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他连续观察了几天,发现有不少熟人也在店里买茶叶,他一打听,多数是往外地寄的,也有寄去本省的,还有的是买来送礼的。
姚林华心里就活泛了,这是个好生意啊,上档次还不掉面子。
他就想着去找姐夫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做。
刚一到姐姐家里,他姐姐就给他一份名单,说你姐夫开会还没回来,工作比较忙,让你帮着再寄一些茶叶。
姚林华是不敢问姐姐要茶叶钱的,他的广告公司和办公用品生意,全指望着姐夫呢。
于是他也不跟姐姐商量了,下定决心做这茶叶生意了,于是就有了神鸟县谈判那一出戏。
姚林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神鸟县,李东文却收到一个好消息,桃花仙茶在港岛卖断货了!
这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这次港岛卖断货,还要归功于雷氏珠宝。
雷氏珠宝在鹏城搞了一场产品招商推介会,朱洪江和他便宜堂哥朱六一弄的,赵灿光也来参加了。
赵灿光招呼手下小弟在港岛开了二十家茶叶专卖店,可是销量并不怎么好,但是李老大交代的任务,绝对不能搞砸了,他就过来学习一下,看看朱洪江是怎么弄的。
这俩货自从成为李东文的手下,就一直叫着劲呢。
产品推介会嘛,这也没啥难的,有样学样,内地能这样搞,港岛也能搞嘛。
赵灿光就打着港岛桃花仙国际投资发展公司的名义,也搞了一场产品推介会,当然,高层次的重要来宾,还是雷大小姐帮着邀请的,赵灿光的级别还不太够。
港岛做为国际大都市,首先是不缺乏消费能力的,其次,对好产品的认知能力和鉴赏水平也不缺乏。
赵灿光为此也是下了不少本钱的,所有的媒体都邀请了一遍,红包礼品一样不落,所有来宾都送两罐茶先喝着。
桃花仙茶通过这次推广,很快在港岛上流社会引起反响,最要命的一点是,喝了桃花仙茶以后,再喝别的茶,感觉都是垃圾。
像宋氏船运这样的大户人家,家里要用,公司办公室要用,招待客户更要用,一次采购就是几十箱。
尤其是宋家大公子,喝了这个茶叶之后,经年的哮喘立刻开始减轻了,到后来连止咳药都停了,到医院去检查了几次,医生发现,受损的肺部正在奇迹般地慢慢修复!
港岛的两千箱茶叶,不到一个月就售罄了,当然有些是白送出去的。
赵灿光赶紧打电话给李东文邀功报喜。厂里马上组织发货,这次直接发了一万箱过去。
199港币一罐,也不便宜啊!李东文忍不住感慨,还是港岛人有钱啊!
咦貌似米国人也挺有钱的这茶叶能不能卖到米国去
李东文正琢磨怎么才能把茶叶卖到米国去呢,前些日子刚送走的考察团又回来了。
考察团指名要见茶园的老板,李东文也听说了这帮人来头不小,招呼就招呼一下吧。接待的地方就在李东文住的神鸟宾馆。
李东文一进会议室,就看见几位老熟人,李振坤县长和张书记,以及警察局的何局长,李东文都是认识的。
咦洪国权州长竟然也来了,还有州招商局局长王毅,王副州长。
座在众人中间的,有几位李东文不怎么认识,尤其是正中间位置,一个穿中山装的小老头,五十来岁,平头,很是精干。
会议室分成了两排,张俊茹和孙运圣、周应良等人坐在了对面,中间位置留给了李东文。李东文一看这架势,这是要谈判啊,那就来吧。
每
第76章:来头不小
这是个什么价格
我们是来收购茶园的,不是来买茶叶的好吗你确定我们谈的是一码事吗
那么,这个考察团为什么开口就敢说收购茶园呢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这事还要从第一次新品上市发布会说起。
桃花仙茶第一次新品上市发布会,是在三湘省城召开的,结果送了几千罐茶叶出去,一个客户也没招到。
三湘省电视台的一个叫王爽的女记者,也是被送了两罐茶叶的。她最近有一个进京采访的任务,就把这两罐茶叶送给了京城的外公。
王爽的外公叫张元中,今年八十六岁了,是三湘走出去的老红军,开国中将,退休十几年了,退休后就一直在京城老干局的一个疗养院疗养。
三湘省也算是革命圣地,从三湘省走出去的开国将帅太多了,张元中仅仅是一个中将,其实级别并不算高。
但是呢,张元中他生命力顽强啊,级别比他高的,都已经走了啊,所以他现在也算是国宝级的元老的。
