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何安江撒出人马去联系山楂树苗。
王树军主动找上门来,说他知道哪里有树苗,就在隔壁宁省,三百多里远,黄河边上,小树苗几毛钱一棵,大树苗几块钱一棵。
何安江听说过神鸟县的桃园,第二年就开花结果了,但他只是听说过,没见过。眼前这个山楂园该怎么弄,他还摸不准李老板的脉搏,就过来找张俊茹商量。
张俊茹说:“树苗买最大的,越大越好,最好明年能结果。”
何安江:“一亩地栽种多少棵合适呢”
张俊茹:“老板不喜欢太密,稀疏点整吧。参照神鸟桃园的标准吧,一亩地栽种十棵吧。”
何安江又开始忙活了。
一亩地十棵树,是够少的,但架不住亩数多啊,两万多亩地呢,至少要二十万棵树苗。
接着就是花钱了。十块钱一棵,也要两百万。三百多里地,运输也要几十万。栽种也要钱啊。
 
第111章:左青龙右白虎
这条小溪是当地人的生活水源,附近的农户在此取水,拉回自家水窖存着用。
干旱年景,人畜饮水都不够用。今年年景不错,冬雪春雨都还充足,有点剩余的,农户就想着要浇灌点菜园子,根本不允许大罐车成车的取水。
再远一点,县城附近还有一条稍微大点的河流,是县城水厂的水源地,取水倒是不受限制,就是太远了,要走一百多里路。
李东文听说此事,就赶往南沟乡施工现场。
李东文一直自命是个讲究人,公司与民争利这种事,他是不屑做的。
缺水嘛,多大点事。
李东文今天披了一件米黄色的风衣,远远就看见何安江正在与施工队协商。
他来到人群中间,正听见施工队的人在抱怨,“何总啊,跑那么远取水,成本增加不说,这还要影响工期的……”
“不能就地打井吗”一个声音飘来。
“老板您怎么来了……”何安江旁边的小廖,首先发现了李东文。
施工队的头目也走上前来,“大老板来的正好……打井嘛,我们也想过,但是勘测水脉,我们不会啊,胡乱开挖,基本白费功夫。退一步说,这地方可能有水脉吗”
南沟乡这地方,农户生活用水,都是靠水窖,还没听说哪里挖出来水井的。水窖,是储水用的,主要是收集雨水,其次是去远处小溪拉水回来。
打井这种事情,县里曾经组织过几次勘探,专门来寻找水脉,但也都是一无所获。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结果呢”李东文装模作样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物件,圆圆的,扁扁的,巴掌大小,好像木质的,黑乎乎泛着油光。
“这是罗盘”施工队的头目也算个见多识广的,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东西。
李东文手托着罗盘,在四处东游西逛了十来分钟,时不时望望远方,时不时望望太阳,口中念念有词:
“左有青龙盘,右有白虎卧,前有朱雀舞,后有玄武座……”
最后来到库区外围,距离大坝一百多米的一处路边,最后用脚踩住一块地方,“以这里为中心,方圆一丈,开挖吧。”
这靠谱吗
这位港岛来的大老板,难道还是一位风水大师
何安江招过来施工队的头目,“开挖吧!”
“这费用算谁的我们修大坝可没包括挖井啊……”施工队的头目问。
何安江看了李东文一眼,说道:“费用算我们公司的,你们就只管挖吧。”
施工现场人多,工具也多,一帮人轮番作业,当天就挖了七米多深。除了黄土还是黄土,连一块石头都没挖到。天黑了,坑也深了,停工吧,明天再说吧。
李东文指示完,就回去了。施工的人也不知道挖多深是个头。
一丈方圆,直径就是六米多,这坑不算小了。第二天早上,施工队头目来找何安江,这坑再挖下去,就要修防护墙了,万一塌方,要出人命的。
“那就修吧。”何安江也不知道这井还要挖多深。
第二天又向下挖了五米多深,还是黄土。
第三天又掘进了四米多深,还是黄土。
第四天李东文来到了现场。
何安江问:“老板,这都挖了十六七米,还没见水,还要挖多深”
李东文装模作样来到坑边看了看,“再挖个几米看看吧。”
老板亲自来指示了,那就继续挖吧。
挖到中午的时候,又掘进了两米多,就听见下面有人喊,“出泥啦!出泥啦!”
