效率。

    上午的码头依旧人来人往,海风一吹,一阵阵腥气传来,海的味道异常浓郁。

    这个渔获码头,就像一个菜市场,路两边都是摊位,摆满了各种箩筐,泡沫箱,水桶,大盆,甚至还有大水池子。

    李东文对鱼类的品种,基本都不认识,看到很多新鲜玩意,有麟的,没麟的,有头的,无头的,带壳的,长腿的……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李东文随意询问了一下价格,从几毛钱一斤,到几十几块一斤,差距不小,多数还是一两块钱到几块钱一斤的。

    海鲜这玩意,也挺便宜的嘛。李东文对价格认识,还是相当迟钝。

    这个年代,上好的猪肉才两三块钱一斤,这里海鲜的价格已经不算便宜了。

    李东文指指这个,点点那个,后面跟着的周道平赶紧付账。

    一路走下来,周道平的两只手已经不够用了,李东文的手里,也拎了不少袋子。

    小摊贩们看着两人这架势,也摸不清头脑,这是要来个全鱼宴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电话铃声响了很久,周道平个胳膊都挂满了塑料袋,两只手上也抓满了,手忙脚乱地,不知道该如何接电话。

    李东文回过身来,接下了他一只手里的五六个袋子,周道平侧着身子,接听了电话。

    “周秘书,我李清海,老板在吗我找到一条大船,想请老板过来看一下……”

    周道平挂了电话,赶紧接过李东文手中的鱼,汇报说“李清海李总,说有一条大船,想买下来,问您是否有时间去看看。”

    李东文看着浑身挂满渔获的周道平,就有点想笑。

    “我们去看看。把这些拿回去,今晚就吃它们了。”

    两人又打了一辆出租车,先回了酒店。

    &nb



第224章:渔船首航(求收求订)
    这位客人的确不俗,是打飞机来的。

    来客是谢安平,他乘坐最后一班飞往琼省的航班,赶过来的。

    谢安平找李东文,是想谈扩大物流公司的事情。

    从前他可以直接致电李东文的,现在李老板有了秘书,那当然要表示尊重一下,所以他就先联系了周道平。

    周道平说老板在万州,不过明天就要出海,您如果有急事,就快点过来。

    出海怎么能不带上我呢于是谢安平就连夜赶了过来。

    第二天早上,李东文对谢安平的到来,没有感到惊讶,周道平已经提前汇报过了。

    吃过早餐,一行人出发赶往船运码头。

    谢安平的两个跟班小弟,拎着两个大行李箱子,跟在后面,周道平也拎了两个大行李箱,有一个是李东文的,一看就是一副长期作战的节奏。

    大船出海,起码要十天半月的,更大的远洋渔船,一次出海半年的都有。

    当然了,桃花仙公司这种50米的渔船,只能算中型船舶,远洋是不可能的。

    船长是一位六旬老汉,姓黎,大名黎万龙。他已经召集了10名船员,等在了码头。

    李清海介绍“黎船长是礼记镇有名的渔把式,行船40多年,经验非常丰富。咱们买下的这艘船,原本是这些伙想租的,船东急等用钱,这才卖的。”

    租船出海捕鱼,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渔获不好,租金和油费都支付不起,很可能赔钱。只有黎万龙这样的老渔把式,才敢租船。

    一般渔民,都是为船东打工干活的,赚点辛苦钱,渔获好的话,船东就多给点奖金,渔获不好,就只能拿点辛苦费了。

    现在这船换了船东,黎万龙一伙人就是属于被雇佣的。

    桃花仙这边,最后登船出海的只有5人,就是李东文,周道平,谢安平及他的两个跟班,李清海本来也要上船的,被李东文撵下去了,你闲的没事干吗

    出发前,往船上装了一些蔬菜水果和挂面条,这就是主要食物了,每天吃海鲜,神仙也会吃腻的。

    还往船上装了一些冰块。现在桃花仙公司冰块充足得很,今天把水放进冰洞里,明天就成冰块了,李清海都有卖冰的打算了。

    船舱很大,里面还有供船员休息的房间。周道平和谢安平的两个跟班,一上船,就赶紧给老板们布置房间去了。

    李东文和谢安平站在甲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这时,黎万龙过来请示老板,要不要搞个出海仪式。

    一般大型渔船出海,都要搞个仪式,拜一拜海神,祈求个平安归来和鱼虾满仓。妈祖是否让你出来做事,总要拖个梦啥的。

    李东文哪信这个,就挥了挥手,你们自己弄吧。

    黎万龙等人还是郑重地摆上了香炉和贡品,进行了焚香祭拜和祷告。

    仪式过后,正式。

    李东文召来黎万龙“咱们先去洲仔岛转一转。”

    洲仔岛那才多远,十来公里的水程,咱这12节的航速,半个小时就到了。

    出了码头,船速渐渐提了起来。

    这时周道平和那俩跟班也上到甲板上,和两位老板一起吹海风。

    没多久,一座馒头模样的小岛,就出现在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谢安平“那就是洲仔岛吗听说被你买下来了。”

    李东文“应该是了。”

    距离洲仔岛不到一公里的时候,船速已经慢慢降了下来。

    黎万龙想着,绕岛转一圈,让老板开心一下,再出发也不迟。

    越靠近岛屿,黎万龙越发现不太对劲,已经发现不断有鱼越出海面,而且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很多条。

    “继续降速,准备放网!”黎万龙凭借多年的经验,感觉像是这是渔汛来了。

    船员们也感觉到了不太对劲,难道前面出海的,都没来这里不可能啊,每年这里都是被最先光顾的,早被围捕干净了,没捞干净的也被吓跑了。

    &nb




第225章:捞过界了 (3更求推求订)
    绞盘启动,黎万龙凭借多年经验,感觉网很沉,阻力不小。

    众人赶紧过来收网,李东文和谢安平等人也过来帮忙。收网的过程中,不断有鱼窜起,从网中逃脱。

    这网鱼都很大,身长将近1米长,银灰色,带有暗青色斑点。
1...6061626364...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