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马立雄听得热血沸腾,听到李东文点名,立刻站起来:“保证完成任务!我想问一下,咱们开多少个井口要招多少人”
李东文挥手示意马立雄坐下说话,“开多少个井口,那你们技术上的事儿,我不管。但是招多少人,我给你个最低底线,不设上限。我们最低的目标是万人大矿。”
万人大矿!!!
这还是最低目
第155章:成州演讲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在想这个问题,成州,究竟能干些啥呢
荒山野岭,土地贫瘠,交通阻塞,封闭落后,这里已经,贫穷了好久了。
众人凝神屏气,等着李东文的下文。
李东文假装拿起演讲稿,翻了翻,然后说:“没找到。”
你没找到,像话嘛你来成州干嘛来了,自己心里没点数码
李东文放下稿子,望着台下,重新开口:“既然没找到,我就随便说说……”
“成州,三省交界,天地广阔,南秦岭,堪称华夏南北分界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以我们港岛人的眼光看来,此处山峦叠嶂,藏风聚气,乃风水宝地也。”
“风水宝地,自然有宝藏!”
台下一片哗然,这么多年,没听说成州有啥宝藏啊
“我们刚刚收购了几家煤矿,恰巧成州在兴建电厂,我们的煤矿恰好可以为电厂做配套服务。”
原来是煤矿!不值什么钱吧百来块钱一吨,很多大型国有煤矿都是亏损的。
李东文继续说:“听说成州风沙很严重,经常闹黄龙,据说是北边庆州黄土高坡的黄土,都刮到咱们这里来了。跨界了,不知道咱们移动公司,收点漫游费没有”
“来之前,我请了位港岛的大师,帮着算了一下,他说咱们这里五行缺土啊!我说是啊,我也看见了,山上到处都是石头。”
“如今,有人免费送土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照单全收啊。怎么个收法呢当然是植树造林,种草固土,让那些黄土,来了就别想走。因此,我们桃花仙公司,下一步的重点项目就是植树造林,种草固土。有了林,有了草,那就可以发展很多产业了。”
“那位大师还说了,这里五行还缺水啊。我就问大师,这里大河没有,小河还是有几条的,怎么就缺水了”
台下的人听得入神,仿佛在听故事。
“大师说了,你看到的水,都是浮水,是过路财神。地下水才是本地财神,这里的地质环境,基本没有什么地下水。”
台下的人听着,深有同感,尤其是本地人,非常清楚。
“过路财神,也是财神,既然路过了咱们成州,那就要交点过路费的。我们公司计划兴建一批水利设施,让这些过路财神,留下点买路钱再走!”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听到掌声,李东文兴致来了,“华夏有句民间谚语,叫做’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桃花仙公司既然来到了成州,就要把家安在这里。明年我们将开工建设一栋桃花仙大厦和一栋桃花仙酒店,把家先安下来。”
台下掌声更加热烈。
“我们桃花仙公司的大门,首先向成州人民敞开,我们桃花仙公司,接下来会有很多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我们的工资待遇,不敢说是最好的,但也比那些二流要好上一流。最后插播一个招聘广告:竭诚欢迎成州的父老乡亲,来我们桃花仙公司工作!”
