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李东文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拉人头”大业。
会议继续进行。
各分公司和各部门都通报了各自的发展情况,以及明年的一些规划。
马小龙和胡刚学的汇报引起了李东文注意,目前的红木家具市场,已经在全国形成了炒作热潮,尤其在港岛,桃花仙公司的产品,已经开始论斤卖了,部分产品已经炒到2000港元一斤,比如一把椅子,三十多斤,能卖到6万多港币。
一些买家,尽管还搞不清楚桃花仙公司的家具使用的是什么品种的木材,但从木材的品类来看,已经划归到红木家具的行列,而且木材的品质已经超越了海南花梨木和紫檀木。
质地坚硬不变形,纹理细密,耐划痕,耐腐蚀,耐水浸,光泽柔和,越擦越亮,色泽厚重典雅,气味清香怡人。
李东文不记得上次具体搬运过来的木材数量了,他估计着千八百吨还是有的,足够用一段时间了。
马小龙担心的也是木材数量,这玩意是物以稀为贵,太多太泛滥就不值钱了。但是量少的话,是不是悠着点卖,细水长流嘛。
马小龙汇报说,已经有港岛陈姓的大买家,找上门来,想要打包收购。马小龙没有透露具体的木材储备,因为数量太大,担心他们买不起。
桃花仙家具厂的产品和产量,已经开始影响那些红木大户抱团炒作了,让他们不得不关注。
李东文倒是不在乎什么抱团炒作,随他们怎么折腾。他关心的是他的家具厂的规模,具体就是这个家具厂,能养活多少人。
李东文指示:木材原料是坚决不卖的,我们只卖成品家具。既然有市场,扩大家具厂的规模是必然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纯手工制作,这是我们的风格,不要担心多用人,能带动就业,当地官府是欢迎的。
胡刚学负责的连锁家具城,已经发展成为大号的“桃花仙系列产品专卖店”,占地面积大,而且都是买店,而不是租店,再加上店面装修,很是一个吃钱的项目。
店面的营业额主要靠桃花仙的系列产品支撑,甚至雷氏珠宝的专卖店,也进驻到家具城。
这样的连锁家具城,就是前期投入太大,开业后,自负盈亏是绝对没问题,租金都不用交,产品又紧俏,想不赚钱都难。
胡刚学汇报,前期买下来的店铺,目前普遍升值百分之三十以上,有些店铺,升值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了。
&n
第163章:春节开业
徽城公司,也规划了一片桃园,而且桃园面积比神鸟和通远都大,但是他们最担心的是,桃树能否存活,毕竟那片地方连杂草都长得稀疏,放羊的都不愿意去。
至于煤矿的规划,连图纸都还没画好,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
养羊嘛,草在哪里,羊吃什么啃荒山秃岭
小水库倒是规划了一些,可是水从何来这里全年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到9月,雨量充沛根本谈不上,集中降雨的时候,反倒是有可能形成山洪,但那不是什么好事,是灾害,会引起下游河流暴涨,近年来山脚下容易受山洪影响的农户,多数已经被各个乡搬迁下来。
但是,老板说建设一批小水库,那就建吧,谁让人家是老板呢。
徽城县能拿得出手的项目,大概就是那两栋楼了,一栋办公楼,一栋酒店。
这次年终会议,把大家的心情搞得七上八下的。
说兴奋吧,还真兴奋不起来,反而感觉亚历山大。
说伤心吧,更谈不上,每人都得到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一笔年终奖,很多人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会议结束了,一帮人至少都是百万富豪了。
繁华都市,尽情消费吧。朱洪江,赵灿光,张俊茹,雷瑞琼,何安江等港岛过来的一拨人,自然要充当向导,吃美食,看美景,逛各种免税店。
当然,春节还是要回家过年的。一群人在港岛浪了三天三夜,都赶在春节前,各回各家了。
王树军,徐景祥,郭丕夷,周应良,刘春溥,张迁,马立雄等内地来的这波男人,早已经归心似箭了,就盼着衣锦还乡呢。孙雅慧,孙晓琰,周坚梅等女人,更是大包小包一大堆,采购的主要是化妆品和服装,甚至连洗发水都不放过。
李东文最烦的就是过年过节了,其他人都有家可回,就他一个人无家可归。
过春节,李仙琼也不可能总和他腻在一起,她还是有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呢。
