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这次是由苏文龙和陈吉农出面去谈,他们俩带着工作证呢。

    苏文龙说,我们县林业局计划发展种桑养蚕,想了解一下蚕种的情况,陈吉东说我们县农资公司想了解一下蚕种进货渠道。

    这回大门到是进去了,但也没啥收获,只是得到了一个价格信息,大量购买,需要提前预定。

    一行人又折腾了一天,不过没啥实际收获。

    庙门是摸到了,但烧香拜佛都不知道找谁,参禅悟道就更别指望了。

    孙晓琰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她能解决的,赶紧向何安江汇报。

    何安江听了也是一筹莫展,说你们先回来吧,这事再研究研究。

    何安江将此事汇报给李东文,并且建议,我们公司可以采购蚕种,价格都打听出来了,也不贵。

    李东文正在现场督建那几座水库,听到何安江的建议,心说,你们能采购到“天蚕”的蚕种吗让你们办个事真是费劲。

    “我们一定要自己育种,这事没得商量。多花点钱,我们也要自己搞。这事你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李东文挂了何安江的电话。

    孙晓琰几人一回到通远,就被何安江抓过来开会。

    “育种这个事,老板是铁了心要干了,大家赶紧想办法,集思广益,该怎么干吧。老板还说了,不怕花钱。”何安江向几个人先做了通报。

    孙晓琰先说道:“我们在三湘看见了两家育种基地,感觉也没多大地方,建设起来,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何安江:“建设不是问题,关键是技术,还有懂技术的人。”

    孙晓琰顺着何安江的思路说:“有了懂技术的人,不就有技术了吗我们直接去找懂技术的人。”

    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想办法。

    “直接去育种基地挖人,咱老板不是有钱吗,直接用钱砸,还怕人不来”

    “这技术恐怕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怕是要师傅徒弟都请过来。”

    “咱们直接去找祖师爷,去他们的学校把他们的老师请过来……”

    “有这样的学校吗有育种专业吗”

    “农科大学,应该有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在隔壁三秦省。”

    群众的力量果然强大。

    何安江综合了群众的意见,最后总结性发言:“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方面去挖人才,从现有的育种基地入手,这事我来安排。另一方面,从高校着手,寻找育种方面的专家教授,帮助我们组建育种科研基地,这件事由孙晓琰负责。至于找人的活动经费,每各组先以一百万为基准,经费不够再申请。”

    散会后,何安江又给孙运圣打电话求援。

    孙运圣觉得上次没帮上什么忙,有点过意不去。

    育种基地就在眼前,而且不止一家,自己都没搞定,有点掉面子。

    这次何安江再次求援,而且提出“高薪聘请”,并且给出一百万活动经费,孙运圣当即表示,活动经费我们三湘出了,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再说了,咱俩都是从港岛出来的,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孙晓琰这边,赶紧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及同学,寻找西北农大的关系。

    群众的力量果然强大,从通远县这些年走出去的大学生里面,找出来一位大三的




第130章:水窖搞大了
    孙晓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特别助理了,每天工资一百块,月薪三千。”

    “哇,三千块!真的吗赶上我妈妈一年的工资啦!”李琳喊的好大声。

    孙晓琰胡萝卜加大棒,终于搞定这个学生妹,当然主要还是胡萝卜的作用。

    从通远到李琳所在的学校三秦省杨岭,有八百多里路,坐汽车要六个多小时,都是山路。

    杨岭距离三秦省城长安不远,不到两百里,从通远到长安,要路过杨岭。

    孙晓琰带着厂办一名叫胡楚月的小女孩,跟这李琳一起出发的。

    清早出发,一路颠簸了七个多小时,换了两趟车,快到傍晚才来到李琳的学校。

    三个女人又累又饿,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小饭馆,先填饱肚子再说。

    学校放暑假,饭馆生意有些冷清。李琳点了四菜一汤,还点了两瓶冰啤酒,大热天的,来口冰啤才爽快。

    这年头的大学生,喝酒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喝酒的才不正常。只是平时喝不起,毕竟喝酒对学生来说,还是一种高消费。