退休前,张中将也是进入过中顾问委的,现在中顾问委虽然解散了,但影响力还是在的。逢年过节,长老院的领导,都还是要派人来探望的。
张中将当年也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打了半辈子仗,身体难免落下后遗症,张中将的风湿骨痛是老毛病了,现在走路,拄拐还能勉强走两步,平时基本上是座轮椅的。
张将军孙子孙女很是不少,但外孙女就王爽一个,一直是他眼里的珍珠宝贝。
外孙女来看他,他就高兴,而且还给他带来了家乡的特产,桃花仙茶。
张将军一高兴,就赶紧让王爽泡茶给他喝。
医护人员也没阻止,茶叶嘛,又喝不坏身体。
王爽还特意告诉外公,这茶叶每杯只能放五片,不能多放,喝完一杯,就没味道了,再喝要重新泡。
张将军喝了一杯,感觉很不错,还想再喝,就被医护人员劝阻了,让他歇一会再喝。
从此以后,张将军就不喝别的茶了,只喝王爽送来的茶叶。
按理说,这两罐茶叶,如果他一个人喝,能泡两百杯,就算他每天喝十杯,也够他喝上二十天了。
但是呢,还不到一星期,茶叶就被喝光了。
当然不是张元中一个人喝的,差不多半个疗养院的老同志一起帮着喝的。
要不说老小孩呢,张元中得了外孙女送的家乡茶,就爱四处显摆,疗养院虽然是别墅区,而且已经军管了,但也拦不住老将军四处串门子不是,而且是抱着个茶叶罐子乱串的。
茶叶喝光了,就赶紧让秘书去买。
老将军还是配有生活秘书的。
然而秘书抓瞎了,这茶叶满京城都还没有卖的。
秘书不得不给王爽打电话,问她这茶叶哪里有卖的。
王爽的采访任务已经结束了,早就回到三湘省城了。
她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一打听,省城刚开了一家桃花仙茶专卖店,就去店里买了一箱,特意找人送到了京城。
也没多买,关键是这茶太尼玛贵了,一箱茶叶花掉了王大记者六千大洋,大半年的工资都搭进去了。
整个疗养院里凡是喝过这个茶叶的人,就不肯再喝别的茶了,都来找张元中要茶喝。这一箱茶叶,很快就被瓜分完了。
这个现象惊动了院里高层领导,甚至连院长都吓了一跳,这茶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物质,这么容易让人上瘾
院长让人赶紧找来一些茶叶,送到有关部门检测一下。
这疗养院里,几乎都是国宝级的,万一出点事情,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院长本人也泡了一杯,嗯,的确是挺好喝的,感觉全身都舒服。
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茶叶没
第77章:艰难谈判
李东文的一句“一百元一罐”,让考察团一帮人集体懵圈。这尼玛,我说的是前门楼子,你跟我拽什么胯胯轴子!
黄姓青年看了一眼古局长,又看向李东文,干张了两下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古局长虽然涵养够好,但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他久居上位,已经习惯了向下看人,今天对上李东文,感觉这位比自己摆的谱还大。
于是古局长冷冷地问:“李老板,你这一百元一罐,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什么意思。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卖茶园嘛。”李东文侧头看了一眼周应良:
“周厂长,你帮算一下,按这标准,我们茶园值多少钱。嗯,我们的合同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来着就算二十年的吧。”
李东文心道,谁还没几个手下呢,咱也有。
周应良被点名了,有点小兴奋。这场面难得一见啊!
他挺了挺胸,开口说道:
“我们茶园是十万亩,目前亩产春茶五十斤,秋茶也至少有五十斤,每亩年产一百斤,折合五百罐,按每罐一百元计算的话,每亩每年产值五万元。一共十万亩,再乘以二十年,就是……就是一千亿元!”
说完这个数字,周应良自己都被震惊到了!一个千亿啊!