李仙琼有一次问到了李东文的父母家人,李东文随口说了一句,九七回归前,举家搬迁到英国了,含糊了过去。
说起九七回归,那是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有一部分人担心大陆政策有变,有的改了国籍,有的干脆离港,远赴他乡,这都很正常。
李东文忽然意识到,港岛不是久留之地,他的身份经不起盘查,尤其是这里“狗仔队”异常凶猛,嗅觉相当灵敏。
李仙琼回家过除夕的时候,李东文就借口神鸟养生堂开张,独自离开了港岛。
李东文的匆匆离开,彻底打乱了李仙琼的秘密计划,她本来想着,借春节的机会,带李东文去见见自己父母的,现在也只能搁浅了。
“你别想溜,过完春节我就去找你。”李仙琼临走前撂下一句话。
桃花仙公司在神鸟县的养生堂,原计划今年春节开张营业的,但是呢,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春节临近,只订出去一套房间。
周坚梅一回到神鸟,就开始总结原因。
地点太偏了隔壁不远的老干局疗养院却人满为患。人家比这里早营业了一个多星期了。
宣传不够咱们也在县里州里省里都做了不少广告,也没见老干局疗养院做什么宣传。
时机不对也许大家都在家里过年,谁还去养生呢。但是疗养院怎么就那么多人呢
价格太贵了大概只能是这个原因了。
老干局的疗养院,传说是公费的,也有说是免费的。
咱这养生堂,价格贵的实在是离谱了。但是,这价格是李大老板亲自定的,他们也无可奈何。
唯一入住的一套房间,是辛巳房。过了除夕,就是辛巳蛇年了。
预定了这
第164章:一丘之貉
黄老说道:“得见老哥哥如此康健,甚是高兴,来,我以茶代酒,敬老哥哥一杯,祝老哥您福寿绵长。”
张元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说道:“茶是好茶,就是有点贵了,一般老百姓可喝不起。”
黄老说道:“这茶,如今已成咱们家乡特产,近两年来,神鸟更因此有了茶乡之美誉,价格贵点无妨。”
张元中随手举起茶叶罐子争辩道:“这茶不是贵了一点半点,而是贵的离谱。这一小罐,二两茶叶,就敢卖两百多块,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都买不来,如何喝得起”
黄老说道:“听说这桃花仙茶很畅销,并没有因为价格贵而卖不出去。”
张元中说道:“可气的地方就在这里,家乡难得有点好东西,老百姓却享受不起,都被有钱有势人给霸占去了。”
黄老自嘲地笑着说道:“看来我们俩就是那有钱有势的人啊!”
张元中道:“我可没你有钱。你一幅画就够普通百姓干几年的了。说来惭愧啊!我们这些老家伙,出生入死打下江山,本来是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我们还是靠国家养活着。穷的还是老百姓,富的都是那些奸商。”
黄老说道:“这么说来,我也在奸商之列喽。”
张元中哈哈笑道:“你也算是一丘之貉吧。”
黄老笑着举起杯,“喝茶,喝茶。喝了这杯茶,你也是一丘之貉了。”
一听这话,张元中气得放下茶杯,大声说道:“谁是一丘之貉啦,老子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
一旁的王爽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劝道:“黄爷爷,您就不能让着我姥爷一点,都多大年纪了,还一见面就吵。”
黄老一笑,说道:“爽丫头,我不和他吵了。你来说一下,这奸商有啥不好”
王爽一愣,说道:“奸商当然坏了,害得我,想孝敬一下外公,给外公多买点这茶,多买点这酒,都买不起了。”
黄老笑道:“看来爽丫头真不是一丘之貉。”
王爽挺了挺巨大的胸脯,说道:“那是当然,我是小老百姓。”
黄老说道:“你看看,奸商都坑不到你的钱。奸商也只能坑我这奸商的钱,又不坑你这小老老百姓。”
王爽欲言又止,一时无话可说。
黄老接着说:“我看奸商挺好的。如果没有奸商,我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来住,我哪有这么好的茶喝,这么好的酒喝,这么好的仙桃吃……”
黄老又对张元中说:“这地方真不错,我老伴的老寒腿,一到冬天就犯,来到这里就不疼了。我也感觉神清气爽的,身体轻松了不少。要不老哥您也搬过来住一段日子,这里很多房子都空着呢。”
张元中说道:“这里太冷清。疗养院多热闹,环境也不比这里差。”
黄老说道:“这里食堂的伙食不错,我们去喝点早酒吧。”