    李琳在学校是有宿舍的,不过孙晓琰没让李琳住宿舍,而是安排她也住在了学校宾馆。这宾馆就是校办的第三产业,招待家长和一些来宾的。

    三个人开了两间房,李琳单独一间,孙晓琰和胡楚月一间。李琳这间房,是方便她接待客人的,比如她的同学和老师。

    学校放假了,但各个院系仍有值班的教师。第二天,李琳就带着孙晓琰开始在学校里各种找人。

    李东文这段日子都在通远督工。

    督工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四座小型水库已经修建完成,并且在水坝两边,预留了导流渠。羊草沟乡那个较大的水库,还在修建,预计再有一个月也能完工。

    李东文正在翻看《通远县志》,查看历年雨季的情况。

    他琢磨着如何利用雨季,多降点雨,现在的水库是基本建成了,但还只是干坑。

    持续降雨太多,会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呢

    桃花仙公司今年种了十万亩花生,一直风调雨顺的,长势喜人。

    现在正在用木头滚子碾压花生秧苗,这是老庄稼把式总结出来的高产经验,让花生秧苗扎下更多根须,才能结出更多果实。

    当然也有用脚踩的,几亩地还可以,十万亩花生,真心踩不过来。

    看来行雨,还得悠着点来,分区域分时段降雨吧。

    于是今年通远县的雨季,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当然不细心的人是发现不了的。

    第一种现象,局部瓢泼大雨,大部牛毛细雨。

    这好像也不奇怪,下雨嘛,哪有那么均匀的,有时候隔一条马路,这边下雨,那边还出太阳呢。

    还有一种现象,夜间瓢泼大雨,白天牛毛细雨。

    当然夜间的瓢泼大雨,主要集中在那几座水库周边,其他区域基本没啥影响,更不可能闹出水灾。

    只是气象部门有些诧异,今年通远整体的降水量有些异常,超过了平均值两倍还有多。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往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是抗旱,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都没什么旱情,仿佛庄家需要雨水的时候,降雨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桃花仙水库的坝顶足有把米宽,并排跑两辆车都没问题。谷春j县长此时正站在坝顶,望着蓄满水的水库,无限感慨,“通远县终于有了自己的水利工程了……”

    陪同谷县长一起视察的林业局局长孙志林,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东文,心说,这是人家李老板的水窖,不是县里的水利工程。

    &nb



第131章:花开两朵
    孙晓琰带着胡楚月和李琳,在西北农林大学折腾了半个多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主要是学校在放假,各院系只留守了少数值班的,想找人不容易。

    养蚕育种,要找的是动物研究学院昆虫系,而李琳所在的学院是资源环境学院,跨了学院的。

    李琳从系里找到学院的领导,又经学院指点,找到了校里负责的部门:对外交流合作处。涉及到具体合作项目,这个部门只负责牵线搭桥,还是要与具体的院系领导洽谈。

    昆虫系在动物学院里是一个较小的系,李琳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系里只有一名老师在值班。听到有企业愿意与系里合作,值班老师很是高兴,立刻向系领导汇报。

    昆虫系系主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瘦小老头,周教授,博士生导师,头发花白,还没退休。据说是昆虫系的专业人才短缺,周教授还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周教授看着孙晓琰和胡楚月两个女娃娃如此年轻,有点将信将疑,建设培育蚕种基地,这么大的事,你们能做主吗

    孙晓琰挥舞着空头支票,承诺首先赞助昆虫系里五十万奖学金,另外支付五十万技术人才引进费用,还有免费的学生实习基地,实习生实习期间,免食宿,还发放基本工资,另外,动物学院的毕业生择业,桃花仙公司优先录用。

    只要求系里帮着组建养蚕育种基地,如果再能教授一下农民如何养蚕,那就更好了。

    基建设备费用和技术人员工资,一律由桃花仙公司承担,系里带队的专业科研人员,公司另外支付咨询顾问费。

    大体合作框架谈定了,双方约定了具体签约时间,并欢迎系里派人到公司考察,交通食宿公司全包。

    学校还没有开学,昆虫系组织的考察团就来到了通远。说是考察团,其实只有三个人,周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来的。

    看来这件事,校方还是很慎重的,一定要亲自过来看一看,而且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轻装简从地来了三人,但是做为系主任的周教授亲自带队来了。