在座的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惊到了,除了李东文。
一时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数字如果放在后世,还真心不贵。一亩地一百万,每平米也才一千五百块,跟一线城市的地价相比,简直就是白菜价。
但这是在穷乡僻壤的神鸟县,是在九十年代啊,一千个亿,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时候就见古局长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家伙,在他耳边耳语几句,古局长的脸色似乎好看了一些。
他坐正了身子,“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我们回去再商议一下。”
李东文心道,小样,你当本大仙听不见你们耳语
只要一小片茶园,你们就能培育出来新品种
呵呵,本大仙不笑话你们,你们见过灵石吗
李东文看了一眼头发花白的老者,这家伙是省农科院的还是中科院的来着
好像是想要茶树苗来研究一下的,后来好像没要到吧
谈判不欢而散,但是茶园价值一千个亿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一间小会议室里,只坐了四个人,洪国权和王毅,正笑眯眯地看着李振坤和张书记。
洪州长:“一千个亿啊,神鸟经济要腾飞啊!老张书记,振坤县长,你们就不想说点什么”抖了抖手里拿着的不知道是什么报表。
张书记看了看李振坤:“振坤,你来汇报吧。”
李振坤硬着头皮说:“这一千个亿的事,我们这也是今天才听说的。今年第一季度的报表,我们都是如实上报的,那时候春茶还没上市呢。第二季度的报表,要七月底才能统计出来。据我们所知,目前春茶才卖出去几万箱,产值也才一个多亿吧。”
张书记看洪州长默不作声,赶紧岔开话题:“洪州长,这茶园可是咱们神鸟县辛苦招商请来的,可不能被上面给拿走了啊,您得为神鸟县做主啊。”
洪州长气的乐了,你们还真是一对好搭子。
“你们以为我愿意被上面拿走神鸟县也是湘西州的啊。不过这帮人来头太大,我也只能配合,你们也要配合着做做投资商的思想工作嘛。”
张书记和李振坤瞬间就明白了,“配合”我们会啊,思想工作是一
第78章:与民争利
两千亩茶园卖出去了,收的全是空头支票。
当然也不是一分钱进账没有,有关部门还是采购了一批春茶,一万箱。
不采购不成啊,好多大人物都等着喝呢。
自家的两千亩茶园,不但要留出来一千亩做培植的种苗,另外一千亩即便要采茶,也是秋天的事情了。
李东文亲自指示了,价格不能便宜卖了,一百五一罐最低了,我们卖给全球总代理商还要一百港币呢,折合人民币就是一百二了,卖你便宜了,人家会有意见的。
考察团也没太计较,反正以后我们能自己生产了,这基本上是最后一次了,多花点钱也无所谓。一万箱,也才四千五百万嘛,这点钱还是有的。
李东文却知道,这帮人今后还是要来买的,不能卖太便宜了,这个口子不能乱开。
考察团的专家把这十万亩茶园都逛了个遍,最后选定了一片远离村庄的边缘地带,划了两千亩走。
然后就开始拉铁丝网,把这片地彻底圈了起来。原来的园丁和护林员全部退回给茶叶公司,重新调一批棒小伙做护林员,虽然没穿军装,但一看就是现役军人的。
园丁都是省农科院派来的人,一看就比原来的人专业不少。
茶园里是养了鸡的,两千亩茶园,有将近两万只鸡。现在都长到三四斤了,已经是半大鸡了。
农科院的人说,这鸡粪虽然能够肥田,但是也有疫病啊,禽流感啥的指不定也对茶叶有啥影响的,最保险还是别养了。
上面收购的茶园也是有领导的,领导发话了,先做个检疫吧,没病的话,就少养一点,集中起来,多余的,大家就改善伙食吧。
被退回来的那点护林员和园丁,茶叶公司内部很快就重新安排了工作岗位,一个也没有下岗的。
这是李东文的亲自指示,那些园丁和护林员很是感动了一番,这么高的工资,谁也不想轻易丢掉工作。
这两千亩茶园主要集中在都里乡,是原来乡林场的地。
不久以后,老干局茶园的人就找到了都里乡的唐孝平书记,此时的唐书记已经不再兼任乡长了,乡长变成了赫静。
来人说我们要征用茶园周边一万亩林地,当然你们一个乡的林地未必有这么多,相邻的乡镇,我们也是要征用一些的。
还没等唐书记说话,赫静乡长就表示了,我们也听说种茶叶能赚大钱,好多村民都想自己种茶呢,乡里的林场,也想发展乡里自己的茶园。
赫静这个小女人,就是个居家过日子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护得特别紧。
猜你喜欢