李东文从台上下来,台下的掌声仍然经久不息。
成州州长张韬,是今天大会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做为东道主,是来“攒底”的。听完了李东文的即兴演讲,张韬也深有感触。
张韬上台之后,扬了一下手里的讲话稿,“我也是有稿子的,但是听了刚才李董事长的一席话,今天的稿子我也不念了。”
说罢,他把稿子丢到了一边。
台下记者们,忽然感觉今天要有大新闻,全神贯注
第156章:花生种子
电话是何安江打来的,说是上级官府,要调查公司花生种子的来源。
调查花生种子来源这是闹哪一出
何安江哪里知道种子的来源,只能向李东文求助。李东文知道何安江搞不定这件事,他立刻赶回了通远。
官方来人,是国家农业部下属的种植管理司种子处,专门负责种子管理的。
巧的是,今年刚刚颁布了一部法律,叫《种子法》,这伙人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
华夏自古以来,是民不举,官不究。桃花仙公司这次被举报了,举报者是通远县一家种子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叫张翔,在庆州种子公司有点关系,就在通远县里开了一家代理公司,种子都是从州里的公司进货,自己一年到头,赚点差价,也能维持生计。
起因是这家种子公司,想收购桃花仙公司的花生,当成种子,销往外地,这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商机。
然而事与愿违,桃花仙公司的花生,现在走的是专卖店配额制度,你一个种子公司,有配额吗
配额当然是没有的,所以种子公司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就一直怀恨在心。
再去专卖店一打听花生的价格,零售18块一斤,你们的批发价明明是10块钱一斤,零售几乎翻了一倍,于是心里的怨恨就更深了。
羊草沟乡的乡长白衫,悄悄找到了桃花仙农场的场长孙雅慧,商量购买一批花生,给乡里农户做种子。
白乡长要的不多,3万斤花生,我们乡明年推广种植花生3000亩,每亩10斤种子就够了。
孙雅慧:“每亩十斤就够了我们春天种植的时候,每亩用了20多斤呢。”
白衫:“种子那么金贵,我们农户可不像你们种植那么大手大脚,我们准备自己育苗,然后栽种秧苗,每亩10斤就够了。”
孙雅慧:“看在老同学的面子,我做主了,卖你3万斤做种子,但是你们只能自己用。前几天,有一家种子公司过来谈,我们都没卖呢。”
白衫:“既然是老同学了,价格能不能便宜点,太贵了,乡里的农户买不起。”
孙雅慧:“十块钱一斤,已经是最低批发价了,我们零售卖十八呢。”
结果羊草沟乡种植花生的农户,拿到的种子价格是八块钱一斤,乡里补助农户每斤种子两块钱。
这一消息很快被其他几个乡知道了,各乡的乡长纷纷来找孙雅慧。
孙雅慧不胜其烦,量太多了她也做不了主,就汇报给何安江。
何安江觉得,农户要种花生,必然和桃花仙公司形成竞争关系,但也没办法阻止,大不了农户去专卖店买,只不过是贵了一些而已。
其实,这次各乡来买种子,这就是一个价格问题,都听说羊草沟乡农户是八块钱一斤买到的。
何安江正为此事发愁,忽然就有贵客造访。
这贵客是通远县县长谷春吉,跟随谷县长一起来的,还有几位乡长。
何安江一看,这是县长来当说客来了。
县长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每个乡都给了3万斤的配额,全县20个乡镇,一个也没落下,统统10块一斤。
谷县长大手一挥,县里再补助每斤种子1块钱,乡里自己的补贴,由各乡自己做主。明年要种花生的,各乡自己留种子吧,县里不会再补贴了。
谷县长算了一笔帐,20个乡镇,一共60万斤种子,县里补助了60万元出去。
如果明年花生丰收了,就是6万亩,据说桃花仙公司的亩产达到了两千斤,各乡按照
第157章:瑞雪徽城
李东文处理完这件事,就动身赶回了徽城,这里还有一堆事,需要自己亲自处理呢。
2001年1月5日,徽城县。
桃花仙办公楼和酒店的选址已经完成,公司在县城边上,又买下两块地。地点偏点无所谓,好处是面积够大,价格便宜,一万二千块钱一亩,买下来五百亩。
李东文说了一句话:今后我们公司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在场的人深以为然,无论是神鸟,还是通远,桃花仙大厦和桃花仙酒店附近,如今已经都日趋繁华。
李东文这两天又详细勘察了一遍这一片领地,根据现场的山川地貌,首先选了一片山谷,做为未来的十里桃园。
这片山谷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七弯八拐的,有二十几里长,六七里宽,中间是峡谷,两侧是山坡,南面山坡较高,北面山坡较低,唯一的缺点就是坡度有点大,从谷底到南侧山顶,落差超过了五百米。