挖出来的泥土,含水量急剧增多,已经成稀泥了。
这是要出水的征兆啊!
大家商量了一下,继续向下挖。稀泥只有半米多深,一边清理稀泥,一边发现水不断往上涌,稀
第112章:种长生果
几位乡长说,乡官府想集资,在乡里挖上几口井,想请李老板帮忙看看。
结果都被何安江挡驾了,果断拒绝。理由就是太费心神,影响老板身体健康。
开什么玩笑,你们还真把我们老板当成风水先生了
几个乡长会意,果然是大师,泄露天机太多,要折寿的。
挖井这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转眼就到了四月份。桃花仙公司播撒的各色种子,已经漫山遍野地生根发芽,大地蒙上了一层绿色。
往年春季肆虐的风沙,今年似乎忘记了通远这个地方,仿佛从旁边绕着走了。
李东文住在通远县城的宾馆里,有些无趣。
这里的条件太简陋了。都说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闲下来,李东文就有些不适应了。
他招呼过来张俊茹和何安江,赶紧在通远县也盖两栋楼,像神鸟那样,一座办公楼,一座酒店,要快。
张俊茹暗自腹诽:你有钱,你老大,你有钱,你任性,你就折腾吧。
听说桃花仙公司要盖楼,通远县县长谷春吉长出了一口气。
这是要在我通远县扎根了,这是要长期发展啊。而且这是固定投资,能大幅度拉动经济增长啊。
嗯,一定要搞个奠基仪式,通远县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
谷县长喊来办公室主任,“准备召开一个全县临时经济工作会议,你去安排一下,各个乡镇的书记和乡长都要参加。”
县里忙着开会的时候,桃花仙公司也在忙着开会。
这个会议是张俊茹召集的,要求李东文必须参加,主要是担心这家伙不参加会议,会后又瞎指挥。
何安江首先汇报:“公司在通远县修建两座大楼的项目,已经立项,并报县里通过了。县里建议搞一个奠基仪式,谷县长要来参加。”
李东文:“奠基仪式我就不参加了,何安江代表公司参加吧。”
何安江有点小惊喜,这是老板要重用的节奏啊,连忙点头,“好的好的。”
张俊茹说道:“咱们弄了上百万亩地,今年就种了点山楂和枸杞,开花结果至少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搞点啥收成呢咱现在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啊。”
李东文:“大家都说说,干点啥好”
“养鸡啊。神鸟的鸡蛋现在都供不应求了。”张清兰建议。
李东文:“这个建议不错。先在山楂园那块养点吧,密度不宜过大,参照神鸟茶园的标准吧。”
廖寒风举一反三,说道:“枸杞园也可以养”
李东文盯了廖寒风一眼,你说养鸡就好了,干嘛加一个“吧”字呢。
张俊茹不知道老板为啥盯小廖,就说:“枸杞树长的不高,结果后容易被鸡啄了,不能在园子里养鸡。”
何安江又建议:“除了果园,咱们还有**十万亩地呢。现在都长草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养羊这里的羊肉很好吃的,也有一些农户在养羊。”
李东文:“养羊至少是明年的事了,今年先养地。刚种上的草,根基不稳,养羊的话,今年啃了,明年地就秃了。”
张俊茹:“既然地里能长草,想必也能种粮,我们选一些平地,种点粮食,也能有点收成不是”
李东文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种粮食,太小瞧本大仙了,该种点啥呢,要好好斟酌一下。
李东文说:“你们先规划一下土地,看看能有多少平整的地块。至于具体种什么,过几天我告诉你们。
第113章:后院起火
负责人确定下来了,桃花仙公司大肆招人就开始了。护林员,兼林间管理员,两千人,基本工资四百块一个月,奖金另计。
山楂园还有个养鸡场,再招一千人,鸡没上山之前,先搭鸡棚,修路,有啥活先干啥活。
农场也要招人,花生也需要田间管理,也招两千人。
李东文看着报上来招人的数字,心里就郁闷。你们就不知道多招点人吗我费这么大劲,你们这总共才招了五千人,像话吗