    桃花仙公司方面,何安江张俊茹孙晓琰亲自出面接待。

    周教授首先参观了纺织厂,看着直皱眉头,就是一个纺毛线的,没啥技术含量。

    然后周教授要求看一下桑树种植情况,何安江就开始皱眉头。

    “周教授,我们这没有桑树,但是有榛子树……”何安江尽量说明重点。

    “榛子树那就去看一看吧……”周教授越来越觉得这事不靠谱,没听说通远有什么榛子林。

    何安江带领一行人向山上进发。

    周教授望着满目苍翠,郁郁葱葱,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通远县的自然生态,这么好了吗这里比江南水乡,也不遑多让吧

    天空湛蓝,空气异常清新,绿化率如此之高

    周教授随手拔起几丛野草,这是今年才长出来的黄土里没什么腐殖质,但野草的根,都扎得很深。

    何安江带领周教授来到榛树林,周教授深入林子仔细查看。

    榛树已经长的很高,多数齐肩了,树叶很大很绿很肥。

    “老师,这里有蚕茧!好大的蚕茧!”一个学生发出惊呼。

    周教授闻声赶去。

    白白胖胖的蚕茧,长度超过了五厘米,直径达到了三厘米。

    蚕茧不是一颗两颗,而是一大片,挂在枝条上,阳光洒落,银光闪闪,很是好看。

    “这是野生的蚕,好像是传说中的天蚕,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具体是什么品种,还要详细鉴定才知道。”周教授边看边说。

    “如果能够育种成功,将改变中国丝绸乃至世界丝绸的历史



第132章:甩锅背锅
    孙运圣三人来的不巧,负责这事的人都出差了,公司这边是由何安江的助理廖寒风接待的,先安排在县城宾馆休息。

    第二天上午,廖助理安排了两人去榛树林现场考察。

    看到白白胖胖的蚕茧,甘德强和詹一鸣同样感到震惊。这么好的蚕种,如果培育成功,那是为全国蚕农造福,今后只卖蚕种,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甘德强开始梦想着打败所有育种基地,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孙运圣来通远,肯定要向李东文报到的。

    李东文正陪着庆州州长岳东华,在桃花仙“水窖”大坝上视察。

    见到孙运圣,李东文想起一件事来,“你送点茶叶和酒过来,嗯,干脆在通远开一家专卖店吧,公司招待用起来方便。”

    李东文觉得当地的酒水实在难以下咽,大公司招待客人,要有个大公司的样子。

    通远县开专卖店,基本上是公司内部消费了,这小地方,哪有什么高消费的能力。

    老大交办的事情,那必须是头等大事。

    孙运圣在县城最繁华的街口,买下了两层小楼,一楼做为店面,二楼做仓库用。

    这里的房子真是便宜,临街两层楼,每层小两百平米,总价不到一百二十万。

    岳东华州长站上大坝,就知道自己掉坑里了,准确地说,是掉进“窖”里了。

    面对碧波千倾的“大坑”,如果不考虑潜在风险的话,岳东华反而感觉有点……与有荣焉。

    庆州,荒山野岭的庆州,在我的治下,如今也能“高山出平湖”了。

    这个大坝,看起来挺坚固的嘛。

    当然,出了这么大的隐患,该打的板子还是要打的。

    面对岳州长的质询,谷县长是这样回答的:“今年夏季,通远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才导致这个蓄水量严重超标。是我们对自然灾害估计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个水窖两侧都修建了导流渠,可以随时向下游排水,减少蓄水量,确保下游安全。上游没有河流汇入,蓄水量还是可控的。”

    岳州长又问身边的州水利局局长:“你怎么看”

    水利局长明知道谷县长在甩锅,岳州长更不可能背锅,这个锅还需要他这个水利局长来处理。

    指望县水利局来背这么大的锅是不现实的,一个科级单位,怎么能背的动这么重的锅

    “重新做一套申报材料吧,由我们局上报省厅。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很关键,至少用省级的,最好由省水利厅指定,这样容易过批。”

    水利局长给这个“锅”设计了一条安全着陆轨迹。

    “重新申报的相关费用,你们县里出吧,别给企业再增加负担。”岳州长最后拍板。
1...3435363738...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