谷底是一条小溪,冬季已经大部分干涸,少数坑洼地带,也已经结冰。冬季山里气温低,能达到零下十几度。
由于坡度大,山上植被稀疏,只有谷底小溪两边,是一片低矮的灌木丛和茅草混杂。
李东文看着这片荒郊野岭,表现出了“奶爸”的风范,默默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一个仙术“滚滚红尘”,让浅表的石头,逐渐风华成泥土。又随手埋了一批灵石,同时布置了几个阵法,开凿几条水脉。
李东文搞定了桃园,又开始规划水库。这几十里方圆,除了岭,就是坡,一块像样的平地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能干些啥。
借鉴了通远的经验,水库不能修的太大,归置几个小型湖泊,还是不成问题的。李东文掏出地图,对照着,在上面画了十几个小圈。
接下来,就是李东文开始大面积撒钱的时刻了,当然撒的仙界的钱——灵石了。这里太贫瘠了,提升灵气的同时,还要考虑布置一些稳固山体的阵法,免得发生灾害,尤其是那几个矿区,是重点防护的对象。
徽城县,这个冬天显得特别的寒冷,因为西北风夹着大片雪花,漫天飘洒。
这雪,几乎下了整整一个冬天。当然,多数都是夜里下的,白天还是有晴天的。
冬天来了,忙了一年的人们,似乎也闲了下来。
桃花仙公司,并没有闲下来,反而越发热闹起来。
元旦过后,就是春节了。
华夏人的习惯,这时候是要发年终奖的。
年终奖,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在元旦之后,春节之前发放,桃花仙公司也不例外。
李东文首先组织了徽城县年终奖的发放。
徽城县除了几位高管,还有三百多矿工呢,因为都是刚进公司,张俊茹肖天超刘涛等人商定了一个标准,每人五百,就当过年的福利了。至于桃花仙的特产,就都免了,这里还没有专卖店的。
当然,高管的年终奖,不在此列,另行发放。
矿工每人五百也不算少了,这里有些贫困的村子,人均年收入都不到五百呢。
放假之前,马立雄召开了一个动员大会,让大家发动群众,到各自村子里宣传一下,明年公司大量招工,工资比去年增加一倍。
这才上几天班啊,就发这么多年终奖,矿工们放假回家过年,就开始在各自的村子里宣传,我们公司明年大量招工,老少爷们们,开年就跟我去,集体赚大钱去啊,工资比别家高一倍呢。
徽城的年终奖发完了,李东文就要赶回通远,参加通远公司的年会。
刚一回到通远,何安江就跑过来请示,问公司明年的花生种子,是另外采购呢,还是用今年自己产的
李东文感觉有点纳闷,这是什么问题,咱们自己就有,还采购个锤子
何安江诺诺地说d县里担心咱们的花生做种子有问题,拐弯抹角地询问,从白乡长那里,找到孙场长,孙场长又来问我,我才来请示您。”
李
第158章:扩大会议
孟书记来到谷春吉的县长办公室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了,马上就到下班时间了。
通远县的几套班子,都在一个大院办公,就是前后楼的事情,但是孟书记却很少来前楼串门,基本都在后楼办公。
看到孟书记孤身前来,谷春吉知道来者不善,把孟书记请进屋,挥手打发走秘书,亲自过来泡茶。
“孟书记这么晚过来,是有什么急事”谷春吉一边泡茶,一边询问。
孟书记品了一口茶,“好茶啊,这桃花仙茶,就是百喝不厌。”
这茶叶是何安江送过来的,属于桃花仙公司的土特产,不算违制。县官不如现管,这两位既是县官又是现管,当然不能轻忽视之。
放下茶杯,孟书记问道:“春吉啊,我老了,过了元旦了,我已经五十八了,距离退休不远了。”
谷春吉微笑说道:“孟书记,您哪里算老,退休还早着呢。”
孟书记:“我们俩搭档也有三年多了吧。”
谷春吉:“三年零八个月。”
孟书记抬手指了指天花板,“明年下半年,就要大换届了。”
谷春吉当然明白这个手势,这是指华夏的长老院,这次换届,按照惯例,前几号长老都是要退了的。
县一级的基层换届,一般要提前半年,也就是明年三、四月份的事。孟书记关心的不是天花板的事,差的太远够不着,他想说的,明显是县里的事。
孟书记继续说:“我已经快到头了,也想歇歇了,准备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但是春吉你还年轻,要为前程着想,尤其是桃花仙公司来了之后,再进一步甚至几步,都是有可能的。”
谷春吉含蓄说道:“先把这一届干好再说吧。”
孟书记盯着谷春吉说:“听说你明天召集乡镇长开会,你可不能自毁前程啊。”
谷春吉知道这老孟书记是无事不登门,心说果然是为这事,他早就猜个**不离十了。
谷春吉又给孟书记续了一杯茶,然后回答道:“这事之所以没向您汇报,是担心连累到你,你就当不知情吧。”
孟书记道:“真出了事,那就是几万亩绝收啊,这么大的纰漏,我能幸免得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