李东文立刻指示,咱们不是还有八十万亩地,现在虽然长的是一些乱七八糟的花花草草和杂树,但也要看管起来,不能让别人放了羊。再招八千人,每人看护一百亩地吧。
何安江一听,傻眼了,这荒地,也要请八千人看护这是钱多烧的还是地里有金子何安江知道不能和老板硬杠,就悄悄找张俊茹商量。
张俊茹一听这事,赶紧过来找李东文理论:“你让这八千人啥活不干,每天对着荒草甸子大眼瞪小眼”
李东文振振有词:“怎么能叫啥活不干呢,看护也是工作嘛。没事干,可以修路嘛。”
张俊茹:“你这么做,对每天辛苦干活的人不公平,你这是在养懒汉,会出事的。”
李东文继续强词夺理:“不看护着点,被羊吃了怎么办”
张俊茹:“那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有几百人,足够了。”
李东文眼睛一瞪:“几百人,太少了。最多减一半,至少要四千人,不能再少了。”
张俊茹也渐渐了解了李大老板的脾性,能减下来四千人,也算不错了。
李东文为减下来四千人很是生气,就琢磨着哪里还能再用点人。
嗯,酒店大楼可以盖大一些,酒店的员工培训也可以提前搞,弄个五星级的酒店,用个两千人应该没问题。
李东文又招来何安江,“咱们这酒店,要按五星级来设计规划,要建就建最好的,最大的,你们重新规划一下。”
何安江问:“五星级酒店,多少预算”
李东文:“按两个亿来吧,一亿建设,一亿装修。”
桃花仙公司通远县这边,在李东文的胡乱指挥下,那是花钱如流水啊。
李东文正琢磨着再给毛纺厂这边找点什么事情干,两千多人呢,只纺毛线,也不是个事。忽然电话响起,李东文一看,是孙运圣打来的,就接通了电话。
“老板,跟您报告一个事情,神鸟县老干局茶园,找到咱们公司,想把他们自己开发的三万亩茶园,转让给我们,或者联合开发。您有时间回来一趟吗”
那帮家伙又想起什么幺蛾子呢李东文想了一下,没想明白。“嗯,我回去看看。”
李东文跟张俊茹和何安江交代了一声,就说出去办点事,也没说去哪里。就装模作样打个车,离开了通远。
李东文当天晚上就回到了神鸟县,他并没有通知任何人,也没有住进自家的酒店,就在县城江边的客栈,开了一间房,住了下来。
这种私营客栈,不是一定要身份证才能开房,随便报一个名字,交钱就能入住。
回来太快也是麻烦,自家酒店都不能住。
接到消息之后,李东文就一直在琢磨这个老干局茶园。
这个老干局,当初想要玩低价收购,后来又想强行征用,结果都被李东文坚决怼了回去,最后才被迫花高价买了两千亩,现在又提出合作,这是闹的哪一出
当然所谓的高价,是透支了地方官府的税收,老干局并没有花费什么钱。
这帮家伙又想干什么还是记吃不记打
&nb
第114章:老干局的野望
李东文忘记一件大事,桃花一直开着不谢,会出乱子的。
去年的落花,是他亲自操作的,一夜繁华尽落,今年他把这事忘了一个干净,差点就出事。
看来得弄个小阵法,让花开花谢从“手动档”变成“自动档”才成。
李东文说道:“这个品种,五一左右就会落花。记得注意收集花瓣,严禁外流,公司有大用处。”
仙桃已经成为桃花仙公司的第二支柱产业,不仅仙桃供不应求,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桃溪谷的旅游产业也渐渐形成。
木材厂的华贵林厂长第三个汇报:“我们新开发的桃花仙木耳,已经上市,目前在专卖店系统销售得很好。我们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申请再增加两千亩。”
这个工作汇报顺序也是有讲究的,第一第二的汇报完了,华贵林就敢争这个第三了,木耳也是赚钱的,是对公司有利润贡献的。
而且木耳是高利润产品,原材料什么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最大的成本也就是个人工成本。这年头在农村,最不缺的就是低廉的劳动力了。
酒厂嘛,只见花钱了,还没开始赚钱呢,目前对公司的贡献还是负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