湘西有喝早酒的习惯。
冬日里,老百姓都从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两餐。清闲下来,早餐也喜欢喝点小酒,哪怕是咸菜拌米粉,就点青红辣子,也要喝上几杯。
一行人来到养生堂的食堂。偌大的大厅空空荡荡,一桌客人也没有。
看到有客人到来,服务员赶紧热情接待。端茶倒水,送上热毛巾,递上餐单。
黄老等人并排坐了两桌。
主桌上就六个人,黄老夫妇和他的一个儿子,张元中和她外孙女王爽,以及一位秘书。
王爽接过餐单,亲自点菜。荤菜只点了一个清炖山公鸡,其余都是素菜,什么水煮花生,毛豆,鸡蛋炒木耳,青菜豆腐,黄瓜蘸酱,蜜汁红薯之类的。
酒水自然是桃花仙酒。
张元中端起酒杯,看着王爽,不由感叹:“不自由了,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都被人管着。”
黄老也端起酒杯,“这酒真不错,来到这之后,我每天都要喝上二两。就像他们广告上说的那样,每天
第165章:大兴土木
通远县如愿采购到花生种子,但是,并没有下发给各家各户,而是分配到由各乡集中储存管l县农业局为此特别聘请了一批花生种植的土专家,组成一个专家团,下到各乡镇去讲解花生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各乡镇则召集各个村的村长支书开会,统计申请种植花生的农户和种植面积。每个乡镇三千亩,真心不多,报名申请的亩数,远远超过了三千亩。
不少农户去年都参与了桃花仙的花生种植和采收,感觉没啥难度。桃花仙公司那破地,啥营养没有的黄砂土生地,都能亩产两千斤呢。
自家的田地都是熟田,而且能施肥浇水精心管理,长得一定比桃花仙公司的好。
羊草沟乡的农户,因为距离较近,去年在桃花仙农场打零工的人很多,很是赚了不少钱。
亲身经历了花生的大丰收,尤其是听说这个品种卖到了十块钱一斤,种植的热情异常高涨。
乡长白衫正对着羊草沟乡的地图,咬牙切齿。
地图上三分之一的面积,都在去年被桃花仙公司买走了,相对平整一些的地方,都被种植了花生,还有一些沟沟坎坎,也栽种了枸杞和山楂。
尽管枸杞和山楂去年没有挂果,但看去年长势,今年的丰收是可以预见的。
白衫在后悔,为什么这么些年,我们都瞧不上眼的撂荒地,到了桃花仙公司手里,就变成了金土地了呢
去年一年,全乡都风调雨顺的,农民们都增产增收了不少。
但是桃花仙公司,仅种植花生一项,就收入了二十多个亿,不要说和羊草沟乡比较了,就是通远全县农业加起来,总产值也才三个多亿。这怎能不让人眼红!
让人眼红的远不止这些。去年羊草沟乡的失地农户,更让村民们眼红。
他们不但获得了一大笔土地补偿金,而且每家每户,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劳动力,都成为了桃花仙公司的合同工,每个月都可以上班领工资。
据说去年的年终奖发放了三个月工资,今年工资又上涨了一半,每个月都有四百多块钱收入,比城里人赚得还要多。
一个春节过去,各种小道消息在通远县满天飞。
“听说那个退伍的乡护林员王树军,去年发达了,年终奖领了好几百万,他家在乡里买了一套大房子,在乡中学附近,据说是为了方便孩子读书,家里还请了一个保姆,专门伺候他老娘。”
“什么保姆,那是她媳妇娘家里的一个亲戚。”
“听说桃花仙公司每个高管都分了几百万,采石场的徐景祥已经得瑟起来了,年前就买了一辆小轿车,就他那开拖拉机的技术,小轿车开得直晃悠。”
“听说纺织厂的郭丕夷,在县城买了一块地,今年准备盖楼呢。”
“要盖楼的多着呢,那俩姓孙的女娃,对,叫孙雅慧和孙晓琰,也在找地方盖楼呢。”
这个年代的人,一旦有了钱,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大房子。
通远县宾馆的经理,也想要建大房子。
去年宾馆的入住率特别高,涨了几次客房的价格,仍然是人满为患。
他找到谷县长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孟书记也在。
当他汇报要再建一栋客房大楼的时候,谷春吉挥手把他赶走了,桃花仙酒店马上就要开业,县宾馆的生意还能像去年那样火吗
两位县太爷正在商量的是大事,是去年的gdp数据,该如何上报。
州里已经催了好几次了,其他县都报上来了,就差你们通远县了。
都知道你们县去年的数据好,但也不能总拖着不报啊。
第166章:基础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